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足智多谋 运筹帷幄 神机妙算
B.绞尽脑汁 处心积虑 呕心沥血
C.声名远播 臭名远扬 流芳百世
D.得意忘形 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做人要做有用的人。
B.《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都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只在中国有,外国没有。
C.《少年中国说》表达的是一种豪情壮志,朗读时语调可以高亢一些。
D.要做到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回读。
3、下列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万马齐喑(沉默) 地履其黄(踩)
B.心到最急(急切) 敏而好学(敏锐)
C.学而不厌(满足) 举世闻名(全)
D.默而知之(记住) 负荆请罪(背着)
4、国学经典诵读积累。
1.上善若水,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失道者寡助。
3.子曰:“其身正,_____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_______。
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新雨山头荔枝熟。
6.________________,小人同而不和。
5、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行书____________,正楷____________,狂草______________。流传至今非常有名的行书作品有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被视为楷书范本。
6、根据阅读积累,完成下列填空。
1._____,审问之,_____,明辨之,____。……果能此道矣。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_______,______,在止于至善。……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______,国治而________。
3.“那___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____,那______的长喙,那______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______则嫌白,黛之一忽则______。”这句话写出了白鹭的______、______都很适宜,所以作者说它是“_________”。
4.__________,每每看见它________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_________,而它却很________。这是__________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吗?
7、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高山之巅——( ) 万丈狂澜——( )
8、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白鹭》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__________。文章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
(2)《落花生》这篇文章讲了作者__________一家人在花生收获时谈论花生的好处,文章运用了的______手法,告诉我们要做______的人,不要做______的人。
(3)《桂花雨》的作者是__________,文章表现了儿童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时,有个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个人,吓了她一大跳,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修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不知饿死、累死了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忽然听见鸡飞狗叫,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与其坐在家里干着急,不如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孟美女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孟姜女没有喊过一声苦,没有掉过一滴泪。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孟姜女一个工地一个工地找过来,却始终不见丈夫的踪影。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新来的。“孟姜女一听,别提多开心了!她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死了,尸首都已经填在城脚了!”
她听到这个噩耗,真好似晴天霹雳一般,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秦始皇害死了。
【1】根据第一自然段画线的内容答题。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在正常讲故事的过程中,又加了一段叙述。这种写法属于_________(顺叙 倒叙 插叙)。
(2)我认为第一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_______(能 不能)去掉,因为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的“这个噩耗”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觉得孟姜女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 )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 )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根据课文内容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词。
【2】从文段中的“小家伙”一词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小珍珠鸟的__________之情。
【3】用“____”画出表现小珍珠鸟对“我”信赖的语句。
【4】“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者所说的“美好的境界”指( )
A.鸟儿不再怕人,和人在一个屋子里共同生活。
B.人与动物互相依恋的情意。
【5】信赖还可以是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透早的枣子园·林清玄
返乡的时候,我的长裤因脱线裂开了,妈妈说:“来,我帮你车一车。”
我随妈妈走进房间,她把小桌上的红绒布掀开,一台裁缝车赫然呈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景象震慑了我,这不是三十多年前的那台裁缝车吗?怎么现在还在用?而且看起来像新的一样?
“妈?这是从前那一台裁缝车吗?”妈妈说:“当然是从前那一台了。”妈妈熟练地坐在缝纫机前,把裤脚翻过来,开始专心地车我裂开的裤子,我看着妈妈专注的神情,忍不住摩挲着缝纫机上优美的木质纹理,那个画面突然与时空交叠,回到童年的三合院。
当时这一台缝纫机摆在老家的东厢房侧门边门外就是爸爸种的一大片枣子园妈妈忙过了养猪耕田晒谷洗衣等粗重的工作就会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一边监看在果园里玩耍的我们
我喜欢爬上枣子树,回头看妈妈坐在厢房门边车衣服,一边吃着清脆香甜的枣子。那时的妈妈青春正盛,有一种秀气而坚毅的美。由于妈妈在生活中表现的坚强,常使我觉得生活虽然贫乏素朴,心里还是无所畏惧的。如果是星期天,我们都会赶透早去采枣子,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妈妈是从来没有假日的,但是星期天不必准备中午的便当,她总是透早就坐在缝纫机前车衣服。
坐在枣子树上,东边的太阳刚刚出来,寒冬的枣子园也变得暖烘烘的,顺着太阳的光望过去,正好看见妈妈温柔的侧脸,色彩非常印象派,线条却如一座立体派的浮雕。这时我会感到无比的感动,想着要把刚刚采摘的最好吃的枣子献给妈妈。
我跳下枣子树,把口袋里最好吃的枣子拿去给妈妈,她就会停下手边的工作,摸摸我的头说:“真乖。”然后拉开缝纫机右边的抽屉放进枣子,我瞥见抽屉里满满都是枣子,原来,哥哥弟弟早就采枣子献给妈妈了。这使我在冬日的星期天,总是透早就去采枣子,希望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有时觉得能坐在枣子树上看妈妈车衣服,生命里就有无边的幸福了。
“车好了,你穿看看。”妈妈的声音使我从回忆中回过神来,妈妈忍不住笑了:“大人大种了,整天憨呆憨呆。”我看着妈妈依然温柔的侧脸,头发却都花白了,刚刚那一失神,时光竟匆匆流过三十几年了。
【1】在文中方框内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清晨——( ) 娴熟——( ) 无所畏忌——( )
【3】联系文本,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句子是( )
A.文中开头写到妈妈的缝纫机,是为了设下悬念,吸引读者,引起下文对三十多年前妈妈用裁缝车陪伴我们度过艰苦童年的温馨回忆。
B.童年的我们都“透早就去采枣子”是因为清晨刚熟的枣子最是清香,晚一点就被兄弟吃光了,而且大家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把枣子送给妈妈的人,表达出孩子们对母亲浓浓的热爱。
C.本文主要写了母亲为我们车衣服的情景,体现出母亲的勤劳品质。
D.文中多次刻画母亲为了我们勤劳缝制衣服的画面,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浓浓的爱意。
【4】结合文章内容,第3段中加点字“那个画面”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可爱的小狗
在我邻居家里有一条可爱的小狗,它的名字叫黑子。它浑身上下大部分都长着墨汁一般的黑毛,只有四只脚和尾巴带有白色的斑点。
黑子走路时尾巴总是翘得老高老高,神气得像“将军”。它那一双宝石般的眼睛闪着光芒,使坏人见了就提心吊胆。黑子虽然对外人很凶,但是对我却非常友好。它只要看见我,就会摇头摆尾地跑过来,围着我直转圈,有时还会调皮地叫几声,非让我抱抱它不可。等我抱起它时,它还会调皮地舔我的手,舔我的脸,和我亲热一番。这时,我会痒得笑出声来。它就会跟着我的笑声,轻轻地叫几声,作为助兴。
黑子不仅可爱、调皮,而且十分尽职。
黑子经常站在自己的家门口看守门户。要是有陌生人走近门口,它就会“汪汪汪”地大叫。如果那个人要硬闯,他可就要遭殃了。黑子就会死咬着那个人不放,直到那个要硬闯的人掉头离开,或者主人出来招呼时,它才会松开嘴巴。 黑子虽然有时十分调皮,可是也非常尽职,所以它是一条好狗,一条令我喜欢的小狗。我爱小狗!我爱黑子!
【1】在短文中找出这些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
胆战心惊——(________) 喜爱——(_______)
【2】用“~~~~”画出描写小狗外形的句子。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短文中加点的句子是一个_____句。
【5】短文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的一种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发现它们都变成了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高兴的是,石头变成了宝石;懊悔的是,捡得大少了。
②亲爱的小读者,读书也如此。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④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⑤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儿,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吗?”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的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⑥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拾头,那股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是啊,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呢?
⑦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一个头脑。
⑧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⑨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看卡通漫画、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别忘了,“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吧。
【1】在你眼里,读书还有什么好处?请填到这个方框里。
【2】在文中谈到的读书的众多好处中,哪一点你感触最深?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写出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14、课外阅读提升。
串 白 杨
串白杨虽然跟白杨树一样挺拔笔直,但仔细看,却是有区别的。串白杨的叶子是绿中泛银,树皮也是绿中泛银;白杨树的叶子和树皮则是纯绿色的。
更重要的是,串白杨有着与白杨树截然不同的性格:白杨树栽在哪里长在哪里,栽一棵活一棵;而串白杨则不同,栽一处,长几处,栽一棵,长一片。
五叔在院子里栽的是一棵串白杨,等到成材时却成了一片。后来五叔拆旧房盖新房时,尽数砍去那些串白杨,将它们雪白、笔直的身子做了屋椽。
盖了新房,五叔在院子里种上了牡丹、月季,但那些花卉总是蔫巴巴的,缺颜少色,那花园隔三差五就冒出棵串白杨的嫩芽。五叔把种不活牡丹、月季的原因归罪于那些冒出地面的串白杨幼芽,于是就将那些幼芽一概拔去。没想到,那串白杨的幼芽拔不胜拔,今天拔了明天长,明天拔了后天长。
于是五叔拿了铁锹在院子里掘地三尺,将地下那些纵横交错任意伸展的串白杨的根一根根斩断。五叔院子里的牡丹、月季终于开了花,十分引人注目。
没想到院子里串白杨的根却在屋后冒出了幼苗。五叔已是深恨串白杨了,觉得串白杨不听话、太任性,这里砍了那里长,那里掘了根,这里又冒出芽。于是五叔也将屋后那些串白杨拔了苗挖了根。五叔想彻底根绝那些在地下无拘无束伸展,在地上无忧无虑冒芽的串白杨。
可是数年过去了,五叔无可奈何地发现,那串白杨已长到周围邻居家的房前屋后。不知不觉五叔院子里的那些牡丹、月季又蔫巴巴的,半死不活,因为那些花丛中又冒出了串白杨的幼苗,五叔又气又没办法,他知道是邻居家的那些串白杨从地下把根伸了过来。
于是五叔毁掉花园,拔掉串白杨的芽,栽上几棵白杨树,五叔觉得白杨树栽在哪里长在哪里,绝不违人心愿,不惹人生气。我几次劝固执的五叔死了心,放手让串白杨去发芽、去成材。串白杨不用他去栽苗、去浇水,只要给它一个生存的权利就够了,而他却偏偏不允许。
虽然,五叔恨串白杨不听话,我却极其赞赏串白杨那种无拘无束的个性,更敬佩它那种在地下纵横发展、隐藏挺进、顽强不息的精神。
【1】串白杨与白杨树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线的句子表现了五叔__________的心态。
【3】五叔的无可奈何表现在什么地方?用“____”在文中画出。
【4】串白杨要求怎样的生存条件和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赞美串白杨,实际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课内语段,做题。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这句话中,描写病人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描写病人外貌神态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等;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病人非常__________,表现了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6、阅读
绿手指
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千万别以为她是个妖怪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是当地人对一位好园丁老奶奶的称谓。
一天,老奶奶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购买纯白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除了金色,就是绿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试试呢?
她对八个儿女讲了□他们一致反对说□你根本不懂得种子遗传学□专家都不能完成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完成呢□
老奶奶决定一个人干下去。她撒下金盏花的种子,精心侍弄,金盏花开了,全是金黄的。老奶奶从中挑选一朵颜色淡的花,任其自然枯萎,以取得最好的种子,第二年把它们种下去。然后,再从花朵中挑选颜色浅淡的种子栽种……一年又一年,春种秋收循环往复,老奶奶从不沮丧怀疑,一直坚持。儿女远走了,丈夫去世了,生活中发生了很多的事,老奶奶处理完这些事之后,依然满怀信心地栽种金盏花……
二十年过去了,有一天早晨,她来到花园,看到一朵金盏花开得奇特灿烂,它不是近乎白色,也不是很像白色,而是如银似雪的纯白。
她把一百粒种子寄给了那家二十年前悬赏的机构,她甚至不知道那则启事还是否有效,不知道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是否早就有人培育出了纯白的金盏花。
等待的日子长达一年,因为他们要用那些种子验证。终于,园艺所长打电话给老奶奶说:“我们看到了你的花,它是雪白的。因为年代久远,资金不再兑现,您还有什么要求吗?”
“我只想问你们还要黑色的金盏花吗?”老奶奶对着听筒小声说,“我能种出来。”
黑色的金盏花至今没能开放,因为老奶奶去世了。
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1】请在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方框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_____”比作了“_____”
【3】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绿手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1)美国某小镇有一位“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________________。
(2)但愿你我还能长出新的绿手指。
这一句中“绿手指”是指_________________。
【4】从老奶奶培育纯白金盏花的过程中,你认为老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绿手指”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
17、品读 秋天最美——黄昏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_____归鸦_________地朝窠里飞去。_________的大雁,在高空中_________,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作者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黄昏的美丽。
【3】匆匆归巢的乌鸦、比翼而飞的大雁让人感到美,是因为( )(多选)
A.它们那悦耳的鸣叫带来了秋天的信息。
B.比翼而飞的大雁像人一样充满感情,团结、恩爱。
C.着急归巢的乌鸦让人想到乌鸦反哺,父母着急照顾子女的情景。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天的大森林
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来到郊外的大森林里,寻找这里的春色。
走进大森林,我们漫步在林间小路上,路两旁是一棵棵槐树。呀!树枝上怎么一片叶子也没有?别着急,你仔细看,会发现许多刚刚探出小脑袋的嫩芽。瞧!他们多调皮,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不一会儿,看到的是一片翠绿的柳树。刚刚冒出的嫩芽,黄中稍带些绿色。
我们又拐进了另一条羊肠小道。哎呀,这回可坏了,身边的松树用它那又细又尖的针叶逗我们,抓我们的痒痒。定睛观看,深绿色的松枝尖上钻出了嫩绿的细针,轻轻一摸,脆脆的,柔柔的。
路两旁,树木间,一簇簇小草悄悄钻出了地面,春风一吹,便跳起了舞。绿草从中点缀着一朵朵五颜六色的小野花。春姑娘织的地毯多美呀!大家观赏美景,有说有笑。不知什么时候,成双成对的花蝴蝶好像导游小姐,在我们面前飞舞,带我们在森林中尽情观赏,使我们大饱眼福。
望着这一处处迷人的美景,我不禁从心底呼唤:让我们都来爱护花草树木吧!愿大森林永远生机勃勃!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明媚: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第2、3、4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表达树木长出新叶的动词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哪里找到了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写:大自然是(_____)的,(_____)的,(_____)的。
19、课内阅读。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选文第1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讲的是榕树的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中的“卧”字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榕树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作者看到绿得发亮的榕树叶后联想到的。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充满勃勃生机的榕树的赞美之情。
C.这句话写的是作者看到风吹过榕树叶时,每一片树叶都在颤动的景象。
【4】“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既是总结的句子,也是抒发感情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0、例: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请你用这种方法仿写一句话:_______
21、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句子串联起来。
柳公权字写得好。 柳公权做人和他的字一样。
22、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早上,我走进教室。
我放下书包。
我认真地做值日。
23、作文
要求:在你身边有聪明的人吗?请以“他真聪明”为题,通过一件事体现他的聪明之处。要求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