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潮湿 忙碌 缝纫 恍恍惚惚
B.阴暗 炎夏 噪音 密密层层
C.疙瘩 棉袍 意境 人山人海
D.慈祥 严历 灵感 一如即往
2、我会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时,可以通过体会人物的内心,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通过阅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能够体会人物的内心想法。
C.《军神》一文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让读者感受人物内心的一系列变化。
3、下列四个带有“端”字的词语,“端”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端坐
B.笔端
C.云端
D.树端
4、你知道哪些与“笑”有关的词语?请写出几个,然后选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奶奶( )地看着孙子的喜报。
(2)她捧着红梅的芬芳,在田野里发出哈哈的( )。
(3)在六一联欢会上,谁不在脸上写上一个甜甜的(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落花生》通过一家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揭示了花生____________的品格,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2)《搭石》通过描绘______、______等几个生活中的平凡场景,赞美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的精神和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_______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_______,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_________。
6、查字典填空。
“噪”字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噪”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A.虫或鸟叫 B.大声叫嚷 C.(名声)广为传扬
请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噪”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填上序号。
(1)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以发明家的身份声名大噪了。(______)
(2)如果你选择了热闹就不可避免聒噪,选择了恬静就不能嫌弃孤独。(______)
(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对都市人而言,几乎只能在想象中找到答案。(______)
7、默写
(1)盛年不重来,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
(2)莫等闲,_______,_____。
(3)少年易老学难成,__________。
(4)欲穷千里目,_______。
(5)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6)故人西辞黄鹤楼,__________。
(7)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
8、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①陶渊明的“__________________,一日难再晨”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②朱熹既讲授了读书方法,“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在《观书有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③在《枫桥夜泊》中,写出了诗人张继忧愁难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在学习上,我们要效仿孔子“学如不及,___________”
的学习态度;在生活上,我们要懂得“一粥一饭,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培养勤俭节约的意识。
⑤《我的“长生果”》中的“长生果”指的是______。
⑥由“吃水不忘挖井人”,我想到了成语______________。
9、类文阅读
巴根草(节选)
巴根草,是与我最亲近的草。打小在农村生活,满山满坡满田埂,到处可见巴根草的身影。
初春时节,遥看的草色几乎全是刚冒出芽的巴根草,密密的,碎碎的,像是同时感知了回暖的地气,成片成片地露出头来,打量着苍茫大地。
盛夏,巴根草成了农家耕牛上等的食料。夕阳西下,田埂、山坡,处处可见牛儿低头啃青的场景。牛儿啃过的田埂,草儿迅速低矮下去,别担心,要不了一周,巴根草又会疯长起来,覆过人的脚面。
秋风渐起,巴根草的叶片开始由青转黄。闲下来的农人抱上锄头,寻一条田埂,去锄巴根草。农人将刚锄下的根须上带着泥土的巴根草码成一小堆,操起镰刀把(bà bǎ)用力敲去上面的泥土,把(bà bǎ)草儿摊在田埂上曝晒,只消半天工夫,草儿便干透,挑(tiǎo tiāo)回去堆到场地上,过冬就不愁了。
儿时的我曾悄悄问过母亲,田埂(gēng gěng)上的巴根草被锄后,春来田埂会不会光秃秃的。母亲说,巴根草命强,春天一到,又会长满一条条田埂。春日又至,如母所言,被锄头深翻过的田埂,又滋生出一派盎然的绿意。看去真是欣喜,那些被遗留在泥土里的巴根草根须,经过漫长隆冬的疗伤,又焕发出别样的生机,在无边的旷野演绎出一场生命世代相传的传奇。
突然明白巴根草为何又叫铁线草、牛筋草。有铁一般的硬,有筋一般的韧,当然配得上这样的别名。
(选自《立体的乡愁》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选择文章括号中正确的读音,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迅速——________ 欣喜——________
亲近——________ 滋生——________
【3】“盎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盎然”一词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巴根草又叫铁线草、牛筋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按要求完成题目。
秦兵马俑
①秦兵马俑在我国西安的临潼出土,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②考古学家根据发现时间的先后,把秦始皇兵马俑坑编为一、二、三号坑。
③一号坑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它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5米,总面积达14260平方米,相当于两个足球场的面积。一号坑是由步兵和车兵组成的军阵。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鹏冠,身披铠甲,手握宝剑,一、二、三号兵马俑坑位置分布图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武士俑平均身高约1.8米,体格健壮,体形匀称。它们身穿战袍,披挂铠甲,手持兵器,整装待发。骑兵俑上身着短甲,下身着紧口裤,足蹬长靴,右手执缰绳,左手持弓箭,好像随时准备上马冲杀。陶马与真马一般大小,一匹匹形体健壮,肌肉丰满。那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一声令下,就会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④在一号坑东端北侧20米处是秦始皇兵马俑的二号坑,它的平面呈曲尺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是由步兵、骑兵、车兵和混合兵种组成的军阵。
⑤三号坑位于一号坑西端北侧25米处,面积为520平方米。平面呈四字形,是三个俑坑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其中出土了4马、1车和68个陶俑。根据专家推测,这里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
⑥2018年11月1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获评“2018全国最具影响力智慧文旅景区”,展现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在落实“让文物活起来”、推动“互联网 + 文物”、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初步显现的效果。数字化,让游客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进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可以像用放大镜一样,突破现场观看的视角限制,360度“触摸”兵马俑的每个细节,享受到超越现场参观的视觉体验。经过多次放大后,游客甚至可以把兵马俑的眼睛拉大到整个屏幕进行观察。此外,还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即使是同一列的兵马俑,身上的铠甲也各不相同。数字博物馆利用百亿像素全景和AR等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搭建起最接近真实的秦兵马俑参观体验,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参观视角,这在古遗址类的展示中具有非常大的前景。
(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秦兵马俑》,有删改)
【1】根据短文的内容,把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分别标注在兵马俑坑位置分布图中的三个□里。(标阿拉伯数字)
【2】短文分别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秦兵马俑?完成下图。
【3】自疫情以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闭馆期间开展线上活动——“云游”秦兵马俑,需招募线上小小讲解员,对云端的游客做参观介绍。现在你就是小小讲解员,结合短文的内容,请完成以下问题。
(1)你最想向云端游客介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哪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上面你要介绍的那点内容,想进一步要讲好,需要搜集哪些相关资料,或需要家长、老师提供什么帮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暑假快到了,你想参观广州的哪个博物馆呢?请写写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初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旳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于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椽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在全屋子中风最少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 得低低的,在洋灯下工作到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做种种幽邈的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尚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是有着地理上的原因的。那里环湖原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短文第②自然段表现了风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写白马湖冬天的特点,第③自然段为什么要写太阳的和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虽然白马湖的冬天寒风呼啸,但是在作者眼中,它却有不少的情趣,你能否从短文 中找出适当的语句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的结尾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①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难于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黯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②如果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溶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选自法国乔治桑的 《威尼斯之夜》,薛菲译,有改动
【1】用“——”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2】短文第②自然段是按( )顺序来叙述的。
A.时间变化
B.空间变化
C.地点变化
【3】从文中找出一个静态描写和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抄写下来,并选择一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文中的写法,用上静态或动态描写,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挖 笋 子
我的故乡在盛产竹子的鹿谷。清明节回到家乡,我便带孩子到竹林去挖笋子。
孩子说,奇怪,过年时回来,都不见有笋子,怎么一下子长出这多粗壮的胖笋子?我告诉他,胖笋子不是一夜之间长成的,竹根在地底下,利用寒冬孕育笋芽。春天一到,甘霖降下来,它们才撬开土石,雄壮地冒出头来。冒出时根部已经生得很扎实,所以长起来强劲有力,不到一个月就长成有枝有叶的长竹子。
孩子诧异地说,那我们不挖了,多可惜呀!我说不挖也不行,竹妈妈根部抱着许多小笋芽,有的生长在石缝里,如果不把长出来的挖出来一些,竹妈妈就懒得叫石缝里的孩子努力冒出头来了。和人一样,不受点刺激和打击,会忘掉努力。
孩子笑一笑说,妈妈,假如你是笋子,是希望被挖掉,还是希望被留下来呢?
我也笑一笑说,在我最鲜最好吃的时候被挖掉,我会觉得贡献大而很高兴。如果我没有被人发现,我也不会气馁。我使劲往上长,超过身边的长竹子,就能享受到雨露阳光。经过寒风和烈日的磨炼,长成坚韧的大竹子,还怕没有人要我、用我吗?
孩子沉思起来。他一定在想,竹子好伟大,不该冒头的时候不冒头,不该气馁的时候不气馁。不管风吹雨打,不怕冰霜炎日,一年四季青翠挺拔而不弯腰,这就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坚韧精神!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可知,竹笋的用途有( )
A.能够食用;长成竹子,为人所用
B.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
C.长大了能给小草遮挡阳光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句中的“胖”字用得好,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
______
14、课内阅读。
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话选自课文________,它的作者是________。
【2】给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盛开(chéng shèng)________ 新鲜(xiān xiǎn)________
【3】写出选段中的一个双重否定句,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选段画横线的词造句。
无论……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鲸》文段,,完成练习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写近义词:宽敞—(________)
【2】作者为了使说明更通俗,更容易让人理解,用了( )、( )、( )等说明方法。
【3】作者用鲸与大象作比较,说明( );用我国捕获的一头鲸的舌头与( )作比较,说明了鲸的( )。
16、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慕田峪观云海
暮春的一天,一位朋友约我去慕田峪长城看桃花,我却意外地看到了像黄山那样的云海。几年前我游黄山时,那“倏来倏去的云,扑朔迷离的雾,绮丽多彩的霞光,雪浪滚滚的云海”,曾使我激动不已,久久难忘。
那天凌晨,小雨刚刚扫过慕田峪,空气中弥散着新鲜的潮意。我与朋友沿着登城步道拾级而上,阵阵雾气迎面扑来,愈往高,雾愈浓。雾气中依稀伴着清馨的花香,沁人心脾。我们登上了长城,凭高远眺。方圆几公里的范围内,聚集着一片茫茫的白云。周围的群山时隐时现,远远望去,宛如一个个小岛出没在波涛滚滚的白浪之间。远处的云雾洁白如雪;近处的云雾似阵阵清烟缠绕在山腰之中。而飘忽不定的山风,一会儿把连在一起的云撕开,一会儿又把几块云衔在一起,一会儿又把云塑成了各种难以名状的造型……真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
我们就像置身于缥缈虚幻的仙境里。云雾中不断传来游人的说笑,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我被这奇妙的景观陶醉了,心潮就像那云海一样起伏不定,感触万千:那云雾缭绕的山峰多么像黄山俊秀的倩影,那挺拔苍劲的古松又多么像黄山的迎客松……我忽然想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该有多少黄山,该有多少云海奇景啊!正因为慕田峪一带群山环抱,草木苍翠,风微沙少,气候湿润,雨雪天后,才容易出现云雾。像今天这样壮观的景象真不多见。
我们正谈着,一大片白云慢慢飘来,把我们前面的山坡遮盖了,而连绵起伏的长城恰似一条巨龙,昂首翘尾,穿云破雾,伏在这茫茫云海上,大有奔腾欲飞之势。烽火台上,一缕青云正徐徐升起,一眼望去,真像是当年御敌报警的“狼烟”。
一阵轻风袭来,云雾渐渐淡了,对面的山峰在一线蓝天的映衬下,格外俊秀。白色的云团在山腰浮动,墨绿色的山峦远近高低,层层叠叠,融在蓝天白云之中,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这时,一束阳光透过云层,射到大地上,天晴了。阳光照着风景如画的旅游区,照着长城内外一排排红砖青瓦的农家新房,照着蜿蜒如带的柏油公路,照着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
阳光下,山显得更青了,云显得更白了。
【1】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下列景物的,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云海 ( )的古松 ( )的公路
【2】根据下列词语的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
(2)形容吸入到新鲜芳香的空气后,感到身心俱爽。( )
(3)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作者是站在( )观看云海的。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先写雾( )时的景象,再写雾( )时的景象,最后写雾(散)时的景象。
(2)浓雾中的群山像( ),阳光下的群山像( )。
【4】下面的句子是静态描写还是动态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而飘忽不定的山风,一会儿把连在一起的云撕开,一会儿又把几块云衔在一起,一会儿又把云塑成了各种难以名状的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阳光照着风景如画的旅游区,照着长城内外一排排红砖青瓦的农家新房,照着蜿蜒如带的柏油公路,照着一望无际的肥沃农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写作者由慕田峪的云海想到的。作者想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一自然段写慕田峪的云海,为什么又提到黄山的云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认真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作答。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línɡ lónɡ tī tòu( )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hónɡ wěi( ),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藏”字是____结构,部首是____,除部首外有____笔,在文中,它应该取读音____。
【2】在拼音旁的括号里写上词语。
【3】圆明园中建造了许多风景名胜,最具代表性的有_________
【4】用“ ”划出承上启下的句子。
【5】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快乐阅读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给下列字注音。
祭( )乃( )
【2】解释词语意思。
但: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___翁: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小长廊
白雪雕像
夏夜,路灯洒下一片银光,人们在灯下下棋,聊天,打扑克……
一个女人夹着一件上衣,寻寻觅觅走来,对一个观棋的中年男子说:“走吧!元元的作业写完了。”说着把上衣给他披在身上。于是,男子跟着女人回家。
十五六平方米的屋子里,摆着一张双人床,一张单人床。一张占地不大的学生桌,桌上放着元元的课本和作业。这是三口人的一个小家。爸爸患有北方常见病——气管炎,①一天到晚总咳嗽,他一咳嗽小屋都跟着震动,爸爸怕影响儿子学习,就出去看人家下棋。
儿子很体谅爸爸:“爸爸,你咳吧,不要紧,我一样写作业。”
晚饭后儿子要写作业了,爸爸就该躲出去了。②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一种习惯。“爸爸,你别出去了。”元元阻止爸爸。“不,爸爸有点事。”
啥事,总在这个时候有?元元心里明镜似的。元元心疼爸爸,可又拗不过爸爸,元元知道为自己的学习,爸爸什么都豁得出去……
北方的冬天来得早。这天晚饭后,爸爸说到对面楼里去会棋友杀两盘。元元临近期末,功课紧,作业多,他在这个温暖、宁静的小屋,埋在作业堆中,不知不觉夜深了,他的作业才做完。这时他精神松弛下来,忽然隐约听到窗外的咳嗽声。他凭窗望去,外边早已纷纷扬扬下起了鹅毛大雪,雪中一个穿着棉大衣、戴着大口罩的人,周身皆白,成了雪人啦!③他像一下子被电着了,受到极大的震撼,立刻泪流满面地跑了出去,大声呼唤:“爸爸呀,爸爸……”话未出口竟止不住呜咽起来。
无声的雪花,如银如絮,立刻盖住了这对拥抱着的父子。静谧的街心又多了一座洁白的雕像……
【1】品读句子。
(1)句①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旨在说明__________。
(2)句②中的“一种规律,一种习惯”指的是 。有这样的“规律”和“习惯”的原因是 。
(3)句③中的“他”为什么会有被“电”着的心理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用饱含情感的笔触写了一位伟大的父亲为了 ,夏天 ,冬天 ,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父亲对儿子的那种深沉而细腻的爱。
【3】用一两句话写出你对文中父亲和儿子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句子并把翻译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陈述句,意思保持不变)
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经典的先哲语录对我很感兴趣。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1、“温和”有①指气候②指性格,请选择意思②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句子。
(1)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改为陈述句)
(2)当他向那张钞票瞟了一眼的时候,这个笑容就马上牢牢地凝结起来了,变得毫无光彩。 (用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3)我把那张钞票交给他。(改为“被”字句)
23、习作表达
题目(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回顾自己的成长之路,爸爸妈妈一定带你去过许多地方,有农家的田园风光,有高山流水的如诗如画,还有名胜古迹的岁月如歌……相信一定有一处美景在你的记忆深处悄悄珍藏,请自拟题目,把它写下来。
题目(二):老师,传授我们知识,陪伴我们成长。在五年的学习生活中,你最想和哪位老师说说心里话,请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这位老师写封信。
要求:
1.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
2.能够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写景要按一定顺序,恰当运用静态和动态描写。
4.写信应注意格式,老师的名字统一为“王老师”,文中不能出现老师真实姓名。
5.内容具体,语句通顺,尽量不写错别字,表达真情实感,字数4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