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黄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关于《四季之美》一文,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依次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黄昏、秋天的夜晚和冬天的早晨。

    B.本文作者是清少纳言,清是她的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任职的称呼。

    C.静态描写是本文的特色,作者通过景物的静态描写来体现四季之美。

    D.本文在表达上非常有特色,运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

  • 2、北风与(    )比赛看谁先脱下行人的衣服。

    A.春风

    B.太阳

    C.南风

  • 3、下列选项中的书籍不是一种类型的是(   )

    A.《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B.《格林童话》   《安徒生童话》  《一千零一夜》

    C.《八仙过海》   《西游记》   《封神榜》

    D.《动物素描》   《昆虫记》   《七色花》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我”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广泛阅读_____。你觉得要把作文写好,还有什么诀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拼音小关卡。根据拼音,写字词。

    (1)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fán mào(   )的téng màn( )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jiāo nèn(   )的叫声。

    (2)索性用那涂了(   )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chàn( )动的笔尖。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正所谓“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要多读诗,多读文。

    (1)读古诗使人灵秀:杜甫笔下是忽闻捷报后的欣喜“_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朝游子_______________(诗人)通过“慈母手中线,_______________”赞颂母爱;陆游的满腔愤怒与期盼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化为王昌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古文使人明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们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_____’。”《杨氏之子》带我们领略了九岁孩童的_____________

  • 7、拓展积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从古到今,很多诗人都借助诗歌激励我们要珍惜时间、及时努力。请你查找资料,将《长歌行》补充完整,体会诗歌传递的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哲思。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____________________

  • 8、拼写能手。

    ài mù lǎn duò méi tàn miǎn lì chǐ rǔ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hé pàn méi shāo zhì liáo fáng ài xián yì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

    毽子里的铜钱

    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那时,我大约十岁吧。有一天,我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

    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我好想吃啊!身上没有钱,我却伸着脖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

    老人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

    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

    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说完,她就捧着山薯回家了。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我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我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对我说:“再给你一个。”

    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脊背,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铜钱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

    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个铜板再补给他呢?”

    老师想了想说:“我想,二婶会补给老伯伯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老师慈祥的声音,这么多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我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受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入括号中。

    ①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       ( )

    ②背脊向前弯曲。                                               ( )

    【2】请你按照文章的脉络,加入适当的人物,完成下面的填空。

    ( )送山薯—( )买山薯—( )给铜钱—( )送山薯—( )劝导

    【3】下面四个词语是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请你按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①不安与难过             ②空落落的                    ③高兴与激动             ④温暖

    正确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请你试着分析文中“我”、二婶和老人的形象。

    “我”:_____________二婶:_____________老人:_______________

    【5】对画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人担心二婶不给她欠的那一个铜板,小本生意会亏本。

    B.“愣愣地”表现出老人迷茫、担心的心情。

    C.“我”不明白为什么老人对二婶精打细算,对“我”却如此大方。

    D.“愣愣地”反映了“我”害怕老人一会儿跟“我”“算后账”的心情。

    【6】老人接受了“我”的什么心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语段赏析屋。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第一句话总写松鼠的   的特征,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来写松鼠的外形。用 形容松鼠的面容,加上   的眼睛,写出了松鼠的 。特别是在写尾巴时,更加细致生动:先写其   ,把它比作 ,表现出松鼠尾巴的 ;再写 ,能   ,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表现出了松鼠形体的 之处。

    (3) 这段话从第二句开始,作者是从               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4)仿照这段话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 11、阅读与理解。

    《鸟的天堂》节选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笫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晴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部分写了鸟声、鸟影让人____________,写了鸟的形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写了鸟的不同姿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画线部分主要写出了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_

    【5】“天堂”在这句话中解释为( )

    A.人死后灵魂居住的永享幸福的地方。

    B.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

  •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国之名,祭奠亡灵:81年,我们从未忘记

    (材料一)

    12月13日,清晨7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的集会广场上,五星红旗升起后又降下,悬在旗杆中间。

    这天,是第五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1年前,侵华日军攻陷南京,6周的血腥屠城,30余万同胞惨遭杀害。

    此时,南京城气温已经接近冰点,上午10点,花圈献至台上,和平鸽从台下飞起,近万名民众身着深色衣服,献花、垂首,全城鸣笛默哀……

    “平静的生活中,和平的景象下,我们至少每年有一个时间,有一天,来回首往事、铭记历史,让这份痛感重新唤醒。”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有一面墙,上面篆刻着遇难同胞的名字。

    12月10日,这面墙上,又新增了26个中国同胞的名字。目前,遇难同胞纪念馆名单墙上镌刻的遇难者名字已有10664个。

    这是一面属于南京人和所有中国人的“哭墙”。

    兵荒马乱,尸骨无存,对于幸存者群体来说,镌刻在“哭墙”上的名字,成为全家祭奠亲人的唯一寄托。

    如今南京高楼起,旧址复,可战火和创伤在幸存者的心理却依然可见。

    这份“痛感”永远刻在所有中国人的心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

    (材料二)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今天,中国早已不是1937年的中国,我们终于能够坚定捍卫国家权益,中华民族再也不会任人宰割、饱受欺凌。身处和平国度,有强大国家做后盾,我们倍加珍惜、倍感自豪。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铭记的不只是悲怆,纪念也不是要延续仇恨。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这段历史,与你我的过去和未来勾连,经历的伤痛和不屈的抗争会时刻提醒我们,这强大,来之不易,这和平,来之不易。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我们缅怀逝者,但不被泪水遮挡视线。国家的祭奠,只为凝聚民族意志,汲取前进力量!此时此刻,中国人是在庄严昭告世人要远离战火!做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今日之铭记,不为宣扬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今日之铭记,不只是民族的悲怆,还有孱弱必将遭欺的训诫。

    (选自龙华教育公众号)

    1根据两则材料和真实历史,可以知道南京大屠杀发生于________(填时间年月日)。在这场骇人听闻的事件中,我们有________(填数字)同胞惨遭杀害。两则材料都是围绕南京大屠杀来写,其中材料一主要写________,材料二主要写________。朗读时,材料一应该用________的语调,材料二可以用________的语调。

    2两则材料,字字句句都饱蘸着中国人的深情怀缅和不屈奋进。请选择你最受触动一句话,工整地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两则材料和当下生活实际谈一谈,今天,我该如何爱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前不久,学校在家长群体中开展了一次关于“汉字书写”调查活动:以“风光旖旎、寂寞、跳槽”为书写内容进行测验。结果如下:

    汉字

    结果

    写不出或写错

    85%

    80%

    53%

    45%

    2%

    70%

    书写潦草

    70%

    【1】根据以上材料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提笔忘字、写错字的现象严重。( )

    (2)越是生僻的字越不会写。( )

    (3)书写潦草的情况比较普遍。( )

    (4)手写汉字不适应时代发展,所以现代人只用电脑输入就好。( )

    【2】在测验活动中发现,人们书写汉字的能力有退化趋势。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汉字书写重要性的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给学校提一条能切实加强汉字书写教学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飞夺泸定桥(节选)

    佚名

    1935年5月,红军向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泸定桥可以通过。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沪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抢,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都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钓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沪定桥,取得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千钧一发:_________________

    (2)奋不顾身: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了________的故事,起因是________

    【3】用“    ”画出描写泸定桥的句子,从中我们感受到     

    【4】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照样子,写一句话。

              

    【5】“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剩下的都狼狈地逃跑了。”这句话描写敌人的战败,是为了烘托出________

    【6】读了本文,我们深刻体会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的革命精神。

  • 15、课外阅读

    当灾难突然降临时

    这是一次意外停电,波及全市,始料不及的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停电搞蒙了。通讯中断,交通阻塞,整座城市近乎瘫痪。

    地铁里的人如同无头苍蝇,纷纷掏出手机与外界联系,却都没有信号,有人用打火机照亮,得到片刻的安宁。女人哄着不断哇哇哭叫的孩子。有人说:“我好不容易找到这份工作,迟到会被炒鱿鱼。”有人说:“我与客商约好,签一份额为三百万元的合同,失约可能会使合同泡汤的。”也有人说:“等出去了,一定要起诉地铁公司。”黑暗像一只无情的大手,捏得人喘不过气来,骂声,哭声,叹息声不绝于耳,有人说:“等一等吧,地上的人不会不管我们的。”

    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与外界还是没有一丝联络,有人提议往下一个出站口走,立即有人响应,有人用打火机把自己的衣服点着了照明,立即有人大声喊:“快灭掉,烟能使人窒息!万一引起火灾,一个人也别想跑掉。”刹那间,光明消失了,重新又回到黑暗的深渊,人们从来没像今天这样憎恨黑暗,也没有过像今天这样渴望光明。

    这时,有一个人大声喊道:“大家手拉手跟我走!”

    语音刚落,人们就主动地手拉着手排成了大队,那人又问:“有没有没牵手的?”当确认都牵好手后,那人就带头向下一站走去。黑暗中,那带头的人不时被绊倒,但他爬起来再走,不知摔了多少跤,后边的人有条不紊地跟着,没人说话,只有脚步声。

    人们终于从黑暗的地铁中走出来了,领头的人衣服刮破了,脸和手都碰出了血,更让人意外的是,人们发现,领头的这个人竟然是个盲人。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灾难”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面临灾难时,地铁里的人们是怎样表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为什么对领头人进行了详细地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语段阅读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而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这动人的情景”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

    (3)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多次出现是为了____________

     

  • 17、阅读与欣赏

    蜗牛的秘密

    ①蜗牛总是背着房子四处旅行,它的房子可不是装饰品哦。当遇到强大的敌人时,打不过,躲!瞧,它把头和触角迅速缩回壳内,快速分泌粘液将缺口封住。等到敌人离开很久后,它才慢慢地从壳里伸出头和触角,继续舒适地生活。此外,它还是修房子的高手,外壳坏了不用请工人,自己分泌出一种物质修补一番就可以了,怎么样?厉害吧!

    ②蜗牛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活2—3年,最长也只有7年。但是它总是慢慢爬行着,悠闲地过着每一天,不因为生命短暂而自怨自艾。

    ③不要看它小,牙齿可不少哦。在它针尖一样大的嘴里,有一条长满牙齿的舌头,上面大约有25600颗牙齿呢。所以,它们吃东西毫不含糊,连带刺的树叶也能咬碎吃下去。

    ④蜗牛只吃素吗?不,也有吃肉的蜗牛呢。比如玫瑰蜗牛和嘉纳蜗牛,它们以蚯蚓、小蛞(kuò)蝓或其他蜗牛为食。

    ⑤蜗牛爬得慢是公认的。曾经有人做过实验:蜗牛在干燥的地面上,每分钟能爬行9-13厘米;到了遮阴的地面时速度减慢,每分钟爬行6-8厘米;等到了有薄冰层的地面时,每分钟可以前行25-30厘米。

    ⑥在西方的一些国家,每年都举行蜗牛赛跑。在一次蜗牛赛跑中,一只来自西班牙的蜗牛获得关注,它竟然在5秒内跑完了124厘米!

    ⑦蜗牛爬行可是有诀窍的,它们总是气派地前行。不信你看,它们会在走过的地方,铺上一条白色的地毯。那白地毯是蜗牛脚下分泌的粘液,可以用来减小摩擦力,以帮助它们更好地爬行。

    【1】文章第⑥段介绍蜗牛,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一项(       

    A.列数字、举例子

    B.举例子、分类别

    C.列数字、打比方

    D.列数字、分类别

    【2】文中提到的“白色地毯”是指(       

    A.铺在地上的落叶

    B.白色的毯子

    C.工人做下的记号

    D.蜗牛脚下分泌的粘液

    【3】文章列举蜗牛赛跑的事例,目的是哪一项(       

    A.说明蜗牛爬行速度并不慢。

    B.说明西班牙的蜗牛爬行速度全世界最快。

    C.说明这样的爬行速度是个例外,更加突出蜗牛爬得慢。

    D.说明西方一些国家很喜欢蜗牛。

    【4】文章画线句子中的“大约”能否去掉?请简要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面这则新闻是否属实,并简要说明理由。

    日前,智利一位妇女在家庭装修时发现一只蜗牛被钉子钉住十一年无法动弹,靠同伴运送的树叶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读文章,答题。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儿子很年轻,却已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②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去。

    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修改,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但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④“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⑤母亲笑靥,指嘴巴两旁的小酒寓)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儿子知道今后该怎样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文思泉涌:_______

    笑靥如花:_______

    【2】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能够帮助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请分别概括短文中勾画的五处场景。

    (1)______(2)______

    (3)______(4)______

    (5)______

    【3】上面的五处场景,哪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从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

    ______

    【4】“骄傲”的意思①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②自豪。

    第二段“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这句中“骄傲”一词的意思是____(填序号),我还能用它的另一个意思造句:____

    【5】文章的结尾,照应了题目,揭示了中心。请结合你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文中“如此简单”的理解。

    ________

  • 19、走遍天下书为侣(节选)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①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②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③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④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画线句子是第一自然段的________,这段话是按照先__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文中标序号的句子分别对应哪一种读书方法?选择后填在横线上。

    品味欣赏 总结收获 寻找新知 思考内容

    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能够体现作者读书顺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的读书方法,概括起来讲,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表达阅读同一作品的不同见解,你能从文中找出和这句话意思相近的语句吗?用波浪线画出来并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把下列句子改成直述句。

    许世友说,他活着不能伺候娘,死后也要埋在娘的身边。

    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乌云密布,天空很快便暗下来了。(给句子后面补充内容,使句子更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按要求写句子。

    (1)旅客正望着白杨出神。(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前赴后继的建设者们,为西部的再度辉煌,奉献着智慧和才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格起来。(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展示。

    从小到大,你一定有过许多幸福的时刻吧!得到家人、同学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幸福;得到陌生人的帮助是幸福;在学习生活中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也是幸福……请你以幸福为主题写一篇习作。要求:叙事具体,写出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