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B.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C.太阳不但离我们很远很远,而且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D.因为有了太阳,所以地球上的庄稼和树木才能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迟延 派遣 顷盆大雨
B.借鉴 稀罕 金碧辉煌
C.硝毁 抵御 富丽堂皇
D.谴责 惩罚 决口不提
3、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乃翁(你的);干将发硎(得力将士); 国泰民安(像泰山一样看重);乞巧(乞求)。
B.王孙自可留(指诗人自已); 九州(中国);万马齐喑(沉寂);几时休(停止)。
C.流离失所(转徙 离散);兴高采烈(旺盛);地履其黄(踏); 不拘一格(限制)。
4、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____中不足 诗情画____ 国____民安
同心____力 富丽堂____ 怒发冲____
1.形容国家太平安定的词语是______,由“怒发冲____”我想到了________(人名),由“富丽堂____”我想到了_______(建筑名)。
2.选出一个词语,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会拼写。
duàn yá jué bì fǔ bài wú nénɡ piān piān qǐ wǔ
( ) ( ) ( )
bǎo cún jǔ shì wén mínɡ wēi fēnɡ lǐn lǐn
( ) ( ) ( )
jīnɡ miào jué lún zuò luò
( ) ( )
6、你知道哪些爱国诗句呢?最少写三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猜字谜:
扩大联合不留一手。
谜底:___。
8、课文链接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____,_______一切都很适宜。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____________,但是白鹭___________。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____________。
(2)《少年中国说》的作者是_______,他提出了一个观点:_________,(用文中原句)。因为少年智则________,少年富则________,________。
(3)诗人陆游在《示儿》中叮嘱儿子:“___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他的爱国情怀;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他希望清政府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9、阅读《月光启蒙》节选,完成练习。
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了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沉静片刻,她又吟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童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高深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注划线句子,推测“我”的职业是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在下面括号中填入恰当的文字。
月光下,母亲为我唱民歌→( )→( )→说谜语
【4】文中说“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这是什么意思呢?联系上下文,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中第一个“长”意思是_________,第二个“长”意思是_________。
【5】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月光启蒙”的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仿照例句写话,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感谢您,母亲,是您教会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感谢您,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选段,然后答题。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本选段围绕“父爱”概括写了两个场景,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2】为什么“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选段中画线的句子,句子中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面语段出自课文《父爱之舟》,联系全文,写出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作为文章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书沙龙·二]阅读《母亲》,完成习题。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妈,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妈示威,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了内蒙古。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jué)线头①,每天都在忙碌着。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总是深情地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不是亲娘又怎么样呢?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①攫线头:这是弹棉花的工序,就是抓线头的意思。比喻工作琐碎、艰难。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改动)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完成填空。
(1)“商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爸爸和母亲“商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忙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母亲“忙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出母亲让我感动难忘的场景(提示:请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
【3】[作出评价]关注场景和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边读边想象这些场景,其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解决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试着写一写(提示: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抓住其中的细节用几句话写下来)。
联系上下文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生活实际写场景:(场景概括)_____________(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我想让他们听到我的掌声
①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赛场外,有一位始终坐在轮椅上的很特别的观众,叫塔比雅。她来自利比亚,自幼失去了双腿,只读了5年的书,她现在是一家花店里的临时工,每个月只能赚到少得十分可怜的薪水。连行走都很吃力的她,却是一个十足的体育迷,无论是球类运动,还是田径运动,她都很喜欢。只要有机会,她就想方设法去看比赛。
②今年七月,她毅然花掉自己这几年来辛苦积攒的全部积蓄,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梦想中的伦敦。然而,近在咫尺的奥运赛场,她却无法进去,因为此刻囊中羞涩的她,已经买不起哪怕最廉价的一张进场观看比赛的门票。对此,她似乎一点儿也没有沮丧,因为她欣喜地发现,还有一些不要门票的比赛,比如马拉松比赛。
③为了能够挑选到一个最佳的观赏比赛的位置,她提前一周,摇着轮椅,顶着烈日,细心地探查了马拉松比赛的路线。当她确定了一处最佳的观看点后,她激动地舞动着双臂,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鹰。
④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比赛开始前两天,她感冒了,吃药、打针,依然高烧不退。
⑤怎么办?难道真的就这样躺在病床上,通过电视看比赛?这个念头一闪,便被她掐灭了。她必须到现场去,尽管那天她发烧更厉害了,脸烧得通红,她仍没有丝毫的犹豫,服过药,便吃力地摇着轮椅早早地来到选好的地点,准备为每一位从自己面前跑过的运动员加油。
⑥当第一批运动员奔跑过来时,她和周围的观众一同热烈地鼓掌、呐喊,仿佛自己也是一个健康无比、精力充沛的超级粉丝。
⑦随后,一拨拨的运动员跑过来,她不停地为他们鼓掌,热情而执着。
⑧直到掌声欢送最后一名运动员从身边跑过,她才瘫软地倒在轮椅上,蓦然发觉自己的高烧尚未退去,浑身烫得吓人。
⑨一位记者惊讶地问她:“其实,你完全可以在电视上看到全景的赛况转播,为什么非要带病亲临现场看比赛?”
⑩她微笑着回答:“我想让每一个从我身边跑过的人,都能听到我赞赏的掌声。”
⑪“这对他们很重要么?”记者仍然有些不解。
⑫“这对我很重要。虽然我今生再也无法健步如飞,我却可以坐在路边,把我由衷的赞美,热情地奉上。”她一脸的自豪,仿佛胸前挂着金灿灿的奖牌。
⑬我不禁想到了台湾作家刘继荣的女儿说过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英雄,我只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⑭没错,滚滚红尘中,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注定都只是平凡之辈,无论我们如何渴望,如何努力,我们最终都可能无法成为渴望的英雄。然而,我们却不必因此而抱怨和叹息,而应该像塔比雅那样,欣然地坐在路边,为我们心中敬仰的那些英雄,敬献上我们热烈的掌声。纵然那掌声很轻很轻,似乎微不足道,但那掌声是发自肺腑的,是我们对英雄由衷的赞赏,更是我们对自己平凡生命的一种肯定。
⑮伦敦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冠军的名字,我很快就忘记了。然而,那个在轮椅上拼命鼓掌的穿红衣服的女子塔比雅,却被我深深记住了。隔着万水千山,电视机前的我,却分明清晰地听到了她自信、热情的掌声,听到了一种生命从容淡定的声音。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指口袋里钱很少了,比喻经济困难,很拮据。____________
(2)比喻发自内心。 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的提示,用“//”把文章分为四大段。
(1)很喜欢看比赛; (2)带病看现场赛;
(3)接受记者采访; (4)“我”的所想所悟。
【3】按要求画句子。
(1)用“________”画出塔比雅无法进入近在咫尺的奥运赛场原因的句子。
(2)用“﹏﹏﹏”画出塔比雅找到最佳的观看点后高兴的句子。
【4】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本文第⑨~⑫自然段采用的是______
①人物动作描写 ②人物对话描写 ③人物心理描写
(2)本文是按______写的。
①时问顺序 ②空间顺序 ③事情发展顺序
(3)第⑥自然段中的“粉丝”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①用绿豆等的淀粉制成的线状食品
②指所有观众
③指迷恋、崇拜某个名人的人
(4)本文的命题方式是______
①用主要事件命题 ②用人物的话语命题 ③用点明中心的语句命题
【5】回答问题。
(1)本来在家里可以看电视直播,塔比雅偏偏到现场看比赛,她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的意义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⑭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奇异的激光(节选)
你知道吗,现在世界上最亮的是激光,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最快的刀
我们如果用凸透镜将阳光聚成很小的一点,它的温度上升到可以点着火柴,也可以直接把纸点燃,但把铁板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则只能使铁板温度稍微升高一点儿而已。
可是,如果用适当的凸透镜把激光集中到一点上,就能使温度达到上百万度,这样,它就成为一种最快的“刀”了。如果用它来切割几毫米厚的钢板,只见钢花四溅,在咝咝声中,钢板一分为二,割缝又细又直,一点也不会变形。
我们知道,钻石是世界上最坚硬的东西。用刀具在钻石上打一个眼,是非常困难的。然而用激光刀来钻眼就方便多了,只见闪光灯一闪一闪,在啪啪声中,一颗颗比钢还硬的钻石上的小孔就打成了。
过去医生开刀,离不开钢刀,现在也开始用激光了。用激光刀切开皮肤,可以减少流血,减轻痛苦,而且还能预防感染,对人体有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和使上皮细胞再生的作用。用“光刀”来割除肿瘤,作用更加显著。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集中 ( ) 坚硬 ( ) 痛苦( ) 奇异( )
【2】读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现在世界上最亮的光是激光 ,最快的刀是激光,最准的尺是激光。
体会排比句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个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激光是最快的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猜想一下,不久的将来激光还会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节选)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两对反义词。
____——____ ____——____
【2】“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是因为( )
A.慈祥的母亲常常对我说“精彩极了”。
B.严厉的父亲总是对我说“糟糕透了”。
C.“我”同时得到了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警告。
【3】“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中的“这个”指______________。
【4】“母亲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警告的力量”是指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的天堂》片断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中有关“泊”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恬静
B.停放
C.船靠岸;停船
【2】下面那句话最能概括选段主要内容。( )
A.我们第二次去“鸟的天堂”,发现那里真是美不胜收。
B.我们第二次去“鸟的天堂”,发现那里真是鸟儿生活的乐园。
C.我们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看到众鸟群飞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赞美、留恋之情。
【3】“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两个“鸟的天堂”指的都是鸟儿居住的地方。
B.两个“鸟的天堂”指的都是那一棵大榕树。
C.大榕树是适合鸟儿居住的地方。
D.榕树的附近是鸟儿的安家之处。
【4】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5】用横线划出文中直接表示“应接不暇”意思的句子。
【6】在百鸟争鸣中为何单独写画眉鸟的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规范和提升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质量标准和安全性能,保障骑车人员交通安全,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GB811-2022,下称“新标准”)。新标准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于2022年12月1日发布,2023年7月1日实施,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
[材料二]根据头盔的适用对象,新标准将头盔分为A类盔和B类盔。
种类 | 名称 | 头盔分类 | 形状 | 适用对象 |
A类盔 | 摩托车乘员头盔 | A1类头盔 | 全盔 | 摩托车乘员、 电动自行车乘员 |
A2类头盔 | 3/4半盔 | |||
A3类头盔 | 1/2半盔 | 内燃机排量不大于125ml或电机额定功率总和不大于11kw的摩托车乘员、电动自行车乘员 | ||
B类盔 | 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 B1类头盔 | 全盔 | 电动自行车乘员 |
B2类头盔 | 3/4半盔 | |||
B3类头盔 | 1/2半盔 |
(1)结合以上材料,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头盔新标准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_____
②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弥补了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领域的标准空白,更促进了头盔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了骑车人员的生命安全。_____
③乘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均可佩戴B类盔。_____
(2)2023年8月,小明爸爸买了一辆150ml排量的摩托车,请你结合材料为他挑选一款头盔,并说说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你是照亮家庭唯一的明灯
自从他搬出去住以后,就很少有空回家和爸妈在一起了。有一次,他坐车路过家附近的街道,看见小区的背后居然出现了一排高大的建筑,他惊奇不已。
父亲告诉他,一个机械厂马上要开厂了。自从那天之后,他就经常得回家了。因为自从机械厂开工之后,家里的保险丝就莫名地脆弱起来。
每次他回到家里,父亲总是给他准备好保险丝,而母亲居然点着蜡烛给他做上一顿丰盛的饭菜。他每次都很轻松地把保险丝上好,然后就拍拍手走了。
有一次,他在外地出差,父亲的电话就过来了,说保险丝烧了。他说:“我在外地呢,爸,你找一下小区的电工吧。”
再后来的一个月,保险丝果然没有烧。不过,在三号那天晚上,他还是悄悄地回家了,因为他猛然记得,今天是母亲的生日。他准备给母亲一个惊喜!
可就当他提着蛋糕出现在小区门口的时候,电话忽然响了。父亲说:“家里的保险丝又烧了。”
他猛地抬头一看,家里的灯明明亮着啊!这时,他转眼看向电表,一个身影正在电表前鼓弄着什么。很快,家里的灯忽然熄灭了……
“你能不能回来?家里的保险丝又烧了。”父亲嗓门儿很大,让他分不清耳边听到的是电话的声音还是空气里传来的声音。
他抿了一口唇边的眼泪说:“是吗?我正在回来的路上呢,今天不是妈的生日吗?”
他猛然明白,在父母的心里,自己才是照亮家庭唯一的一盏明灯。唯有自己回家,才能照亮父母空旷的爱的心房。
【1】结合句意,推想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家里的保险丝就莫名地脆弱起来。
莫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脆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能从下列语句中获得怎样的信息?请写出来。
(1)再后来的一个月,保险丝果然没有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个身影正在电表前鼓弄着什么。很快,家里的灯忽然熄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让儿子回家上保险丝的真正用意是( )
A. 让灯亮起来,灯亮了干什么事就方便了。
B. 父亲想见到儿子,以解思念之情。
【4】短文按_____的顺序进行叙述。记叙了_________的故事。
【5】这篇短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沉甸甸的小鱼篓
我常在故乡的小河里撒网捕鱼。一片旋转的网,就像短短的裙,飘落在河面,溅起无数颗水珠,撩起我无限的喜悦。
屏着气息,拉紧网绳,我将网收起,在沙滩上抖开,抖出一条条银白色的小鱼儿,抖出了小河的生命。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
我想来想去,决定把小鱼放了,让它们重新回到河里。河水清清,小鱼儿悠悠地游向深处,那漂亮的尾巴一甩又一甩……
妈妈知道了,点点我的脑门儿:“这是傻孩子捕鱼。”
爸爸却摸着我的头,乐呵呵地说:“让小鱼儿又回到河妈妈怀里,一点儿也不傻。”我的小竹篓虽然是空的,却沉甸甸的,盛满了欢乐和爱意。
【1】阅读理解。
(1)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写“我”捕鱼动作的词。文中描写妈妈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描写爸爸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
(2)“多么可爱的小生命,我却把它们引到了一个干涸的世界。”句中“可爱的小生命”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干涸的世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迁移。
(1)用下列文中词语填空,组成通顺的句子。
清清 乐呵呵 飘落 悠悠
火红的枫叶,________地_________在____________的河水里,一只小虫飞上去,__________地唱起:“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2)根据短文内容,用文中词语填空。
因为小竹篓里盛满了___________,所以它显得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人物性格,补写人物话语。
如果竹篓里装进一条条银白的小鱼,妈妈可能说:“__________。”爸爸可能说:“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圆明三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圆明园的总体格局,请你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_____________。
【3】第2自然段描写了圆明园内的景观,请你根据文中的内容填空。
(1)规模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2)象征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3)创意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4)风格不同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4】看着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作为中国人,你有怎样的感受?这样辉煌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成灰烬,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汉语乐园。
请将下面的把字句改为被字句,并保持句意不变。
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幼龟,把它送到大海。
21、按要求写句子。(9分)
(1)一本好书好像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心灵之门。(句子仿写)
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一本好书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
(2)坚强不屈的伤病员的脸上渐渐地露出了舒心的笑容。(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溪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
(改成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成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句(原句修改)
新世纪里,我们有决心把自己的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时代。
多读多写是能否提高语文水平的关键。
22、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反问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2)外公,这是您最宝贵的画。
23、习作。
想起来就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开心”、“难过”、“气愤”、“害怕”、“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