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咸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治世局面,如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从这些治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 2、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容在西晋灭亡后,重建晋王朝,将都城设在

    A. 长安   B. 洛阳   C. 健康   D. 成都

  • 3、商朝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工艺也十分复杂。下列文物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B.

    C.

    D.

  • 4、小明在参观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商周文物展览时,拍摄了一组青铜器的图片,从中不能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A.商代的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B.青铜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C.青铜铸造业的工艺水平高超

    D.青铜器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 5、山顶洞人遗址博物馆有这样一段文字:“1930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了3个完整的山顶洞人头骨化石,经测定其脑容量为1000—1500毫升(现代人脑容量平均为1400毫升),在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饰物。其中,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从上述材料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       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

    ③山顶洞人掌握了钻孔的技术       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6、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周王室衰微   D. 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 7、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强调运用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相互印证,以考量古代历史文化。以下相关史料的对比研究,最符合二重证据法的是

    A.殷墟甲骨文卜辞与《史记敷本纪》 B.二里头遗址与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C.远古炎黄传说与黄帝陵遗址 D.秦陵兵马俑与电视剧《大秦帝国》

  • 8、蔡伦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优秀的发明家之一”,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 9、(云南富民一中第一次月考)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但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是中国。早在几千年前,我国某个地方的原始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彩啕,这个地方是   (   )

    A. 北京   B. 元谋   C. 半坡   D. 河姆渡

     

  • 10、2022年中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以“四海同心祭始祖,‘两个先行’启华章”为主题。华夏儿女祭拜黄帝,主要是因为他(     

    A.曾经打败炎帝和蚩尤

    B.发明了文字,编制了乐谱

    C.创造了原始中医药学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11、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历史剧《司马迁与(史记)》,他很可能会念到的台词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12、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准备编写《成语典故探战国》一书,以下不能收录在内的是

    A.纸上谈兵 B.围魏救赵 C.老马识途 D.朝秦暮楚

  • 13、唐朝时期的男女交往比较自由,可以同行,共饮谈笑唱和,这表明唐朝

    A.社会经济发达

    B.文学艺术百花齐放

    C.统治政策开明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 14、下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寇准力劝皇帝亲征

  • 15、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 16、商鞅变法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A.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承认土地私有

    C.废除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 17、春秋时期某思想家提出言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下列选项与该主张最接近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则天下治

    B.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18、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对这一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是历史的倒退 B.各国重视生产,区域经济得到加强

    C.民族联系得到加强 D.分裂中蕴含着统一

  • 19、《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句话:湿耕泽锄,不如归去。意思是在太潮湿的地方耕作,肯定会劳而无功。这段话反映了贾思勰主张

    A.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 B.农作物要适时耕作

    C.注重兴修水利 D.讲究劳逸结合

  • 20、诗歌《轩辕颂》中写道:念始祖曩时/逐鹿交兵/有熊树帜/贤能选用/事业求新/拓土建邦/授民稼穑/制舟车而利交通/著内经而研医药/施仁爱于众/风俗淳和功卓史流芳/一脉文明封传世代……此诗歌歌颂了(  )

    A. 黄帝的丰功伟绩 B. 炎帝的自强不息

    C. 大禹的高尚情操 D. 蚩尤的彪悍勇猛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填空题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___的国家之一 。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朝开始。

    (3)西周建立后,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周朝的统治者实行__________

    (4)东周分为____________两个时期。

    (5)历史上实行变法收效最大的是_____国。

    (6)李冰在今天成都以北修筑了一个既防洪、又有蓄水灌溉功能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

  •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秦朝灭亡后,刘邦与项羽之间展开了一场争夺帝位的战争,史称________

    (2)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的________

    (3)西晋走向衰落的转折点是________

  • 2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派遣以________为司令员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在此战争中出现了好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而壮烈牺牲的英雄________

    (2)为了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对土地进行了调整。中央人民政府在1950年颁布的《③________,进行土地改革,从此彻底摧毁我国存在的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三大改造时对农业调整的方式是农民加入农业生产________;改革开放后,首先在安徽省小岗村实行________,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 24、中国最早的纸币产生地是________

     

  • 25、唐朝时,为中日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是

  • 26、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最优秀的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悲剧《____》;昆曲在明朝万历末期表演艺术日趋成熟,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____》。

  • 27、填空题

    人文初祖指的是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是  

     

  • 28、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激战。

  • 29、他辅佐国君,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霸。_______

     

  • 30、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古旧图书资料。图书资料的出现有赖于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东汉时期,改进了造纸术的人是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出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名称(至少三个)。

    (1)__________ (2)________(3) ______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中国历朝历代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

    (1)图一秦朝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在地方上建立了什么制度?

    (2)图一秦王朝并没有“传之万世”,仅仅十几年就被图二中的新王朝取代,新王朝为了避免前朝的过失它的建立者和后继者们纷纷推行了什么政策?

    (3)图二的新王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图二新王朝为实现思想上统一,其统治者接受了谁提出的什么建议?此措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5)图二新王朝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置了哪一机构进行管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