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爱的教育》中另一件事是斯达尔迪获得( )等奖,大家感到惊奇!我们班里,只有他像叙利亚那样刻苦。
A.一
B.二
C.三
2、下列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粉装玉砌 募捐 诞生 不由自主
B.秋高气爽 牺牲 娇嫩 心惊胆战
C.翻山越岭 危胁 奖励 通宵未眠
D.自暴自弃 协助 历害 风调雨顺
3、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从2018年秋季入学起,小学一年级实施 教学。 ( )
A. 标准化 B. 零起点 C. 差异性 D. 分层
4、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______)(______)十足 ②(______)(______)声色
③美中(______)(______) ④(______)飘(______)里
1.教练虽然看到场上的形势对自己的队员不利,但他仍_____地站在场边,注视着场上的一切。
2.八月的桂花_____,令人陶醉其中。
3.虽然山上的枫叶已经变得通红,但___的是天气有点冷,因此游人不是很多。
4.这只大公鸡走起路来昂首挺胸,_____。
5、拼一拼,写一写。
1.放在mù xiá________里的zhū hóng________色kŏu shào________是我chán zhe________爸爸给我买的。我很喜欢它。
2.奶奶在家里yōu rán________地制作着gāo bĭng________,娴熟的动作真令人xiàn mù________。
3.我画的lán huā________被妈妈装裱在huà kuàng________里,显得更漂亮了。
6、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笔好字闯天下。读材料,按要求书写。
12月13日是国家公祭日,其意义是让我们牢记中华民族曾经承受过的深重灾难,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这个意义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出来,想一想,然后用楷体工整、规范地写下来,再自我欣赏一下,是不是也是一幅书法作品呢!
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词语。
(1)自言自语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奄奄一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气腾腾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辛辛苦苦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积累园地
(1)“三”这个数字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请你分别写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与“三”有关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茎灯草》选自清代吴敬梓的《________》;《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书中还有很多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如:________。
9、我爱阅读。
嫦娥奔月
后羿射下九日,为人类立了大功,却把太阳的父亲帝俊惹怒了。帝俊就不许后羿和他的妻子嫦娥再回天宫。
后羿对这件事满不在乎,嫦娥可不高兴了。她不愿意在地上老死,整天伤心流泪。后来,她听说昆仑山上的西王母有一种长生不老的药,就叫后羿到昆仑山上去,向西王母讨这长生不老的药。
后羿跋山涉水,不怕艰险,勇敢地爬上了昆仑山顶,拜见了西王母。西王母知道了后羿的来意,又见他不怕艰难,就把葫芦里装的长生不老药送给了后羿。后羿回到家,摇着葫芦对嫦娥说:“这葫芦里的药够咱们两个人吃,吃了就不会死了。”嫦娥听了很高兴,又听后羿说,这两个人吃的药,要是让一个人吃了,就可以飞到天宫里去了。嫦娥一心想回到天宫去,一天趁后羿不在家,就一个人偷吃了长生不老药。
嫦娥刚刚吃下了药,身子就一下子变轻了,飘出了窗口,升上了天空。飘着,飘着,眼看快到天宫了,嫦娥怕抛下后羿,自己回天宫受到天神们的责备,就一转身,朝月宫飞去了。
谁知月宫里非常冷清,只有桂花树和玉兔陪伴。
【1】请你根据上文的内容,续写出这篇神话故事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后羿和嫦娥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个神话故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作的,表现了他们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来有一天,假如你成了宇航员登上月球,见到了玉兔和嫦娥,那将是什么样的情景?请你发挥想像,写出当时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嫦娥奔月”是神话,可是人类登月却已经变成了现实,2004年,我国航天员________进入了太空,2005年我国航天员________和________又进入了太空,对此,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商人夹(jiā jiá)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xiān xiǎn)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sǎn sàn)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huá huā)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用“/”画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2】根据选文第1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人物 | 活动 |
商人 | ________ |
青年妇女 | ________ |
孩子 | ________ |
老人 | ________ |
【3】画“﹏﹏﹏”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威尼斯由_______到___的过程。
【4】请你根据自己对威尼斯的了解,为它写一句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语段阅读
小时候,靠爸爸的每月几十元工资养活一家人,生活拮( )据,吃饺子只有挨( )到逢年过节。即使不逢年节破天荒包上一回饺子,妈妈也总是要包上两种馅儿;一种素的,一种肉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儿的饺子。我和弟弟常常捣乱,把饺子弄混,让妈妈只好混在一起煮。妈妈不生气,用手捅捅我和弟弟的小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我和弟弟好奇地看,妈妈把饺子边儿用手指轻轻一捏一捏,捏出一圈穗( )状的花边,就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 )是好看。花边饺子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乐趣,我们却不知道妈妈是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儿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让我和弟弟连看带玩儿地吞进肚里,自己和爸爸吃那些素馅儿饺子。
【1】这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加点字注音。
【3】画出比喻句。
【4】解释词语;
(1)破天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拮据:_________________
【5】从对人物动作、语言等生动地描写可以看出妈妈_______、______以及感人至深的_______。
12、课外阅读。
读书再读书
关于读书,让人高兴的是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但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 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 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 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 是呀,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 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 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 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 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 看卡通漫画、 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 别忘了 ,“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 明天不致懊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身临其境 ( )
A.从高处往下看。
B.来到。
C.靠近,对着。
D.照看字画模仿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受益无穷 ( )
A.缺乏财物。
B.处境恶劣。
C.达到极点。
D.彻底。
【3】面对读书,作者是既高兴又懊悔。
她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可以让读者体验书中人物不同的人生。
B.阅读可以使读者活得更久。
C.阅读可以让读者获取他人的人生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
D.阅读可以跨越时空让读者在书中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5】在作者眼中,读书都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于是,我的作文得到了个“甲优”,教师在文中又圈又点,将它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这小小的光荣,使我悟得一点道理: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些领悟自然是课外读物的馈赠。
后来,我又不满足于只看一般的故事书了,学校图书馆那丰富的图书又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我,那些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使我如醉如痴,我把所有课余时间都花在借阅图书上。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的精彩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1】 “小小的光荣”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鲜味”加引号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作文,我悟出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养成的良好习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介绍一种你自己好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感悟
一个苹果
黄昏时候,五连派来的一个火线运输员闪进了我们的防炮洞。他卸完身上背着的弹药,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一路上,要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可不是容易的事。我看着他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半路上捡到的。连长,您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说实在的,我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我说:“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吧。”“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其实谁都知道,通往后方的三里路之内,一滴水也找不着。
“给谁吃呢?”我拿着苹果翻来覆去地想。这时候,我身旁的步话机员小李正用沙哑的声音向上级报告战斗情况。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小李,这个苹果你吃了吧,好润润喉咙。”我把苹果给了他。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
小蓝是通讯员,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炮弹打断了右腿。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小蓝拿起苹果,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了。他发现,原来只有一个苹果。“连长,您几天没喝水了。您吃吧,吃了好指挥我们打仗。”小蓝把苹果递给了我。
等到发起冲锋的时候,没有号声可不成呀!我把苹果递给了司号员。司号员说什么也不肯吃,转手递给了身旁的卫生员,卫生员又把它递给了自己日夜照顾的伤员小蓝。苹果转了个圈儿,最后又回到我手里。
再这样传下去是没用的。我动员道:“同志们,我们能赶走敌人,夺回阵地,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来,一人吃一口!”说完,我先咬了一口,把苹果传给步话机员小李。小李放到嘴边,咬了一小口,交给了身旁的小胡。小胡咬了一口,传给了小张。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谁没有吃?”我问。可是谁也不回答。
我刚想命令大家把剩下的苹果吃掉,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也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烟熏火燎:_____
翻来覆去: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提示,理清故事脉络,完成填空。
得苹果→( )→( )→受感动
【3】传神的人物描写可以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画“ ”的句子运用_____和_____描写,表现了小李准备吃苹果时的_____。
【4】画“﹏﹏” 的句子是对战士们的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大家都_____。这是否与上文写到的战士们非常干渴、迫切需要苹果矛盾呢?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5】为什么“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感情堵住了”?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_____
15、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剥豆
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 我盆里已经不少了 你才刚开始 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与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完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想到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沮丧: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第四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读短文,回答问题。
(1)文中母亲剥豆时快时慢,请写下变快变慢的原因。
第一次慢下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快起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主要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进行了描写。
【4】你觉得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联系短文内容来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书沙龙·二]阅读《母亲》,完成习题。
母亲
①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②她是我的后妈,我从来不喊她妈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妈示威,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③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俯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不疼就好,没事就好!”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④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闺女嫁到了内蒙古。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只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闺女大了,早寻个人家好啊,好!”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往外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来,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是真的,我又叫一声“妈妈”,她竟“呜”的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屈,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⑤这一年,爸爸因病去世,妈妈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jué)线头①,每天都在忙碌着。她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我总是深情地望着她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不是亲娘又怎么样呢?
⑥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①攫线头:这是弹棉花的工序,就是抓线头的意思。比喻工作琐碎、艰难。
(本文作者肖复兴,选用时有改动)
【1】[形成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完成填空。
(1)“商量”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文中爸爸和母亲“商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忙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母亲“忙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1简要概括出母亲让我感动难忘的场景(提示:请用“谁干什么”的句式进行概括)。
【3】[作出评价]关注场景和细节,体会蕴含的感情。
边读边想象这些场景,其中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从中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解决问题]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试着写一写(提示: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抓住其中的细节用几句话写下来)。
联系上下文写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生活实际写场景:(场景概括)_____________(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课文的作者是 ,作者按照 的顺序,依次介绍了 、 、 、 的情景,最后 。
2.从 的外洞进入内洞必须乘小船经过孔隙,“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 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 ,到 ,到 ,没有一处不 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 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 一点,准会 额角, 鼻子。”通过描写乘船通过孔隙的 和 突出了孔隙 的特点。内洞的特点是 ,特别是里面的石钟乳和石笋真是 、 。
3.细心的同学,不知你发现了没有,作者在记叙游览双龙洞的过程中,不仅为我们介绍了看到的景物,还多处写到了溪水,请你从文中找出和溪水相关的句子。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不难体会到作者以游双龙洞为明线,同时以溪水为暗线写了溪水的来源。
18、课内阅读。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显示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sì shì)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船在树下泊了片刻。岸上很湿,我们没有上去。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有许多鸟在这树上做巢,农 民不许人去捉它们。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只有无数的树根(立 长)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土地是湿的,大概涨潮的时候河水会冲上岸去。“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jīn jìn)这样想。于是船开了,一个朋友拨着桨,船缓缓地移向河中心。
【1】用“\”画去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或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茂盛(________) 缝隙(________) 颤动(_______)
【3】片段选自(谁)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这是作者在_________时候去“鸟的天堂”
【4】第一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朗读时应该读出________的语气。
19、课外阅读。
家乡的街车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度过的。尤记得家乡的街车。虽然现在已经很难在家乡搜索到这种街车的身影了,但那凝聚着亲人之爱的街车却始终行驶在我心里。
家乡的街车是不同于现在满大街跑的那些人力车的。家乡的街车看起来有点像运输货物的大货车,但体积要小得多。没有后车门,只有一块可折叠的低矮的栏板,可方便乘客上下车。驾驶室和乘客舱是隔开的,只开着一个小窗口。乘客舱两边各有一排软皮长椅,边上垂下两条粗绳,类似于公交车的扶手。
那时候,家乡还没有公交车,往来的人多半都乘坐这种街车。乡里的人大多熟识,在车上见着了,总有说不完的话。或是问起家里是否平安,或是聊起乡里最近发生的事儿,或是谈到谁家的孩子有了出息。街车俨然成了乡里人的聊天场所。逢年过节,人们更是会慷慨地拿出糖果和糕点,和同车的人分享,听几声祝福,得几个彩头。而孩子们也总是高兴地接过糖果,含在嘴里,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听大人们讲话,盼着能再得到一颗糖。
不过,街车也并非完全讨人喜欢。那震耳欲聋的发动机声和街车内壁硌(ɡè)背的铁条,就令人讨厌。但在那时,坐在外婆怀里,被捂着耳朵的我却对此毫无感觉,反而觉得车跑得好快,坐得好舒服。只是,几年后,当我长大,当我也自然而然地为弟弟捂上耳朵,用手臂护着他的背部时,我才发觉自己的粗心。
如今,因为噪声太大,家乡的街车已经被出租车等交通工具所取代。我多么怀念家乡的街车呀!
【1】根据短文内容,写出家乡街车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4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中,“自己的粗心”指的是____________
【3】用“ ”画出和第1自然段相照应的句子。
【4】通过对家乡街车的描述,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我们现在拥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真是应该好好珍惜。(改为反问句)
22、按要求写句子。
1.钱学森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 钱学森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用关联词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秋天,熟透了的柿子挂满枝头。(改为比喻句)
3.我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都合不拢眼。(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23、习作。
题目:我爱我的_____________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两件事加以叙述,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语句写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