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朝又称殷朝或殷商,这与下列哪一史事相关
A. 国人暴动 B. 牧野之战 C. 盘庚迁都 D. 烽火戏诸侯
2、关于中国远古时代的“神农教民种粟”、黄帝“蒸谷为饭”的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已经( )
A.进入青铜时代 B.过着群居生活
C.出现原始农业 D.掌握冶铁技术
3、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空白框中应填的朝代是( )
A.战国、三国
B.汉朝、西晋
C.汉朝、三国
D.战国、汉朝
4、“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对这一说法解读错误的是( )
A.这是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
B.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阪泉之战
C.“平定蚩尤乱”后形成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D.相传黄帝能够建造宫室、制造船只等
5、有一位作家,在游览古代中国某项工程后(下图)感慨道:“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实际上,却是人领悟了水,顺应了水,听从了水。只有这样,才能天人合一”。这项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 )
A.大禹
B.李冰
C.李春
D.蒙恬
6、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图所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时期的
A.群县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
7、某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正在给研学旅行的学生讲解,她指着一尊古人类复原头像介绍道:“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他的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学生们正在参观的博物馆是( )
A.元谋人遗址博物馆
B.北京人遗址博物馆
C.山顶洞人遗址博物馆
D.半坡人遗址博物馆
8、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请问《元日》指现在的哪一节日( )
A.春节 B.元旦 C.冬至 D.元宵节
9、“且壮士不死则己,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材料反映的是( )
A.刘邦、项羽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七国之乱
10、在陕西乾县矗立着一块无字碑,这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陵墓。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千秋功过由后人评说。下面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建立了隋王朝
B.重用人才,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开创了“贞观之治”局面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11、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的是( )
A.尧 B.舜 C.鯀 D.盘庚
12、下列史实,通过如图所示著作不能了解的是
A.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D.张角等人领导的黄巾起义
1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中提到的“诸族错居”而形成的是( )
A.华夏族 B.汉族 C.炎黄子孙 D.犬戎族
14、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中国的火药和烟火 ▲ (时间)经 ▲ (人)传到了欧洲。
A. 13世纪 欧洲人
B. 14世纪 阿拉伯人
C. 14世纪 欧洲人
D. 13世纪 阿拉伯人
15、《后汉书·蔡伦传》:“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后汉书中对蔡伦的评价,主要突出的是蔡伦的什么贡献( )
A.发明地动仪 B.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订《千金方》
16、2017年丁酉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的主题确定为“黄帝陵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这主要是因为黄帝
A.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B.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曾经打败过炎帝和蚩尤
D.治水有功,三过家门而不入
17、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隋文帝建立隋朝
B.隋朝大运河开通
C.隋军灭掉南方的陈朝
D.开皇之治局面的出现
18、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
A. 山顶洞人 B. 大汶口中晚期
C. 河姆渡氏族 D. 半坡氏族
19、东汉建立伊始,匈奴、羌、鲜卑等少数族就对政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破坏。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汉光武帝刘秀( )
A.释放奴婢,减轻刑罚
B.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C.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20、我国在原始社会的农作物栽培技术就遥遥领先世界。下列我国古代先民中人工栽培粟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2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后,( )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首领是( )。
22、汉武帝设立______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
23、概况: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______、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
24、公元前138年,________出使西域。此后汉朝与西域的往来日益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线,被称作________。
25、在唐朝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诗句中的“此河”是____
26、秦始皇的施政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根据所学完成表格。
政治 | (1)最高统治者:____________ |
(2)在中央政府设:____________ | |
(3)在地方:____________ | |
经济 | (4)统一: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
文化 | (5) 统一:____________ |
交通 | (6) 统一:____________ |
民族 关系 | (7)北击匈奴,筑____________ |
(8)开发南疆,修____________ |
27、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是 。
28、距今(2019年)四五千年,居住在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________部落结成部落联盟。约公元前2070年,部落联盟首领____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9、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
30、这一政策的影响:____________
31、 李时珍 《窦娥冤》
宋应星 《资治通鉴》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关汉卿 《本草纲目》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历史人物名称。
(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________________。
(2)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的是_______________。
(3)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三: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
图1 |
图2 |
图3 |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是指哪一政权。
(3)材料三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在秦朝时的具体表现。
(4)观察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影响?图2,图3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