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三门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A.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2、下列为1978年至今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年至今出现的一组高频率词汇是(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11”大学“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逆行者“两个一百年”

  • 3、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 4、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奕沂

  • 5、“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 )

    A. 香港问题   B. 澳门问题   C. 台湾问题   D. 西藏问题

     

  • 6、下图是某校学生游学期间参观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博物馆,该馆的基本陈列详细介绍了太平天国的兴衰历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天京事变

  • 7、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北伐战争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黄埔军校建立

  • 8、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

    A.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

    B.开始宣传民主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 9、19世纪末期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大致经历了揭幕、宣传、实施、落败四个阶段。以下事件中具有揭幕意义的是(       

    A.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康有为梁启超发起“公车上书”

    C.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

    D.各地纷纷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 10、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 )

    A. 李鸿章、张之洞   B. 奕䜣、曾国藩

    C. 康有为、梁启超   D. 陈独秀、李大钊

     

  • 11、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

    B.春秋战国时期

    C.汉朝

    D.秦朝

     

  • 12、“民国后,中国进入一段复杂、黑暗的时期。”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     

    A.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B.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C.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D.列强争霸、矛盾重重

  • 13、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由孙中山领导,发生在1912年       ②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③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革命目标 ④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 14、美帝国主义积极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措施有(   )

    ①向日军下令,只能向国民政府和盟军缴械投降 

    ②派飞机、军舰运送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③直接出兵侵占上海、青岛等大中城市 

    ④替国民党军队抢占战略要地和重要交通线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 15、2022年是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30周年,“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     

    A.两岸同属一个中国

    B.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C.两岸承诺互不使用武力统一

    D.开展两岸经济、文化交流

  • 16、从1976年7月1日到10月1日,中国高层出访总次数为79次。而此后到1977年6月30日,出访总次数为252次。与1977年相比,1978年的出访次数增长了27%。1976年至1978年中国高层频繁出访主要是

    A.为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创造条件

    B.为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为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作准备

    D.为改善中美关系寻找突破口

  • 17、随着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的“十一”长假成为广大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好时期。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南昌起义

    C.新中国成立

    D.西藏和平解放

  • 18、小明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整理了一下内容,据此判断他研究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编》

    C.《马关条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下图的纪念馆最应该建在(  

    A.广东的深圳

    B.安徽的凤阳

    C.四川的成都

    D.福建的厦门

  • 20、清咸丰十一年(1861)设立安庆内军械所,为安庆机械工业之始。是中国依靠自己力量建立的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机械工业的发起。中国的民族工业也在这一时期兴起,在何时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A.洋务运动中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C.辛亥革命后

    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____________的原则。

  • 22、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 23、   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坚持战斗了   年。

  • 24、( )左宗棠                 A.台儿庄战役

    ( )孙中山                 B.创办大生纱厂

    ( )张謇                    C.收复新疆

    ( )李大钊                 D.中国同盟会

    ( )李宗仁                 E.《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25、____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清政府颁布“____”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 26、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____

  • 27、意义: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_____________革命的重要成果。

  • 28、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 29、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外国侵略军曾两次侵入北京,分别是在________战争中和________战争中。

     

  • 30、武昌起义开始时间:  _______年10月10日。地点:_______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2、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内外压迫的抗争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近代史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进行的大规模的战争有哪四次?按先后顺序列举。

    (2)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不平等条约各是什么?

    (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哪个?该条约内容哪款的规定表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4)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入侵”斗争中涌现出无数的民族英雄,请列举一位。

    (5)被称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在他的推动下,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这个政党的名称和指导思想各是什么?

    (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最终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但实现了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推动了中国的进步。请问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 33、中国近代史上有许多转折性历史事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请谈谈你对此观点 的认识。《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的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说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结束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百年耻辱。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历史己证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民族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新中国成立后,哪部法律文件?该文件是在那次会议上通过的?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2)谈谈你对材料二内容的观点(同意或不同意),并对你的观点加以论证。

    (3)“文化大革命”十年,指       年至       年;结束的标志是       

    (4)我们从“文革”历史中吸取什么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