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面前再多艰险不退却”,这段歌词对你的启示是(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②少年的梦想,仅仅与个人的人生目标紧密相连

    ③少年的梦想,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④实现梦想需要不畏艰险、不懈追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老子说“自知者明”,这告诉我们认识自己非常重要。下列属于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是(     

    ①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与他人的交往

    ②正确认识自己,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③可以通过自我评价来正确认识自己

    ④可以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来正确认识自己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

  • 3、“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人生画卷中最华美的篇章。实现青春的梦想需要我们(     

    ①走自己的路,开心就好     ②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③培养自信的青春热情        ④树立自强的青春态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五旬农夫胡凤莲失去双腿,“跪行”打工,被网友称为“坚强姐”。“坚强姐”6个月大时因意外小腿全部截肢,只能靠膝盖跪着走路,婚后丈夫不堪生活重压,离家出走。不幸的遭遇,并没影响她追求幸福的脚步,她跪着爬着去种菜养猪、挖山开荒、纺布刺绣,以微薄之力养育女儿……“坚强姐”的故事启示我们(     

    ①要学会接纳自己②要学会欣赏自己

    ③要扬长避短④要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5、下列选项中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体现的认识自我的途径相一致的是(     

    A.时事播报前,对着镜子练习

    B.时事播报后,听取老师的意见

    C.时事播报中,看自己的表现

    D.时事播报前,和同学合作演练

  • 6、下列名言警句与其蕴涵的道理相符的是(     

    ①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②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④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7、“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成就自己,学习亦是如此。与上述意思相近的一句是(     

    A.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C.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 8、小林喜欢用诗词记录自己学习的感受,喜欢观看科普类视频并动手实践,喜欢当小老师向同学们讲解学习内容……每天都生活充实、活力四射。小林的故事告诉我们(     

    A.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消除各种压力

    B.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享受学习

    C.学习是一个过程,要时刻追求完美

    D.每个人都做到了从学习中感受快乐

  • 9、七年级同学小雨,性格活泼开朗,热情大方,最近,她收到班上一位男生的“情书”,约她周末去公园玩、看电影。作为小雨的好朋友,你会建议她(     

    A.立刻报告给老师,让老师严厉惩罚这位男生

    B.直接无视,当众将信扔到垃圾桶

    C.答应这位男生的要求,无需大惊小怪

    D.婉言拒绝,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 10、民法典规定,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从法律角度分析“孝”的依据是(     

    A.孝亲敬长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B.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尽孝在当下,要用实际行动表达孝心

    D.爱需要呵护,爱在交流沟通中加深

  • 11、下图漫画《孤独的我》启示我们,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     

    A.敞开心扉,主动表达

    B.放弃自我,附和他人

    C.不屑一顾,自娱自乐

    D.坚守自我,等待友谊

  • 12、1%这个数据非常小,每天一点点看似不起眼,很多人往往会忽略。但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经年累月之后,成就还是非常瞩目。这告诉我们(     

    A.学习中既有苦又有乐

    B.要坚持不懈,聚沙成塔

    C.发现并培养学习兴趣

    D.少年有梦想就能成才

  • 13、升入初中后,小辉认识了很多新同学,结交了很多新朋友。他还主动参与班干部竞选,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 享受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这有利于他(     

    ①扬长避短,成就完美自我                           

    ②发展兴趣,不断充实自己

    ③激发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④彻底改变,快乐自由成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下列理解最恰当的是(     

    A.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而且这个影响是双向的

    B.我们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C.我们渴望得到朋友的肯定与鼓励,共同成长

    D.我们要广交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 15、河南安阳一悬崖上的网红“试胆石”出现裂痕,当地政府设置了安全提示牌,但仍有游客站在上面拍照。因担心安全问题,当地只能将“试胆石”砸掉。游客执意冒险拍照(     

    ①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体现

    ②是不遵守社会规则的体现

    ③有利于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④属于不文明行为,影响个人形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6、有人说:“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这说明(     

    A.正确认识自己取决于他人评价

    B.接受他人评价才能被别人接纳

    C.我们要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

    D.从别人那里能听到我们愿意听的话

  • 17、“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诗人马致远这首《天净沙·秋思》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家庭的思念。下列对家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只有漂泊在外才会感受到家的重要

    ③家是甜蜜温暖的避风港湾                      

    ④家庭仅是由父母与子女组成的生活组织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18、“友谊犹如一件陶器,诞生很难,打碎却很容易。”这句话启示我们对待友谊应做到(       

    A.呵护友谊,用心关怀

    B.加深理解,杜绝分歧

    C.珍惜友情,消除差异

    D.彼此信任,事事忍让

  • 19、张桂梅老师曾对学生说:“从教四十多年,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不是鲜花和祝福,而是能看到你们健康成长,好好读书,好好做人。”从她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     

    A.优秀教师以仁爱之心教书育人

    B.教师解决问题和表达方式不同

    C.师生之间应多些宽容

    D.尊敬师长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 20、进入初中后,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内容的丰富,很多同学的朋友圈也扩大了。但小宇觉得自己的朋友圈反而变小了,她认为朋友在精不在多,你认为小宇的想法(     

    A.正确,朋友之间的交往应是真诚的、密切的

    B.正确,朋友少才能更加体现出真心交往

    C.错误,我们应该拓宽朋友圈,朋友越多越好

    D.错误,朋友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21、①进入考场后小明感到非常紧张,于是他做了深呼吸,这样感觉到肌肉放松了,这种调节情绪的方法是______

    ②集体的力量来源于______和团队协作。

    ________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④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_________

  • 22、学会学习,需要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______。学会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______。学会学习,还意味着要善于运用不同的______。

     

  • 23、基础知识填空

    (1)__________创造了人本身,让我们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

    (2)在21世纪__________等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告诉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告诉我们学会学习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知者明”是通过__________了解自己,而“旁观的清”是强调从__________中认识自己。

    (6)“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矣”。告诉我们做更好的自己就要__________

  • 24、他人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用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是走向成熟的表现。

  • 25、基础知识填空

    (1)“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启迪我们要通过_____来认识自己。

    (2)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更需要_____,才能收获真挚的友谊。

    (3)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说明时代对老师的新要求是_____

    (4)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_____是精神的内涵。

    (5)某中学正在举办“用心守护生命,关注校园安全”的系列活动。

    ①其中一项活动就是通过展板来宣传守护生命的内容:“生活有规律,营养要均衡;每天保证适当的运动……”请你给展板设计一个符合内容的题目_____

    ②其中还有一个活动是经典诵读《少年中国说》,通过参与这个活动,你的感悟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守护_____

    (6)某班要开展一期关于《你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其中一项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名言警句的理解,如果你是这期班会的负责人,请做好会前准备:

    ①《礼记·学记》中提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句话指的是_____

    ②《格言联壁·学文》中提到“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这句话说明了_____

    (7)“人生没有回程票”告诉我们生命是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26、请将下列左右两边对应的内容用线连接起来。

四、判断题 (共1题,共 5分)
  • 27、“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这句话表明生命不可逆,要学会珍惜。

五、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8、2015年l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获得通过,并将于2016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家庭暴力现象目前在我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它不仅发生在夫妻之阃,还多发于父母与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与年迈父母之间。受中国传统家庭的观念影响,很多人还抱有男尊女卑的看法,一些人错误地认为,打老婆、打小孩都是家务事,不违法。而受害者觉得家暴是“家丑不可外扬”,所以很多人选择默默忍受。

     

     

     

     

     

  • 29、进入中学后,男女生由于生理心理的差异,在男女生交往问题上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A.有人认为男女生之间要有严格的交往界限,应该互不往来。

    B.有人认为男女生之间都是同学,没有区别。

    C.有人认为男女生交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赞成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 30、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我国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表明伟大的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对此,小王同学说,我国将要实现中国梦,而我们个人的梦想是渺小的,与国家的梦无关。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对小王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六、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你思考过生命吗?

    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生命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

    个人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人类的命运有着怎样的联系?

    让我们去体验,去探索,去创造,在生活中立志与坚守、尽责与奉献,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一份出色的人生答卷。”

    请你叙述一个热爱生命的故事,并说说该故事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要求不得泄露个人和所在区域、学校等信息。

  • 32、请你辨析:

     

     

     

  • 33、材料一:清朝学者陈宪章认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材料二:2017年9月14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六大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科学精神”中包含了“批判质疑”的素养,重点是,具有问题意识;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思维缜密,能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判断。

    阅读上面的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名人名言告诉我们在成长中要培养思维的_________,表现在哪些方面?

    (2)把“批判质疑”作为中学生发展的素养之一,这是为什么?

    (3)为培养“批判质疑”的素养,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

  • 34、   中学生王某下午放学后乘公交车回家,上车后,他坐一个座位,将书包放在另一个座位上,这时,上来了许多收工的民工及接幼儿的老人,王某也不让座,人们责怪他缺乏公德,不懂尊重他人。

    (1)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2)生活中应该如何尊重他人?

  • 35、(1)常用的调节情绪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2)情感与情绪有何区别?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判断题
五、辨析题
六、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