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濮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我的日积月累。

    (1)_______,视死忽如归。

    (2)绿树村边合, _____

    (3)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4)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

    (5)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

    (6)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

    (7)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

    (8)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 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3、请把下列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

    人声______  坚持不______ 司空见______ 独出心______ 

    舍本____末 风华正______  ______求是  ______成钢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 4、按要求填写古诗词。

    古人以山川湖海入诗,句句是景,处处融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

    听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视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嗅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字组词,分别填在下面的句子中。

    1)一天晚上,他在______的小路上散步,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2)西蒙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了死的______

    3)孩子的呼吸均匀而______,他们睡得又香又甜。

    4)教室里非常______

    5)遇到不顺心的事,要保持头脑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我能读下面的诗歌,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我还读过他写的另一首诗词:《______》。

    2这首诗歌的结构特点是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

    3读一读,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诗句,我发现“__”字用得精炼形象,因为_____________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列诗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选自刘禹锡的《浪淘沙》)

    【材料二】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选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材料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选自杜牧的《江南春》)

    【材料四】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补充【材料一、三、四】中空白处的诗句。

    【2】中国北国的美,是恢宏庄重的,是大气磅礴的,是直击人心的;中国南方的美,是沁人心脾的,是温婉恬静的,是动人心弦的。请选择4则材料中2则,赏析诗人怎样抓住景物特点写出了南北风光的不同特色,表达出不同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

    【3】1936年,红军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请结合课本第二单元所学,评价一下领袖毛泽东。

    __________________

    【4】四则材料都用了一种共同的表达方式,即__________,请选择其中一则,具体说说这种表达方式的好处。并说说小学六年来你在学习古诗词中积累的2条经验。

    ______________

  • 8、阅读古诗词,完成习题。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古诗借江南的黄莺、______________ 等景物描绘江南春景的明丽;诗句_______________则写出江南的烟雨之色。江南春有莺啼之声,还有_____之色,有近处风中的_______,还有远处迷蒙的________ ,诗中“有声有色”“有远有近”的景物,皆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 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理解。

    1934年春末,陕甘(“陕”指陕西省,“甘”指甘肃省)边界到处是一片葱绿。田里的麦子已经抽穗扬花。上级命令红二团去执行战斗任务,刘志丹同志马上率领部队从南梁出发。

    一天黄昏,部队来到一个村头准备宿营。刘志丹把大家召集起来,神情严肃,开口就问:

    “同志们,我们是什么队伍啊?”

    “老百姓的队伍呗!”大家回答。

    “要是违反了群众纪律怎么办?”

    “那就处罚吧!”

    “要是干部呢?”

    “干部又怎么了,一样处罚!”

    “对啊!我们是老百姓的队伍,谁破坏了纪律都得受处罚!”刘志丹坚定地说。

    大家心里在纳闷,不知是哪个干部违反了群众纪律,使刘志丹这样痛心。刘志丹来回走了几步,沉痛地说:“违反纪律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今天在看地形时,我的马走进了群众的麦地。大家议一议,该怎么处理。”

    大家先是一愣,接着像开了锅的水,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警卫员赶紧说:“这事不怪首长,是我没把马看住,应该处分我。”刘志丹站起来说:“我是领导,错了就更应该处罚。”会场静了下来。只听见春风吹动麦浪刷刷地响。大家深思着,都感到刘志丹的话入情入理,就说:“处分就处分吧。”刘志丹满意地笑了,诚恳地说:“请大家说说给我什么处分。”有人提议刘志丹给老乡挑水,大家都说这个法子好,刘志丹愉快地接受了。

    部队进了村,刘志丹便挑着水桶,出这家,进那家,一担一担不停地挑,头上的汗水直往下淌……

    【1】请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章画“ ”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刘志丹神情变化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刘志丹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月光曲(节选)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③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在第二段文字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选文有两处“清幽”,第一个“清幽”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第二个“清幽”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借助皮鞋匠的联想,描绘出《月光曲》的三幅画面及乐曲旋律的三次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课外阅读。

    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千米,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加重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的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1】本文主要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

    【2】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天地

    火星

    ①火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有着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然而,真正的火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好。

    ②在干燥的火星表面上,遍地都是红色的土壤和岩石,满目苍凉,是赤色的不毛之地。大气中的微尘使天空呈现橙红色。火星的红色之谜一直困扰着人们,通过对火星泥土的分析,我们知道原来火星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地说,整个火星就像是个生了锈的世界。

    ③火星上另一个奇异特征便是每年都要刮起一次让人难以想象的特大风暴,风速之大是无法形容的。地球上的大台风,风速是每秒60多米,而火星上的风速竟高达每秒180多米。大风暴有时可以席卷整个星球。1971年,当美国“水手9号”火星探测器刚刚走了一半的路程时,就遇到了麻烦,整个火星被一场大沙暴所包围,火星表面70——80千米的高空被尘埃笼罩,白茫茫的一片,根本无法观测。这场特大沙暴竟连续不断地刮了半年时间才渐渐平息下来,火星开始露出了它的本来面目。

    ④现在,人类希望征服这个生锈的球体,虽然这里几乎没有氧气,而且温度极低,沙暴猛烈。即便如此,人类依然想要把它变成一个像伊甸园那样的花果园。

    【1】请概括说说选文第②段主要介绍了火星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中划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几乎”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

    镇定的女主人

    在印度,一天,有一位太太请客。大家围着桌子坐着,一面吃喝,一面说笑。忽然女主人把女(A.yòng B.yōng)人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女佣人听了脸色发白,急忙跑了出去。

    不一会儿,女佣人端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了阳台上。客人们都觉得奇怪,可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又过了一会儿,女佣人把阳台的门紧紧关住,大声地吐了一口气。女主人说:好了,现在大家都安全了。

    客人问女主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她说:刚才我们桌子底下有一条眼镜蛇,不过,我现在已经把它关在门外了。

    客人都被(A.xià B.hè)了一跳。女主人说:眼镜蛇来的时候,我不敢惊动它,也不敢告诉你们,只好A.jiǎ B.jià )装没有事。因为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所有我让人把一碗热牛奶放在阳台上。它一闻到牛奶味,就会跟去。女佣人看见眼镜蛇到阳台上去喝牛奶了,就马上把门关起来了。

    一位客人说:你怎么知道眼镜蛇就在我们桌子底下的?她说:我能不知道吗?眼镜蛇就盘在我的脚上呀!

    另一位客人说:你为什么不喊我们帮忙呢?她说:我一喊,你们必定会慌乱起来。大家一动,蛇受了惊,只要咬一口,我的命就完了。

    大家听了,都很佩服女主人的(A.zhèn  B.zhèng)定。

    1涂去文中加点的字的不正确的读音。

    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定:⑴压   ⑵安定   ⑶较大的市集   ⑷把守    ___

    服:⑴佩带  ⑵古代系在衣服上的装饰品   ⑶敬服,服气  ___

    3写出近义词。

     吩咐______  慌乱_______   

    4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一段话补充完整。

    听了女主人的吩咐,女佣人端了一碗热牛奶,匆匆穿过客厅,把牛奶放在阳台上。眼镜蛇最喜欢喝牛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问答。

    A.女主人忽然把女佣人叫来,低声吩咐了几句话。你能想出女主人怎样吩咐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女主人仍然有说有笑。”“仍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能不知道吗?这句话中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A.知道 B.不知道

    7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   荷塘旧事

    那是我刚好念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叫来舅舅带我到乡下的外祖母家去过暑假。

    外祖母家居住的村子周围有四个大水塘,其中最美的一个便是村东北的野荷塘。塘中长满了荷花,水塘形状像月牙,又有人叫它“月牙泡”。

    月朗风清的夜晚,舅舅领我去那塘边散步。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塘面上有块白水,荷叶在白水边形成一条弯曲的边缘线。我和村里的伙伴们经常来到这块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脱光了衣服,走过一段湿润的沙地,跳入清凉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

    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这就是我们常玩的“狗刨比赛”。

    “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塘边树上的鸟也被惊得停止了鸣叫。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然而,无论怎样闹,决不能超越那道荷叶形成的绿色边缘线。大家告诉我,线那边水深,还有些杂草,小朋友都怕。可是,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我一个城里的孩子,见识比他们多多啦,我才不怕呢!

    刚学会几下“狗刨”时,我觉得有了水中自卫的本事,就满不在乎地冲破了那道绿线,到了荷叶丛中。该城里人向乡下人炫耀了,我想站立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地喊上一声:“你们看!”

    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了我的头顶。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抓住了我。

    我挣扎出水面,使命地嚎起来:“救命啊……”

    “咕噜”一口水进了肚。

    我晕头转向地一个劲往上挺,每次冒头只能喊“………”便“咕噜”喝一口水。

    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来。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

    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

    然而,那笑声是多么直淳朴啊!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1】“荷塘”被叫作“月牙泡”,原因是什么?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荷塘像水泡。

    B.荷塘像月亮。

    C.荷塘形状像月牙。

    D.荷塘形状像水泡。

    【2】题目《荷塘旧事》中的“旧事”在文中是指“我”所经历的什么事?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舅舅领“我”一起去荷塘边散步。

    B.“我”和村里伙伴常到白水边玩。

    C.玩“狗刨”逞能过绿线遇险被救。

    D.“我”和村里伙伴玩“狗刨比赛”

    【3】文章第4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作者为什么要把“水流”写成“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写出母亲手轻柔和水流的荡漾。

    B.写出水流的轻柔、荡漾这些特点。

    C.写出水流轻柔荡漾及其带给“我们”舒适惬意之感。

    D.写出水流轻柔荡漾及其带给“我们”激动兴奋之感。

    【4】文章第7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其意图是什么?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伙伴们玩得很兴奋激动。

    B.运用场景描写,表现伙伴们玩得很开心尽兴。

    C.运用借景抒情写法,表现玩水时欢乐、开心气氛。

    D.运用对比衬托写法,表现了“狗刨比赛”很激烈。

    【5】“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此时,“我”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试着把它写下来。(提示: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已经知道绿线那边水深,还有些杂草,可为什么还往那边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同学认为文章的8——16自然段“遇险被救”这一部分内容略写就可以,不必写得那么详细。你认同这一观点吗?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她慈样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到这悦耳的琴声,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地叫了。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转换和仿写。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仿照句式,学习作者的写法,你也来跟山里的朋友打打招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 18、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给下面句子中的“说”换两种说法,变成两种表达方式。

    他对没戴口罩的人说:“快把口罩戴上,别到处乱跑!”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部分

    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化,环保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在保护环境方面,你做了些什么?请写一写。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