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平潭综合实验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政治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你想对下侧漫画《梦想与毅力》中的孩子说(     

    ①劳逸结合,就能成为学霸

    ②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

    ③只要坚持、有般力,有机会离梦想更进一步

    ④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某校开展辽宁“六地”红色教育主题研学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先辈精神,切实把“六地”红色精神内化为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这有助于(     

    A.我们学会用理性的心态面对他人的评价

    B.关注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C.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D.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弘扬民族精神

  • 3、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对于中学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学时代意味着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完全独立

    B.中学生活就是小学生活的延续,没有什么不同

    C.中学时代见证着我们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

    D.经历中学时代,每个人都能重塑完美无缺的自我

  • 4、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进一步向老年人群渗透,越来越多的“银发族”触网后深陷其中,他们依赖手机社交软件与外界互动,与邻居、朋友的现实交往越来越少,健康状况与日俱下,面对互联网世界“沉醉不知归路”。这表明(       

    ①网络交往好处很多,可以代替现实交往

    ②虚拟的网络交往可能影响现实世界的交往

    ③老年人过度依赖手机易在网络世界中迷失自我

    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5、2023年,“AI诈骗”冲上了热搜。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诈骗团伙的手段也越来越科技化,他们用上了AI换脸技术和拟声技术实施诈骗。警惕新型电信诈骗,我们应该(     

    A.借助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肆无忌惮地结交网友

    B.面对陌生网友询问自己的个人信息,应毫无保留地和盘托出

    C.可以在公共社交平台随意公开或分享自己的照片或音视频

    D.在亲朋好友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借钱时,多重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

  • 6、在推选区优秀学生的班会上,小磊的推荐词中,能体现“个性心理特征”的是(     

    选项

    推荐词

    A

    老师:虽然不是班干部,但很关心集体

    B

    班长:乐观开朗,活泼热情

    C

    同学:学习成绩优秀﹐名列前茅

    D

    自己:我个子虽然矮,但体能好,热爱体育运动

    A.A

    B.B

    C.C

    D.D

  • 7、小浩近期受其他同学影响,特别崇拜某影视明星。父母教育他要理智追星,他竟与父母冷战。假如让你劝说小浩,你会告诉他(     

    A.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做法

    B.呵护亲子关系,多与父母沟通

    C.忽视父母意见,避免发生冲突

    D.不要固执己见,一切顺从父母

  • 8、学会学习是中国学生发展六大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同学中能够表现这一素养的是(     

    ①王红每天坚持半小时阅读课外书籍,并摘抄优美词句

    ②李丽坚持整理笔记并记录错题本,以便做到系统复习

    ③孙璐完全照搬班级学霸的学习方法,期望实现学习上的突破

    ④张辉课堂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并主动参与小组合作表达观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9、当前,青少年已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群体。为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教育系统通过防诈骗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青少年防诈骗安全教育。为预防诈骗,我们应该(     

    A.轻易透露个人信息

    B.随意进入陌生聊天群

    C.谨慎交友保持警惕

    D.不加分辨的信任网友

  • 1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下列名言哲语与这句话表达意思相近的有(     

    ①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④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1、下列是七年级同学在初中生活中的感受和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小伟:我给关系好的同学起绰号,证明我们的友谊不一般

    B.小蓉:每科成绩我都要拿第一,绝对不能让任何人超过我

    C.小尧:中学功课太多,看样子我需要放弃几门科目的学习

    D.小丽:站在新起点,我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 12、跨进中学的大门,仿佛一切都是新的,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别样的天地,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你认为对“新”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

    B.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

    C.新机会、新挑战

    D.由儿童到青年的发展新阶段

  • 13、热爱我们的老师是因为(     

    ①老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②老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③师生之间需要沟通④老师也有烦恼需要我们解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4、下图漫画启示我们(     

    A.要拒绝上网,网络惰化我们的思维能力

    B.学习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需要辛苦付出

    C.要自主学习,杜绝借助网络力量完成作业

    D.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 15、从下图两位同学的对话中,我们体会到(       

    ①任何时候都要压抑情绪        ②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③要承认老师之间的差异        ④老师的批评意味着提醒和劝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6、对以下名言解读正确的有(     

    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己②役其所长,避其所短——学会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欣赏自己④友直,友谊,友多闻,益矣!——善于交友,朋友越多越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 17、活出生命的精彩需要养护精神。以下要求符合“养护精神”的是(       

    ①“一盔一带”守护交通安全        ②“诵读经典”提升生命境界

    ③“缅怀英烈”祭扫烈士陵园        ④“勤劳俭朴”践行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小川和小明是好朋友,在一次考试中,小明叫小川给他递纸条,小川拒绝了,对此你的看法是(     

    A.讲友谊就要讲原则

    B.为朋友就要不分黑白地两肋插刀

    C.讲义气才能交到朋友

    D.做任何事情与朋友不能有分歧意见

  • 19、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和成长的引路人。小德和小治围绕“不同风格的老师”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

       我喜欢上数学课,因为数学老师风趣幽默。不喜欢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讲课太古板。

       数学课既然喜欢,那就一定要认真听讲,语文课既然不喜欢,那就偷偷的写些其他科的作业吧!

    针对小德和小治的交流,你的观点是(     

    ①对于不喜欢的老师,要和他保持一定距离

    ②我们要承认老师的差异,接纳他们的不同

    ③无论什么风格的老师都应该受到我们尊重

    ④老师虽风格不同,但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下列说法中对梦想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梦想是指梦中的想法,很多都不能实现          ②梦想是对未来生活图景的愿望

    ③梦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④有梦想就有希望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21、基础知识填空:

    (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启示我们在努力的时候需要做到____________

    (2)小贾与小易是好友,也是学习上的竞争对手,他们总是祝贺对方在学习上取得的成就,这告诉我们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生发生矛盾时要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尊重、关心老师,这种处理师生矛盾冲突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一起做家务不仅可以养成劳动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还可以提高________________能力。

    (5)面对“为何要敬畏生命”的问题,小苏回答:“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____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____,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____

  • 23、“吾日三省吾身”告诉我们要通过_________来认识自己。

  • 24、生命的________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 25、友谊的澄清

    (1)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_________。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_________

    (2)友谊能不能没有原则?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_________,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26、连线题。

    (1)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A.学习

    (2)中学阶段的重要任务                       B.努力

    (3)家庭幸福美满的重要条件                 C.朋友

    (4)人类生命的原动力之一                    D.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5)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                    E.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6)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F.探索生命的意义

四、判断题 (共1题,共 5分)
  • 27、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调节情绪的方法之一。

     

五、辨析题 (共3题,共 15分)
  • 28、生活中的道理越辨才越明。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先判断下列观点的对错,再说明理由。

    观点一:批判就是否定

    观点二:情感和情绪都是人的态度体验,没啥区别。

    观点三:在生活中我们只要不被发现,说谎、欺骗也是可以的。

  • 29、进入初中后,明明发现初中的学习和生活与小学有着很大的区别,他觉得学习很吃力,苦、累、困成了自己初中生活的主旋律.于是他向同桌说:“我读不下去了,我要回家!”同桌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你要对学习有兴趣,学会学习。”

    据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对学习有兴趣,就意味着我们学会学习了。请运用“学会学习”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 30、小明喜欢打篮球,可是同学们觉得他遇事冲动,还斤斤计较,所以打球不带他。在同学们的帮助和建议下,小明积极调整了自己,现在他已经是班级的篮球队员了。对此,小明认为,集体对我们的影响有限,每个人的个性都只能依靠自己调整。

    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六、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1、(让法律为成长护航)

    某中学生赵某,不思进取,无心上学,经常和一些社会小青年交往,学会了吸烟、喝酒,沉迷于网络游戏,不可自拔。为了玩网络游戏,多次偷同学的钱物。2013年3月因在网吧打架斗殴,被公安机关拘留。但赵某仍不思悔改。2013年10月,赵某因抢劫被抓获,经人民法院依法审判,判处有期徒刑5年。

    (1)请你分析赵某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2)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3)犯罪有什么危害?

    (4)从赵某的变化过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 32、中国志愿者行动已经走过多年历程。今年3月5日,是第十六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公开发表52周年纪念日。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学校决定,组织全校广大青少年志愿者发扬雷锋精神,开展以“怀抱感恩之心,践行志愿精神”为口号的青少年志愿者活动,全校师生踊跃参加。

    ①“青少年志愿者活动”传递给我们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

    ② 谈谈你对学校组织“青少年志愿者活动”的看法。

  • 33、有人说,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结合下图,说说党和国家为什么这样重视中学时代学生的成长?

  • 34、

    (1)你认为我们怎样的一生是值得的?

    (2)根据上述材料,谈一谈怎样做更好的自己。

    (3)生命是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活出生命的精彩,要让生命一点点充盈起来。请写出让生命充盈的两种具体方式。

  • 35、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作品

    作者

    写作所用时间

    《红楼梦》

    曹雪芹

    10

    《本草纲目》

    李时珍

    27

    《资本论》

    马克思

    40

     

     

     

     

     

    (1)什么力量让作者能够坚持多年完成如此鸿著?

     

    (2)这种力量有什么作用?

     

     

    (3)如何培养这种力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5
题数 3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判断题
五、辨析题
六、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