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毕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读下面的句子,体会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选出表达效果不正确的一项( )

    A.因为我的错误,爸爸把鼻子都气歪了

    B.饮水思源,我们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怎能忘记那些牺牲了的革命先烈呢?

    C.妈妈说:“孩子,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就不能总是畏首畏尾。”

    D.小林打开天窗说亮话地告诉老师:“我……我对您有意见!”

  • 2、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西出阳关无故人   故人西辞黄鹤楼

    B.王师北定中原日   南望王师又一年

    C.遗民泪胡尘里 孤帆远影碧空

    D.不破楼兰终不 万里长征人未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是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原创作品。

    B.民间故事语言平实、情节生动,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深受人们的喜爱。

    C.讲故事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还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D.猎人海力布为了拯救乡亲们,最后变成了一块石头。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给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稿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把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完成填空。

    ( )有成竹       ②手忙脚( )       ③情不自( )

    ④神机妙( )       ⑤兴( )勃勃       ⑥颇负( )

    (1)根据解释,选择相应的词语。(填序号)

    感情激动,无法抑制自己。( )

    (2)仿照词语⑤再写两个词语:( )( )

  • 6、看拼音写字词。

    bīn   kè xuān  xiāo     yì   lì   fǔ bài

    ( ) ( ) ( ) ( )

    dǒu yá jié  zuò   róng yù yǎn  yìng

    ( ) ( ) ( ) ( )

  • 7、把下列跟戏曲有关的谚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谚语填空(只填序号)。

    台上三分钟,___________________  要练惊人艺,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修行靠个人。 艺多不压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全靠幼时功。 _______________,小小胡琴拉断腰。

    1)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留下了艰苦奋斗的足迹,都证明了_______的道理。

    2)这青年是全能型人才,精通很多东西,所以做事有闯劲,正所谓_________  

    3)同在一个班里学习,而学习的效果却大不一样。这使我想起了老师说过的一句话_________

  • 8、结合语境,读拼音,写词语。

    1.这位年轻的创业者的演讲很有气魄,他的cuò cí______委婉,_____扬顿挫,使那些内心suān chǔ_______的人振奋精神,使那些lù lù_______无为的人立志拼搏。

    2.小明从cán_____吐丝中得到了qǐ shì_________

    3.gāo kǎo________的前一天,他被这zào shēng_______搅得睡不着,因此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着实让人xīn téng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______)写的古典长篇小说《_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的。

    【2】用“\”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画掉。

    【3】文中写到“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想象力,诸葛亮在跟周瑜立下军令状之前,想过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分析

    落花生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爱慕——_____ 分辨 ——_____ 可贵 ——_____

    【2】这段话写出了(   )

    A.花生果实的特点

    B.花生的好处

    C.花生的可贵之处

    【3】父亲在谈论花生的好处时,将花生的果实与桃子、 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水果相比较,突出了花生具有 __________________ 的可贵品质。

    【4】父亲说这些话的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稻田守望者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一己之力,养活了十几亿中国人,让我们再也不受食不果腹之苦。他就是稻田守望者——袁隆平。

    1960年,亲眼目睹大饥荒像蝗虫般掠过中华大地,年轻的袁隆平萌生了让大家“吃饱饭”的强烈愿望。为了找到梦寐以求的雄性不育系水稻植株来进行实验,他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不论是太阳暴晒□还是风雨交加□他始终脚踏泥土□埋头弯腰□在充满希望的田间□默默地劳作□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他从未选择放弃,这是因为他心中藏着一个“禾下乘凉梦”,一个让全人类战胜饥饿的梦。

    一粒种子,一生追梦。从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到现在亩产突破千公斤;从解决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到现在全球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解决了粮食不够的问题,50载的辛勤付出,袁老终于实现了他的sù yuàn     ),但他却没有停住追梦的脚步。

    2020年,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稻田里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可谁料想,就在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这位给世界带来福音的“国之脊梁”却因病溘然长逝。消息传来,举国悲痛!

    袁隆平就这样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留给世界一片稻香。愿人间天上,处处稻香。

    【1】文中的“sù yuàn”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查到几个同音词,应选哪个,在括号里用“√”表示。

    【宿怨】sù yuàn旧有的怨恨。(     

    【诉愿】sù yuàn当事人依法请求撤销或变更原处分。(     

    【夙愿】sù yuàn一向怀着的愿望。(     

    【2】在文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把画线句子中的“梦寐以求的”去掉行不行?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稻田守望者”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稻香阵阵,感恩斯人。”联合国发文悼念袁隆平:“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请你也用几句话表达对袁隆平爷爷的悼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选文第1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中的“卧”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作者看到绿得发亮的榕树叶后联想到的。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充满勃勃生机的榕树的赞美之情。

    C.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看到风吹过榕树叶时,每一片树叶都在颤动的景象。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既是总结的句子,也是抒发感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13、课内阅读。

    家乡有一向“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易于——_____ 平稳——______

    假如——_____ 停脚——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协调有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绰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句,把______ 比作_______

    【4】这段话主要讲的是:( )

    A.家乡的搭石很美。

    B.我爱家乡的搭石。

    C.过搭石的速度要快。

  • 14、阅读理解。

    自然之道(节选)

    我和同伴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那只小龟,朝大海走去。那只嘲鸫眼见到手的美食丢掉,只好颓丧地飞走了。

    然而,接着发生的事情让大家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我们很快明白: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便会返回龟巢。那只幼龟被向导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出,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

    【1】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和向导的心情完全不同,找出这些词。

    我们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导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这句话里有两个意思相同,分别是(  )和( ),作者连用这两个词,可见“我们”的行为( )。

    【3】“叼就叼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这句中的“自然之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违背自然之道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长江三角洲,那儿长满了桑树。我爱家乡的桑树。  春雨如丝,泡开了粉红的桃花,饮醉了嫩绿的垂柳,也惊醒了梦中的桑树。一片片桑叶长出来了,小小的,嫩黄嫩黄的,只要梢不注意,那些在微风中绍手的已经是长大了的叶子。顺着沙沙沙的声音走进屋子,你瞧,那一只只白白胖胖的蚕儿在一片片桑叶上吃得正欢呢!

    桑叶长多了,渐渐地树上就挂满了桑葚。我和小伙伴拾完麦子,常溜到桑树下,几个人使劲一摇树,扑啦啦,熟透了的桑葚便撒满一地,一个个红得发紫。拣一个放进嘴里,细腻而柔软,那滋味就甭提了,甜得让人心醉。没熟透的桑葚是不会掉下来的。有时,我们等急了,会爬上树去摘了吃。那桑葚又酸又甜,多吃几个,就觉得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两眼也被酸得眯成一条线,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 

    家乡的大伯大叔们爱用桑木扁担,他们常为自己有一两件桑木家具和农具而感到自豪。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个题目。(2分) 

    (2)作者从( )、( )和(   )三个方面写桑树。其中(   )和( )是详写。(5分)

    (3) _ 画出两个拟人句,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分) 

    (4)只好无可奈何地望着满树红中透紫的桑葚了这句话形象的刻画了我们(   )的心理。(2分)

    (5)作者主要抓住( )和( )来描述熟透了与未熟透的桑葚,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叙述。熟透了的桑葚( ),未熟透的桑葚则( )。(4分) 

    (6)桑树的作用是,桑葚可以( ),桑木可以用来制作( )   和( )。(2分)

    (7)从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错字改正过来写在下面的括号里。(2分) ( ) (   )

     

  •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游龙门石窟

    ①龙门石窟坐落于洛阳市东南方向,分布于伊河两岸的崖壁上。一个冬日的下午,我顶着凛冽的寒风,游览了这座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宝库。

    ②刚走进龙门石窟的广场,满眼望去便见许多mù mínɡ ér lái )的游客。走进石窟大门,远远地便见伊河两岸巍峨的青山竖立着。放眼望去,在崖壁之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一扇扇错落有致的窗户。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有的高若几十米的大楼,有的小若几指宽的小盒,其造型各异,风格独特,逶迤绵延。窟内造像雕刻( ),造型( ),构图(   ),题材丰富多样,正如白居易评价: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③龙门石窟里较大且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奉先寺,尤其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真是一件jīnɡ měi jué lún )的艺术杰作,据说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化身。走进细细端详,那尊佛像丰腴饱满,修眉细长,眉若新月,眼眶下垂,嘴角微翘,笑而不露,头部稍低,又似俯视状。纵观佛像,不仅庄重而温雅,而且睿智明朗,令人敬而不惧。

    ④在古阳洞内,龙门二十品吸引了我。上面的字体端庄大方,刚劲质朴,既有隶书格调,又有楷书因素,是魏碑体的代表,它是龙门石窟碑刻书法艺术的精华,历来被世人所推崇。

    ⑤在石窟之内,步移景换,不时赞叹,有时精美绝伦的雕塑震惊得我mù  dènɡ  kǒu dāi   ),一下子忘记了挪步,引得后面的游客高声呼喊。细观各类佛像,有的粗犷豪放,气势逼人;有的圆润丰满,姿势优美;有的仪表堂皇,和善开朗;还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每具石窟都极具艺术魅力和欣赏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让人赏心悦目,肃然起敬。很难想象,如此众多的人物塑像,竟没有一个重复的和相似的,并且工艺都十分精美,不得不让人佩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同时我在思忖,这些艺术又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

    ⑥龙门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唐朝尤为盛行,它经历了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桑岁月,既见证了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也见证了中国历朝历代的演变。直至今日,每一个无论是心诚,抑或是即兴观光的游客,都因佛法的恒久、佛像的庄重,惊叹甚至于顶礼膜拜。

    ⑦徜徉于伊水河畔,倾听千年流淌的河水,却波澜不惊。千年龙门石窟的变迁,叙说着华夏民族的千年风霜雪雨,早已yān xiāo yún sàn )。时空在变化,而不变的却是华夏民族世世代代改变自然,祈求自然造福子孙后代的永久信念。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出词语。

    2别致、精湛、美妙三个词语选填入第②自然段的括号里。

    3根据意思,在文中第⑤自然段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中。

    1)( )--形容女性姿态各异,美丽娇媚,轻盈柔美。

    2)( )--指看到美好的事物而心情愉快。

    3)( )--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4在崖壁之间,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石窟,犹如一扇扇错落有致的窗户。这句话主要写了石窟的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感动中国颁奖现场,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宁静的深夜,一位衣着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捧着长长的十字绣图,埋头数着针路,数完便飞快地刺出一针又一针,好像在和时间赛跑。她叫姚厚芝。看着画面主持人讲起了她的故事。

    1999年,姚厚芝随丈夫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她在家操持家事,丈夫一心挖煤,养育着两个孩子。

    2006年,姚厚芝检查出患了癌症,高额的手术费让她选择了放弃治疗。这个柔弱却又刚强的母亲对孩子隐瞒了病情,独自盘算着:孩子还小,我得为他们留下点什么。

    2009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能卖大价钱。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自己也可以试着绣一幅。第二天,她坐车辗(zhǎn)转十多个小时,咬牙花了2800元买回一幅6.5米长,0.8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也是从那天起,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

    姚厚芝清早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除去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和干杂活的两小时时间,剩下的17个小时,她只专心干一件事——绣十字绣。记不清多少次,针尖刺破了她的手指,她只是眉头微微一皱,继续飞针走线,腰酸了,眼花了,她全然不顾。2012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大气、精美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完成了,一共127万针,图上绣有684个人物、96只牲畜、122座房舍、88顶轿子、25艘船、124棵树……

    有人出20万想买这幅作品,姚厚芝却不肯:我得把这幅十字绣保存下来,将来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让丈夫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感觉心愿已了,姚厚芝这才向儿女们说出真实病情。孩子们伤痛不已,哭个不停,接下来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可是姚厚芝咬咬牙,花光所有积蓄又买回一幅22米长,0.85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十字绣,刺绣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前面那一幅。

    病情加重的姚厚芝每绣一针,都会引发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但她说:我现在就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不知道生命何时会终结,只是想把这件事做好,一方面给孩子攒些钱,将来用一方面也来督促小孩,妈妈带着病都能给自己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孩子们也能加油,不要被困难吓倒。是的,姚厚芝是在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听完姚厚芝的故事,观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姚厚芝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你的理解,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短文把姚厚芝生病、买十字绣、绣十字绣的时间介绍的很清楚,主要是为了(  

    A. 说明故事很真实

    B. 二说明他年岁已大

    C. 突出生病的她在跟时间赛跑

    3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划线   的语句主要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提到姚厚芝想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这位母亲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你赞同文中母亲的做法吗?为什么?(选做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放学(节选)

    妈妈决定亲眼看看孩子怎么走那十五分钟、三个拐弯的路程。

    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麻雀似的冲出教室,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孩子们往不同的方向奔跑跳跃,坐在长凳上的妈妈好不容易才盯住了安安,还有安安的“死党”。

    四个小男生在前头走,妈妈在后头跟着,隔着一段距离。经过一截短墙,小男生们一个接一个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再爬上去,惊险地走几步,跳下来……11点45分。

    经过一个庭院深深的大铁门,里头传出威武的狼狗叫声。米夏儿已经转弯,现在只有三个男生了。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大铁门,狼狗就扑过来,小男生们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们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克利斯转弯,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

    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

    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

    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声。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钟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1“死党”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安安他们在放学路上做了很多事,请简要写出三件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试着补写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

    4加批注是读书的好习惯,请细读第5自然段,从品词语、悟感情的角度,紧扣两个加点词语,把批注内容写下来__________

    5短文中不停地出现时间,如“11点半”“11点45分”“12点整”……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理解。

    风雨中的菊花

    午后的天灰蒙蒙的,没有一丝风。乌云压得很低,似乎要下雨。就像一个人想打喷嚏,可是又打不出来,感觉很难受。

    多尔先生情绪很低落,他最烦在这样的天气出差。由于生计的关系,他要转车到休斯顿。

    离开车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他随便在站前广场上漫步,借以打发时间。

    “太太,行行好。”声音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循着声音望去,他看见前面不远处一个衣衫褴褛的小男孩伸出鹰爪般的小黑手,尾随着一位贵妇人。那个妇人牵着一条毛色纯正、闪闪发亮的小狗匆匆地赶路,生怕小黑手弄脏了她的衣服。

    “可怜可怜吧,我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考虑到甩不掉这个小乞丐,妇人转回身,怒喝一声:“滚!这么点小孩子就会生意了!”小乞丐站住脚,满脸的失望。

    真是缺一行不成世界。多尔先生想。听说专门有一种人靠乞讨为生,甚至还有发大财的呢。还有一些大人专门指使一帮孩子乞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说不定这些大人就站在附近观察呢,说不定这些人就是孩子的父母。如果孩子完不成定额,回去就要挨处罚。不管怎么说,孩子也怪可怜的……多尔先生正思忖着,小乞丐走到他跟前,摊着小脏手:“先生,可怜可怜吧,我三天没有吃东西了。给一美元也行。”不管这个乞丐是生活所迫,还是欺骗,多尔先生心中一阵难过,他掏出一美元的硬币,递在他手里。

    “谢谢您,祝您好运!”小男孩金黄色的头发连成了一个板块,全身上下只有牙齿和眼球是白的,估计他自己都忘记上次洗澡的时间了。

    树上的蝉在聒噪,空气又闷又热,像庞大的蒸笼。多尔先生不愿意过早去候车室,就信步走进一家鲜花店。他有几次在这里买过礼物送给朋友。卖花姑娘认出了他,忙打招呼。

    “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训练有素,礼貌而又有分寸。她不说“买什么”,以免强加于人。

    这时,从外面又走进一人,多尔先生瞥见那人正是刚才的小乞丐。小乞丐很是认真地逐个端详柜台里的鲜花。”你要看点什么?”小姐这么问,因为她从来没有想小乞丐会买。

    “一束万寿菊。”小乞丐竟然开口了。

    “要我们送给什么人吗?”

    “不用,你可以写上‘献给我最亲爱的人’,下面再写上‘祝妈妈生日快乐!’”

    “一共是二十美元。”小姐一边写,一边说。

    小乞丐从破衣服口袋里哗啦哗啦掏出一大把硬币,倒在柜台上,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那里面可能就有多尔先生刚才给他的。

    他数出二十美元,然后虔诚地接下有纸牌的花,转身离去。

    火车终于驶出了站台。多尔先生望着窗外,外面下雨了,路上没有了行人,只剩下各式车辆。突然,他在风雨中发现了那个小男孩,只见他手捧鲜花,一步一步地缓缓前进,他忘记了身外的一切,瘦小的身体更显单薄。多尔看到他的前方是一块公墓,他手中的菊花迎着风雨怒放着。

    火车撞击铁轨越来越快,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思考——______   吵闹——______

    2小乞丐用来买花的“每一枚硬币都磨得亮晶晶的”体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小男孩的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最后一段说“多尔先生的胸膛中感到一次又一次的强烈冲击,他的眼前模糊了……”是什么强烈冲击着多尔先生?他的眼前为什么模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丰子恺先生在《手指》一文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写出了最肯吃苦,讨巧的事却轮不上的大拇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中指。

    模仿写中指的语言特点写人的眉毛:再用1—2句话描写生活中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

    写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对托德说,,那好极了,我向他道歉。   (改为直接引语)

    2.小溪哗哗地流向远方。(用上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 22、从天而降的石块把敌人砸得屁滚尿流。   (改为“被”字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写作天地。

    题目:那件事,我总忘不了

    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注意前后照应,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