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暖和(hé) 晃眼(huăng) 呐喊(nà)
B.渺小(miăo) 血泊(bó) 瞑目(míng)
C.澄澈(chéng) 袭击(xí) 杜撰(zhuàn)
D.恐吓(xià) 囚禁(qiú) 忌讳(huì)
2、下面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待一会儿(dài) 默而识之(zhì) B.间隔(jiàn) 玲珑剔透(tì)
C.累累硕果(léi) 诲人不倦(huì) D.酵母(xiào) 削弱(xuē)
3、“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与句中“冤枉”意思最接近的词语是( )
A.原委
B.曲折
C.委屈
D.冤屈
4、看拼音写词语。
zhào yào qī hēi xiāo huǐ sǎo zi jǐ bèi
( ) ( ) ( ) ( ) ( )
dà yàn fánɡ ài shòu ruò dīnɡ zhǔ lǎn duò
( ) ( ) ( ) ( ) ( )
5、查字典填空。
“疾步”的“疾”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它的解释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在“疾步”这个词中应选 。
6、按要求写句子。本题共4题,每题2分,共8分。
(1)写一句与中秋月亮有关的诗句。
(2)写一句有关诗书的名言。
(3)写一句有关保护环境的标语。
(4)当困难来临是,你会对自己说:。
7、根据释义写词语。
1.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
2.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
3.完全跟过去一样。( )
4.比喻错误的道路。( )
5.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物。( )
8、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1.秦王(_________)不敢进攻我们赵国,(_________)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2.(_________)姑爹的小船,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_________)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
3.我(_________)看没有深刻道理的漫画书,(_________)读无病呻吟的文章。
9、课内回顾
当然,梅兰芳也意识到,只要他留在上海一天,日本人对他的骚扰( )就一天不会停止。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
因为战乱,梅兰芳被迫滞留在香港达四年之久。在日军围攻香港期间,日本人仍然别有用心地邀请他。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 )手可得。然而,他对这些不屑一顾。他不愿也不可能为侵略者粉饰太平。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者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尽管他视艺术为生命,但在民族存亡关头,他毫不犹豫地将艺术让位于民族气节。
1.给文中加点的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2.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梅兰芳离开了上海,来到了香港。
(1)“深思熟虑”说明梅兰芳的决定是认真 后才作出的,也体现了他离开上海时的 心情。
(2)梅兰芳离开上海去香港是因为经常受到 。
3.在香港,日本人是怎样引诱梅兰芳的?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梅兰芳的选择,表现出他作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所应具备的民族气节
B.在物质与民族气节面前,他选择了后者
C.他的食物充足,不用为这些犯愁
5.你觉得梅兰芳是怎样的一个人?
梅兰芳是一个热爱 ,但更 的人。
10、阅读理解。
洛迪还不大会游泳,但他要救妈妈,不能让妈妈死!他好不容易游到妈妈身边,用手托起妈妈的头,喘着气说:“妈妈,坚持住 !我们要活下去!”
【1】洛迪不太会游泳,为什么放开电线杆去救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文中三个感叹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早上,父亲把10岁的儿子洛迪叫到跟前,( )着他的头发说:“洛迪,我要出门办事去了。你现在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要好好照顾妈妈。”
A. 抚摸 B. 抚弄 C. 安抚
11、阅读。
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guā guà)裤,与几双缝(féng fèng)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wū wù)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传世宝:___________________
(2)齿冷: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但我说出的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材料一】事件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工夫她都会关注微信里的朋友圈,看朋友晒孩子、晒出游、晒美食,不亦乐乎。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着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不着觉,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天津网)
昨天中午,我在某百货公司的肯德基吃午餐,一对母子在我邻桌相对而坐。穿着校服的儿子一直微笑着刷着微信的朋友圈,母亲则聚精会神地打“全民飞机大战”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了,两人未说一句话,甚至连眼神交流都没有,只在临走时,母亲说了句:“儿子,走吧。” (浙江在线)
上海地铁公司日前公布一段惊险视频,一名女子在搭乘地铁的时候,由于醉心于看手机,竟然径直走下站台,跌至轨道,让人捏了一把汗。(《温州商报》)
【材料二】危害
【材料三】数据
【材料四】观点
“低头族”的产生源于他们对自媒体的依赖。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却被工具所控制。出现心理疾病,患上手机依赖症,这都是过度使用自媒体造成的结果。(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丛春华教授)
不夸张地说,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面前不自觉地低头,已经成了一种“现代病”,代表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且患有这种“现代病”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多。既然是病症,就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真到了呼吁人们看路看天看风景,不要甘做“低头族”的时候了。(媒体人 苑广阔)
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玩手机”的“低头族”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自我约束,增强自控能力,树立理性使用手机的意识,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多与人交流。也可以通过培养其它兴趣,转移注意力等,来减少“低头”的时间。其实,现实世界很美好,很温暖,很精彩,只要你肯关掉手机,抬起头,就能感受得到。(时评人 曹改青)
【1】依据材料四,简单概括“低头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低头族”行为造成危害的一项是( )
A.颈椎变形
B.导致聋哑
C.影响外貌
D.影响视力
【3】依据材料三可以看出“低头族”的主力军是___________学历的人群;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低头族”排在第_____位。
【4】依据材料四,请你给“低头族”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丛春花教授认为“媒体具有工具的属性,应该为人所用,而‘低头族’却被工具所控制。”请结合材料一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经过4年的努力,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428万4千字,内容比原先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1.下列选段中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逸闻:世人不知道的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记载的)。
B.“不可多得”指新的《国榷》只有一本,是谈迁的,其他人都不能阅读。
C.“奋笔疾书”指快速地挥笔书写。
D.“名垂青史”可以换成“流芳百世”。
2.文中加点的“此”指的是。
3.59岁的谈迁之所以携带书稿来到都城北京,是因为。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做的事情主要是:①;②。
4.用“”画出介绍新《国榷》的句子,说说从这句话中的一连串数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14、松 鼠(节选)(12分)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温和 暖和 温暖)。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 结实 坚硬)。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服 舒适 闲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 遮挡 遮盖)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1)在括号里的正确词语后面打“√”。(2分)
(2)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①错杂: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②勉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注意文中画“____”句子中的加点字,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介绍了松鼠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说明了松鼠的_____ ________,进一步突出了它________的特点。(3分)
(5)“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一句中的加点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练习。
我家有一盆仙人掌。刚买来时只有两三瓣“手掌”,没过几个月就长了满满一盆,翠绿翠绿的,多么可爱啊!我经常观赏它,给它浇浇水,松松土。
仙人掌的“手掌”长着很多刺,使人一不小心就会被这些刺扎到。一天,我的手被仙人掌的细刺扎到了,真痛啊!于是我渐渐地对仙人掌产生了厌恶之情,觉得它太小气,为了不让别人动自己一下,就长出令人讨厌的小刺保护自己。一生气,我就把它扔到阳台的角落里去了,一连几个月也不给它浇水、松土,我也渐渐地把它忘了。
一天,我正在做作业,忽然闻到丝丝花香,我到阳台上去看,哪儿有花呀?循着花香,我的目光落到角落里那盆仙人掌上,那绿色的“手掌”上已沾满了灰尘。就在这只沾满灰尘的“手掌”上,开出了一朵朵淡淡的小白花。啊!它能在几个月不“喝”水的情况下开出小花,为人们送来花香!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于是,我抓起喷壶走向水龙头,我要让美丽可爱的仙人掌“喝”个够。
淋过水后,我又看到仙人掌那翠绿翠绿的颜色。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2】仙人掌有哪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3】你喜欢仙人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是中国人
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一个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话语让我们心潮澎湃,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奋然前行。
偶然读到吉鸿昌传记,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的胸卡,上面用中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的人。
“我是中国人”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是中国人”是铿锵作响的五个字,更是慷慨激昂的宣言;是民族责任心的表白,更是民族自尊心的呐喊!能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不卑不亢地喊出来,便是英雄。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孙中山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戚继光矢志抗倭,谭嗣同以身殉国,邓世昌为国捐躯,钱学森毅然回国……每当国家陷于危难之际,炎黄子孙便奔走呼号,慷慨赴难;每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中华儿女便重整山河,解民倒悬。这不正体现了这一脉相承、世代相表的爱国之情吗?这不正是民族责任心吗?多少爱国者以自己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大声地喊出来:“我是中国人!”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__________
(2)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__________
【2】读短文第2自然段,你从吉鸿昌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鸿昌的拳拳爱国之心。
B.吉鸿昌敢于向美国人挑战。
C.吉鸿昌面对恃强凌弱的美国人不卑不亢。
D.吉鸿昌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短文第4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列举了吉鸿昌佩戴木制胸卡、孙中山_________、戚继光_________、谭嗣同以身殉国、邓世昌__________、钱学森__________等例子,表现了炎黄子孙___________,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___________。
【5】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样做来体现自己的爱国之心呢?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莲花桥
①解放战争时期,一天晚上,区妇联主任莲花接到上级命令:天亮前必须在沂河上架起一座桥,以便解放军大部队顺利通过。
②莲花心急如焚,思量着:现在是晚上九点,到天亮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该怎么办呢?莲花立即召集几个姐妹商量,很快就有了一个架桥方案。她们走村串户说服群众,很快就备齐了架桥所需的材料。
③天刚刚亮,区长随队伍来到了沂河边。部队首长透过熹微的晨光,望着滚滚河水,心急火燎地问:“咦,怎么没桥?”
④区长责问莲花:“要你们架一座桥,到现在怎么连桥的影子都没有?你们竟敢拿命令当儿戏?”
⑤莲花听罢,并不辩解,而是快步走向前,高声喊道:“姐妹们,架起桥来!”
⑥她的声音如晶莹的水珠儿飞上天空。那些在河滩严阵以待的姐妹们,听到号令,纷纷扛起门板,跳进齐腰深的河水里。她们用身躯作桥墩,用门板作桥面,硬是在水中架起了一座桥。
⑦部队首长说:“我们不能踏着姐妹们过河,还是蹬水过河吧。”
⑧莲花在水中大声说:“首长,我们不是千金小姐,我们是响当当的沂蒙山妇女,扛得住!为了解放全中国,请同志们赶快过桥!”
⑨区长感动了,高声请求道:“时间就是胜利。首长,别犹豫了!”
⑩此刻,部队首长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看着河水中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目光,果断地命令道:“同志们,我们过桥,要走中间,轻踩快跑!”
⑪河水中,百名妇女如百朵怒放的莲花,灿烂的霞光照在她们身上,她们显得更加美丽和格外高贵。
⑫我们的钢铁战士,含着泪水,踏着“莲花桥”,一路冲向了胜利的前方!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下列事件按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填序号)
A.筹备建桥材料 B.部队含泪通过 C.搭起人体浮桥 D.接到建桥的命令
( )→( )→( )→( )
【2】第⑩段中,部队首长“热泪盈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题目“莲花桥”在文中有双重含义;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描写了人物的语言,通过莲花的话,我们看到了一位果断、坚强的沂蒙山女革命战士的形象。
B.文章第③段中,“心急火燎”体现出首长着急的心情。
C.文章第⑤段是对莲花的动作和语言的描写,莲花以此回击首长和区长的批评。
D.文章第⑫段中,“含着泪水”是对战士们的神态描写,体现出军民鱼水情。
【5】本文描写的是女英雄的事迹,请你再列举一个女英雄,并用一句话概括她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材料二:
三顾茅庐
①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去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②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亮。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③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让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先生,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④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⑤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让诸葛亮深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徒有虚名:_________________
(2)忠心耿耿: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刘备说:“……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请诸葛亮到新野做客
B.打败曹操
C.伸张正义,振兴汉室
D.拜访诸葛亮
【3】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刘备是什么样的人,大家有不同的说法。你是怎么想的?请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说说你的理由。
刘备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
刘备真是求贤若渴、识人善用,终成大事。
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多处写了张飞的语言,这样写的好处是( )(多选)
A.这样写突出了张飞莽撞、豪放的性格特点。
B.这样写更能表现出刘备的坚持不懈。
C.这样写从侧面突出了刘备谦和有礼的特点。
D.这样写从侧面衬托了诸葛亮的才华。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永远的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①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②将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③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④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文中句②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请你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在这样的天气中,身为军需处长的老战士没有为自己发一件棉衣,而是___________,体现了老战士_________的伟大精神。
【3】读文中画线句子,体会将军的感情变化。
①②句表现将军心中的________;③句表达了将军的________;④句体现了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题目“永远的丰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战士被冻僵了,像一座丰碑一样,永远留在了那云中山。
B.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将军和战友们心中永存的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是后者对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永远的缅怀。
20、按要求写句子。
1.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改成转述句)
2.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用加点字造句)
3.白云在天空中飘荡。(扩句,至少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21、把下列句子改写成拟人句。
(1)小鸭子在池塘里游来游去。
(2)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调换语序换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
想想你的心爱之物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的心爱之物?仿照本单元课文的写法,围绕心爱之物,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字数在350左右。题目:《我的心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