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组成词。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一只(____)一只(_____)一个(_____)一个(_____)一把 (_____)一把 (_____)
一(____)猴子 一(_____)画 一(_____)大树 一(_____)队旗
3、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名山( )( ) ( )调( )顺 冰( )雪( ) ( )( )得水
蒙蒙( )( ) ( )清( )秀 名( )古( ) ( )( )凤舞
4、写出与下列加点词意思相近的词语。
1.曹操带着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______
2.爸爸拿起画,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 ______
3.露西写道:“爸爸,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 ______
4.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______
5、这些生肖我认识。
子( ) 丑( ) 寅( ) 卯( )
辰( ) 巳( ) 午( ) 未( )
申( ) 酉( ) 戌( ) 亥( )
6、我会写
7、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松柏一年四季都是绿的。(______)
【2】小蝌蚪先长出两条前腿,再长出两条后腿……最后变成了青蛙。 (______)
【3】水不能变成云、雨、冰雹和雪。 (______)
【4】“己所不欲”的下一句是“勿施于人”。 (______)
8、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开满鲜花的小路》中“美好的礼物”指的是长颈鹿送给鼹鼠的花籽。( )
【2】“踏秋赏菊去登高”描写的是中秋节。( )
【3】十二生肖中,排在最后一位的是猪。( )
【4】枝叶稠的一面是北方,枝叶稀的一面是南方。( )
【5】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个季节有六个节气。( )
9、你认为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羿射九日》都是寓言故事。( )
【2】太阳、北极星、大树都是“天然的指南针”。( )
【3】“奶奶最喜欢梅花。”和“奶奶眼睛花了。”这两句中的“花”的意思相同。( )
【4】“柔软、明亮、洞穴、奔跑”这些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 )
10、判断,正确打“√”,错误打“×”。
“白日依山尽”中“依”的意思是“靠着”。(______)
11、小镇的早晨
桃源是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时,木船的橹声,把小镇唤醒。
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闹的海洋里。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人群向前走。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那刚从河里捕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还有雪白的小羊、长毛兔、大鹅……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地向走近的人介绍着自己的产品。
小镇的早晨更是忙碌的。学生背着各色书包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妇女提着装满新鲜蔬菜的篮子从集市上回来,街道两旁卖早点的店铺不停地招呼着过往行人。河对岸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这儿盛产蚕茧,但过去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地买来。如今,这里办起了自己的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小镇在变化,小镇在前进!
啊,多美的小镇的早晨!
【1】第四自然段有________句话。
【2】第三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面的词语的反义词。
热闹________ 冷淡________ 后退________
【4】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5】小镇的早晨是________,________,更是忙碌的。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骆驼和羊
骆驼长得高,羊长得矮。骆驼说:“长得高好。”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骆驼说:“我可以做一件事,证明高比矮好。”羊说:“我也可以做一件事,证明挨比高好。”
他们走到一个园子旁边,园子四面有围墙,里边种了很多树,茂盛的枝叶伸出墙外来。骆驼一抬头就吃到了树叶,羊抬起前腿,趴在墙上,脖子伸得老长,还是吃不着。骆驼说:“你看,这可以证明了吧,高比矮好。”羊摇摇头,不肯认输。
他们又走了几步,看见围墙上有个又窄又矮的门,羊大模大样的走进门去吃园子里的草。骆驼跪下前腿,低下头往门里钻,怎么也装不进去。羊说:“你看这下可以证明了吧,矮比高好。”骆驼摇摇头也不肯认输。
他们俩找来老牛评理,老牛说:“你俩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这是不对的。”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高 —(_______) 好 —(_______) 进去 —(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骆驼认为 _______________,羊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骆驼吃到了______________,羊吃到了_________________。
【3】把老牛说的话用“ ”画出来。
【4】你认为谁的话有道理,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快乐阅读。
小花猫找汗(hàn)
小花猫看见人会出汗,觉得奇怪:“咦(yí),我怎么没汗呢?”它去问老牛。老牛指着自己汗淋(lín)淋的鼻(bí)子说:“汗?在鼻子上。”小花猫摸摸鼻子,没汗!
小花猫再去问小马。小马在凉快的地方打滚(gǔn)。它指着自己的身体说:“汗?在身体上。”小花猫舔(tiǎn)舔全身,没汗!
小花猫又去问小狗。小狗正吐着舌头乘凉。它说:“汗?在舌头上。”小花猫看不清舌头。
小花猫去找小猪帮忙看舌头。小猪笑了:“你又不是狗,汗怎么会在舌头上?”小猪把脚掌翻开,又叫小花猫把脚掌翻开。哈!两个都笑了:“原来,我们的汗藏在这里!”
【1】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将每个自然段用序号标出来。
【2】这篇短文写了小花猫看见人会( ),觉得( ),于是去问( )、( )、( )和( ),想知道自己怎么没有出汗。在( )的帮助下,小花猫知道了自己的汗在( )上。
【3】读短文,根据短文的内容连一连。
老牛的汗 在脚掌上
小马的汗 在鼻子上
小狗的汗 在舌头上
小猪的汗 在身体上
14、阅读乐园。
滇(diān)金丝猴的生存环境恶劣,是生活在海拔最高的地区、最耐寒的猴类,所以它身披长毛、身体肥胖。滇金丝猴背披黑毛,臀(tún)部、腹部和胸部为白毛,面部粉白,嘴唇宽厚、红艳,鼻子上翘(qiào),一双杏眼。小滇金丝猴灰白色,憨(hān)态可掬(jū)。
据调查,滇金丝猴现在有13个自然种群,约1500只,数量稀少,我国政府把滇金丝猴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继大熊猫后,滇金丝猴被列为第二国宝。
1.这篇短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政府为什么把滇金丝猴列为第二国宝呢?在短文中找出原因用“——”标出。
15、课内阅读。
葡萄种在山坡上的梯田里。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一节共有____句话。
【2】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语描写了葡萄的颜色。
【3】“准”在字典中有这样几种解释:①准许;②准确;③一定。
你能正确找到下面句子中的“准”字的不同含义吗?
(1)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 )
(2)老师批准我成为他的小助手了。( )
(3)我们家的钟走得特别准。( )
【4】这一段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在括号里用√表示。
(1)葡萄种的地方。( )
(2)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 )
(3)葡萄长得十分茂盛,成熟后景色十分美丽。( )
16、习惯养成。
劳动卫生歌
不做馋嘴小花猫,不带零食到学校。
桌面地面无垃圾,桌椅时时摆整齐。
有了垃圾要勤快,下课,放学往外带。
抽屉里面很干净,没有蚊子和苍蝇。
17、按要求作答。
1、小马向四周望望,看见一头老牛在河边吃草,小马“嗒嗒嗒”跑过去。
2、小马跑着跑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河水哗哗地流着。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一种词汇。通常是把汉字当成“音标”符号,来构成拟声词。这两句话中的“嗒嗒嗒”和“哗哗”都属于拟声词。
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把它们写出来并造句。
18、照样子,写句子。
(1)老师一边说,一边挥着粉笔在黑板上自由地画。
一边—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冬天,我就变成小雪花飘下来,人们又管我叫“雪”。
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脾气可怪了,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却很暴躁。
有时候——有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完成下面的口语交际。
东东: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我们来说说自己知道的有趣的事情吧。
西西:我知道________的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南:我也知道________的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东:只要我们多多观察,就能发现世界的奥妙。
20、写话展示。
仔细观察图片,想一想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用几句话写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