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情况紧急,各部门特地为这个项目开绿灯。
B.张先生好表现自己,不自量力,结果出洋相栽跟头。
C.这次商谈多亏有你在旁敲边鼓,才能顺利签下合约。
D.因为轻敌,他们在这次的比赛中占上风,并最终输掉了比赛。
2、在画线字正确读音的后面打“√”。
颐和园 (yí yì) 横槛 (lán jiàn) 几乎(jī jǐ)
统率(shuài suài) 匀称 (chèn chēng) 惟妙惟肖(xiāo xiào)
3、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我劝天公重抖擞”的下一句是( )
A.不拘一格降人材
B.家祭无忘告乃翁
C.直把杭州作汴州
D.子规声里雨如烟
4、下列关于所学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法国的法布尔则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
B.神农被称为我国的医药之神,相传《本草经》是他所作。另外,神农尝百草是我国著名的神话,展现了先人的开拓精神。
C.《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让我们知道了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系: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耳朵,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嘴巴。
D.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文章,我们可以批注对内容的体会、疑问等,这种阅读方法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有所思(好像)
B.百发百中(正对上)
C.但闻人语响(但是)
6、把下面和词语和相应的意思搭配起来。
浏览________ A.表示极力向远处看。
张望________ B.表示很快地看一看。
眺望________ C.表示回头或向四周看。
俯视________ D.表示从高处往远处看。
仰望________ E.表示从高处向低处看。
遥望________ F.表示抬头向上看。
7、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回答问题。
1、这段话的第一句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点明中心
2、朗读这段话时应用( )的语气。
A.愉快 B.喜爱 C.赞叹
3、理解最后一句话。
⑴ “多少”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整句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多音字组词。
待 dāi ( ) 教 jiāo ( )
dài ( ) jiào ( )
9、课内阅读。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
(1)催:_________(2)莫:__________
【3】古诗的前两句中富有西域色彩的事物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这首诗以豪迈的风格,写出了出征前战士们__________的情景,表达了将士们________的英雄气概。
10、链接阅读
海南黎族大力神
在远古的时候,天和地的距离只有几丈远。当时,天上有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把大地烤得火热,就像大蒸锅一样。白天,人们东躲西藏,在洞穴里避暑,就连夜晚也不敢出来,( )在日月交替的黎明和黄昏,( )争先恐后地跑出来寻找食物。这样的日子,大家都叫苦连天。
有一个黎族的大力神,他看着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悲痛万分。他想:我一定要解救人们,消除他们的困难,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他使出全身的力气,在一夜之间,使身躯长高了一万丈,他直立起身子,挺了挺胸膛,把天空往上一顶,一下子拱高了一万多丈。
( )天空被拱高了,( )天上还有七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炙烤着大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大力神焦急万分,不知所措。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一天,他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硬弓,还做了很多支利箭,决定把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射下来。
白天大力神顶着炎炎烈日去射太阳,猛烈的阳光晃得他睁不开眼睛。大力神忍着刺痛,睁开眼睛,用力拉开弓,一口气射下了六个太阳。他正准备射第七个太阳的时候,从洞口跑出的人们急忙阻止道:“请留下最后一个太阳!世间万物生长离不开他呀!”大力神点点头,答应了人们的请求,留下了一个太阳。
夜晚,大力神又去射月亮。他开弓射箭,一连射落了六个月亮。在射第七个月亮的时候,他感觉有些疲惫,一不小心箭射偏了,只射掉了月亮的一小片,当他正准备补射一箭时,人们纷纷说:“留下这个月亮吧!漫长的夜晚有他照明多好呀!”大力神又答应了人们的请求。因此,后来月亮有时候圆,有时候缺。
大力神撑天射日月以后,又想:大地上一片荒芜,到处光秃秃的,没有山川森林,没有河流湖泊,人们如何生存呢?于是, 他起身从天上取下彩虹当做扁担,拿来地上的道路当做绳索,从海边挑来沙土造山岭。从此,大地上出现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他把头发往群山上一撒,山上便长出了如头发般茂密的森林。山上的鸟兽们欢呼雀跃,感谢大力神为他们造林筑巢。
有了山岭,还得造江河湖泊。大力神拼尽全力,用脚踢群山,凿通了大大小小无数沟谷,他的汗水流到这些沟谷里,化作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大力神为了世间万物的繁衍生息不辞辛苦,他精疲力尽,终于坚持不住,倒了下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大力神挣扎着,他怕天再次倒塌下来,伸开了巨大的手掌,高高举起,用五指把天牢牢地擎住。
传说那巍然屹立、高耸入云的五指山,就是黎族祖先大力神的巨手。
【1】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2】解释下列词语。
争先恐后:______
精疲力尽:______
【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说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黎族大力神是怎样的神?
______
11、阅读《蝙蝠和雷达》选段,完成练习。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 巧妙)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捷 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 明确),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用“/”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中的“这个问题”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科学家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是蒙上蝙蝠的______,让它在屋子里飞,结果_____。第二、三次实验,分别把蝙蝠的______塞上,把蝙蝠的_______封住。结果________。科学家从而得出结论,蝙蝠的飞行靠的不是______,而是__________的相互配合。
【4】你从科学家的行动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殊死搏斗
今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屋檐下蜘蛛结起了一张一尺见方的捕虫网。这网结得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整整齐齐。网的正中有一个拇指大小的蜘蛛,它伏在网上,收紧八只脚,一动也不动。从远处看,整张蜘蛛网像一座摆好的八卦阵。
我正在屋檐下吃着午饭,一只红头苍蝇飞来飞去,嗡嗡叫着,真讨厌。我一巴掌打去,苍蝇向上一飞,正好撞到了蜘蛛摆下的“八卦阵”上,一下子被网粘住了。苍蝇为了逃命,使劲挣扎,整个网子也随着颤动。
蜘蛛被惊动了,它伸出八只细长的脚,使劲一撑,身体就站了起来,然后勾住蛛丝,轻快而敏捷地来到了苍蝇附近。在离苍蝇约一寸的地方,蜘蛛停了下来,左右来回走了几步,仿佛是在观察对方,制定擒敌方案。
半分钟后,蜘蛛发起了进攻。它向前一步,一只脚一下子勾住了苍蝇。苍蝇也毫不示弱,猛地向前一冲,挣脱出来,然后拼命振动翅膀挣扎,想飞起来。无奈身上缠着蛛丝,飞不起来。蜘蛛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每转一圈,苍蝇就挣扎一阵子。怎么回事呢?我再仔细一看,原来,聪明的蜘蛛用丝把苍蝇缠紧,以防对方逃跑呢。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我亲眼目睹了这场殊死搏斗 想起了幼时的一首歌谣 南阳诸葛亮 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 专捉飞来将
【1】给文章的最后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殊死搏斗”指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搏斗。
【3】用“ ”画出一个比喻句和一个拟人句。
【4】细读并理解文中画线的歌谣,完成下面的填空。
“诸葛亮”指 ;“军中帐”指 ;“八卦阵”指 ;“飞来将”指 。
【5】蜘蛛是怎样捕食网上的苍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①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②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③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或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找出第一自然段文的反义词,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会用开天辟地总结第一段的内容,我会用( )总结第二段的内容。
A.顶天立地 B.开天辟地 C.化作万物
【3】盘古的左眼变成了________,右眼变成了_________,汗毛变成了________。
【4】用“ ”画出第二段的中心句。
【5】盘古身上具有怎样的精神?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
【6】猜想一下,盘古的身体的哪一部分变成了什么,仿照第二段的句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翠竹林
我家旁边有一片翠竹林,竹林中有一条小溪,竹林后,是一座小土坡,那里的景色十分迷人。
每天早晨,当熹(xī)微的曙光照射在竹林上时,林子显得格外秀丽:小溪溅起的簇簇水花,在阳光下晶莹透亮;阵阵薄雾,似穿戴轻纱的仙女们在林中穿行。小山醒来了,打了几个哈欠,一阵凉风从浓荫深处吹来;露珠醒来了,在草叶上一个劲儿眨巴亮晶晶的眼睛;鸟儿醒来了,蹦蹦跳跳地争着唱出黎明的第一首歌……
中午时分,竹林中,一根根亭亭玉立的竹子,遮住了阳光,人走在竹林仿佛到了“凉爽世界”。阵阵“叮咚”的溪水声,伴随着风吹竹叶“沙沙”的声音,奏出了一曲美妙而又动听的歌曲。
下午放学,我们便来到这片竹林,这时竹林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在林内“打游击”捉迷藏。玩累了,还可以在小溪里洗洗脸和脚。啊!多么舒畅啊……
【1】文中描写到的竹林里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竹林中,除了有“叮咚”的溪水声和“沙沙”的竹叶声,还有什么声音?请发挥想象,再写两个这样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
【3】“阵阵薄雾,似穿戴轻纱的仙女们在林中穿行。”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读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再仿写两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口语交际。
小明经常用手机玩游戏,总是累得眼睛疼。这天,你和小明一起坐公共汽车回家,他又拿出手机在车上玩。你怎样劝说他呢?
_______________
16、我能修改下列病句。
1.指南针,造纸,火药,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半个学期来,我的语文知识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作文对我产生了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乌云和大雨一起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刚上第一节课,老师就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好感。
___________________
2.她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被我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
3.周末,我打算准备去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创建文明城市,正在积极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
18、同学们讨论了总结课文主要内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学习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相信你对我国的“世界遗产”有了很深刻的了解。请你以一名少年志愿者的身份在某地向外宾介绍咱们中国的一处“世界遗产”,写一篇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