1、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实行“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此相关的史实是
A.春秋争霸
B.商鞅变法
C.战国兼并
D.官渡之战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最主要原因是
A.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C.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D.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3、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夏朝,兴盛于商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庸
C.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诸侯内乱
5、《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种鼎之齐。”这反映的是青铜器的铸造工艺。灿烂的青铜文化出现在
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6、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西起( ),东到( ),下列正确的是( )
A. 临洮,辽东 B. 成阳,鸭绿江
C. 长安,山海关 D. 嘉峪关,山海关
7、要看500年的历史到北京,要看5000年的历史到西安。西安的碑林是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就有“书圣”的作品。“书圣”是指( )
A.贾思勰
B.钟繇
C.王羲之
D.颜真卿
8、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发明
A.指南针
B.计时仪
C.地动仪
D.火药
9、如图为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的“北京人复原头像”,其主要依据应是
A.北京人牙齿化石
B.遗址中的各类工具
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10、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 蔡伦 B. 贾思勰
C. 王羲之 D. 祖冲之
1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是( )
A.顾恺之
B.王羲之
C.贾思勰
D.祖冲之
12、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其中造成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陈桥兵变
B.藩镇割据
C.安史之乱
D.黄巢起义
13、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课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4、毛泽东同志曾说“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下列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大生纱厂
C.福新面粉厂
D.汉阳铁厂
15、201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下列强调依法治国的思想家是
A.墨子
B.韩非
C.庄子
D.孟子
16、《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材料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
①关注民生 ②任用贤才 ③虚心纳谏 ④合并州县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7、史书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同时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种对比说明了(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18、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七国之乱”有关,“八糟”与“八王之乱”有关。“八糟”与哪一朝代有关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19、历史研究中,下列选项最可信的当属
A.神话传说——“女娲补天”
B.电视连续剧——《大舜》
C.出土文物——利簋及其铭文
D.长篇小说一一《封神演义》
2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把成吉思汗形容为“一代天骄”,下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成吉思汗业绩的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
C.正式定国号为元
D.相继灭亡西夏与金
21、会使用天然火又会保存火种的原始人类是_________。
22、原因:战国时期的连年战争,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诸侯国的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_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秦王________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3、三省六部制的三省是:中书省、__________、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__________、兵部、刑部、工部。
24、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剧本,流传至今的有10多种,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
25、________年,隋灭 __________,重新统一全国。
26、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
27、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圆形房屋。
28、(1)公元前771年,西周被________族所灭;316年,西晋被________人灭掉。
(2)________年,西汉建立;________年,西晋建立。
(3)东汉定都________;东晋定都________。
(4)被后世称为“医圣”的代表著作是《__________》;被后人誉为“书圣”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5)三国时期的__________最早提出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南北朝的_________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
29、东汉建立:公元_____,西汉宗室______称帝,定都______,史称______。他就是光武帝。
30、搭配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E.韩非子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主张“兼爱”、“非攻”——。
(4)反对空谈仁义,主张依法治国——。
(5)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31、连线搭配题:“先人已逝,精神永存。”在浩瀚的历史星河中,这些逝去的大师们依旧星光璀璨,熠熠生辉。请你将左边的名人与右边的成就序号相搭配。
①张仲景 A.都江堰
②顾恺之 B.《洛神赋图》
③刘秀 C.《伤寒杂病论》
④李冰 D.“光武中兴”
①—( ) ②—( ) ③—( ) ④—(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秦朝大将,北击匈奴——
(2)东汉宦官,改进造纸术——
(3)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的皇帝——
(4)东汉名医,发明“麻沸散”——
33、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汉初,在实行秦朝制度的同时,分封了一些王国。诸侯王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三:
——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四: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由秦始皇首创的“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的制度叫什么?在中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事务?
(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诸侯国的什么情况?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来消除诸侯王对皇权威胁的?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4)依据材料四,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可抄袭原材料作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