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古以来,在防治瘟疫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东汉末年时出现的一部将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医学著作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
2、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一种成熟的文字可以记载、勾勒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我国已经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 金文 B. 甲骨文 C. 大篆 D. 小篆
3、“法不阿贵,……刑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这句话出自( )
A.《道德经》
B.《论语》
C.《韩非子》
D.《墨子》
4、人与动物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会不会使用天然火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语言交流
D.会不会直立行走
5、2017年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又一次刷新了世界水稻单产纪录。下列种植水稻的远古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在学完“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 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 种植水稻 C. 穿着麻布衣服 D. 烧烤食物
7、《史记》记载:“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材料反映的史实标志着
A.华夏族的形成 B.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C.世袭制的确立 D.分封制的确立
8、下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D.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9、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青铜器的使用
B. 水利的发展
C.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 磨制石器的使用
10、年代标尺有助于我们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应该出现在下面年代标尺的
A.A B.B C.C D.D
1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其使命是
A.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B.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统治
C.联络西域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D.开通海上丝绸之路
12、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精神文明的表现是甲骨文的应用,物质文明的集中表现是( )
A.石器的打制
B.石器的磨制
C.彩陶的发明
D.青铜的铸造
13、古人日“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
A.隋炀帝时
B.唐太宗时
C.武则天
D.唐玄宗时
14、民间流传的民谣:“生男慎勿举(抚养),生女哺用餔(婴儿喝的糊状食物)。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这从哪一方面说明了秦朝的暴政
A.徭役繁重
B.赋税沉重
C.法律严苛
D.土地兼并严重
15、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把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就直接导致了东汉( )
A.外戚势力膨胀
B.宦官得到宠信
C.社会秩序混乱
D.民族矛盾尖锐
16、如下“百日维新”的主要措施中,最具“民主”气息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裁减绿营,精练新军
17、诗句“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反映了唐朝时期怎样的社会状况( )
A.经济的繁荣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8、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中华文明的起源
19、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 )
A.“打土豪,分田地”
B.“均田免赋”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有田同耕”
20、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郡国制
21、读《西汉后期疆域图》将相应代码填入答题卡图中。
A.长安 B.西域都护府 C.敦煌郡
22、元朝建立后,忽必烈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雍正年间,朝廷临时设立____,处理西北军务,不久改名,成为常设机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3、公元前841年,________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
24、265年,_____建立西晋。晋惠帝在位时,爆发了"___",此次内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25、孔子的思想后来由他弟子整理成_____一书
26、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请填写有关科技文化成就的内容。
(1)东汉时,宦官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拓者 ,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3)东晋的王羲之,代表作是《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南北朝时,祖冲之把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27、汉武帝接受______(人物)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东汉时,宦官______(人物)改进造纸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28、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制度。
29、其在位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___________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
30、(1)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________。
(2)唐朝时被周边众多民族尊奉为“天可汗”的皇帝是_______。
(3)唐宋时期,名臣辈出。唐太宗时有进谏二百多次的著名谏臣_________,宋高宗时有取得郾城大捷的抗金名将_______。(均填写人名,不填写字和号)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是___________。
31、小李同学正在研究唐朝兴亡史,他把唐朝的一些重大事件及其影响进行了归纳,但不小心把顺序搞乱了,请你把正确的答案用连线的方式连接起来。
李渊称帝 唐朝由盛转衰
开元盛世 唐朝统治遭到致命打击
安史之乱 唐朝建立
黄巢起义 唐朝灭亡
后梁建立 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32、列举出两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请列出三个)
33、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唐朝、宋朝、元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宗自即位之始,霜旱为灾,米谷踊贵(涨价),突厥侵扰,州县骚然(骚动)。……(是时京师等地)饥馑尤甚,一匹绢才得一斗米。……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又频致丰稔(ren丰收),米斗三四钱。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当今远夷率服(远方外族归顺我朝),百谷丰稔,盗贼不作(盗贼不起),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魏征对曰:“惟愿陛下居安思危,孜孜不怠耳!”
——摘自吴兢《贞观政要》
(1)“贞观”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年号?依据材料一,概括贞观年间社会状况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唐宋时的经济发展表现
序号 | 内容 |
① | 唐文宗时,政府命江南造水车以灌溉,家贫不能制作者由政府出资。 |
② | 唐朝发明的曲辕犁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
③ | 宋太祖规定,县官招集流民垦荒,使户口增加者有赏。 |
④ | 唐朝粮食的亩产量一般在1石左右,宋代为2石,两浙路地区可达5、6石。 |
⑤ | 唐绢粗而厚,宋绢细而薄,元绢与宋绢相似但不如宋绢匀净。 |
⑥ | 北宋哲宗时绢帛的赋税收入为2445万匹,超过唐代最高年份收入的3倍。 |
(2)从材料二“唐宋时的经济发展表现”表格中,选择能说明以下这两个主题的史实。(4分,仿照示例完成)
示例:
主题 | 序号 |
| 主题1 | 序号 |
| 主题2 | 序号 |
手工业生产发展 | ⑤⑥ | 政府重视农业 |
| 农业生产发展 |
|
材料三 宋代随着商业需求增长,宵禁和固定市场交易地点被取消,各种店铺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甚至有些店铺“通晓不绝”,还出现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由于商业党争激烈,有的店铺为招揽生意开始以广告的方式宣传自己的商品。繁荣的商业不仅极大地丰富和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还为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商业税成为宋代后期重要的财政来源。
——摘编自杭侃《中华文明传真》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城市商业繁荣的表现及宋朝商业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比较从宋朝到元朝对外交通路线发生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