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城市的经济条件优越
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C.城市的自然环境优越
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2、清朝著名诗人黄遵宪在其《日本杂事诗》中道:“玉墙旧国纪维新,万法随风倏转轮。杼轴虽空衣服粲,东人赢得似西人”。他感叹的是
A.派遣唐使 B.甲午战争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3、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是
A.《十二铜表法》 B.《民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人权宣言》
4、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画面内容直接反映的信息是( )
A.教会对人们实行精神控制
B.神学在西欧得到广泛宣传
C.刻画人物为主,体现人的个性
D.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并发展
5、面对1929-1933年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封君封臣制的特点是( )
A.君与臣之间是上下级关系
B.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C.封君与封臣之间相互承担义务和负有责任
D.高度集中于中央、君主
7、“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下列史实能够证明这一说法的是( )
A.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主的领地上,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
B.庄园的农奴如果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即取得自由的身份
C.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常用手段包括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D.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特许状”
8、下列文艺作品与阐述搭配不正确的是
A.《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个伟人而作
B.《约翰·克里斯朵夫》——反映一个有才华音乐家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失败
C.《格尔尼卡》——抗议法西斯的暴行
D.《美国的悲剧》——谴责美国黑人奴隶制的罪恶
9、如图横线上应填写
A.英国内战爆发 B.英国建立共和国
C.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D.英国光荣革命
10、“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一旦掌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的改造国家。”为此明治政府实行( )
A.大化改新
B.开港通商
C.倒幕运动
D.明治维新
11、如下年表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阿迈斯托的《世界:一部历史》,从中可以反映出新航路开辟( )
1492年 |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开始生物交流过程 |
16世纪初期 | 马和牛被引进新大陆 |
1555年 | 中国首次玉米种植记录 |
A.推动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使世界观念逐步确立起来
C.导致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促进了各大洲间物种交流
12、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注重人才的国家。下列有关重用人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加强了中央集权
B.秦王嬴政支持商鞅变法,统一中国
C.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D.汉武帝重用张骞,凿空西域
13、设计知识简图也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图反映的是世界史上的一些重要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是
A. B.
C. D.
14、科学家发现煤不仅能生产焦炭和照明用的煤气,还能生产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在煤焦油中藏着许多宝贝,如:数百种染料、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等,现代化学工业由此发展起来,材料说明
A.生产领域的发明创造源于劳动实践
B.科研成果推动新的应用领域产生
C.现代化学工业发展源于资金保障
D.煤炭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日渐衰退
15、下列关于西欧庄园描述错误的是
A. 人员由领主和佃户组成
B. 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
C. 庄园法庭开庭时间和地点十分固定
D. 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
16、日本历史上有两次成功的改革,即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两者相同点是
A.发生在统治出现危机的时候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致力于学习他国先进的文化
D.促进了对外扩张
17、“三皇五帝夏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忧,南北隋唐五代尽.宋元明清帝统休。”歌词内容反映的是
A.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B.古代官职演变历史
C.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D.帝王政治生活纪实
18、“科尔比修道院不仅有普通耕地,还有专门的菜园、葡萄园、鱼池。它种植各种蔬菜、水果、药用的植物。科尔比还有大规模的畜牧业,饲养鹅和母鸡,为了加工制作各种食品及生活用品,还有多种手工业工人”。材料中描绘的经济形态属于
A.原始农耕经济
B.资本主义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发达的商品经济
19、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收集了有关“尼赫鲁”、“纳米比亚独立”、“巴 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材料。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冷战中的对峙 B.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演变
C. 亚非拉的奋起 D. 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20、下面是某同学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①拜占庭帝国 ②查理曼帝国 ③德意志 B.①拜占庭帝国 ②波斯帝国 ③英格兰
C.①亚历山大帝国 ②阿拉伯帝国 ③荷兰 D.①阿拉伯帝国 ②德意志帝国 ③俄罗斯
21、下图中的人物是_______。
22、_____年,清政府宣布停止科举考试,存在_____年的科举制度寿终正寝。
23、观察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之地 B.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诞生之地
24、四大文明古国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5、1917年,俄国爆发 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
26、17世纪凭借强大的商队而垄断世界航运业,并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的国家_____,凭借强大的实力先后打败西班牙、法国等,夺取大片殖民地,自诩为“日不落帝国”的国家_____。
27、东周分为 和 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28、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__________(机构名称)手里;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_________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29、位于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的______原始人群已经驯化了水稻;铁制农具和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0、下图是巴黎和会“三巨头”,他们分别为:法国总理___________、英国首相___________、美国总统___________。
31、苏联是如何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变成强大的工业国的?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2、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道“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造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结合所学历史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事件是什么?距今多少周年?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00年过去了你从马克思身上学到了什么?
(3)能否举例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33、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路易(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他帮助美国,支持自由事业,可这却成为压倒法国的最后一块巨石,法国已彻底倒闭了。
——海斯、穆恩、韦兰《全球通史》
材料二 俄国1861年改革后,一位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列宁则指出:“臭名远扬的‘解放’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
(2)依据俄国1861年改革的有关内容,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基本依据分别是什么?
(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最体现这次变革性质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二、三所涉历史事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34、科学技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200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这场革命没有你死我活的拼杀,而是通过和平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人教版《世界历史》
材料二:在这场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870-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加了两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材料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发生的这场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一批新型工业,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推动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而揭开这场“革命”序幕的发明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这场革命”把人类带入一个什么样的新时代? “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请举出其中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的成果。(至少两例)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说出这次科革命的特点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4)有人说,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人类在发展科技的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