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崇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是汉朝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下列属于两者共同原因的是

    ①释放奴婢  ②轻徭薄赋  ③减轻刑罚  ④勤俭治国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下列图片展示了我国河姆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干栏式房屋

    稻谷

    耒耜

    陶盆

    ①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②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③他们主要使用打制石器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陶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3、请你仔细观察“丝绸之路示意图”,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A.长安──西域──中亚、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B.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C.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

  • 4、中国古代四大古典小说成书于清朝的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 5、学完隋唐历史后,同学们总结出这一历史时代特点的是

    A.繁荣与开放   B.动荡与变革

    C.分裂与融合   D.交往与冲突

     

  • 6、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其共同作用是(     

    A.使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B.休养生息,促进了经济发展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D.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

  • 7、梁启超的《饮冰室合集》:“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说明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是

    A.交流交往中逐渐形成

    B.最早在长江流域形成

    C.实行禅让制联合形成

    D.由一个民族演变形成

  • 8、“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尝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监察)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官职是北宋(  

    A.通判

    B.转运使

    C.市舶司使

    D.节度使

  • 9、唐朝时期,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这一事件发生在

    A.唐高宗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唐玄宗时期

    D.武则天时期

  • 10、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在蒙古草原上,当地人总是用虔诚的语言向来观光的游客讲述着“一代枭雄”统一蒙古草原的故事。这位英雄人物是

    A. 完颜阿骨打   B. 忽必烈   C. 铁木真   D. 耶律阿保机

  • 11、为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够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A.

    B.

    C.

    D.

  • 12、国时期,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

    A.围魏救赵后   B.牧野之战后   C.城濮之战后    D.长平之战后

     

  • 13、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它在与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议和政策

    D.和亲政策

  • 14、各国的改革中,秦国商鞅变法成效最为显著,商鞅变法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愿望

  • 1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在政治上,“秦,虽死尤存”是指(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焚书坑儒

    C.车同轨,书同文 D.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 16、“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诗词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下图是《隋朝大运河简图》,请指出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城市正确的是(       

    A.涿郡   洛阳   余杭

    B.余杭   涿郡   洛阳

    C.洛阳   余杭   涿郡

    D.余杭   洛阳   涿郡

  • 17、如下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此文物可以佐证以下观点的是(     

    ①造船业很发达 ②纸币铜钱并行于市

    ③海外贸易发达 ④南宋都城临安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 18、说唱是汉代百戏的一种,当时的说唱者随侍主人左右,供主人取乐。东汉说唱俑(下图)击鼓表演,神态诙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说唱俑”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汉代的(     

    A.教育成就和社会生活

    B.社会生活和文学成就

    C.教育成就和文学成就

    D.社会生活和艺术成就

  • 19、东汉以来,少数民族陆续内迁,这些少数民族不包括

    A.匈奴

    B.羯族

    C.氐族

    D.回族

  • 20、下表为公元260年魏、蜀、吴三国的户数、人口和军队统计表。据此表可知(     

     

    户数

    人口

    军队

    魏国

    约66万户

    约443万人

    估计40万人以上

    蜀国

    约28万户

    约94万人

    约10.2万人

    吴国

    约52.3万户

    约230万人

    约23万人

    A.魏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强

    B.蜀吴联合抵抗魏成效显著

    C.蜀国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

    D.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下图的文物名称是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时期铸造出的大型青铜器。

  • 22、隋朝修建的 _________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明朝修筑的__________,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 2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战国时期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______

     

  • 24、汉武帝在长安兴办________,以儒家经典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_

  • 25、武则天统治时期,创立了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 26、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________和功臣分封到各地,以巩固国家统治。随着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崛起,_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 27、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________”伟大构想,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

  • 28、_____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明朝时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其所产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样,色彩艳丽,花纹优美,畅销海内外。

  • 29、________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又叫做“________

  • 30、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_____________,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百家争鸣电视台要招聘一些栏目主持人,有下列人员最后入围,你给他们安排最适合的主持项目。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4世纪前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三例。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唐代诗歌在中国古代、一枝独秀……科举制度在唐朝走向完备,在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要标准的进士科备受国人青睐,这对唐诗的繁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郭桂花《科举与唐诗的繁荣》

    材料三   宋代是历史上第一个全面通过科举取士的王朝,每榜录取进士数目扩大了10倍以上。据研究者统计,两宋三百余年,总共通过科举考试录取进士及诸科登科人数超过10万名,是唐至五代登科总人数的近10倍。

    ——《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2》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唐诗繁荣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对选官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科举考试有了什么新发展?这种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