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10月28日至29日,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济南年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本次年会以“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为主题。这启示我们要( )
①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的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②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③坚持资源消耗优先,保护经济发展优先的方针
④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2018-202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21.4万亿元,年均增长7%,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4%以上。国家加大教育财政投入是因为( )
①我国教育质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②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④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对下边漫画《民主选举》认识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B.有利于维护好人民的利益和意愿
C.侵犯了公民的选举权,不利于民主政治发展
D.我们要珍视民主权利,投出自己庄严地一票
4、2023年中国科技有很多新突破:“奋斗者”号完成国际首次载人深潜科考航;中国人造太阳实验创造世界纪录;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国产大飞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飞……这些成就充分说明( )
A.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B.我国已经建成创新型强国
C.创新是发展的唯一动力
D.我国已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5、感知百姓心声,增强从政责任,2023年6月30日,某市政府“全媒问政”活动如期举行,目的在于促进政府作风转变、助推政府工作创新。“全媒问政”的亮点在于( )
①反映民意,推进民主选举②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激发参与热情
③有效防止政府工作人员权力滥用④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如图反映出的我国人口特点是( )
①人口基数大 ②新增人口多
③人口素质偏低 ④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7、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强调,要全面提升行政执法人员能力素质,着力提高政治能力、大力提升业务能力、切实加强全方位管理。这样做( )
A.表明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依法执政
B.有利于规范政府的行政权,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C.旨在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D.会使行政执法人员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8、2023年8月18日,由中央宣传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共同指导的2023“新时代乡村阅读季”首届“乡村振兴好书荐读”发布活动在广州举行,向社会公布100种入选图书和100种提名图书。这有利于( )
①为农村阅读提供充沛的文化滋养 ②增强村民自治意识
③实现农村快速富裕 ④引导全社会推动乡村振兴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9、2023年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发布甲辰龙年春晚的主题和主标识。 2024年春晚主标识以“矗”(dá)字为主视觉符号,以“龙行藏矗,欣欣家国”为主题,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这(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②有利于固守中华文化内容
③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④让生僻字这一文化更好地延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达到32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基层立法联系点先后就132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计划等征求基层群众意见建议,其中2300 余条意见建议被不同程度采纳吸收。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与“扩员”( )
①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②使公众意见能够更好地直达立法机关
③是拓宽人民立法权限的表现
④有助于增强公民法治意识,推动全民守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1、2023年11月26日,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丽香铁路)正式建成通车,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丽香铁路起自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丽江站,接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香格里拉站,全长 139公里,两地间最快 1 小时18分可达。这一铁路将成为当地的( )
①民族团结路 ②共同富裕路
③全面小康路 ④生活温饱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该线路地处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蜿蜒曲折,盘匐其间,途径藏族、纳西族、彝族、白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串联起丽江古城、玉龙雪山、虎跳峡、香格里拉等众多风景名胜,蓝天、草甸、雪山、湖泊……景致变化,所到之处美不胜收。如果你乘丽香铁路到此旅游,应该注意的有( )
①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与少数民族共享自己的饮食
③远离少数民族的特色风俗
④遵守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年我国第1000亿件快件产生,比2022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9天。近年来,我国邮政快递业持续快速发展。自2023年3月起,单月快递量超百亿件月均业务收入超900亿元,创历史新高。这说明( )
A.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C.中国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重要力量
D.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创新过上富裕生活
13、回望百年奋斗史,感悟初心和使命。下列百年征程所取得的成就,正确的排序应是( )
①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②开启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③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真正确立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A.①③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④②
14、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低矮的平房到高耸的高楼大厦,从一方讲台到“智慧课堂”,人们的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都得益于( )
A.坚持依法治国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民主治国
D.坚持文化自信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体现了自信的中国人( )
A.对国家有认同
B.对文化有底气
C.对发展有信心
D.对世界有贡献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管两岸同胞经历过多少风雨,有过多长时间的隔绝,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开。”这是因为( )
①我们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③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④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2023年是北川羌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20年来,北川羌族自治县沐浴着党的光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道路,在山东、浙江等地的对口帮扶下,北川引进农技专家,发展羌族特色产业。如今,北川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皆实现了跨越式的提升,羌山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羌山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 )
①羌山大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②羌族同胞坚持党的领导,守望相助齐心奋斗发展家乡
③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互助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④国家加大对北川的支持力度,不断输入技术、管理、人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8、2023年9月23日,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中国台北代表团入场时,现场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运动员表示对进场的欢呼声及场面浩大留下深刻印象,明显感受到中国台北代表团欢呼声更热烈。这表明( )
A.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B.两岸同胞期盼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C.一国两制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D.坚持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方针
19、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使经济社会活动更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依法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统计监督。这些都提醒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 )
①公正司法,推行政务公开 ②廉政为民,克服懒政怠政
③依法执政,促进民主决策 ④依法行政,防范权力滥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工业园社区居住着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撒拉族、满族、苗族等各族群众。社区内的各族群众和谐相处、亲如一家。下列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
A.各民族风俗习惯一致,没有差异
B.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C.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同
D.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
21、辨别与分析《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中规定,人行横道、非紧急情况使用手机、禁烟场所吸烟、携犬出户不束犬链(绳)等,将面临最高200元罚款等多项条款,这引发网友热议。请你辨析下列观点。
甲:不文明行为遭人弃,科学立法汇民意。
乙:良法善治紧密一体,法德并举促治理。
22、【“我”的困惑】
当下信息发达的社会,特别是在微信朋友圈普及的情况下,想必不少人的朋友圈里面都会有人转发各种闻所未闻或者骇人听闻的消息。然而令人困扰的是,这些消息未必都是真的,一些微信公众号为了“吸粉”或者增加知名度,便会传播一些看上去很真实,实际上是子虚乌有的消息来博人眼球。甚至一些消息在被广泛传播之后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整治当下网络环境下层出不穷的虚假消息以及防治此类消息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散播虚假信息,最高可获刑7年。让我感到困惑不解的是,既然公民言论自由,那么这种行为怎么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呢?
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帮助“我”解决困惑。
23、围绕民族文化的创新,下面两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小青同学认为,民族文化只有在传承与创新中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小琴同学认为,创新中华文化,不需要学习外来文化。
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观点正确?请进行评析。
24、我国政府在帮扶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25、科技创新促提升
材料一:厉害了我的国!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它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还是世界首条海底深埋沉管隧道。在建桥过程中,仅专利就创造了400多项,同时还创造了七项世界之最。
从梦想到现实经历了两代工程专家,即香港实业家、工程专家胡应湘和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的四次相遇,两人有了人生中长达30多年的交集。9年间,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数以万计的建设者在伶仃洋上造桥,在大海深处“穿针”,构筑起全长55公里的世界级跨海通道。
(1)“轮势随天度,桥形跨海通”,古人的诗句能够变为现实基于哪些原因?
材料二: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新型强国转变,必须创新先行。在全球化竞争中,唯有创新才是制胜的利器。而创新离不开改革,创新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现在国家重视创新,有了好土壤,不愁长不出“科技种子”。
(2)向创新型强国转变,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在创新方面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
(3)创新离不开改革,请概括创新与改革的关系。
(4)创新离不开好政策,你认为国家有哪些好政策促进创新?
26、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在环境污染因素诱导下,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走高态势。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 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 100 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根据漫画和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漫画主人公为什么高兴不起来?
(2)漫画和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27、阅读与感悟
材料一: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热词:它是一首歌,悠扬的旋律响彻大江南北;它是时尚快闪,在校园、军营、社区等场所汇聚人气;它是一部大片,吸引着亿万人走进影院;它更是一次最为“硬核”的爱国主义教育大课……“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伴着歌声,凝聚激情,个人与国家紧密、自然而主动地连接在了一起。
材料二:国家的分量,在一个人心中能有多重?重到可以为之远离家乡、荒岛求索,深藏功名三十载;重到从一穷二白中“头拱地、脚朝天,也要把核潜艇搞出来”;重到年过九旬仍不甘退休,誓要再干好多年……2020年1月10日,黄旭华,这位共和国的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从习近平主席手中接过了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共和国勋章”、全国道德模范……功勋卓著的光环之下,黄旭华百感交集:“这辈子没有虚度,一生属于核潜艇、属于祖国,无怨无悔!”黄旭华的人生,就像深海中的核潜艇,“深潜”一辈子,无声,却有无穷的力量。
(1)“我和我的祖国”当选2019年度国内热词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并运用道德与法治课知识,谈谈黄旭华先进事迹对我们培育和践行英雄精神的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C919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大型客机能力的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材料二: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前十名分别是瑞士、瑞典、美国、荷兰、英国、芬兰、丹麦、新加坡、德国、以色列。中国排在第14位,较去年的第17位上升3位。
材料三:世界各国按照最新的科技实力排名:第一级核心:美国。第二级发达: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第三级登堂入室:芬兰、俄罗斯、意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韩国、捷克等中等发达国家。第四级在大门口: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
运用《创新驱动发展》的知识,回答: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