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石嘴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加速了奴隶制度的瓦解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

    B.全长四千五百米

    C.大大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 3、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朝臣不能正常地执行职权。由此导致(       

    A.光武中兴

    B.藩镇割据形成

    C.民族政权并立

    D.东汉走向衰亡

  • 4、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 5、《陆游集》中记载“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这最能说明

    A.北宋时财政收入全靠南方地区

    B.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C.北宋时江苏经济发达

    D.南宋时完成经济重心南移

  • 6、被后世称为“画圣”,创作了《送子天王图》的唐代大画家是

    A. 顾恺之

    B. 欧阳询

    C. 阎立本

    D. 吴道子

  • 7、在都江堰地区,至今流传着修筑者“深掏滩,低作堰”的治水经验总结。这个修筑者是( )

    A. 大禹   B. 姜尚   C. 李冰   D. 商鞅

     

  • 8、黄光任有一首诗名曰《女皇》,其中一句是“功过论争千秋去,无字碑上遍诗文”。诗中说的女皇是(     

    A.女娲

    B.李清照

    C.杨玉环

    D.武则天

  • 9、据统计,宋代之前见诸文字记载的历代戏曲艺人总共才百余人。到了宋代,仅《东京梦华录》里列举的开封当红艺人就有72人,其中至少一半是女性。由此可见,宋代(       

    A.市民娱乐需求扩大

    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艺术的高雅性增强

    D.娱乐活动种类繁多

  • 10、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和那里的联系,夷洲就是今天的(  )

    A. 澎湖   B. 钓鱼岛   C. 金门   D. 台湾

  • 11、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加强。下列属于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是(  )

    ①开创三省六部制②实行“推恩令”③建立“十三州部”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④

  • 12、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你认为208年发生赤壁之战,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3世纪初

    D.公元2世纪末

  • 13、元朝不仅版图辽阔,而且对边疆地区实施了长时间和比较稳定的统治。《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朝有效地行政管理主要得益于(     

    A.和亲制度

    B.册封制度

    C.朝贡制度

    D.行省制度

  • 14、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发达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15、《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两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由此判断这部著作研究的领域是

    A.手工业

    B.商业

    C.天文历法

    D.农业

  • 16、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的清代皇帝(  

    A.顺治帝

    B.康熙帝

    C.努尔哈赤

    D.乾隆帝

  • 17、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

  • 18、下列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无关的是(

    A. 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 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C. 为了加强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D. 为了逃避北方的战乱

     

  • 19、小明搜集了以下资料:“商鞅变法”“修郑国渠”“李斯的《谏逐客书》”,小明研究主题是

    A.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B.秦国的变法改革

    C.秦国的外交策略

    D.秦王嬴政的功绩

  • 20、制作年代尺可以有效地记忆时间。下面是小丽制作的夏、商、西周年代尺,其中①代表约公元前2070年,②代表约公元前1600年,③代表公元前1046年,④代表公元前841年,其中所缺部分的内容是(     

       

    A.西周灭亡

    B.盘庚迁殷

    C.国家产生

    D.商朝建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汤建立商朝,都城在_____;后来商王_____迁都到殷。

  • 22、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____

  • 23、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提出“________”理论,被称为“________”。

     

  • 24、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发明了“__________”,便于实施外科手术;创造出“__________”,帮助人们用来强健身体。

  • 25、文物识别。在表格中填写下列各图文物或想象图的名称以及使用的远古居民。

  • 26、制度创新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对广袤的疆土实施有效统治。

    (1)元朝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并直辖大都周边“腹地”;在地方设________,执掌地方政务,这是我国设“省”的开始。

    (2)元朝在中央还设置__________,管理全国的宗教和吐蕃地区事务;在浙江行省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管辖膨湖列岛和台湾。

    (3)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这个材料反映了元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历史现象,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个新民族叫____________

  • 27、秦代修筑的“万里长城”,西起_____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__

     

  • 28、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曹雪芹晚年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_____》,在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

  • 29、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采用____________选拔官员。

     

  • 3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

    (2)实行___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_____;鼓励与汉族联姻;用____,学汉礼。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退避三舍   城濮之战 赵括

    围魏救赵   桂陵之战 晋文公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孙膑

    卧薪尝胆   吴越争霸 项羽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勾践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会从事原始农业的两个原始人类。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在家庭的熏陶下。从小勤奋好学,饱读书籍。青年时游历名山大川。实地考察风土人情,收集历史资料。他立志继承父亲遗志撰写史书。继任太史令后,因仗义执言被关入狱中,遭受酷刑,肉体上精神上遭到极大摧残。但他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发愤著述,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不朽的历史巨著。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王羲之七岁学书,十二岁习笔法,每日临书不辍,终身练笔不止,用池中水蘸笔习字,染黑了一池水。尔后,他遍访名川大山,学习各家书法,并领悟到博采众长之后必须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讲求书法有已意,从此创出自家体。

    ——《王羲之的魏晋风度与书法境界》

    材料三

    《齐民要术》书影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用十多年的时间,写出了哪一历史巨著?

    (2)材料二中的王羲之是哪一时期的书法家?

    (3)材料三中《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这部著作有什么价值?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他们的成功给予你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