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迟延 涨潮 同心携力 震天动地
B.领略 窥视 不可估量 难以置信
C.煤碳 饱览 负荆请罪 心旷神怡
2、下列各项词语中不是互为近义词一项是( )
A.茂盛 茂密
B.美好 美妙
C.居然 果然
3、适合填入下面句子的关联词是( )
圆明园的毁灭 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A.不仅……还…… B.要么……要么……
C.虽然……但是…… D.尽管……可是……
4、根据你所积累的知识填空。
(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论语》)
(2)为设果,________________。(《杨氏之子》)
(3)________________,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4)_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5)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杨万里《稚子弄冰》)
5、请用成语趣填歇后语(8分)
水上的浮萍——( ) 擀面杖吹火——( )
铁公鸡——( ) 热锅上的蚂蚁——( )
6、按原文或要求填空。
1.补充歇后语:___________——没安好心。
2.____________,风月无边。
3.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4.天门中断楚江开,__________。(写出这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五岭逶迤腾细浪,_________。
7、看拼音,写同音字组词。
mù:夜( ) 羡( ) 坟( ) ( )色
jìng:边( ) ( )然 寂( ) 铜( )
8、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_________)
2.指许许多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__________)
3.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__________)
4.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__________)
9、1.课文通过写珍珠鸟在“我”的 下,渐渐和“我” ,和“我”产生了 ,告诉人们 。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珍珠鸟一家三口与“我”从 、 、 到 的关系变化过程。
3.课文最后两段,犹如一幅画。你认为用哪一个词作为这幅“画”的标题最能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
A.依赖 B.信赖 C.诚信
10、生命是快乐的
[柯蓝]
许多声音在(宣告 宣布):
“生命是快乐的、顽强的,任何地方它都存在……”
枯草又活了,发芽了。她出来作证。枯树的根,几年不死,又慢慢地发绿了。她也向你证明。石头缝里长出的小花,她也出来证明。还有那一滴一滴慢慢往外冒的泉水,她也向你证明。她亮得像一颗一颗的珠子……
“生命是快乐的、顽强的,任何地方它都存在……”
我来到医院,亲眼看见病人带着(宁静 慈祥)的微笑,从手术室,从急诊室出来,生命又抢救过来了,这又是证明。
我来到保育院,那些生来不幸的孤儿,一生出来就残疾了的儿童,有的眼睛失明了,有的手坏了,有的腿坏了,可是他们同样在游戏,同样在听保育员给他们讲故事。他们快活的生活,这又是证明。如果到养老院里去找那些久经风霜的老人,( )鬓发全白了,( )他们还在阳光下积极地锻炼、自由地交谈……
不需要再去寻找证明了。
在我们这里,才真正是生命的世界、快乐的世界。
1.划去括号中不确切的词语。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久经风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生命是快乐的、顽强的,任何地方它都存在……”在文中出现__________次。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看到、体会到生命是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刷子李(节选)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 )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 )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 )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 )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天衣无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悠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照样子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描写了刷子李________的情景,先写了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效果,前后映衬,反映了刷子李的________。这属于________(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5】“刷子李”为什么能把墙刷得好,而且一尘不染呢?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说话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现代文阅读。
____
①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②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③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硬朗着,站站就到了!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④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⑤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爸,伤口痛了吧?”“一点点吧!”“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⑤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第③自然段中“车上早就人满为患”的意思是( )
A.车上的人刚好坐满。
B.车上的人已经特别多。
C.因为上来这些人而使车上人特别多。
【3】文中哪句话表现了老人坐在座位上的痛苦?请抄写下来。
____
【4】让座的过程中,姑娘的神态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读第③自然段,填一填。
微笑→→
【5】文中的姑娘、女儿、老人都很善良,根据具体表现,完成图表。
【6】短文从神态、动作、语言三个方面写出了姑娘、女儿、老人内心的善良。请你选择其中一位人物,谈谈你的理解。
____
14、探究靓舞台。
《落花生》一课虽然语言浅显,故事简短,却使我们从花生这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其实,只要我们留心体味生活,很多平凡的事物都会让我们有很多感悟。其实,小草、大树、春蚕、蜡烛……生活中许多事物都给我们做人的启示。请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相信你也会得到许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活的启示。
事物 | 特点 | 受到的启示 |
|
|
|
|
|
|
|
|
|
15、课外阅读
材料一:
来,喝杯水吧!
我们每天都要喝水,人到底为什么要喝水呢?因为对于我们的身体来说,水实在太重要了!人体内无论是细胞、血液或是淋巴液等,都是由水构成的。水占一般人体重的60%-70%,孩童更高达80%,老年人也有50%左右,所以水是构成身体的重要成分。水不但帮助我们进食、吞咽及消化,身体也需要水分来运输养分、排泄废物、调节体温,所有器官运作与生理活动都需要水。通常人体只要少了1%的水分就会感到口渴,失去10%则会对身体有害,若失去20%的水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人可以好几个星期不吃饭,但是不能好几天不喝水,水对于身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医学已证实,若长期体内水分失调,容易引发疾病。口渴是身体缺水时所发出的最后警告,所以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就如同不要等到生病才保养身体,平时要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来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喝什么水最好呢?最好的水其实就是白开水。市面上虽然有各式各味标榜多功能的机能水,却未必是补充水分最好的来源,比如运动饮料虽然可以帮助补充运动流汗所流失的电解质,但含有不少的糖分。所以,除非有特殊的需求,不然平时应该多喝白开水,虽然平淡无味,却最能帮助新陈代谢,对身体最没有负担!
材料二:
不能只喝饮料
有人说:“为什么一定要喝白开水?饮料也是水,喝饮料也是可以的。”难道真的就可以不用喝水了吗?喝饮料的确可以补充水分,但市面上贩售的各种饮料,几乎都是高热量、低营养,而且添加了色素、人工香料及防腐剂等化学物质,长期摄入这些高热量的饮料,不但容易发胖、影响发育,还会进一步影响健康,惹病上身!爱喝可乐和汽水的小朋友尤其要特别注意,因为汽水里面含有磷酸盐,喝多了会妨碍钙质的吸收,也会造成骨质的流失。科学家的研究指出,若将含糖饮料代替白开水来饮用,患糖尿病的几率是一般人的两倍;不仅如此,患心血管疾病、肥胖的机会也会大大提高,还可能引发过敏及哮喘。喝饮料不喝水,这个小小的坏习惯,却可能带来日后的大麻烦。
【1】人体补充水分的最好方法是( )
A.喝饮料
B.喝牛奶
C.喝白开水
D.喝果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口渴表示身体缺水,若置之不理,可能会伤害身体
B.运动饮料能补充电解质,是运动后最好的水分补充
C.汽水里面含有磷酸盐,喝多了会妨碍钙质的吸收,也会造成骨质的流失
【3】根据阅读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完成表格。
| 体重(斤) | 身体中水分(斤) | 结论:______________ |
奶奶 | 96 | _______ | |
爸爸 | 135 | _______ | |
我 | 72 | _______ |
【4】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小朋友认为喝饮料也可以解渴,所以多喝饮料没关系。如果以后碰到这样的小朋友,你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讲了两个要点:“水对人体很重要”“不能只喝饮料”。为了让大家主动喝白开水,你认为在内容上还可以做哪些补充?
①________ ②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少爷喝墨水
从前,一户有钱人家为了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就把家中的独生儿子送进一家私塾,几年过去了,这个有钱人家的少爷斗大的字还认不得几个。
一天,他家来了一个有学问的客人。他父亲把客人请到客厅,两个人喝茶聊天。少爷听说来了一位有学问的客人,想见一见。可是又一想: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能显得自己没有学问。于是随手拿了一本书走进了客厅。
客人看到少爷进来,手中还拿本书,便恭维说:“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
他的父亲听后摇摇头说:“读书十多年,胸无点墨,不成才。”
少爷听了,心想:原来自己不会念书是因为没有喝墨水呀!于是他回屋磨了满满的一碗墨,“咚咕咕咚”地喝了下去。他觉得不够,又磨了一碗,一仰脖又喝了下去,然后兴冲冲地跑到了客厅,对他父亲说:“爹爹,可不要再对别人说我胸无点墨了,我刚才喝了一肚子墨水,以后应该说我‘满肚子墨水’了。”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奉承”的近义词是(________),“培育”的近义词是(________)。
【2】“少爷是喝墨水的人,想必学问也一定不浅了”和“满肚子墨水”中的“墨水”的意思分别是____和______。现在常用“肚子里没墨水”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 ”画出文中对少爷的两处心理描写。从这两处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少爷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少爷喝了一肚子墨水就不是“胸无点墨”了吗?你想对文中的少爷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语段阅读。
祖国( )绿色的大门,
给孩子一片( )。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 ),
去吧,去打开大自然(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既是文章的________,也是文章的________,让人们感受到了________的美好、神奇。
【3】文中的两个“去吧”是对少年儿童的亲切召唤,激发少年儿童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第一行诗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按要求作答。
长大,意味着……
“一天又又天,一年又一年,盼望长大的童年……”
小的时候,我常哼着这首歌,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有一天,我考进了梦寐以求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后,带着份期盼,我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地,“长大”也在繁重的学业中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天天了。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敬地。老太太不但没有丝毫责怪我的意思,还很信任我。她告诉我她的生活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并且决定帮地做一些我能做到的事。
我并不是敷衍她,因为这是我心里决定了的事。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数落。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恶劣,而且桌上还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边吃边小心地看着父亲。父亲很和气,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但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并嘱咐我不能只是表面应付,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现在,我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1】下面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 )
我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否定。
D.表示强调。
【2】“长大”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
A.考上中学。
B.脸上长青春痘。
C.送老太太回家。
D.承担责任。
【3】“我等待着父亲的‘暴风骤雨’”中“暴风骤雨”的意思是 ( )
A.风狂雨又大。
B.父亲会狠命地打“我”。
C.父亲会好好地表扬“我”。
D.父亲会不停地数落“我”。
【4】“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父母又会怎样责备我呢……”文中这句话属于( )
A.心理描写
B.语言描写
C.外貌描写
D.动作描写
【5】“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这句话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
A.对比反衬作用。
B.说明天气不好。
C.说明事件发生的原因。
D.环境描写衬托事件。
【6】“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联系上下文理解,“我”感到“惭愧”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南辕北辙
从前有一个人,坐着马车在大路上飞跑。他的朋友看见了,叫住他问:“你上哪儿去呀!”他回答说:“到楚国去。”朋友很奇怪,提醒他说:“楚国在南边,你怎么往北走呀?”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朋友说:“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他说:“没关系,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摇头,说:“那你哪一天才能到楚国呀!”他说:“没关系,不怕时间久,我带的盘缠多。”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
【1】这篇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往北走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用“ ”画出来。
【4】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改为把字句。
那巨大的看板,挡住鹭鸶回家的路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陈述句
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
我们在这里遗失了蓝色的一个湖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
改成把字句:
(2)这是多么强烈的民族精神,多么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改成反问句:
(3)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改成陈述句:
22、改写句子。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给一个犯错的孩子改正的机会。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愿,你有什么心愿呢?以“心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如:我的心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