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体现政府的宗旨是( )
A.公共执法
B.市场监管
C.为人民服务
D.管理人民
2、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多场座谈会中都谈到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看法,其中“大变局”作为一个高频词被提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时代的关口,面对大变局,中国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述判断( )
①立足中国国情,必须坚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等发展理念
②说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面对大变局的根本所在
③要求必须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
④彰显新时代中国人自信品格,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2022年11月4日,《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发布。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既造福中国人民,推进北斗国际化进程,倡导卫星导航系统间兼容与互操作,拓展北斗国际应用,服务全球( )
①我国凸显大国力量,主导世界发展走势
②我国积极作为,与各国共享发展新成果
③我国坚持合作共赢,主导全球规则制定
④我国勇于担当真正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只要你们愿意,我愿意做你们的妈妈。”2016年,王芳在走访过程中得知林家兄弟在一场洪水中成为孤儿,她挺身而出,用最朴实的承诺温暖了他们此后的人生。在王芳的言传身教下,她的女儿张心贻也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六安“爱心妈妈”和她的女儿用行动告诉我们要( )
①助人为乐,向善而行 ②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③信守承诺,勇担重任 ④践行美德,扶危济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23年10月27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为促进民族团结,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该( )
①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③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④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齐心奋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了解自己的传统节日是公民素养的表现,对照下列节庆图片与节日名称,二者不一致的是( )
A.春节
B.元宵节
C.中秋节
D.重阳节
7、“饮水思源,感谢党恩!”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西藏边远地区各民族群众以升国旗、创作歌曲等形式,表达爱国爱党的朴素情感,表达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和对党的感谢。这说明( )
①我们要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③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各民族差异已完全消除
④我国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②
8、“绿色”是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建成33个“无废亚运”场馆、所有场馆及办公场地实现风能、太阳能等绿电供应、零碳甲醇点燃亚运主火炬……绿色贯穿着杭州亚运会的筹备和举办过程。绿色办亚运( )
①见证中国践行“双碳”目标的决心与担当
②表明环保生活方式已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③有利于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新的样板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为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局势,中国通过埃及向加沙地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帮助,包括罐头、饼干、牛奶、蜂蜜等在内的8车物资启运前往埃及阿里什,将通过拉法口岸运往加沙。这( )
A.表明在国家关系中合作比竞争重要
B.说明对外援助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C.表明中国积极主动地承担国际责任
D.充分展示了中国负责任的强国形象
10、当今世界格局仍处于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欧美强国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这段话表明当今的世界发展趋势是( )
A.经济全球化
B.文化多元化
C.对抗激烈化
D.世界多极化
11、学习完“共圆中国梦”的内容之后,小丽展示了下面的思维导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应是( )
A.新发展理念、中国道路、民族精神、中国力量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C.“四个”自信、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D.改革开放、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12、对下表中“微行为”的“微点评”,你认为正确的有( )
序号 | 微行为 | 微点评 |
① | 王某主动骑摩托车为扑灭重庆山火送物资 | 积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
② | 梁某向人大代表反映“网络恶俗烂梗”问题 | 增强民主意识参与民主生活 |
③ | 某市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名师培养 | 确保人人享有相同的教育资源 |
④ | 九年级学生李某收到贫困生生活补助费 | 当地政府积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13、教科书是落实国家课程要求的重要媒介,道德与法治教科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对我们进行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之所以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是因为它( )
①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③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以下对如图认识正确的是( )
A.科技改变生活,创新促进发展
B.创新的目的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C.科技发展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D.网络已经占据我们生活的全部
15、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新时代开展学雷锋活动( )
①有利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传递的崇高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③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于2023年10月24日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自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 )
①确定该法的核心地位
②凝聚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③明确时代精神的核心
④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颁布实施有利于( )
①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
②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③人大依法行使决定权
④扩大我国的领海面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妇女权益保障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修订通过。该法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确保广大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平等获得发展机遇、平等享有发展成果。这体现了我国坚持(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18、给下面三则时事选择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
●2023年8月,河北博物院举行“乐享河北非遗会客厅”展演展示活动,井陉拉花、高阳民间染织技艺等极具河北特色的非遗民俗精彩上演,尽显非遗民俗魅力。 ●杭州亚运会中饱含了中国传统宋韵文化的“江南忆”吉祥物、“湖山”奖牌和“薪火”火炬等惊艳了世界。 ●甘肃省建成“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打造全球首个超时空沉浸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 |
A.助力乡村振兴、夯实文化根基
B.中西文化交流、展示融合之美
C.构筑中国价值,树立诚信之风
D.弘扬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19、从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到“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再到三孩生育政策,近年来我国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和完善( )
A.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人口众多的国情
B.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发展
C.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D.能够彻底地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20、中国梦是跨越百年的伟大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内涵是( )
A.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B.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
C.民主富强、民族振兴、依法治国
D.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自由平等
21、虽然我国相关法律中都有关于社会诚信的规定,但社会诚信领域的法律规范还不够完善,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致使一些失信行为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因此,有同学认为只要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就能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请你对这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辨析。
22、请辨析以下同学的观点。
23、“十三五”期间,陕西将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即从学前1年到高中3年实行免费教育,这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24、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主席曾在新年贺词中表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一路走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新征程上,我们要仅仅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忍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2)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追逐的伟大梦想是什么?
(3)如何实现中国梦?
26、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以及工业产业发展带来的世界环境的变化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开发。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施,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
(1)请列举我国环境污染的表现。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3)请你为创建绿色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言献策。(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角度说两点即可,3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0年9月“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拉开帷幕。紫禁城宫殿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在600年的传承中,汇集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中国文化“有容乃大”的实物倒证,是中华民族当之无愧的“大成之城”。
材料二:宁寿宫区展出的漆纱,工艺复杂程度与制作难度,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难以原样复制。故宫博物院数以万计的古代绘画作品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让人们能够清晰地欣赏到古人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1)材料一中划线部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一特点?
(2)请写出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两项内容?
28、2020年5月2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胜利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北京,建言献策,共谋发展。
(1)全国人大,齐聚北京,建言献策,共谋发展,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什么?
(3)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