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加点字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临安邸(旅店) B.万马齐喑(沉默)
C.地履其黄(鞋) D.学而不厌(满足)
2、“贯”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贯通,进入;②连贯;③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叫一贯;④世代居住的地方。在词语“如雷贯耳”和“鱼贯而入”中的解释分别是( )
A.① ②
B.② ④
C.① ③
D.② ①
3、下列“/”前后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剥削/削弱 任务/缝纫 脊背/给予 博闻强识/默而识之
B.榆树/愉快 计划/划分 证券/试卷 勉勉强强/强词夺理
C.热忱/大臣 龟裂/乌龟 实践/客栈 处心积虑/设身处地
D.后悔/教诲 晕车/红晕 矫健/撒娇 果实累累/长年累月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______)听到什么声响,它们(______)立即四散游开。
2.它们(______)有时也捕捉鸟雀,(______)不是肉食动物。
3.松鼠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______)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______)到地上来。
4.我们看到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就是(______)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
5、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1)小明因为说huǎng huà______,被公司cí tuì_____了,这是qiān zhēn wàn què_______的事。
(2)这次的jiào xùn_____,一定要谨记,以后发现错误,要及时jiū zhèng_____。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戴其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中国说》
(2)《将相和》是根据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___的《史记》中的相关内容改写的,由这个故事衍生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存在于世界每一个角落,其中有许多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国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填空
时间就是生命。古往今来,圣哲先贤留下无数的惜时名句。大诗人陶渊明奉劝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名将岳飞大声疾呼:“____________,白了少年头,____________。”著名医学家_______________也教导我们:“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一代伟人毛泽东则以“多少事,______;天地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号召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地迎接挑战。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2.描写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诗中藏着四部小说的名字,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从课文里认识不少形象鲜明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甘于清贫、克己奉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石猴,还有_____________的“军神”刘伯承。
9、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A市距离B市1200多公里,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所需时间不同,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轨道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列车凭借高速、舒适、方便、快捷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出行时的一种时尚选择。
②高铁列车的速度快,大大节省了人们的出行时间。这几年,中国已经迈入高速交通时代。以北京至上海为例,在正常天气情况下,乘坐飞机的全程旅行时间(含市中心至机场、候检、空中飞行等全部时间)约为5小时,如果乘坐高铁列车,全程旅行时间也需要5小时左右,与飞机相当。可是,如果乘坐普通列车,全程旅行时间则需要15个小时左右。
③高铁列车正点率高,其准时性深得旅客信赖。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控制,可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特大暴雨、地震等严重灾害,高铁列车才会限速或停止运营。相对而言,机场和高速公路更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1】如材料一中的图所示,从A市到B市所需时间最长的交通工具是( ),所需间最短的交通工具是( )
A.飞机 B.高铁列车 C.普通列车 D.汽车
【2】材料二的第②段把高铁列车与其他交通工具进行比较,这样是为了说明什么?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来。
10、课内阅读。
太阳( )离我们这么远,( )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鸟、兽、虫、鱼才能生存,繁殖。( )没有太阳,地球上( )不会有植物,( )不会有动物。我们吃的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穿的棉、麻、毛、丝,烧的柴火,都和太阳有密切关系。就是埋在地下的煤炭,看起来好像跟太阳没有关系,其实离开太阳也是不能产生的。因为煤炭是由远古时代的植物埋在地层下变成的。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关联词。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能发光,会发热的大火球就是太阳。(________)
②太阳能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________)
③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_______)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练习。
走近农村留守儿童
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有几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因此有了几百万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6岁到13岁的占大多数。
材料二: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很少见面,缺乏沟通。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后,一般半年以上才会回家一次,其中,一年回家一次的家长占了大多数,有的两年以上都没有回过家。
材料三: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有这样两种典型的“症状”:一是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二是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农村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极少。而在农村所有的“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很大。
【1】以上材料主要介绍的是( )
A.城市留守儿童
B.农村进城务工人数
C.农村问题儿童
D.农村留守儿童
【2】下列不是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的“症状”的是( )
A.性格内向
B.活泼大方
C.脾气暴躁
D.孤僻、自卑
【3】以上材料表明( )(多选)
A.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多。
B.在农村所有的“问题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的比例很大。
C.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都与父母缺乏沟通。
D.农村留守儿童都得到了父母很好的照顾。
【4】你认为造成农村留守儿童个性心理表现异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话说母亲节
【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过母亲节,但母亲节的日期却不尽相同:美国、意大利等国都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法国的母亲节是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泰国的母亲节是8月12日。有人提议我国也应该设立自己的母亲节,以提醒人们不忘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材料二】下面是母亲节某商家的宣传海报
【1】由材料一可知________、________等国的母亲节在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_________(国家)的母亲节在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
【2】观察材料二的海报,我们可以体会到母亲对子女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母亲“站也站不稳,走也走不动”的时候,我们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我国也要设立母亲节,请你从下面的候选人中选一个作为形象代言人,并说说你的理由。
孟母(孟子的母亲) 岳母(岳飞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陶行知的两只口袋
陶行知是一位既有言教,更有身教的人民教育家,他律已甚严,以身作则。
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而陶行知则“每天四问”。1942年7月,他在重庆育才学校三周年纪念会上提出"四问"的内容,就是每天要反躬自问身体、学校、工作和道德上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越大,就越会为非作歹( ),残害人民。他曾大声疾呼,要全校师生“建筑人格长城”。
他自己就是用他的实际动来“建筑人格长城”的。在育才学校,就流传过一个关于陶行知的两个口袋的故事。
育才学校是陶行知和全校师生赤手空拳办起来的,有时全校师生几乎无以举炊,陶行知东张西罗,左支右绌,迫不得已就停止体育锻炼,每天改吃两顿稀粥,以勉强维持生活。在这样艰难困苦中,有人劝陶行知把育才停办了算了,但他坚决不答应。他发动全校师生走街串巷,向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募( )捐,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陶行知带头外出募捐,并宣布一条纪律: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他自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上衣缝有两只口袋,一只袋公款,一只袋私款。有一次他到远处去募捐,走访了好多地方,募捐了不少现款,袋里装得满满的。在归途搭车时,忽然发现放私款的那只口袋里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当时就有一个坚决的想法,决不那用公家一分钱,尽管一天奔波下来,既疲惫( )不堪,又饥肠辘辘,但仍坚持从十里外步行回校。
当育才学校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非常感动,赶到陶行知先生的住处慰问时,陶行知亲切地、深刻地跟大家讲起韩非子在《喻志》中所说的一个比喻:“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在现实生活中,小漏洞往往可以酿成大灾祸,千万不要以小失大。陶行知就是这样“以教人者教己”,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bèi B、lù C、dǎi D、nuó E、mù
2.陶行知先生宣布的募捐纪律是( )(多选)
A、募捐来的钱大家一起用。
B、募捐来的钱涓滴归公。
在任何情况下,任何人不得借故挪用分文。
3.他自己就是用他的实际行动来“建筑人格长城”的。这里的“实际行动”指的是( )
A、注重自己的道德修为,从小事做起,严于律己,坚决不以小失大,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B、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可以留一点点的空隙。
C、“以教己者教人”,在“建筑人格长城”中做到不留一点空隙。
4.你认为陶行知先生的“两个口袋”装的还有什么? ( )
A、募捐来的公款
B、一个口袋装的是公款,一只装的是私款。
C、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5.联系上下文,你认为下列句子对“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千丈长的大堤,因蝼蚁的洞而溃决;百尺高的房屋,因烟囱裂缝中迸出的火苗而焚毁。
B、比喻不注意小事则会酿成大祸或不注意小事则会造成严重的损失。
C、比喻蝼蚁和火苗的力量之在,令人畏惧。
14、课内赏析苑。
推敲(片断)
第二天,贾岛独自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 )吟哦,( )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文中的“即兴”能换成“即时”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大街上,贾岛有什么表现?请你用“横线①”画出来。贾岛在思考着什么?请你用“横线②”画出来。
【4】通过读这段话,你觉得贾岛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逢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逢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逢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逢蒙周旋。逢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1】“疾”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病,身体不舒适;②恨;③快,迅速,猛烈;④疼痛。“疾步向前”中的“疾”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填序号)
【2】联系全文,文中标下划线的“这件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逢蒙奸诈贪婪的本性;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嫦娥聪慧勇敢的品质。
【4】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 嫦娥吃了仙药能长生不老,升天成仙。
B. 嫦娥为了不让逢蒙得到仙药,不让更多的乡亲受害。
C. 表现了嫦娥的机智、善良、舍己为人。
【6】想象一下嫦娥和逢蒙机智周旋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美文冲浪岛。
谢谢老师
人生有许多事要学,人生有许多事要做,一生教你学做事的人便是老师。
也许,你的一生,( )过许多坎坷、( )上过无数道台阶,终于( )入辉煌,( )上了顶峰:请你面对(青 清)风明月,扪心自省(shěng xǐng),你可记得,每一道沟坎,每一步阶梯,有几位老师搀扶你前行,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略人世的风景?
在每一个成功者的道路上,谁也数(shù shǔ)不清有多少老师的身躯,做了铺路的石子,让你踏着他们去开辟前程。或许,你感叹一生的平庸,叹息命运的不公平:为什么荣耀的花环总套在别人的头上,只将寂寞、清冷、悲苦甚至不幸赏给自己?然而,就算你失败、跌倒,周围都是嘲讽的目光,也总有一双眼睛,充满怜爱地凝望着你,那就是老师的眼睛。不管你灿烂还是黯淡,你都是老师心中的星辰。
把老师比作母亲,把老师比作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分。这世上倘若没了老师,人类将永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是润泽大地的春雨,是让人类绵延不(绝 决)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神圣。
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的老师谦恭地祝福,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1】用“________”画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字或读音。
【2】在第2自然段的括号里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A. 踏 越 登 攀 B. 跨 踏 进 爬
C. 越 踏 步 攀 D. 攀 爬 入 登
【3】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4】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铺路的石子”在文中指用来铺路的小石头。(______)
②“用肩膀托你到高处去领略人世的风景”的意思是:老师甘当人梯,把自己的学生托到比自己高的境界。(______)
③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和赞美之情。(______)
【5】请你写一句赞美教师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庐山
朋友,你到过庐山吗?庐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最喜欢的也许是“险峰”,也许是“花径”,也许是“仙人洞”。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也许会发笑,云雾谁没见过,不就是迷蒙蒙一片吗?不,我所见到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
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啊,多美呀!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我们乘着汽车,在银蛇般的盘山公路上向上奔驰。车才行到半山腰,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如丝的细雨落了下来。这时,山上起了雾,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真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我们来到山顶,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入了仙境?那对面山上的云雾几乎把山淹没了,隐隐约约露出一点儿山顶。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我觉得传说中的八仙随时都会出现,乘着龙船在这云海上行驶。几位年轻人看到这壮观的景色,兴奋得一蹦三跳,欢呼着,奔跑着。谁知,更有奇观在后头,转眼间,那云雾像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阵风似的迅速向一侧移动,被它遮盖的大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以它雄伟的风姿展现在游人面前。
啊!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变万化,奇妙莫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别具一格: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亭亭玉立: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既使用了比喻又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3】作者是按 顺序写庐山云雾的,用“﹏﹏﹏”画出表示这种顺序的句子。
【4】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1)“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入了仙境?”作者感到吃惊的原因是(______)
A.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B.“我们”所在的山顶白云飘飘,对面山上的云雾却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2)下列描写云雾的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______)
A.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
B.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C.那云雾像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阵风似的迅速向一侧移动,被它遮盖的大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以它雄伟的风姿展现在游人面前。
【5】苏轼曾写了有关庐山的特点的诗,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选文出自《___________》。
【2】给下面的词语找反义词。
大(_____) 早(____) 短(_____) 乐(_____) 香(_____) 前(_____)
【3】第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桂花有什么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画出桂花落下来时像雨一样的句子。
【6】“好香的雨”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一个“浸”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的任务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的本职工作方面,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愤怒地说,“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消失掉。我却会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好,吵什么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它。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历史在它们的上面堆积了渣滓和尘土,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
许多年以后的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层,发现了那只陶罐。
“哟,这里有一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只陶罐!”其他的人也高兴得叫起来。
大家把陶罐捧起,把它身上的泥土刷掉,擦洗干净。陶罐和它当年在御厨的时候完全一样,朴素、美观、漆黑锃亮。
“一只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损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挖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挖遍了,但是,一点儿铁罐的影子也没有。它,不知在什么年代,就已经完全锈烂了,早就无影无踪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奚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提并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铁罐和陶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童话故事中,你懂得了哪些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根据词语“原来”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1)起初、本来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发现真实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四点:一是改变标点,把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引号。二是改变人称代词,引号里的第一人称“我”改为他(她);其他人称指代谁就写谁的名称。三是看句子是否通顺流畅,个别文字可做适量改动,保留句意不变。
【2】老牛对牛郎说:“我不能帮你干活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披上老牛的皮和竹筐就往外跑。(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________
(2)她是一位好老师。
________
(3)这件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________
2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1)七月七日这一天地上的喜鹊少多了。喜鹊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个种田人再也没有捡到野兔。他的田里长满了野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风景线。
题目:一件令我感动的事
要求:1.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2.语句通顺,感情真挚,字数4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