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喜不自胜(能承受)
B.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
C.却看妻子愁何在。(但是)
D.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只要、凡是)
2、课文《钓鱼的启示》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的“鱼”指的是( )
A、漂亮的鲈鱼
B、各种各样考验人道德的事与物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姓孔,《三国演义》中的孔明也姓孔。
B.“令狐”“欧阳”“司马”都是复姓,它们的读音分别是“lìng hú”“ōu yáng”“sī mǎ”。
C.在中国历史上,元朝之后紧接着是清朝。
D.“清平乐”是词牌名,像这样的词牌名还有“西江月”“卜算子”等。
4、按要求写成语或句子。
(1)过年了,大街小巷都聚满了人,你可以用( )、( )等词语来形容人多。
(2)“勇往直前”是赞扬勇敢、顽强品质的四字词语,我们学过的这类词还有( )、( )、( )。
(3)思念久别的家乡时,你会用诗句“( )”来表达思乡之情。
5、比一比,再组词。
副________ 慕________ 宫________ 纱________ 满________
幅________ 幕________ 官________ 抄________ 瞒________
6、按要求写词语。
1.震耳欲聋(含夸张手法) ______ ______ _______
2.理所当然(含“然”字)______ ______ _______
3.牛郎织女(民间故事)
____ ______ _______
4.负荆请罪(历史故事)
____ ______ _______
7、根据语境补充四字词语。
(1)寸土必争卫南海,( )截铁)捍主权。
(2)爬上某高山雷达站,我抬头仰望,顶峰阵地上“山高兵为峰”几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雷达兵的( ) 壮志)油然而生
(3)网络安全就是国家安全,中国保密事业(任重_________)。
(4)李晓慧可以说是个开心果,有她在地地方,总会充满(欢声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fēn fù jiù fù lǎn duò bēng tā bǎo lǎn
( ) ( ) ( ) ( ) ( )
yǐn bì fán suǒ jūn liè cán jiǎn sōng shǔ
( ) ( ) ( ) ( ) ( )
9、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题中“广场”一词正确的解释是________。(①指面积广阔的场地 ②泛指目的地)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人生第一课
杜怀超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小朋友被老师带进幼儿园的图书馆,图书馆里有许多架图书。小朋友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小板凳上,准备接受人生的第一课。
一位老师走到小朋友的前面,微笑着说:“小朋友,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好不好?”
“好!”小朋友们齐声答道。
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书。然后,她绘声绘色地讲了一个童话故事。
“小朋友,”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一位小朋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讲了一个故事,他那幼稚的童声在图书馆里回荡。
虽然这位小朋友讲得语无伦次,但是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故事记录了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
又有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还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她又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还在封面上写上了作者的姓名、插图者的姓名,以及“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从小朋友们写的一本本“书”中,随意抽出了一本,高高地举着,说:“小朋友,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可见,写书并不难。因为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我相信,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作家。”
课结束了,小朋友们都很高兴。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老师的某一种“灌输”。
◆幼儿园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编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本“书”,认真读读这本书,看看书中都有哪些内容?
◆想一想:这位幼儿园老师向小朋友“灌输”了什么?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反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________ 仿照——________ 仿佛——________
【2】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排比句。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殿堂 ________的亭台楼阁
________的山乡村野 ________的民族建筑
【4】本文标题为“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在内容上却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不容忽视的光污染》,完成后面的习题。
你知道吗?一个小型广告灯箱一年可以“吸引”并“杀死”35万只昆虫。这是奥地利科学家在一个研究项目中的最新发现。
其实,很多动物也同样因为城市的照明而受害。大规模的人造光常常使迁徙中的鸟类失方向,美国芝加哥有一幢高楼每年都会“杀死1000——2000只候鸟。在2001年的小海龟出生期,人们在大西洋沿岸发现了很多死去的小海龟。据分析,刚出生的小海龟是根据月亮和星星在海水中的倒影而游往海洋的。大西洋沿岸城市灯火通明,使月光和星光黯然失色,导致那些小海龟误把陆地当成海洋,最终因缺水而殒(yǔn)命。
在夜晚,地球大气层会散射城市的灯光,维持较高的亮度。动物们受到光线的刺激,就会精神十足,而原本用于繁殖、自卫和觅食的精力便会无端消耗掉。环境学家还发现,紧靠强光源的树木存活时间短,而且光合作用能力弱,氧气释放量少。
以上人造光对动植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可以称为“光污染”。其实,对人类而言,光污染的危害也不小。近年来,很多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造成了光污染。在夏季阳光的照射下,玻璃墙令人非常不造。
除了建筑物的玻璃幕墙外,室内墙壁的颜色如果太亮也会引起视觉不舒服。非常光滑的白墙的光反射系数高达90%,比草地、森林或毛面装饰物高10倍左右。所以粉刷墙壁的时候,最好使用“生态颜色”。所谓生态颜色,就是柔和的自然色彩,而不是那种明亮刺眼的颜色。
研究表明,光污染可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危害,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功能,从而引起视觉疲劳和视力下降。如果长期在光污染严重的环境下工作或生活,就会头昏心烦,甚至产生失眠、食欲下降、情低落、身体乏力等精神衰弱的症状。
光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短时间内不易被觉察,这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
【1】什么是“光污染”?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本段围绕这个中心句,选取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例子来说明。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光污染的现象?请至少列举出两处,并分别提出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爱荷叶
古人的诗文中赞美荷花的的确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如果没有荷叶,只剩一枝枝光杆荷花,孤独无依地站着,就显得单调。( )没有荷叶,(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也就长不出这些漂亮的荷花。
看啊,那满塘荷叶,墨绿、浑圆、厚重。久旱初雨,雨点儿哗啦啦地洒满荷塘。对像珍珠一样宝贵的水,荷叶一点一滴都不沾唇。它们总是小心地保存起来,留给湖中的鱼。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翠绿色的伞,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以去热清火;荷叶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不怕浸,不怕油污;用荷叶煮成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
荷叶( )功德无量,( )它从不居功自傲。当人们指点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总是默默地尽职尽责。
荷叶是美的,它的心灵更荚。我爱荷叶,我觉得荷叶更值得赞美!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光杆(gān gǎn) 不怕浸(qìn jìn)
2.解释下列词语。(4分)
功德无量:
居功自傲:
3.在文章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分)
4.填空。(2分)
荷叶不仅 美,而且 美,作者赞美了荷叶 的精神。
5.按要求画句子。(3分)
(1)用“ ”画出一对前后照应的句子。
(2)用“ ”画出荷叶作用的句子。
(3)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6.补充诗句。(2分)
(1)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2)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7.仿照第3自然段写一小段话。(3分)
14、阅读理解。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一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竭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 了下去,立刻又 了背,立刻又将头 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 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在文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表动作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进行了________描写。反复出的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不惜笔墨、浓墨重彩地渲染这一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还涉及了母亲旁边的一个女人,是不是多余之笔?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选文哪些场景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为什么没用那一元五角钱买书却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 jiŏng jiŏng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鸟儿街走所有快乐的音符,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晴:“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着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全部课程了。”“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天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朗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注音或写汉字。
陨落(_______) 夭折(_______) jiŏng jiŏng(____________)有神 cuì(_________)弱
【2】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也许很cuì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一句,你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哨卡
吴颢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坠下悬崖。
②上校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夹杂着雪片打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④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⑤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⑥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⑦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瞄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⑧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⑨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选自《感动·文摘》,有删改)
【1】选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1)“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句中“终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_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
(3)“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一句中“惊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是对将军的______描写,他“惊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发现哨兵超过执勤年限规定时,表现是_______,当得知值勤的哨兵是团长的弟弟时,他的表现是__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这儿是艰苦,可总得——”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上校会对将军说什么,先写下来。再结合上校安排自己的弟弟值守的做法,说说上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刷子李(节选)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1】画线句子是对刷子李的______描写,表现了刷子李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哪一句话写出刷子李超乎寻常的刷墙效果?把它抄写在答题卡上。
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围绕“衣服上有没有白点”,以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为线索展开情节。曹小三的心理变化是:______——质疑——_______。
【4】当曹小三发现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时,他怔住了,心里想:____________
【5】有同学说文章主要人物是刷子李,没必要花这么多笔墨写曹小三。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一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搭石》节选
……
家乡有一句“ ”的(俗、裕)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字。____________。
【2】给横线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①平稳——( ) ②假如——( )
【4】给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
人影绰绰:
A.宽裕
B.柔美
【5】走搭石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段话,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这段话先写一行人走搭石动作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再写声音的美,我是从( )这个词知道的;最后写画面美,我是从( )( )这两个词知道的。
【7】这段话讲的是( )
A.摆搭石
B.赞搭石
C.走搭石。
19、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1】《景阳冈》一文节选自( ),作者是( )。
【2】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特点。
【3】老虎的三招是:( )( )( )。
【4】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20、缩写句子。
①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_______________
②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用加点词语造句)
(2)这清白的梅花,是用污得的吗?(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3)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缩句)
(4)想不到外祖父竟像个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扩句)
22、从“兴高采烈、得意忘形、安居乐业、流离失所”四个词语中选一个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读《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文,你了解了哪些调查方法?文中李姓名人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