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姿态优美 充满生机
B. 断崖决壁 宏伟瑰丽
C. 漫天遨游 微风凛凛
D. 山回谷映 精妙绝伦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说:“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是:父亲说,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B.我的窗前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吊兰。缩句是:我有吊兰。
C.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因此,“我”总缠着母亲问什么时候摇桂花。
D.“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这句话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3、下面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奔赴 眷峦
B.放肆 摩拳擦掌
C.附拥 胸膛
D.瞎闹 摔绞
4、书写展示(正确、整洁、美观地抄写这句话)。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______________
5、补充词语,并回答问题。
繁花似( ) ( )口无言 ( )胸顿足 千锤百( )
亭台楼( ) ( )牵梦绕 ( )首挺胸 勤学苦( )
①看到画线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
的景象,我能写出三个像画线成语这样带有比喻词“似”的成语 、 、 。
②这些词语中形容表情的是 。
③选择合适的成语填空。
当我们遇到了挫折的时候,不必 ,而要 的向前进!
6、让字词走进语境。
病毒看似miǎo______小,却放sì______地传播着,一时间紧张lǒng______罩着大地。医护人员个个mó quán cā___________掌,qiān______下军令状,飞chí______到前线。我们由zhōng______地祈dǎo______:疫情赶快过去,他们平安回家!
7、带着问题来读书。
(1)这篇课文写的是发生在____________(时间)的事。
(2)这位老师反复教学生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中的老师、学生以及作者留给我们最深的印象是他们都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趟”部首是________ , 按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 , 组词________。
(2)“豫”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 , 共________画。
(3)“藏”共________画,第16画是________ , 是________结构的字。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美啊,滩涂的竹林!
早就听说在黄海之滨的滩涂有个射阳林场,种植千亩竹林,像嵌在黄海滩涂的绿色翡翠。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这美丽的滩涂竹林。
汽车朝海边开了一个多小时,便见远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抹浓浓的绿色。近了,近了,绿色越来越多,啊,那就是竹林!它绿得多么(鲜明 鲜艳),多么(悦目 醒目),多么令人喜爱!竹林此起彼伏,如绿色的波涛汹涌,竹林发出阵阵(呼啸 长啸),让人觉得像置身在绿色的海洋。
这里的竹林不仅林盛竹茂,而且品种繁多。听一位林场的叔叔介绍说,那娟秀挺立的叫钢竹,丛丛兀立的是细竹,伸枝挺拔的是佛竹,节节鼓圆的是大肚竹,叶子如芦苇叶子般粗壮的是胖竹,左扭右曲的是扁担竹。它们有的比三层楼还高,有的十分矮小,仅一尺有余;有的叶片秀如青玉,颀长瘦削,有的叶片宽大肥硕,翠绿欲滴,有的叶片黄如豆芽,窄小似丝。真可谓“圆扁空实样样有,黑黄紫绿般般异”,实在令我流连忘返,大饱眼福。
在竹林里停步走着,看着修竹的身影,听着鸟阵阵,我突然想起了大熊猫。
去年号召拯救国宝大熊猫,不就是因为竹子大量死亡,熊猫没有吃食吗?如今黄海滩涂这个素来不长竹子的地方也竹林如海,竹叶如云,恐怕单我们射阳的竹子就够熊猫吃上十年八年!
徘徊于竹林中,我不禁想起了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著名诗句。苏北黄海之滨土地贫瘠,但竹子不嫌土碱,不厌地薄,在这里安家落户了。竹子要求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美德不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1】选出加横线字的正确读音。
嵌在________(qiàn qiān) 兀立________(wù wū)
徘徊________(pái fēi) 贫瘠________(jì jí)
【2】比一比,再成组词。
翡________ 欣________ 拯________ 滴________
裴________ 颀________ 蒸________ 商________
【3】短文中第二自然段,请选择括号中恰当的词语。
【4】写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滩涂的竹林“林盛竹茂,而且品种繁多”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拓展阅读。
穿透灵魂的微笑
非洲的一座火山爆发了,随之而来的泥石流狂泻而下,迅速扑向坐落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庄。农舍、良田、树木,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躲过被冲毁的(劫难 困难)。
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惊醒了睡梦中的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流进屋内的泥石流已上升到她的颈部。小女孩只露出双臂、颈和头部。及时赶来的营救人员围着她一筹莫展。因为对遍体鳞伤的她来讲,每一次拉扯无疑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危害)。此刻房屋早已倒塌,她的双亲也被泥石流夺去生命,她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
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始终没有叫一个“疼”字,而是咬着牙微笑着,不停地向营救人员挥手致谢,两臂做出表示胜利的“V”字形。她(坚信 相信)政府派来的营救人员一定能够救她。可是,营救人员倾尽全力也没能从固若金汤的泥石流中救出她。小女孩始终微笑着挥着手一点一点地被泥石流(淹没 掩盖)。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脸上流露着微笑,手臂一直保持着“V”字形。那一刻仿佛漫长如一个世纪,在场的人含泪目睹了这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
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
死神 可以夺去人的生命, 永远夺不去生死关头那“V”字所蕴含的信念和精神!常常在生命边缘蕴含着震撼世界的力量,让人生所有的苦难如轻烟般飘散。
世界上最坚硬不屈的就是那在苦难中的微笑着、痛苦着、高扬信念旗帜的灵魂。
【1】在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
【2】在“ ”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一筹莫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若金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V”字形代表_____________,“庄严而又悲惨的一幕”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是怎么理解“世界静极,只见灵魂独舞”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说小女孩的微笑是“穿透灵魂”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太阳(节选)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买,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有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①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②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选文中①②分别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选择其中一种说明方法,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开头引用传说的好处不包括( )
A.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引出说明的中心
C.引出说明的对象
【3】仔细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到太阳上去,步行差不多要走________,坐飞机要飞________。用步行和坐飞机到太阳上去的时间作比较,目的是要告诉我们太阳离我们真的很________。
②画直线的句子把________和________作比较,告诉我们太阳真的很________(远 大 热)。请你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一种事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①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②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③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④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⑤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⑥大队人马到达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⑦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当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也就会改变了。”
⑧田忌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⑨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⑩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田忌、孙膑却在这里设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1】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文中第9自然段孙膑所说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填序号)
A.激动、高兴
B.沉着、自信
C.焦急、慌张
【3】认真读第10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段话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膑采取这种办法营救赵国有哪些好处?
(1)在赵国求救时,孙膑带兵进攻魏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率兵占据魏国交通要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内容,说说文中这两个主要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庞涓:___________________ 孙膑: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故事是中国古代兵法策略“三十六计”中的一个,除此之外,你还知道“三十六计”中的哪些计策?请你至少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天地。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 ,减之一分则 ,素之一忽则 ,黛之一忽则 。
【1】将选文补充完整。
【2】第五自然段对白鹭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进行了直接描写。
【3】文中写白鹭的外形美,为什么要提及白鹤、朱鹭、苍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一句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感悟。
把钱退回去
彭总担任国防部长期间,曾多次出国访问。每次出国,他都很节俭,从不多花一分钱。他经常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过去,我们节约每一个铜板,是为了革命战争;今天,我们节约每一分钱,是为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有一次,彭总要带一个代表团出国访问。根据规定,发给他几百元的服装制作费。他除了做一套便服外,把剩下的钱全部退给公家。参谋(móu mú)建议多做两套衣服,可以随时换洗。彭总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说:“不花自己的钱,就是不知道心疼。不做,把钱退回去。”
彭总不仅在服装制作费上注意节约,而且在生活补助费方面也尽量节俭。
1957年11月,他随同毛主席率领的代表团出国访问。回国前,大家都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补助费购买一些东西带回去。而彭总呢,却什么也没买。参谋请示他买些什么东西回去,没想到刚一开口彭总说:“你又是来动员我花钱的吧?不买什么也不买!”
他看参谋笑而不答,就平心静气地说:“我们国家现在还很穷,底子又薄(báo bò),经济建设又需要大量资金,们能省一点儿就省一点儿,积少成多,也好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参谋不好再说什么,问:“多余的生活费怎么办?”彭总斩钉截铁地说:“全部退给国家!”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平心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短文写了彭总________和________两件事。
15、课外阅读。
给,永远比拿愉快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 盼望)他。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了爸爸,跟着妈妈回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儿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小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 观看)着儿子种的花儿,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儿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多么愉快呀! ”
【1】选择括号中搭配正确的词语,画“√”。
【2】从文中的哪些句子可以知道春天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为什么高尔基说它是“美好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得到别人给的东西,比别人拿走自己的东西愉快
B. 别人主动给自己的东西,比自己从别人那里拿来的好
C. 付出比索取更有意义
16、阅读。
犀牛治脚
①一头犀牛在草地上玩,不知怎么踩到了一根有毒的刺,扎伤了脚。它觉得很不好受,就去找啄木鸟医生。②啄木鸟医生检查了一番,对它说:“必须把扎伤的那块肉用刀割去,不然的话,毒素就去不掉。”③犀牛听了,连忙叫起来口那可不行,割掉一块肉多疼呀口我可受不了口更舍不得口④犀牛说完,就走开了。
⑤过了几天,犀牛( )那只脚全都肿了。( )那条腿也肿了,连走路都很困难。它只好又去找啄木鸟医生,要求把那块肉割去。啄木鸟认真地给它检查了一番,说:“现在有些晚了,要把你那条腿割去。( )光割去那块肉,你( )会死的。”
⑥犀牛为了活命,只好同意割去那条腿。后来,它用木头安了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再也跑不快了。
【1】在第③自然段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文中的括号里。
A.虽然…但是……B.不仅…而且……C.如果…就……D.之所以…是因为……
【3】(1)犀牛不同意割去那块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犀牛不同意割去那块肉导致的直接结果______________。
(2)文章中的犀牛和我们学过的哪个人物很相像?( )
A.扁鹊 B. 蔡桓侯 C.普罗米修斯D.梅兰芳
【4】在治脚的过程中,犀牛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_____”画出表现犀牛的态度前后变化的语句,并说说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慈母情深(节选)
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的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1】根据释义,从选段中找出恰当的词语。
(1)____:感情、力量等受到限制,不能充分流露或发挥。
(2)____:衰落;破败。
【2】这段文字属于____描写,这样的描写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
【3】理解与赏析。
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这句话先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然后再用____的修辞手法,把“我”置身的环境比作____,极力表现出了这里____的特点。
【4】你在酷暑中会感觉到热吗?请你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的感受,最好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羊多利
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
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从80年代末,我国先后克隆出兔、羊、牛等。
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成功的小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克隆多利的成功,从理论上说明了高度分化细胞,经过一定手段处理之后,也可回复到受精卵时期的合子功能;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对异源的细胞核的发育有调控作用。它对生物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扩群等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物种的优化、濒危动物的种质保存,对转基因动物的扩群均有一定作用。
小羊多利克隆成,在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看作福音,有的则视为祸水。笔者以为对新技术应采取支持态度。生物克隆取得突破,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可提供某些药物原料,以提高人类免疫功能等等。在小羊多利之前,罗斯林研究所曾培育出一只奶中含治疗血友病药物原料的转基因羊,一家公司以50万英镑的高价买去。如果利用体细胞大批“复制”这只羊,就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另外,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珍稀动物,挽救濒危物种,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何来忧患呢?
当然,克隆技术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克隆动物在遗传上是全等的,一种特定病毒或其它疾病的感染,将会带来灾难,如果无计划克隆动物,会扰乱物种的进化规律,干扰性别比例,对生物界的人为控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但只要采取相应的研究对策,制订科学的克隆计划,这种负效应就可以避免。
1、填空。
①动物克隆,经历了由__________到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②传统的克隆方式是__________,小羊多得的克隆方式是__________。
③有先天的克隆本能的植物除了番薯、马铃薯、玫瑰,你还知道__________ 也有先天的克隆本领。
2、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克隆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克隆存在哪些负面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书沙龙]阅读《母亲》,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妈,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jué)线头①,每天都在忙碌着。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总是深情地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不是亲娘又怎么样呢?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①攫线头:这是弹棉花的工序,就是抓线头的意思。比喻工作琐碎、艰难。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改动)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完成填空。
①“商量”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文中爸爸和母亲“商量”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②“忙碌”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文中母亲“忙碌”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出母亲让我感动难忘的场景(提示:请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
场景一 | 场景二 | 场景三 | 场景四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 母亲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外地 | _____________ |
【3】[作出评价]关注场景和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边读边想象这些场景,其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中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
【4】[解决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试着写一写(提示: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抓住其中的细节用几句话写下来)。
联系上下文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实际写场景:(场景概括) ____________(细节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鱼儿欢快。(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眼镜的老爷爷聚精会神地看报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你在家吗 (给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_________________
22、改写句子
(1)汉字不是僵硬的符号。汉字是有独特性格的精灵。(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
(2)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缩写句子)
________。
(3)他把药铺里的龙骨全买了回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
(4)这真是一点值万金啊!(改成反问句)
________?
23、写作。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难忘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考试”等,请同学们以“第一次 ”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语句通顺,表意明确,不含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