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梅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

    B.我们要不断练习,做到眼睛看得快,脑子想得快

    C.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地方,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明白

    D.要边读边想,抓住关键词句,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 2、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晚》一诗中,“山衔落日浸寒漪”描写了太阳落山的情景。

    B.“昼出耘田夜绩麻”是说男人白天去田里劳动,女人晚上搓麻绳。

    C.《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借月亮来寄托离乡后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是说家乡的月亮很小,跟别的地方不一样,所以“我”忘不了。

  • 3、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黎明 心旷神怡

    B.夜慕 应接不暇

    C.好歹 众星拱月

    D.陷坑 同心协力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博闻强记:按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诗文有画】在郭沫若的笔下,白鹭是一首诗,更像一幅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诗文有情】唐朝诗人林杰在《乞巧》中用“_______________,穿尽红丝几万条”,表达了古代女子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情感。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用高亢、充满力量的语言写道,“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既赞颂了少年中国,又讴歌了中国少年,读来使人心潮澎湃。

    (3)【诗文有理】岳飞在《满江红》中用“莫等闲,_______________,空悲切”,告诉我们趁着年少,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朱熹在《观书有感》中用“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

  • 5、填空题。

    1.为了让葵花上学,青铜家作出决定,谁摸到_____谁上学。

    2.为了给葵花照相,青铜家编织了_____芦花鞋,让_____背着到_____上去卖。第一百零一双鞋是为____编的。

    3.青铜用_____虫和_____为葵花制作了一盏大麦地最美丽的灯。

    4.奶奶病倒了,葵花先是_____,后来_______,挣钱为奶奶治病。

  • 6、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成熟——______  摇曳——______  偶尔——______  消逝——______

  •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  ( )( )        ( )( )   

    ( )( )       ( )( )     ( )( )       

    雪中( )    ( )( )

  • 8、写出反义词

    等待—________   紧张—________ 鼓励—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阅读训练

    五色茶花

    袁琼

    小时候就听说,我们峡江的桂林村有棵奇异的古树,长在一户人家的庭院里。乡亲们也时常谈论它的美丽、醉人:一棵树能开几色的花。它的名字五色茶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有一年冬天,我终于目睹了这五色茶花的风采。寒冬腊月,许多花木正在休眠,而这株五色茶花却开得如火如茶,格外招。这株树高五米左右,出土分成两枝,呈对称状。树干饱经风吹日晒,斑痕累累,连树心也空了,只靠约五分之三的树体表层支撑着如磐的树冠,主人在树下绑了不少撑架。

    树很古老,树身印满岁月的痕迹,花也开得迷人。你看,花儿压满枝头,远看就像繁星当空,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走近细看,花瓣一重叠一重,富丽堂皇,情态各异。最为奇妙的是,同为一株树,两个树权上的花的颜色却不相同。右边树权上的花为纯白色,左边树权上的花为红、白、黄、蓝、粉红五色,故名五色茶花。

    相传这株树是明朝嘉靖年间种的,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据说它几经磨难,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85年,几个陌生人想用高价买下它。守护它的主人认为,这是祖宗所传之物,不可变卖。不料,一天夜里,树上的枝被人锯了个精光。植株名贵的茶花只剩下两根树权。树的主人一家痛惜不已,一边包扎护芽,一边培土施肥。日日看,夜夜望,本以为难以成活了,可近几年它又满树新芽,重新开花,真是!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目不暇接:__________

    (2)情态各异:__________

    【2】请写出“五色茶花”名字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第3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4】文中说“树很古老,树身印满岁月的痕迹”,“树身”那“岁月”的痕迹是怎样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5】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的“奇迹”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请简单说一说。

    花儿压满枝头,远看就像繁星当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乐阅读

      迅先生珍惜时间

      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思想家、革命家。

      有人说鲁迅有天才,可他自己:里有天才?我是把人喝咖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想在少的时间内为革命做更多的事情。他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的工作,文章,到天亮。他在房里,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也靠在椅上看,认为这就是休息。

      迅到了,时间抓得更。不管斗么紧张,境多,身体多不好,他仍是似渴学习,夜以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间,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病稍好一些,手做起。他逝世前不久,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作武器,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苏联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迅一直斗到离人世的那一天,从没费过时间

      迅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人的时间。他会议,从来,不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是冒雨准赶到。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故地人的时间,图财害命有什么两样

    1文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音。( )

    A.è lüè  rú   kě  shì shì  hào fèi

    B.è liè  rú  jī shì shì shì hào fèi

    C.è liè  rú  jī  sì  kě  shì shì hào fèi

    2根据意思

    1)形容心情或要求迫切。( )

    2)日夜不停。   ( )

    3有任何原因。   ( )

    3里有天才?我是把人喝咖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的含是( )

    A.迅很谦虚

    B.迅不喝咖人喝咖啡时他在工作。

    C.住一切时间紧张工作。

    4时间就是生命,无故地人的时间,图财害命有什么两样的含是(   )

    A.迅反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

    B.时间就是生命。

    C.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就是图财害命。

    5“——”出三、四段的中心句。

    6认真阅读第三自然段,表示时间词语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林冲棒打洪教头

    (柴进与林冲正吃酒间,洪教头进来)林冲起身看时,只见那个教师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

    那人全不睬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洪教头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那洪教头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洪教头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

    洪教头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洪教头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洪教头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柴进大笑道:“也好,也好。林武师你心下如何?”林冲道:“小人却是不敢。”洪教头心中忖量道:“那人必是不会,心中先怯了。”因此越来惹林冲使棒。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

    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柴进起身道:“二位教头较量一棒。”林冲自肚里寻思道:“这洪教头必是柴大宜人师父,不争我一棒打翻了他,须不好看。”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真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只见洪教头先起身道:“来,来,来!和你使一棒看。”一齐都哄出堂后空地上。庄客拿一束杆棒来,放在地下。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条棒使个旗鼓,喝道:“来,来,来!”柴进道:“林武师,请较量一棒。”林冲道:“大官人休要笑话。”就地也拿了一条棒起来道:“师父请教。”洪教头看了,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两个教头在月明地上交手,使了四五合棒,柴进见林冲手轻,便叫道:“且住。”叫庄客取出锭银来,重二十五两,无一时,至面前。柴进乃言:“二位教头比试,非比其他,这锭银子权为利物。若是赢的,便将此银子去。”柴进心中只要林冲把出本事来,故意将银子丢在地下。洪教头深怪林冲来,又要争这个大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了,被林冲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柴进大喜,叫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洪教头那里挣扎起来?众庄客一头笑着扶了。洪教头羞颜满面,自投庄外去了。

    ——本文节选自《水浒传》第九回,有删改

    【1】读画“______”和画“﹏﹏﹏”的句子,分析作答。

    (1)从写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句子,补全下图。

    (2)请综合概括画线句表现了林冲怎样的性格特点。

    林冲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的主要内容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然而真正写到林、洪两人交手的笔墨很少。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柴进道:且把酒来吃着,待月上来也罢。当下又吃过了五七杯酒,却早月上来了,照见厅堂里面如同白日”这几句话是闲笔,可以删掉,你怎么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林冲的故事情节?请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投降的绝不能是自己

    ①父亲是一名解放军老战士。20世纪50年代初,他参加了进军大西南的伟大战役。

    ②在一次激烈的追击围剿(jiǎo)土匪的战斗中,父亲和战友们走散(sàn sǎn)了。黄昏,父亲从一块巨岩背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了一个残匪。父亲和匪徒几乎同时端起步枪指向了对方。

    ③双方都握紧了手里的枪。他们目光对着目光,枪口对着枪口,意志对着意志,就这么对峙(zhì)着,展开了心理的较量。

    ④当时,父亲已经三天没有吃过东西了,再加上连日的疲惫奔(bèn bēn)波,他感觉自己渐渐体力不支。但是,有一个念头一直支撑着他:必须有一方投降,而投降的绝不能是自己!

    ⑤看上去匪徒的精神(显然  虽然)并不比父亲强多少:破烂的黄皮军装快要辨认不出颜色了,双目无光,(惊异  惊恐)的面部蜡黄蜡黄的,十足的惊弓之鸟。

    ⑥父亲端起枪,山一般的身躯(站立  矗立)着,威严而坚毅的目光直逼匪徒。

    ⑦半个小时慢慢过去,匪徒渐渐支撑不住了,端起的枪在颤抖,手在颤抖,双腿也在颤抖。(果然  突然),匪徒摔掉步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父亲连连求饶。

    ⑧父亲露出了微笑。他竭力控制自己,才没有晕厥。接着,父亲顺手扯来一根葛藤将匪徒双手反捆起来。他拿过匪徒的枪,才发现没有子弹。

    ⑨这时,父亲再也坚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其实,父亲的枪里也没有子弹!

    ⑩20世纪80年代初,父亲写回忆录时给我讲起了这段经历。以后,在学习和工作中,我常常咀嚼(jiáo jué)这个故事,越来越明白这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

    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在括号里划去不合适的词语。

    3在文中用“______”画出具体描写“对峙”的语句。

    4第⑤自然段中“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比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

    5文中描写父亲心理的句子是________;描写父亲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从中我们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____________的信念和____________的意志。

    6概括第③~⑦自然段这部分内容的主要意思。

    (提示:在什么情况下,父亲怎么做?最终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写上合适的结尾。

  • 13、课内阅读。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选文最主要运用了(     )描写的方法。

    A.语言

    B.动作

    C.心理

    【2】这个片段出自课文《_________》,课文以花生为线索,依次写了种花生、__________、吃花生、__________。让我们悟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3】如果让你选择的权利,你愿意做一个表面上“体面”的人,还是做落花生一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句子。

    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是怎样写的?__________

    【2】照样子写一写“人群散去的滨海广场”的情景。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郭沫若的四为读书法

    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是知识分子学习和工作的有益方法。

    为学习而读书。郭沫若说,一个人自从启蒙以来,到学成一种技艺、养成一种习惯为止,所受的部分教育,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各级学校的课程,大体上都是带着强迫性的,非学不可。他当年在日本学医时,除了攻读专业课,还自修文史哲和社会经济学等,涉猎极其广泛,后来才成为历史学家。

    为研究而读书。只有确定了研究的主题和目的,我们的研究才有意义。为研究而读书,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无法绕过的。有些学术问题是在不同的见解、声音的碰撞中逐渐水落石出的。而肯于钻研的郭沫若最终也成为研究甲骨文的专家。

    为创造而读书。任何一个作家,都是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和生命体验来为我们创造文学艺术世界的。文学艺术世界的诞生不是凭空虚拟出来的,有些灵感就是作家在读某一本书时产生的。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说的也是读书人的创作的艰辛,锤炼语言的难度。

    为教育而读书。身为教育者不读书,实在是令人不齿的。学生的求知欲和日益飞速发展的社会,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换代,也促使我们绝对不能满足于既得的知识,不断迫使我们时刻去读书。

    郭沫若说,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的方式,这也是让每一颗心灵休憩、灵魂安妥的美好追求。所以,我们不要做书奴,而要科学而优雅地驾驭书本,用心读书,学会读书,以获取更多的知识,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得更美好的不竭源泉。

    【1】用“____”在文中画出郭沫若倡导的“四为”读书法。

    【2】抄出文中集中体现读书人创作的艰辛和锤炼语言的难度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人读书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

    B.读书只有下苦功,才能把书读活。

    C.人读书,可以科学地驾驭书本,可以以书为基础,发散思维,触类旁通,得出新的观点;而书读人,是说人死板地、机械地去读书,做了书奴,被书中的内容和观点左右,结果会导致人墨守成规,停滞不前。

    【4】郭沫若认为:“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于读书,你有何看法?请说一说,至少用上一句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课内赏析苑。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片断)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1用自己的话说说姹紫嫣红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高尔基的眼中,那些盛开的花朵就像_______________,高尔基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尔基欣赏着儿子种的花,为什么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正确的是(多选)(   )

    A. 摇晃”“散发”“化静为动,写出了花儿盛开的美景

    B. 高尔基在欣赏花儿的同时,想到了儿子,为儿子留下的美景而感到幸福,同时心里更加思念儿子。

    C. 这两段话主要写高尔基栽花的情景。

  • 17、情境阅读

    老师心语: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有些行为,完全靠它们的本能,石蚕幼虫就是这样的高手—

    材料1:

    昆虫界的建筑专家

    石蛾幼虫生活在湖泊和溪流中,依附在芦苇的断枝上,在水中漂泊,那小鞘是它旅行时随身带的简易房子。

    这活动房子算得上很精巧的艺术品了。它的材料是由那种被水浸透后剥蚀、脱落下来的植物的根皮组成的。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

    老师心语:石蚕是毛翅目成虫石蛾的幼虫,它们不会总生活在水里,后来,它们爬上岸,开始了“蜕变成石蛾”的征程─

    材料2:

    石蚕

    一些呆头呆脑的灰色小幼虫从河面冰缝中钻了出来。它们爬上岸后,身上的皮就蜕掉了,长成有翅膀的虫儿,它们的身子又纤细又匀称。

    这时,它们虽然拥有长长的翅膀,但身子还是轻飘飘的,依旧不会飞翔,因为它们还很稚弱,还得晒晒太阳慢慢生长呢。

    它们穿越马路,可能被过路的人踩,可能被马蹄踏,可能被车轮碾压,也可能被麻雀像捣米似的啄食,死掉了一批又一批的石蚕,可是那些幸存者还在往前爬着,往前爬着─它们多的是呢,有成千上万。那些爬过马路的石蚕,就爬到房屋的墙壁上去晒太阳了。

    老师心语:想象当时的画面,你被震撼到了吗?大自然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奇妙,让人惊叹!

    【1】阅读材料1回答问题。

    ①感受作者的用词的变化。

    对小鞘,作者还这样称呼(巢)( )( )( )( )

    ②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筑巢时,石蚕用牙齿把这种根皮撕成粗细适宜的纤维,然后把这些纤维巧妙地编成一个大小适中的小鞘,使它的身体能够恰好藏在里面。

    句中( )( )( )等词语体现了石蚕幼虫高超的建筑才能。

    【2】阅读材料2回答问题。

    ①请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简要描述石蚕幼虫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读句子中的加点词,谈体会。

    它们穿越马路,可能被过路的人踩,可能被马蹄踏,可能被车轮碾压,也可能被麻雀像捣米似的啄食……

    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石蚕的经历,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写写

    (1)再读阅读材料,选择一个片段,写下你的批注。

    我选择的是材料( )中的第( )自然段,我的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两个阅读材料,补充恰当的语句。

    石蚕,你们是稚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蚕,你们是聪明能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蚕,你们是(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   缆车上的人生

    母亲带着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那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母亲朝儿子笑,“不过你先等等。”母亲早就准备好了,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她有恐高症。儿子问:“妈妈,你在吃什么?”“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说:“这是妈妈的专用糖。”

    交了钱,两人上了缆车。车子飞快地动了起来,儿子唱起了快乐的歌,母亲却紧闭着眼。

    突然,车子震了一下,然后,停了下来。儿子问:“怎么不动了?”

    缆车停下来的位置是在两个山头的正中间,下面是陡峭的悬崖,整根缆索上就只有他们一辆车。母亲朝前面看了看,有几个细小的身影正在那边忙碌着。凭经验,她知道是出了意外。她看着儿子,儿子似乎还没感觉到危险的到来,母亲放心地笑了。隔了一会儿,儿子好奇地问:“怎么车子还没动呢?”母亲笑了笑,说:“叔叔阿姨们让你多看会儿风景呢。儿子,你看对面的山多漂亮啊。”儿子的眼睛亮了。儿子说他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山。

    儿子又问:“车什么时候会开呢?”母亲笑了,说:“叔叔阿姨们正在休息呢。要去惊扰他们吗?”儿子摇头。“这才乖。要不我们来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输了谁就唱歌。”母亲提议。

    儿子对游戏产生了兴趣,可是他老输,输了就得唱歌。后来他困了,就倒在母亲的怀抱里沉沉地睡着了。

    等他再醒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家里的小床上了,那时时针已经指向第二天的清晨了。

    儿子知道事情的真相是在上大学以后,因为那一次他和他的同学也遇到了相同的意外。毕业后,他去了深圳。在公司创业的头几年,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没退缩和害怕过。因为他知道,在困难面前微笑,不仅仅是一种勇气,还是对亲人和家庭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1用一两句话概括缆车上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一读,体会下面句中加点部分的妙处,并写下自己的感悟。

    后来他困了,就倒在母亲的怀抱里沉沉地睡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缆车上的人生”究竟指什么呢?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对母亲的神态描写非常细致,多次刻画母亲的“笑”,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儿子多次被妈妈骗,写出儿子的老实与幼稚,也写出妈妈的虚伪。

    B.“凭经验,她知道是出了意外”中“意外”指缆车不动了,坏了。

    C.“母亲早就准备好了,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她有恐高症。”这句话对于刻画母亲没有作用,显得有些多余。

    6文中的母亲很伟大,请用一句诗来赞美她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

    中国风筝

    ①中国的文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优美文字和绘画,还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寓意吉祥的图案。中国的风筝就是通过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还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了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为人们喜闻乐见。

    ②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谚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构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它因物喻义,将情景物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富有独特的格调和浓烈的民族色彩。

    ③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寓意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喜庆”“吉祥”等类型,其中以求福类图案为多。

    ④求福,人们对幸福有共同的追求心理。蝙蝠因与“遍福”“遍富”谐音,人们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蝙蝠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如在风筝的翅膀和尾翼上画有蝙蝠衔着铜钱的图案,“蝙蝠”与“遍福”谐音,“铜钱”的“钱”与“前”谐音,钱象征富贵,中间又有眼,整个风筝寓意:“福在眼前”。其他的求福吉祥图案还有“鱼”和“如意”。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喜庆有余”“平安如意”等。

    ⑤长寿,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健康长寿。寄寓和祝颂长寿的图案很多:如在风筝上画有郁郁青青的松柏,松柏万古长青象征长寿,风筝寓意“长命百岁”。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祥云鹤寿”“八仙贺寿”等。

    ⑥喜庆,表达人们美好,愉快、幸福的心情。喜字有不少字形,“骗(shuāng)”是人们常见的喜庆图案。喜鹊是喜事的“征兆”,风筝中有“喜”字风筝,“骦”风筝等,与此有关的吉祥图案有“喜上眉梢”“双喜登眉”等.

    ⑦吉祥,龙、凤、麒麟是人们想象中的瑞禽仁兽。以瑞禽仁兽及其他物象构成的传统吉祥图案有:“龙凤呈祥”“二龙戏珠”“彩凤双飞”“百鸟朝凤”等。

    ⑧风筝不但有这么多美好的寓意,而且放风筝还能使人情绪开朗、心境愉悦。因此,千百年来风筝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1】分点概括中国风筝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至少两点。

    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的内容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我们的祖先创造出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寓意吉祥的图案,反映人们对农耕生活向往和追求。( )

    (2)中国风筝“一句吉语一图案”的美术形式,赋予了风筝求吉呈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着人们追求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 )

    (3)第③一第⑦自然段用先概括后具体的表达方式写了中国风筝的吉祥图案寓意丰富。( )

    【3】北仑博物馆里陈列着几幅中国传统风筝的图片,请根据情境提示,结合短文内容为三位同学选择合适的风筝。

    [A]            [B]        [C]          [D]

    (1)小冬:这个春天,我家双喜临门,既搬进了新家,又添加了一位新成员我的小弟弟。我想去区府广场放风筝,想选择( )风筝。

    (2)小童:真好啊!我也想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我们小区大草坪上放一放风筝,祝福他们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长命百岁呢!我想选择( )风筝。

    (3)小蓝:2020年,不寻常的一年。2021年,扬鞭奋起的中国年。我想代表炎黄子孙祝愿我们国家吉祥如意,国泰民安,繁荣富强。所以我想选择( )风筝。

    【4】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姹紫嫣红的春天向我们走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串联起来。

    柳公权字写得好。   柳公权做人和他的字一样。

     

     

  • 22、按要求写句子。

    1.将军白了秘书一眼:战士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在岛上吃晚饭。  我在岛上吃明天的早饭。(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以“爱我中华”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条理清楚,感情真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