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下列图片,从图一到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
A.夏商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耜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战国时期铁农具广泛使用
D.农业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2、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 晋楚争霸 B. 田氏代齐 C. 三家分晋 D. 战国七雄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促进我国南方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的原因有
①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②江南地区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自然条件;
③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 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政治家,一生用兵如神的军事家,一位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战略家。下列关于隋文帝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581年建立隋朝
B.灭陈,统一全国
C.修运河,确立科举制
D.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5、从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三位科学家身上,我们应该学习的主要品质是( )
①实践的精神
②吸取前人的科技成果
③乐于向他人求教
④持之以恒,潜心学习和研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春秋时期落后的秦国, 战国时期却成为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秦国铁农具发达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在秦国大规模推广使用
7、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是
A.图①中北京人没有穿衣物,图②中北京人穿了皮裙子,自相矛盾,说明画错了
B.图①和图②反映了北京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C.图①和图②反映了北京人勤劳勇敢,说明他们已经进化为晚期智人了
D.图①和图②反映了北京人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他们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8、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往往要加强思想控制。请问汉武帝统一全国思想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
C.八股取士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9、小史同学到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博物馆讲解员说:“这里的人们以粟为主食,以半地穴式房屋为居,还能制作彩陶。”与之相符的遗址可能是( )
A.龙山文化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10、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墓碑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统治残暴,荒淫无道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1、安史之乱使得北方生产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们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上述现象说明安史之乱的影响是( )
A.导致南方超越了北方
B.使边疆地区更加动荡
C.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D.出现了藩镇割据的新现象
12、( )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铸造技术上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
A.原始社会时期 B.夏朝 C.商周时期 D.秦朝
13、“……由是操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以下战役不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5、下列哪本书中能读到北京大规模建设紫禁城的历史?( )
A.
B.
C.
D.
16、下边表格所反映的改革措施,产生的作用是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 ||||
鲜卑姓 | 汉姓 |
| 鲜卑姓 | 汉姓 |
拓跋 | 元 |
| 贺兰 | 贺 |
丘穆陵 | 穆 |
| 独孤 | 刘 |
步六孤 | 陆 |
| 尉迟 | 尉 |
A.结束了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B.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融合
C.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D.促成了北方民族的大量南迁
17、观察下图信息,其统一的文字是当今书法爱好者使用的字体之一,它是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18、“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19、北宋建立后,中央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并削弱节度使的实权,降低他们的地位。同时派文臣到地方担任知州,读书人出身的文官构成国家官僚队伍的主干。这些举措( )
A.导致文官坐大,造成新的藩镇割据
B.逐渐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C.导致文臣武将联合,威胁中央集权
D.有利于体现地方民意
20、在我国,古人常以“牛”“耕”取作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了当时牛耕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牛耕开始使用于
A.战国时期
B.春秋时期
C.秦朝
D.汉朝
21、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______,最后完成于______。
22、_______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她改唐为______。
23、隋朝建立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______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
25、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26、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①______和②________。
27、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的。
4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修建了_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_______”。
28、填空题(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________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________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________
(5)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________
(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________
(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________
(8)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________
(9)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________
(10)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___
29、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________,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北魏孝文帝即位后,494年迁都________,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30、距今约_______年,中国农业兴起于中国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流域,由最初的“_______”,发展到用_______进行耕种,_______和_______的出现以及_______、_______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1、
事件名称 内容和意义
南昌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八七会议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诊断
古田起义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2、请写出下列内容相对应的人物: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______
(2)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________
(3)破釜沉舟_______
(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_______
3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更是科技文化绚烂多彩的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国鼎立篇】
材料一
(1)请写出图中A、B、C三国名称。
(2)东汉末年州郡割据、战乱不已,哪一次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政权更迭篇】
材料二 朝代更迭示意简图(局部)
(3)观察示意简图,请你分别写出①、②所对应政权。
【民族关系篇】
材料三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北齐]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
(4)材料三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哪项改革措施?
(5)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这些措施有什么历史作用?
【经济发展篇】
材料四 江南之国盛矣。……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南朝·梁]沈约:《宋书》卷五十四传论
(6)根据材料四,请你说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的影响。
(7)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