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呼和浩特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周杰伦这首“中国风"歌曲的MV中出现的画面应该是

    A. B.

    C. D.

  • 2、西晋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其衰落开始于

    A.官渡之战 B."八王之乱"

    C.巨鹿之战 D.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 3、朱元璋设立某机构“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也有参与收集军情、策反敌将的工作,如在万历朝鲜战争中收集了大量的日军军情。该机构最可能是( )

    A.军机处

    B.锦衣卫

    C.东厂

    D.西厂

  • 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 5、宋太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在地方宋太祖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后来又增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这主要体现了北宋(     

    A.重文轻武

    B.强化中央集权

    C.藩镇割据

    D.官僚机构臃肿

  • 6、公元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后晋

  • 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下图中①处的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

    C.北魏

    D.南朝

  • 8、“曹操墓在安阳”这一新闻引发了一系列质疑风波:从“魏武王”谥号的真伪,到曹操墓中的女骨是不是卞夫人的疑团,再到曹操墓DNA鉴定引来的网友认亲……从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判断“曹操墓真伪”的正确依据应是(       

    A.正史文献资料的记载

    B.文献与考古发现相结合

    C.DNA鉴定的结果

    D.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 9、微信好友在朋友圈说道:“我在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看到‘古人用火的灰烬层,最厚的达到6米’猜猜我说的是那种古人类?”你的回复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 10、四川某一地区自2008年以来不断受到地震破坏,生命和财产损失惨重,但一个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仍然发挥着其原始功能为人类造福。该水利工程的主持修建者是

    A.夏禹

    B.商鞅

    C.李冰

    D.盘庚

  • 11、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建立的王朝是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 12、三国的吴国,都城在今天的南京,当时的地名是(       

    A.建康

    B.江宁

    C.建业

    D.应天

  • 13、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之战

    B.邲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 14、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下列关于这一壮举的表述正确的是( )

    时间从1405年至1433年

    最远抵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到过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加强了明朝与亚欧国家往来最受当地人喜爱的是丝绸和瓷器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15、对于汉化政策,理解正确的是

    A.加剧了民族矛盾 B.使少数民族更加落后

    C.使民族间战争不断 D.促进了民族融合

  • 16、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A.发展农业生产

    B.增加财政收入

    C.稳固政权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 17、历史学科具有让后人吸取前人智慧的价值。“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在于( )

    A.民族交融促进经济发展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 18、“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唯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金代文人刘迎的这首诗反映出当时宋代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是(     

    A.双方激烈持久的战争

    B.双方互相派驻使节

    C.繁忙的经济贸易交流

    D.统治者之间的和亲

  • 19、下图是小历研究的单元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是( )

    A.早期人类的文明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 2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唐代反映“安史之乱”的名诗。请以诗歌风格判断这是谁的作品(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唐时期开凿的甘肃敦煌   ,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的是《   》。

     

  • 2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①北魏建立:4世纪后期,_______建立。   

    ②北魏统一北方:439年统一____,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北方出现了______的趋势。

  • 2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___开始。

  • 24、春秋时期,晋文公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

  • 25、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

  • 26、明代的一部科技巨著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  )

  • 27、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恢复____的名誉。

  • 28、______》的作者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李时珍,该书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______》的作者是明朝杰出科学家宋应星,该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 29、抓住每一阶段历史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学习历史。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

  • 30、商王盘庚把都成迁到__________,秦国完成统一后定都在  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 河姆渡原始居民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政权写出建立的民族。

    (1)辽﹣﹣____。

    (2)西夏﹣﹣____。

    (3)大金﹣﹣____。

    (4)元﹣﹣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三∶北宋都城开封买卖通宵达旦,金、银、彩、帛等"每一交易,动辄千万"。南宋临安城"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机构管理贸易。高宗年以来,市舶收入岁达二百万贯,超过北宋治平(宋神宗统治期间年号)年间岁入的两倍多。

    材料四∶洁白的哈达、温驯的藏羚羊、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我们美丽而圣洁的西藏。虽然当前"藏独分子"仍有活动,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自古以来,西藏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材料一表明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为唐太宗赢得了怎样的称号?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2)材料二说明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请你列举出唐朝时中外交流的史实(至少二例)

    (3)宋代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分析宋朝海外贸易空前活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哪一朝代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由哪一机构直接管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