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坝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工匠精神”是指工匠追求极致和品质的精神,能体现这种精神,并且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 2、下列作品中,既是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一部优秀文学名著的是

    A.《诗经》

    B.《春秋》

    C.《史记》

    D.《汉书》

  • 3、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取食税之多”;孔子叹“苛政猛于虎”;孟子斥责梁惠王之流“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是“率兽而食人”;庄子则揭露国君们“轻用民死”。这反映出当时他们(       

    A.吸收各家学说走向融合

    B.具有一定的民本思想

    C.得到统治者的积极支持

    D.迎合地主阶级的需求

  • 4、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强大,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这一局面得到初步改变是由于

    A.三省六部制的完善

    B.刺史制度的推行

    C.科举制的创立

    D.重文轻武的政策

  • 5、美国建筑学家贝肯说:“在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可能就是北京城了。”北京市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保护古都风貌和历史文物,使北京城的格局得以留存。北京城的这种“格局”主要形成于

    A.唐朝

    B.明朝

    C.元朝

    D.清朝

  • 6、唐朝时期,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列书画艺术作品不属于唐朝的是(  

    A.

    B.

    C.

    D.

  • 7、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 8、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我国北方人民陆续离开故土南迁,其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南方的自然条件好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 9、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A.家畜饲养 B.农作物种植 C.磨制石器 D.城市的出现

  • 10、司马迁编著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是 (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左传》

  • 11、文物的历史价值在于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列文物出土于唐代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东罗马金币               非洲黑人佣            大食人佣

    A.唐朝与阿拉伯地区、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B.唐朝的手工艺技术发达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大规模对外战争

  • 12、“丝绸之路”开通后。从西域诸国传入中原的物种不包括

    A.葡萄 B.水稻 C.核桃 D.胡豆

  • 13、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

    A. 是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B. 是短期统一的朝代

    C. 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D. 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14、夏、商、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青铜器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山西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B.商代后期的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D.不少青铜器上面铭刻着甲骨文

  • 15、秦朝开创者曾幻想秦的统治能够万世无穷,然而秦却二世而亡。某班的四位同学归纳分析了四种主要原因,其中分析正确的是一

    A.甲同学: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乙同学:横征暴敛苛政黩武

    C.丙同学:宦官擅权外戚临朝

    D.丁同学: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 16、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由汉唐陆路贸易为主转为宋元海上贸易为主,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C.海船上装有指南针

    D.造船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

  • 1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中与此盟约无关的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D.北宋与金订立盟约,夹攻辽朝

  • 1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争霸战争的需要 B.铁制工具和牛耕的推广

    C.百家争鸣的影响 D.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

  • 19、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中原汉人已经将食用胡饼,胡椒酒、胡菜等作为自己的饮食,并逐步烧烤兽肉、以奶酪为饮料。从这段话中,我们提取到的正确信息是

    A.南北朝时期,民族隔阂已经彻底消除

    B.《齐民要术》是一本专门讲习俗的书

    C.民族交融影响生活习裕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汉人生活腐化

  • 20、某佛教研究学会准备去我国佛教最早的名寺参观考察,导游应该建议他们去下列哪一景点(   )

    A.嵩山少林寺   B.四川乐山大佛

    C.四川青城山     D.洛阳白马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请写出秦朝的疆域四至。

  • 22、东汉张仲景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_______

  • 23、完成下面战国形势图,对应字母写出国家的名称:

    A B D E F G

     

     

  • 24、列举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两个原始人类_________

  • 25、青铜器出现于__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_以后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采用“泥范铸造法”,主要用于饮食祭祀。

  • 26、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__________,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 27、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____________(填写粮食作物名称)的种植。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南朝时的____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28、唐朝 ___________的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深受大众欢迎;宋朝著名的女词人是___________;元朝著名科学家郭守敬的著作是___________

     

  • 29、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_____________,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使得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下表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请你将下列序号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并归纳商鞅变法体现在哪三个方面。①军功②世袭特权③耕织④土地自由买卖⑤县制⑥度量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①孔子           A.休养生息

    ②刘邦           B.有教无类

    ③嬴政           C.派人赴台湾

    ④孙权           D.统一文字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皇帝。

    (1)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贞观之治”——

    (2)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拥立为皇帝——

    (3)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4)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境内各民族不断冲突、交融,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民族。

    【华夏始源】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哪两位传说中的人物?

    【冲突不断】

    为抵御犬戎,秦修筑长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辽东,延袤万余里,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2)上述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①把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②把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

    【迁徙汇聚】

    大抵东晋时之侨民半因不屑服属于胡族,半固于避兵祸,故由淮北而淮南,由淮南而江南,当其相率而来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南朝境内之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

    (3)仔细观察上图,分析这一时期人口迁徙的方向?请指出造成当时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

    【交融发展】

    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富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魏晋南北朝时引入内地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部分内容

    (4)上图共同反映出当时的哪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