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悲惨 慎重 触角 精疲力竭
B.逐渐 庄稼 霎时 横七竖八
C.豌豆 哲学 敬佩 腾云驾雾
D.苍绳 幻想 巢穴 山崩地列
2、小雨点是音乐家。 _________ ,是它在水面弹琴; _________ ,是它在屋檐吹喇叭。( )
A.轰隆轰隆 叮咚叮咚
B.叮咚叮咚 滴答滴答
C.滴答滴答 叮咚叮咚
D.哗啦哗啦 淅淅(xī)沥沥(lì)
3、对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梅雪争春未肯降(降低)
B.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惜)
D.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填塞)
4、下列选项中“气”的意思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气愤难平 B.生气勃勃 C.气急败坏
5、下列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是( )
A.发颤 膀大腰圆 摇头晃脑
B.灌概 慈眉善目 通情达理
C.痕迹 相貌堂堂 手舞足蹈
6、“圃”字的意思最可能与哪一项有关?( )
A.花草
B.果干、肉干
C.茂盛
D.表示一个范围或区域。
7、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溺而不返( )
A.溺水,淹没
B.沉迷不悟;过分
【2】诸儿竞走取之。加点的字正确的解释是( )
A.争着走过去
B.争着跑过去
【3】不教胡马度阴山。( )
A.jiāo;传授
B.jiào;训导
C.jiào;令,使
【4】万里长征人未还。( )
A.huí;回来
B.huán;归来
C.huán;归还
8、在括号里填上带点词的反义词。
1.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______)。
2.我们不能把简单的事情搞得(______)化。
3.中队长提出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没有一个同学(______)。
4.大家对他是那样信任,因此,从来没有一个人(______)过他的能力。
9、默写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________去________时的情景,表达了他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
10、课内阅读。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lòu lù)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shì sì)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擎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麻雀》片段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打√。
【2】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横线标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说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通过“______”等动作写出了老麻雀紧张的心情。请你仿照这个句子用上动作描写来表现一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5】一边阅读一边做批注是很好的阅读方法。请运用学到的批注方法,在文章的右边做一下批注。(至少一处)
11、课内阅读。
周恩来出生于1898年。十二岁那年,他离开家乡江苏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伯父来到了东北。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十二岁的周恩来当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话,但是“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却让他难以忘怀。
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 ”的响亮回答。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内。
(1)低沉、郁闷。______
(2)形容热闹的场面或景象。______
(3)向左右两边看。形容得意、犹豫等神态。______
【2】下面句子中与“谁又敢怎么样呢?”意思一样的是( )
A.谁都敢怎么样。
B.谁也敢怎么样。
C.谁也不敢怎么样。
【3】请在最后一段划横线处补充合适的句子。
【4】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会怎样回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北宋时期有个著名画家叫文与可。( )人物、动物,( )山水、花草,他都画得十分出色。
文与可特别爱画竹子。他家院子前后栽满了青翠的竹子。文与可每天都去观察竹子,看看在不同时间、不同气候下竹子有什么变化。他看得高兴了,就挥笔作画。转眼之间,他的笔下就出现了一根根生动传神的竹子。
一次,文与可把一幅刚完成的画放在书桌上,走出了书房。画面上是几根新生的嫩竹,靠近竹根的地方,有几个刚出土的竹笋,生动极了。当他从外面回到书房时,发现一只猫正抓着那幅画玩呢。原来,那只猫把画上的竹子当成真的了。
有人问文与可画竹的秘诀,他回答说:“我非常熟悉竹子,每当我要画竹子的时候,竹子的样子就在我心中出现了。我只不过是把心中的竹子画到纸上罢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出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秘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词语,适合填入文中括号里的一组是( )
A.不但……而且…… B.无论……还是……
C.因为……所以…… D.不是……而是……
【3】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文与可画的竹子“生动传神”?在文中用“____”画出来。
【4】文与可说自己能画好竹子的原因是“非常熟悉竹子”,想一想,他为什么会对竹子如此熟悉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A.势如破竹 B.竹马之交 C.胸有成竹 D.丝竹之音
【6】这个成语现在被用来比喻__________,用它写一句话: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①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 宏大)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
②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活 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但是苍蝇并没有“鼻子”,它靠什么来充当嗅觉的呢?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③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④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⑤这种小型气体分析仪,也可测量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利用这种原理,还可用来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有关气体色层分析仪的结构原理中。
【1】在文中括号里每组词语里都有一个不恰当的词语,请用“/“划去。
【2】我能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
【3】认真读②③自然段,我会按顺序把苍蝇传播气味的途径填出来。
“鼻子”——(______)分布在(_____),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内含上百个(_____),把气味刺激转变成(_____),送往大脑。
【4】根据句子环境,按要求作判断。
①“风马牛不相及”的解释哪一句与短文内容更符合,打“√”
A.风和马、牛彼此顾及不到。( )
B.疯了的马和牛跑不到一块儿。( )
C.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 )
②下列关于小型气体分析仪的作用的描述,请在相符合的括号里打“√”
A.优化飞机的飞行速度。( )
B.检测宇宙飞船舱内气体的成分。( )
C.检测潜水艇和矿井里的有害气体。 ( )
【5】短文中有一个设问句,请你找出来并在下面画“ ”,然后再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仿生学真是一门大学问,期待你能结合短文提出一个有思考性的问题并尝试着解答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西门豹治邺(节选)
西门豹说:“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巫婆叫徒弟把那个打扮好的姑娘领了来。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足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巫婆在河里(折腾 扑腾)了几下就沉下去了。等了一会儿,西门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官绅的头子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那些官绅都(提心吊胆镇定自若),大气不敢出,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让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
【1】用“√”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2】第一自然段主要写西门豹把__________投进水中,第二自然段主要写西门豹惩治__________,第三自然段是写西门豹要让__________去催一催。
【3】文段中加点的“麻烦”和“请”的作用是( )(多选)
A.表现出西门豹对所有人都很客气、有礼貌。
B.突出西门豹既幽默又客气,让巫婆和官绅们有口难辩。
C.把西门豹表面的不露声色和内在的威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D.充分表现了西门豹的机智和谋略。
【4】西门豹“面对着漳河站了很久”,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用加点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爬山虎往上爬。(把句子写生动、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两句话写出你由“震耳欲聋”这个词语想到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①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都说昨天晚上是最愉快的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我们要做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人,不能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要珍惜时光这个道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4处错误)。
星期天,爸爸妈妈代我去铁山公园游玩。公园里各色各样的红花都开了,红的像火,白的像雪。蝴蝶、蜜蜂在花中飞舞。看到这生龙活虎的景象,情不自禁地说:“多么迷人的春色啊!”
19、习作
在你看过的故事或动画片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或特殊的本领?想象自己变成了他(她)后,会遇到什么事,会做些什么,然后写下来。注意要把内容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