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当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出现在环境中时,由于没有人进行管理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让这种现象变本加厉。下列格言中,你认为与防止“破窗效应”相符的是( )
①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④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③④
2、坚定维护规则要求我们( )
①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③只要遵守法律就能维护规则④维护规则就是维护法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我们要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提高媒介素养。下列同学具有良好媒介素养的是( )
①上网和同学聊天时,注意用语文明,不发不健康的图片、视频等
②利用网络帮助好朋友找回丢失的物品,帮要去旅行的爸爸妈妈网上订机票和酒店
③看到朋友圈里只需要发住址和电话就能免费领礼物的消息,赶快转发。
④青少年面对网上信息要理智判断,谨慎从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五一”假期,兰兰游览中山桥时了解到,许多外地游客是在网上看到“兰州美景美食”才慕名而来的。“互联网+旅游”让金城众多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五一”小长假全市累计接待游客46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28亿元。以上材料表明网络( )
A.丰富民主方式,拓宽民主渠道
B.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C.为促进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精致兰州
5、中学生小宁发现公交站牌写错站名,便向网络问政平台反映,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整改。这主要体现小宁( )
A.利用网络获取新知
B.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C.积极维护社会规则
D.直接管理交通秩序
6、八年级学生王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受到人高马大的社会青年李某的敲诈勒索。对此,王某的正确做法是
A.把钱给他,让其勒索
B.不顾一切,与其搏斗
C.现场配合,事后再找人伺机报复
D.巧妙周旋,然后想办法求助或报警
7、在社会大家庭中,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一员,有着多重身份,我们既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又是老师的学生。我们既是遵守公共秩序的社会成员,也是热心公益的志愿者。这说明( )
A.身份越多,责任越大
B.人的社会身份是不确定的
C.每个人的责任都是相同的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8、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诸如驾车剐蹭、消费纠纷、过失伤害等事件,这些纠纷和侵害有各种不同的解决办法。其中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 )
A.诉讼
B.到国家机关控告
C.调解
D.获得法律咨询、帮助
9、生效判决书内容:被告人黎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被告人以未成年人为作案目标实施诈骗,量刑时应酌情从重处罚。结合各被告人认罪认罚及退赃情况,最终判决被告人黎某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万元。下列对生效判决书的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①预防犯罪,需要青少年积极执法
②有期徒刑和罚金均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③黎某某的诈骗行为违反了刑事法律规范
④作出上述判决的国家机关是人民法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十四五”时期,更多民生红利将深度释放。深化医疗改革提升群众就医体验,强调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国家相关部委瞄准民生关切的痛点和短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民生幸福感。这说明( )
A.我国已经解决了所有关于民生发展的问题
B.我国的文化建设让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C.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不断完善和健全
D.当前我国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已经得到切实保障
11、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有一定的来源,并非空穴来风。下列对“主人公”承担的责任“来源”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贾每天回到家主动承担扫地的家务活——法律规定
B.小易践行承诺帮助好友完成了周末的板报任务——纪律要求
C.组长小冰放学后耐心地帮助小强补习功课——对他人的承诺
D.小丁犯了错,班主任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职业要求
12、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分析小强同学的成长经历,你认为下列排序合理的是( )
①小强不接受教训,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
②小强旷课,并因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纪律处分
③小强的经历启示我们要防微杜渐,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远离犯罪
④小强仍不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竟拦路抢劫,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
A.②→③→①→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②→③→①
13、下面漫画中作业的转变( )
①是基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②是因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
③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④能够劳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经常听到周围人抱怨:查话费、信用卡、水电费、网上退货等业务在线咨询客服,却经常遇到机器人回复,不解决实际问题;电话咨询,转接人工服务后经常出现忙音、长时间等待、自动挂断等现象……由于某些原因,本应致力于提供更好服务的客户服务,却影响着客户体验。当前,网络上客服服务差、效率低,常常被消费者“吐槽”。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机器客服耗时长,服务不周请原谅
B.企业客服存乱象,彻底整治没希望
C.自身责任勇担当,服务焉能捉迷藏
D.监督机制要完善,刑罚处罚不手软
15、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人们喜欢在自己的朋友圈晒美食、晒旅游、晒自己与家人的合影等,在朋友们点赞的同时( )
A.为了保护隐私,不要发朋友圈
B.应充分利用网络,多搜集信息
C.要增强安全意识和保护隐私意识
D.加强网络监督,完善监管体系
16、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求助。维护合法权益的最正规、最权威手段是( )
A.协商
B.调解
C.诉讼
D.仲裁
17、责任是一个人分内之事,下列责任和来源对应一致的是( )
①小博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职业要求
②小安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法律规定
③特警在街上认真巡逻——道德规范
④小高履行了对花花的承诺,帮其照顾小猫——对他人的承诺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8、被评为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的刘天民,放弃了原有的事业和“进城机会”,怀揣“和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梦想返乡。 他带领村民, 从果蔬种植、休闲农业、农村电子商务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他的做法( )
①传承了扶危济困、见义勇为的处事准则
②表现出待人以礼、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③彰显了敢于追梦、振兴乡村的爱国情怀
④展现了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担当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9、在我们的同学当中,有的乐观开朗,有的沉稳内敛;有的具有这种能力,有的具有那种能力;有的有这方面的优势,有的有那方面的优势。对于这些同学的“不同”,我们应该( )
①学会欣赏他人,互相取长补短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③忽视不同,享受交往的快乐④消除差异,与同学和谐相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0、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下列名言最能体现尊重他人这一中华传统美德的是( )
①敬老尊贤,以礼相待②人人相亲,人人平等
③城池失火,殃及池鱼④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1、某单位职工王某因没有得到提拔而对领导耿耿于怀,他多次扰乱单位正常秩序,捏造事实,向有关部门举报单位领导有违法行为,并说:“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举报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是我的权利,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人管不着。”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王某的言行进行评析。
22、 当今时代网络进入千家万户,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最近八年级学生军军家针对网络这个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奶奶和爸爸各持己见,军军犯了难作为军军的好朋友,请你帮军军出谋划策
23、判断说理,请你判断下列做法或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正确,错误的写错误,并说明理由。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中国共产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判断:
理由:
(2)从下图知道,人们常常把宪法称为“母法”,而把其他法律称为“子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判断:
理由:
24、小明是一名八年级学生,从4岁开始学习画画,一次,在学校举办的绘画比赛中,小明的两幅作品获奖,但只有一幅作品署有他的名字。后来,班主任告诉他,为了使更多的同学获奖,他将其他同学的名字署在了小明的另一幅作品上。
(1)小明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为什么?
(2)面对这种情况,小明应该怎么办?
25、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漫画说明了什么?
(2)根据漫画,请你提几点建议。
2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如何实现的?
27、材料:2017年“十一超级黄金周”旅游消费爆棚,旅游总人次达7.1亿,其中出境游比去年同期上升63%。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我们必须让文明礼仪也随着旅游新时代一起升级,要让国外景点中的“尴尬的中文警示”消失。
(1)“尴尬的中文警示”说明我们在出游时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2)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认为如何让自己在旅游中“注意形象,文明有礼”?
28、 运城某学校在今年暑假开展了《法律在我身边》的宣传活动,同学们积极响应,踊跃参加,通过情景模拟、小区宣传、知识竞赛问答等形式,了解了法律。
(1)请你说出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2)在组织同学们去小区宣传的过程中,小华将喝完的饮料瓶随手一丢,小明上前劝阻,小华认为自己做的没错,二人便争吵了起来,小华说:“我扔垃圾又不违法,我有什么错?”你认为小华说得对吗?为什么?
(3)请为宣传法律设计一条标语。(要求语言简洁,警示性强)
(4)在小区里,晓东听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小区住户林女士下夜班后驾车回家,发现车位已满无法进入小区,便长按喇叭泄愤,四五十名被惊醒的住户与林女士理论。请你帮晓东判断:林女士深夜长按喇叭属于什么行为?应受怎样的处罚?
(5)假如小区的宣传活动中,让你做一个宣传法律的倡议书,你将在倡议书中阐述学过的哪些主要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