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淮北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题中有一个错误的注释,把它选出来()。

    A.碎乡心梦不成(聒:指风雪声) B.随意春芳(歇:休息)

    C.余尝读书有三到(谓:说) D.干将发(硎:磨刀石)

  • 2、“我们正值豆蔻年华,应该努力学习。”这句话中“豆蔻年华”指( )

    A.女子十一二岁的年纪

    B.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C.男子十一二岁的年纪

    D.男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璧归赵( )

    A.全,完整

    B.完结

    C.完成

    D.消耗尽

    【2】荆请罪( )

    A.依仗

    B.背

    C.享有

    D.遭受

    【3】同心力( )

    A.调和,和谐

    B.共同

    C.协助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看拼音写词语:

    jù   pà   wū  yán xián  yí shū   lǐ

    (   )  (   )  (   )   (   )

    gào jiè fēn fù   ān  rán  wú  yàng

    (   ) (   ) ( )

  •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鸦雀无声——_______ 泰然自若——_________

  • 6、填空。

    1.《动物素描》一书的作者是______国的______

    2.《寄小读者》中,作者离开中国北方长达______年之久。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素描》是一本描写____________、异兽以及珍禽的书。

    5.羊驼的家乡在______,它们是理想的运载工具,但寿命较短,到______岁就走到生命的尽头。

  • 7、查字典填空

    “置”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音序(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该先查部首(______),再查(______)画。“置”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1放,摆    2设立,装立    3购买。请分别选择合适的义项填入下面句子后面的括号里。

    A.人坐在里面,仿佛身于一副美丽的图画中。(______

    B.快过春节了,我们准备办一些年货。(______

  • 8、我是,我的后面是名词,我的前面应该填写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_________的渔夫 ________的牛郎  _________的白鹭

    _________的太阳 _________的榕树 _________的树林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课外阅读。

    村槐 (节选)

    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

    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

    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绑—(   ) 大方—(    )

    反义词:

    光滑—(    ) 索取—(    )

    【2】文中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        、槐树下嬉戏、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叙述的顺序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

    【4】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语段赏析屋。

    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

    1体会加点词语的好处。

    第一个词语写出了溪水   的特点;第二个和第三个词语写出了垂柳   的特点;悦耳写出了 的特点。

    2这段话有些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画上横线。

    3这段话写出了  

    4请你根据课文的描述,把作者的描述画下来。(请另附纸)

    5请你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运用恰当的手法,写出景物的美丽。

     

     

  • 11、阅读理解,

    我国古代图书馆

    刘绍义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图书馆出现了,不过,那时不叫图书馆,叫“盟府”,主要保存盟约、图籍、档案等与皇室有关的资料。严格地说,这只是图书馆的雏(chú)形。老子堪称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图书馆馆长。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氏,名耳,字聃(dān),周守藏室之史也”。这个“守藏室”,就是藏书之所,“史”,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的官职。

    到了西汉,皇室就开始大量收藏图书了,开国之相萧何还在宫内设置了专门用来藏书的石集阁、天录阁,这也是后来人们常常把皇家图书馆称为“石渠”“天录”的原因。

    兰台、石室、麒麟阁,都是汉代收藏图书的地方。从“石室”的名称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当时人们为了防火防潮,已经开始把藏书之所修建成石头的了。汉代收藏图书的书柜,多为铜色包边,所以有人把图书馆称为“金匱(guì)”。

    东汉桓帝时设置的秘书监一职,就是专门管理图书秘籍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唐代的魏征就曾经担任过秘书监一职,他为唐代的书籍整理,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到了明代,秘书监一职被废止了,图书馆馆长的职务也并入了翰林院。清代除了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这些图书馆,还在翰林院、国子监、内府等机构也收藏过图书,这些机构的长官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负责管理这些图书,算得上是兼职的图书馆馆长。

    需要说明的是,唐代以前,图书主要是由官府掌握,民间是不允许大量藏书的。唐代民间私人图书馆的出现,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藏书的先河。

    唐代的私人藏书,是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而兴旺起来的。有了先进的印刷技术,官府藏书大量增加,私人藏书也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韩愈就曾经在自己的诗歌里,这样描写过老朋友邺()侯的藏书:“插轴三万卷”,由此可知唐代私人藏书之丰之盛。唐代末年,眉州的“孙家书楼”藏书量在四川首屈一指。明朝范钦的天一阁,也是享誉古今、天下闻名的“图书馆”。

    无论是私人藏书还是皇家藏书,真正使用“图书馆”一词,还是从“江南图书馆”开始的。修建于清代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江南图书馆,不但最先使用“图书馆”三个字,也是第一次把藏书推到了公众面前的圈书馆。所以说,“江南图书馆”是开创了我国“图书馆”新篇章的图书馆,是一所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1文章按照________顺序,介绍了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图书馆,最早出现于______,先后沿用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称,直到________(时间)江南图书馆的出现,我国才有了真正的大众图书馆。

    2我国民间私人图书馆最早出现于(   )

    A.周代 B.汉代 C.唐代 D.清代

    3短文中引用韩愈诗句“插轴三万卷”,目的是说明(   )

    A.韩愈读书多 B.邺侯藏书多

    C.唐代私人藏书多 D.唐代盛行私人藏书,而且藏书量极大

    4短文介绍我国古代私人藏书情况,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打比方

    5“江南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第1自然段引用《史记》中关于老子的记载,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课外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丁谓施工

    ①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发生过一起严重的火灾。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楼台、殿【格       阁】亭榭变成了废墟。

    ②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派当时的晋国公丁谓主持修缮工程。然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任务,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建筑工程,丁谓面临着三个大问题: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废墟垃圾清理掉,便于接下来的施工;第二,为了盖新的宫殿需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盖宫殿前还需要运来大量新土。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③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为丁谓感到担心。

    ④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丁谓花【费       废】了很多精力。在研究了工程之后,丁谓经过理智分析,制订了这样的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

    ⑤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 ,因而确实是很科学的施工方案。

    【1】划去【       】里不合适的字。

    【2】填在文中横线上的句子最合适的是(       

    A.可以加强工程的安全性,提高施工速度,降低再次失火的可能性。

    B.使工地秩序井然,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

    C.施工方案中提及的所挖的大沟可以继续使用,便于城内外的运输。

    【3】细读短文第④段,把文中丁谓的施工方案补充完整。

    挖沟取土→( )( )

    【4】联系短文,试着推测丁谓的思维过程,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后,你觉得丁谓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按要求作答

    1)照样子对对子。

    例:山清对水秀

    枯枝对(    新朋对(      桃红对(   

    春华对(    天涯对(      莺歌对(   

    2)用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小丽是个性格(   )的女孩。

    张海迪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她的意志却很(   )。

    爸爸(   )答应了我的要求。

    经过(   )的拼搏,中国女排终于战胜了对手。

    3)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成语,注意不得重复。

    明明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课堂上他总是(        )地听讲,(        )地盯着黑板,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说得(        ),连老师听了也频频点头,写起作业总是(        )、(        ),作文更是(        )。

     

  • 14、课外类文阅读。

    回忆中的家(节选)

    当我还是个十岁孩子的时候,我非常想要一辆自行车。我父亲说我们穷得捉襟见肘哪来钱买车啊。从那时起我就不再提起此事。直到有那么一天,我从市场上跑回家,激动地告诉家里的人,摸彩的头奖是——一辆自行车!(A.表示语言的断续 B.表示解释说明)而一张彩票只要二十芬尼!父亲笑了。我请求道:我们买两张彩票,或者甚至三张彩票,行吗?父亲回答说:我们穷人没有那么好的运气。我央求着,父亲摇摇头。我哭了起来。于是他让步了。好吧。他说,明天下午我们去赶集。我高兴极了。

    第二天下午到了。谢天谢地,车子还在原地放着。我可以买一张彩票。摇奖的轮盘吱吱嘎嘎地转着。我没中彩。不要紧,车还在,没有人把它赢走。头奖第二次开奖的时候,我手里拿着第二张彩票,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摇奖的轮子吱吱嘎嘎地响着。咔(kā)(dā)一声停了下来。中奖号正是27——我赢了。(A.表示转折 B.表示解释说明)

    父亲死后很久,母亲才把当时的实情告诉我——父亲头一天晚上去找房东借了150马克。然后又找摸奖处的人,按商店价格买下这部自行车,并对他说:明天我带一个小男孩来,请您让他的第二张彩票中奖。他得比我更好地学会相信他的运气。摇彩轮的人手艺很熟练,他非常有把握,想让哪个号码中奖,哪个号码就中奖。

    这笔钱是我父亲分很多期一点点还清的……而我当时却很高兴。只有孩子才会那么高兴。因为我的车确确实实只花了四十芬尼。

    (1)给文中破折号的正确用法打上“√”

    (2)文中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上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真的中奖了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课外阅读

    我爱家乡的秋夜

    ①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春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②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颗颗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洒在细密的竹叶上,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③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每夜幕降临,他们就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像男高音似的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些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人们听着这美妙的曲声,带着微笑甜甜地进入梦乡。

    ④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条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要开始了。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

    (2)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

    【2】(1)第②段主要采用了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重点描写了____________两处景物,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2)下面景物不可能出现在这幅水墨画中的是( )

    A.月光下的竹林       B.草原上奔驰的野马       C.一望无际的田野       D.迷人的柿子园

    【3】第③段的中心句是______。本段主要采用了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了人们的歌舞声和_______、蛤蟆、________、蟋蟀等小艺术家们的声音。除了这些声音,还可能会有什么声音呢?发挥你的想象写一写:_______

    【4】对短文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文中的静态描写主要借助视觉和想象,勾勒出家乡夜晚风景的美丽

    B.文中的动态描写主要借助听觉,体现了家乡的夜晚充满生气,更衬托了家乡夜晚的静。

    C.本文开头总体说家乡的秋夜是素雅、幽静的,第③段与开头表达的意思前后矛盾。

    D.本文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作手法,勾勒出了两幅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秋夜的热爱和赞美。

    【5】试着用一两句话写一写家乡夜晚的静态美或者动态美。

    ______________

  • 16、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田螺姑娘

    很久以前,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孤儿,是好心的邻居们收养了他,才使他长大成人。①因此,后来无论谁家遇到了困难,他都会热心地帮助。

    ②他每天早出晚归地辛苦耕种,但是忙了地里的活儿,顾不上屋里的活儿,经常吃凉饭、剩菜。有一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家,看见路边有一只大的田螺,出于好奇,他就将这只田螺带回家,把它养在水缸里。

    第二天,小伙子照旧到地里去干活儿,可是当他回到家,准备做饭时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在桌上摆好了。小伙子以为这是好心的邻居们帮他做的。接连几天,小伙子干完活儿回到家,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于是,小伙子向邻居们道谢,可是邻居们都说不是他们做的。小伙子很纳闷儿,决心要弄个水落石出。

    这天早晨,小伙子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儿了,他没有等到傍晚,就早早地回来躲在篱笆外面看屋里的动静。只见一位美丽的姑娘从水缸里出来,忙着生火、做饭,不一会儿,屋里就飘出了饭菜的香味。

    小伙子飞快地推门进屋,直奔水缸,看见那只大田螺只剩下一个空壳静静地躺在水缸里。小伙子走向正在做饭的姑娘,问道:( )姑娘( )你是从哪里来的( )为什么要帮助我呢( )姑娘见小伙子突然闯进来,不知如何是好,她想回到水缸里,又被小伙子挡住了去路,只得说出实情。

    原来,姑娘是天上银河里的白水素女,因为玉皇大帝知道小伙子从小没有父母,很同情他,还因为小伙子乐于帮助别人,就派她扮作田螺来帮助小伙子。

    可是今天小伙子突然闯进来,田螺姑娘就不能在人间呆下去了。小伙子再三挽留也没用。田螺姑娘临走时把田螺壳留给小伙子,并告诉小伙子用它盛粮食,粮食就会越来越多。

    后来

    【1】给画“ ”的句子加上标点。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水落石出______ 纳闷______

    【3】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①,我们知道这个小伙子很_______;读文中画曲线的句子②,我们了解到这个小伙子很________

    【4】这个民间故事里很神奇的情节有( )。(多项选择)

    A.田螺能够变成人。

    B.用田螺壳来装粮食,粮食就会越来越多。

    C.田螺姑娘会从水缸里出来,会生火、做饭。

    D.小伙子每天辛苦耕种。

    【5】读了这个民间故事,你是否觉得意犹未尽呢?请你来续写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是一个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梁山伯与祝英台》被称为中国古代民间四大传说。

  • 17、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①司马迁出生在黄河岸边的龙门。他从小看着波涛滚滚的黄河从龙门山下呼啸而去,听着父老乡亲们讲述古代英雄的故事,心里十分激动。父亲司马谈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他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记载从黄帝到汉武帝这3000余年间的历史。受父亲的影响,司马迁努力读书,大大充实了自己的历史知识。他还四处游历,广交朋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

    ②司马谈临终之时,泪流满面地拉着儿子的手说 我死之后 朝廷会让你继任我的官职的 你千万不要忘记我生平想要完成的史书哇 司马迁牢记父亲的嘱托,每天忙着研读历史文献,整理父亲留下来的史料和自己早年走遍全国搜集来的资料。

    ③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④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

    1在文段②的空缺处加上标点符号。

    2在文段②中,“嘱托”一词能换成“嘱咐”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在原文中任意勾画出一处,并针对勾画的句子说明理由。

    答:

    4文段①中第二句话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文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阅读理解。

    仰望布达拉宫

    进入拉萨,车窗外的林梢上空闪出一座宫殿的剪影:两侧是白宫墙,中间是红宫墙,顶部的喇嘛灵塔、宝瓶、经幢等鎏金饰物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布达拉宫!”心中一声惊呼。我强烈地感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

    布达拉宫耸立在拉萨市中心的红山顶上。宫前是拉萨最宽阔、最漂亮的北京中路。站在铺着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仰望布达拉,只见一片青绿的草坪后面,横着一堵高高的围墙,围墙后面便是红山及其山顶上的雄伟宫殿。底部和东西两侧的宫墙为灰白色,称做白宫,正中顶部是褐红色,称做红宫。(       )白宫还是红宫,一排排窗口四周(       )涂了黑色,窗头那白色布帘在高原的劲风中波浪般飘动。白、红、黑三色的宫墙及窗户,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对比强烈,色彩鲜明。

    巍峨、雄伟、神圣、庄严,布达拉犹如伫立在世界屋脊上的一位长者,一位哲人。

    从红山西侧眺望,透过北京中路旁那三座白色佛塔金黄色的塔尖,看到的是布达拉宫的西侧,它屹立在巍巍山崖上,显得更为高峻、雄奇。

    绕到红山北麓的宗角禄康,在一个宽阔的人工湖北岸眺望布达拉,看到的是布达拉背后的宫墙,雄踞于陡峭的崖壁顶部。宫墙、峭壁、古柳、经幡的倒影一起映入湖里,使布达拉在雄伟中又增添了几分俏丽。

    倘若站在八廓街头中心大昭寺的金顶上,放眼望去,又可看见布达拉雄伟的宫殿远远地耸立在寺前广场的西北方,耸立在连绵的群山下。

    在拉萨,几乎随处都可以望见布达拉。

    布达拉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章中作者分别从长方形花岗岩的路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昭寺的金顶上四个地点来观赏布达拉宫。

    【3】“我强烈地感受到了一种不可名状的庄严与崇高”一句中,“不可名状”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布达拉宫似乎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泥脚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水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来学校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去。”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

    再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忧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想想:文章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描写了那些场景?作者的感受有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高中住校后,我每一次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会不快和烦恼的根本原因是(     

    A.因为学校里的人都穿鞋。

    B.因为不穿鞋又土又难看。

    C.因为不穿鞋是粗野的。

    D.因为虚荣心作祟

    【3】读第⑥段,这里有对父亲神态、______________和语言的描写。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常用的一种读书方法。请给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写批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毯上结束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运用了先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先总写大拇指___________的特点,再_____________

    (2)仿照上面语段的写法,根据提示写一写。

    在班干部中,______的工作最____________________

  • 21、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

    温和(形容气候):____________

    温和(形容性格):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

    题目:我最 的一个人

    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上喜欢、敬佩、感激、难忘……)2.抓住具体事例把原因写清楚。3.内容完整,语句通顺,400 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