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匠精神”是指工匠追求极致和品质的精神,能体现这种精神,并且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2、下列作品中,既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文学名著的是
A.《诗经》
B.《春秋》
C.《史记》
D.《汉书》
3、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
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
B.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
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D.迎合地主阶级的需求
4、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强大,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A.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A.唐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6、唐朝时期,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书画艺术作品不属于唐朝的是( )
A.
B.
C.
D.
7、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8、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我国北方人民陆续离开故土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南方的自然条件好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9、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A.家畜饲养 B.农作物种植 C.磨制石器 D.城市的出现
10、司马迁编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是 (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左传》
11、文物的历史价值在于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列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佣 大食人佣
A.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B.唐朝的手工艺技术发达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大规模对外战争
12、“丝绸之路”开通后。从西域诸国传入中原的物种不包括
A.葡萄 B.水稻 C.核桃 D.胡豆
13、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
A. 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B. 是短期统一的朝代
C.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D. 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14、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山西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B.商代后期的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D.不少青铜器上面铭刻着甲骨文
15、秦朝开创者曾幻想秦的统治能够万世无穷,然而秦却二世而亡。某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一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16、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C.海船上装有指南针
D.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1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中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D.北宋与金订立盟约,夹攻辽朝
1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争霸战争的需要 B.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19、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中原汉人已经将食用胡饼,胡椒酒、胡菜等作为自己的饮食,并逐步烧烤兽肉、以奶酪为饮料。从这段话中,我们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A.南北朝时期,民族隔阂已经彻底消除
B.《齐民要术》是一本专门讲习俗的书
C.民族交融影响生活习裕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生活腐化
20、某佛教研究学会准备去我国佛教最早的名寺参观考察,导游应该建议他们去下列哪一景点( )
A.嵩山少林寺 B.四川乐山大佛
C.四川青城山 D.洛阳白马寺
21、请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22、东汉张仲景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_______。
23、完成下面战国形势图,对应字母写出国家的名称:
A B D E F G
24、列举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两个原始人类_________。
25、青铜器出现于__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_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采用“泥范铸造法”,主要用于饮食祭祀。
26、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__________,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7、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____________(填写粮食作物名称)的种植。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南朝时的____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28、唐朝 ___________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大众欢迎;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_;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著作是《___________》。
29、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_____________,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表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请你将下列序号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并归纳商鞅变法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军功②世袭特权③耕织④土地自由买卖⑤县制⑥度量衡
31、①孔子 A.休养生息
②刘邦 B.有教无类
③嬴政 C.派人赴台湾
④孙权 D.统一文字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皇帝。
(1)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2)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
(3)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
33、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境内各民族不断冲突、交融,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华夏始源】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哪两位传说中的人物?
【冲突不断】
为抵御犬戎,秦修筑长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上述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把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②把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迁徙汇聚】
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胡族,半固于避兵祸,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南,当其相率而来也。 | |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 《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
(3)仔细观察上图,分析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方向?请指出造成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
【交融发展】
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富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 |
魏晋南北朝时引入内地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部分内容 |
(4)上图共同反映出当时的哪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