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衢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写词语。(每组三个)

    断断续续(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声不响(ABA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显威风(A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晶晶(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要求填入对应的古诗词名句。

    (1)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形近字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4、补全成语

    名列前__________ 满腹经__________ ______古通今 同舟共__________

    开卷有___________ 循规___________矩 天道______________塞顿开

    才华横___________ 鞠躬尽___________ 斩钉_______铁 声色俱_______

  •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填空。

    _____珑奇巧 横贯_____西 双龙_____

    鸣钟_____磬 迥_____不同 井然_____

    1.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是山东省________的公路大动脉。

    2.对于这件事,我和爸爸的处理方式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一读,仔细体会“知音”的深意。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记载,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锺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摔掉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1】在这首短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中最能直接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 7、古诗赏析。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广场。

    (一)天净沙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 天净沙是 ,秋是  

    2. 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 图。

    3. 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陆游教儿子作诗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天,他的小儿子杜子聿正坐在书房里,专心致志地读父亲的诗作。读着读着,他忽然停下来想:父亲从12岁开始写诗,至今84岁,他老人家三天不写诗,心里就觉得不好过(“无诗三日却堪忧”)。70多年来,他写了9000多首诗,他是多么辛勤啊!可是自己一向听从父亲教导,勤奋写作,怎么写不出好诗来呢?想到这里,猛抬头看到了父亲墙上的题诗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仿佛使他找着了做诗的诀窍。他高兴地一边读着,一边自言自语地说:自己诗做得不好,还是书读得太少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哩!

    正在这时候,陆游拄着拐杖来到了书房。他看见儿子高兴的样子,便问:子聿,什么事使你这么高兴?

    子聿说:阿爸,我读了你在墙上的题诗,对做诗有了新的体会。我觉得诗要做得好就得多读书。你说我算不算找到了做诗的诀窍?

    陆游摇着头说:你的想法是片面的,九年前我写给你的一首诗,你忘了吗?你再背给我听。

    子聿点头答应着,背诵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说:你看,对于做诗的诀窍,你只体会到读书一面,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更重要的一面是向生活学习,身体力行,你却忽略了。这样是永远写不出好诗来的。

    我早年写诗,偏重于炼字炼句,生硬模仿李白、杜甫的作品,虽然文辞华美,但内容缺乏血肉。后来我在选定诗稿时,将42岁以前写的18000多首诗,只留了94首,其余的都扔掉了。

    啊!扔掉这么多,太可惜了!子聿惊讶地说。

    不可惜。我到汉中南郑任职后,往来于抗敌前线,听到了老百姓收复失地的呼声,参加了阅兵、饮宴、雪中刺虎的种种火热的斗争生活,我的视野广阔了,写作素材丰富了。我真正学到了李白、杜甫的写作精神。于是我用诗揭露卖国媚敌的罪行,喊出百姓收复中原的呼声,表达驱逐敌人的决心,书写心头的悲愤。这个时期是我生活的高潮,也是我做诗的高潮。没有这种火热的生活,我的诗是不会转变的。这种生活,是书本上看不到的啊!

    子聿听了,心中豁然开朗,说:阿爸,你说得真好,使我真正懂得了做诗的诀窍。我一定按你说的去做。阿爸,你把你的体会写下来吧,我以后经常学习。

    陆游拿起笔,写了一首诗给子聿,最后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说:你果真想学写诗,应该在诗本身以外的生活中多下功夫)

    1. 理解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 谈谈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诗对你今后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 本文引用了陆游的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

    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   ),(   )。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   )盖子,马宝玉(  )前一步,(   )手榴弹(   )腰间,他猛地(   )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   )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按课文内容填空。

    2给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些都是表示看的词语,你还能想出几个来吗?

    如:眺望、俯视,你也来写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这是一个_______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这充分体现__________________

  • 10、课内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给选段起小标题:________

    【2】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描写的是战争时期的事。

    【3】找出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表示“面”的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勾画战士们痛击敌人场面描写中表示“点”的相关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段中画“ ”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试着描写一个活动场面,注意点面结合,如果能够用上其他的写作方法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蹦极

    詹天佑在美国(节选)

    这是在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上,黑板上挂着白色屏幕,上面放着幻灯片,詹天佑在听课。

    幻灯片上出现了铁路,一辆火车满载着货物飞驰而来。老师讲道:这是19世纪70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幻灯片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拉着破车缓慢地行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又惭愧地低下了头。下课以后,詹天佑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他说:那老牛拉破车是哪个国家?詹先生,你能回答么?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笑声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曾经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是中国的皇帝却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摘自龙源期刊网

    12自然段中的第2个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讲述了詹天佑在美国的哪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短文和课文《詹天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促使詹天佑留学后毅然回国,并接受修筑铁路任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主题阅读

    (话题背景)

    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书法教育以语文课为主,也可在其他课程中进行。其中,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普通高中可开设书法选修课。

    (调查数据)

    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1.4%的受访者表示一个人的字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气质;72.5%的受访者曾经有拿字帖练字的经历;42.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字拿不出手;74.7%的受访者认为,即便在互联网时代,写一手好字仍很重要。

    (各方声音)

    网友冰水椰子:我是教语文的,又兼着书法谋,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好在一个学期上的书法课不多,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就偷地改上语文课了。

    沈尹默(书法家):中国书法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画图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和谐……

    沙如(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初中虽然学习压力加大了,但是练习书法能让我们静下心来,每天有半小时的时间练书法,之后学习效率会更高。

    1下列选项中与文意不相符的一项是(   

    A.教育部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要安排1课时练习书法,普通高中要开设书法选修课。

    B.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书法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C.面对不断加大的学习压力,如果能静下心来练习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D.中国书法具有审美价值,能丰富人的想象力。

    2根据以上几则材料,分条概述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就激发学生书法学习兴趣的问题,结合以上材料,给学校提几点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依据课文内容回答。(4分)

    (1)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指的是  

    (2)《城市的标志》一课中,城市的标志指的是(   )。其中法国的梧桐是( )城市的标志;长春市的标志是(   )

     

  • 14、课外阅读。

    最美好的时刻

    ①人,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②记得我的这一时刻出现在八岁那一年。那是一个春天的夜晚,我突然醒了,睁开眼睛,看见屋子里洒满了月光,四周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温暖的空气里充满了梨花和忍冬树丛发出的清香。如此宁静、平和的自然景致深深地吸引了我。

    ③我下了床,踮着脚轻轻地走出屋子,随手关上了门。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整个乡村万籁俱寂,临近的屋子都熄了灯,月光是那么明亮。远处,大约一英里外的那片树林,黑压压的树林里却并不那么宁静——野兔子和小松鼠和金花鼠,它们都在那儿奔跳、欢笑;还有那田野里,那花园的阴影处,花草树木都在悄悄地生长。四周又都洋溢着生的气息。

    ④我还会注意自然世界里的生命成长。那些红的桃花,白的梨花,很快就会飘散零落,留下的将是初结的果实;那些野李子树因为太阳烤炙,风雨吹打,也会长出滚圆的、像一盏盏灯笼似的野李子;还有那青青的瓜藤,绽开着南瓜似的花朵,花朵里满是蜜糖,等待着早晨蜜蜂的来临,但是过不了多久,你看见的将是一条条甜瓜,而不再是这些花朵了。啊,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中,生命——这种神秘的东西,它既摸不着,也听不见。只有大自然那无所不能、温柔可爱的手在抚弄着它——正在活动着,它在生长,它在壮大。

    ⑤一个八岁的孩子当然不会想得那么多,也许还不知道自己正沉浸在这无边无际的宁静、和谐之中。不过,当他看见一颗星星挂在雪松的树梢上时,他痴迷了;当他听见一只小鸟在月光下婉转啼鸣时,他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当他的手触到母亲的手臂时,他感到自己是那么安全,那么舒坦。此时此刻,他就是自然,自然就是他了;人与四周的一切相融而合一了。

    ⑥生命在活动,地球在旋转,江河在奔流。这一切对他来说也许是莫名其妙的事情,也许已经使他模糊地意识到:这就是生命,这就是最美好的时刻。

    【1】理解词语。

    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线句子使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做批注。

    母亲正坐在门廊的石阶上,她抬起头,看见了我,笑了笑,一只手拉我挨着她坐下,另一只手就势把我揽在怀里。

    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③段中写了小动物们的“不宁静”,这与全文的“宁静”矛盾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八岁的我来说,哪些情景使我感受到这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刻”?

    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照要求写句子。

    例:店里冷。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

    1)声音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书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是我和一个同住的失业工友几天的饭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饭是不能不吃的。

    变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为陈述句。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 1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不喜欢。(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与表达。 

    我们参加过很多活动:六一儿童节、学校运动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用上我们已经学习的场面描写、点面结合的方法,来记录这些难忘的活动瞬间吧!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注意语句通顺,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材料,表达中心思想。③内容真实,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