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临安邸。(旅店)
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着急)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满足)
D.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2、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如果过量砍伐树木那么大地将寸草不生。
B.诸葛亮料事如神足智多谋享有盛名。
C.他才取得一点儿成绩就开始得意忘形。
D.取得一点小成就的时候,我们不能顾影自怜。
3、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描写心理活动的是( )。
A.兴高采烈
B.得意忘形
C.胆战心惊
D.足智多谋
4、多音字组词
卷:juàn(______)juǎn(______)
抹:mǒ(______)mò(______)mā(______)
差:chāi(______)chā(______)chà(______)
5、我的日积月累
(1)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2)_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
(3)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
(5)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
(7)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_____!
(8)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niǎo niǎo( ) shū( )忽 jí( )妒 面面相qù( )
争执( ) 粗糙( ) 满盈( ) 依偎( )
7、看拼音,写汉字。
cè cōng míng zòu chì bǎng
猜( ) ( ) 演( ) ( )
róu liè shī zǎo
温( ) 打( ) 潮 ( ) 大红( )
8、填歇后语。
(1)“星光大道”节目中,参赛者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变魔术……这真是“________”啊。
(2)爱迪生经数千次的挫折,失败后不气馁,最终发明了高阻力白炽灯。这真是“________”啊!
9、课内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①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②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③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就只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
④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蛙壳一样。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下面对文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园子里只有一棵大榆树。
B.实际上,园子里共有三棵树。
C.因为我不喜欢果树,所以把果树砍掉了。
【3】文段在描写昆虫的时候,主要是抓住它们的_______、_______来进行具体描写的,同时用到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4】边读边思考,画“﹏﹏﹏”句子是从_______和_______的角度来描写大榆树的,写出了大榆树___________的特点。
10、课外阅读。
旋律
①月光淡淡,悄悄给窗边送来一丝浪漫。房间荡漾着欢快的乐曲,我沉浸在这醉人的气氛中,聆听那美妙的旋律——如一泓清凉的泉水,缓缓地流进心田,令我心旷神怡;似一缕淡淡的芳香,沁人心脾。蓦然,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伤感,泪水不禁流了下来……
②这旋律,为何如此熟悉?为何如此令我伤感?哦,父亲的脚步声也富有音乐般的旋律。好想念,好想念身在异乡的父亲;好怀念,好怀念有父亲陪伴的那一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好想,好想再聆听父亲那富有旋律的脚步声。
③父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
④小时候,我等待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一旦听到他的脚步声,我便会飞一般地跑去开门。我知道,那是我日盼夜思的父亲回来了。开门后,父亲会抱起我,从行李包中拿出一个小玩具给我,我高兴得大叫起来……
⑤父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
⑥上学了,懂事了,我仍是等待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但我听到他的脚步声,并没有飞一般地去开门,而是从房间拿出一张奖状或一张满分的试卷。父亲看见后,高兴地夸奖我,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文具奖励我,我则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更努力!
⑦父亲是一首唱不尽的歌,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
⑧现在,我期盼父亲富有旋律的脚步声。父亲在家养病的那一年,每当我遭遇挫折时,总会听到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父亲安慰我,鼓励我,抚平我心中的伤痕,直到我重新站起来。父亲时常对我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⑨我感谢父亲,衷心感谢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现在即使父亲不在我身边陪伴我,我也会笑着面对生活中的风雨,因为父亲旋律般的脚步声时常在我身边回响。但我仍然期盼聆听父亲的脚步声,父亲那富有旋律的脚步声,是那样坚定,那样悦耳……
⑩历史的车轮依然转动着,世界在变化,小树在成长,但父亲的脚步声不会变,永远是那样富有旋律,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永远让我怀念……
⑪旋律在飞扬,我的思想在穿越,我的热血在沸腾,我的心灵在感动;旋律在飞扬,我的笑脸在张开,我的理智在升华,我的生活充满阳光。这是一股不可抵挡的力量,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是一份不可遗弃的爱。
⑫旋律——音乐?旋律——脚步声?旋律——爱?
【1】作者围绕父亲的脚步声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三次写到父亲的脚步声是悦耳的旋律,这三次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旋律是“如此熟悉”又是“如此令我伤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父亲的脚步声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旋律”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敢说实话的人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的,一位48岁的学者被日本侵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日本军官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得不照做。但是他说:“我是向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个问题我有两种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你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
日本军官说:“可以给你20分钟。”
在这20分钟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一个国家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的人民当作奴隶,削弱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有效果,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当报应来临时,压迫者有时会比被压迫者更惨。
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要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自得的韩国翻译听了学者的这番话后热泪盈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译完这段话就把学者带回了监狱。
再次审讯的时候,照样需要先给日本军官鞠躬,学者照旧说,自己是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这次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有删改)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的含义。
扬扬自得:_________________
【2】“扬扬自得”是AABC式词语,我能照样子写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开头为什么要特意交代翻译是个韩国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国翻译先前还是一副“扬扬自得”的样子,后来却“热泪盈眶”,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运用_______描写刻画了一位学者,这位学者给我们的印象是:________
【6】文中一共有三次鞠躬,含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完文章,你内心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
12、小溪的欢歌
清晨,小街上人来人往,像畅流的小溪。忽然,两辆自行车相撞,两个小伙子争吵起来,互不相让。像块大石头横在小街当中,小溪流动缓慢了,渐渐停止了。
有的人担心上班迟到,气得厉声高叫;有的人要去车站接人,急得连连跺脚;有的人抱怨小街太窄,不住摇头叹息;有的人干脆掉转车头,绕道而走。
人越聚越多,小街被堵塞了。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分开众人,来到两个争吵不休的小伙子面前,和颜悦色地说:“大清早,为这点小事争吵,影响这么多人上班,多不好!快走吧。”老人排解开纠缠在一起的小伙子,又站在小街当中高声喊:“请大家自觉遵守秩序!东去的,右边走,前边的,别停住!”
人群开始缓缓移动,渐渐加快,一会儿,小街又畅行无阻,又响起小溪的欢歌。
【1】用“△”给短文分三段,写出段意。
(1)
(2)
(3)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厉声高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争吵不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颜悦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与下列句子相似的句子。
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像一只自由翱翔的雄鹰。
【4】下面哪句话正确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目的,在括号里打“√”。
(1)说明小街太窄,交通容易堵塞。 ( )
(2)赞扬老人热心排解纠纷,维持交通秩序。( )
(3)这篇短文既赞扬了老人的热心,也批评了小伙子的行为,更表达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谦让、尊重、理解和宽容。( )
13、阅读。
假如没有灰尘
①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
②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③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人眼能看到的灰尘,是灰尘中的庞然大物,细小的灰尘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陆地上空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④灰尘在吸收太阳部分光线的同时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⑤大气中的气体容易散射紫、蓝、青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灰尘则不同,它不加选择地散射七色阳光。我们看到遥远的天空随高度降低而逐渐由蓝变白,就是因为底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由于只存在气体对阳光的散射,整个天空将始终是蔚蓝色的。
⑥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依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地飘浮。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中难以形成云雾,也难以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逐渐增加,大气中的相对湿度不断上升,就会影响生物的生存。此外,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1】(判断)根据上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灰尘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______)
(2)陆地上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物、燃烧烟尘、土壤扬尘等。 (______)
(3)大气中的灰尘容易散射紫、蓝、青光,所以一般情况下天空呈现蓝色。 (______)
(4)我们平时看到的阳光很柔和,是因为它经过灰尘的散射削弱了强度。 (______)
【2】(简答)“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句话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果然,过了一会儿,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的 地 得)很,却没有亮光。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sì shì)的,慢慢儿,一纵一纵(的 地得),使劲向上升。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1】用“√”画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或读音。
【2】用“________”画出描写太阳上升得很吃力的句子。这句话使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找出描写太阳初出时的形状、色彩、动作和亮光的词语。
(1)描写形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色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动作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描写亮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深红的圆东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话讲的是________的天气里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是按照________顺序记叙的。
【6】你看过日出吗?写一写你所看到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快乐阅读。
解放目己的空间
教育家陶行知多次告诫青少年:不要把自己关在笼子里,要学会“解放自己的空间”,努力到自然,到社会中去扩大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在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一些课外书,会使课内的知识学得更好,更活。鲁迅曾经多次号召广大青年:可以多看看本分以外的书,比如学理科的,可以看看文学书;学文科的可以看看科学方面的书。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青少年时期,精力旺盛,多读书储存下丰富的知识,则可终身受益。
参加课外活动小组,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课外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不断培养自己的特长爱好,以后可以把自己的爱好,特长发展成自己的职业和事业。科学家达尔文从小有收集标本的爱好,这一爱好后来发展为专长,使他成了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
走出校门,开阔视野,开辟学习的新天地。同学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去读社会这本无字巨著。参观工厂、农村,观看画展、科技展览,可以获取书本上得不到的知识;调查访问,接触和参与社会实践,可以丰富阅历,增长才干;游览自然景观、名胜古迹,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解放自己的空间”,可以使我们变得更聪明,更有实力。
【1】根据短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开阔(______) 开辟(______) 陶冶(______)
博览(______) 增长(______) 提高(______)
【2】理解加点的字,并用所给词语造句。
告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举世闻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这句话中,“他”是指________,“叮在一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2、3、4自然段中,第一句话与后面的内容是________关系,这几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
16、课外阅读。
窃读记
①转过街角,看见饭店的招牌,闻见炒菜的香味,听见锅勺敲打的声音,我放慢了脚步。放学后急匆匆地从学校赶到这里,目的地可不是饭店,而是紧邻它的一家书店。
②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我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被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③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从头来,再找一遍。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④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⑤我害怕被书店老板发现,每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再读下去的时候,我会知趣地放下书走出去,再走进另一家。有时,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能读完。
⑥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因为那样不会被人注意。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购买的,恐怕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⑦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⑧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⑨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⑩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这时,我总会想起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贪婪:____________
惧怕:______________
饥肠辘辘: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这句话用了_____________描写,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词,可以看出当时我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17、请你静下心来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父爱之舟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搬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在文中的“□”里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外貌描写的句子。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自然段描写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
爱没有重量
一位登山爱好者前往喜马拉雅山。路途非常遥远,山路非常难行,空气非常稀薄,他( )携带了很少的行李,( )一路走来,还是显得举步维艰,气喘如牛。
他走走停停,不断向前遥望,希望目的地赶快出现在眼前。就在这时,他看到前方有一个小女孩,年纪不超过十岁,背上背着一个胖嘟嘟的小男孩,正缓慢地向前移动着。她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可是她的双手还是紧紧呵护着背上的小男孩。
登山爱好者经过小女孩的身边时,很同情地对小女孩说:“孩子,你一定很疲倦,你背的那么重!”谁知,小女孩听了之后,很不高兴地说:“你背的是一个重量,但我背的不是一个重量,他是我弟弟。”登山爱好者哑口无言。
确实如此,在磅秤上,不管是弟弟还是包袱,都没有差别,都会显示出实际的重量,但就心而言,那小女孩说的话一点也没错,她背的是弟弟,不是一个重量,包袱才是一个重量。她对弟弟的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而爱是没有重量的。
爱没有重量,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所求的付出。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面对登山爱好者的同情,小女孩却“很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哪个细节让你感受到“爱是一种喜悦的关怀与无所求的付出”?请用“____”画出相关语句。
【4】联系全文内容,说说这篇文章结尾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会不由想起自己经历过的或看到的与“爱”有关的情景。请你选择一个,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嫦娥奔月(节选)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yì),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1.照样子写词语。
嗖——嗖——嗖——(表示声音)
2.用“△”标出表示动作的词,这几个词说明了后羿 。
3.发挥你的想象,说说读完画线句子,你想到了什么。
4.读了短文,我觉得后羿是一个 的人。
20、21世纪图书馆的大门不会关闭。(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了飞。我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兵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兴安岭多美呀:有青松、白桦,还有野花。(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丛里还隐藏着小红豆。(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不改变原意,换一种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活动三:见字如面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读书分享会期待你的精彩呈现,让我们用文字来传递经典,用语言来抒发情感。
请从下面两个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写。
题目一:“传承经典”让我们把心中的经典书籍推荐给别人,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要求:题目自拟,推荐的时候,要介绍这本书的书名、作者等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题目二:“筑梦未来”让我们乘着时光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校园,你也许会看到许多不一样的场景,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请你发挥合理的想象,以“二十年后的校园”为话题写一写,题目自拟。
要求:从以上题目任选一个写一写。内容具体,语句通顺连贯;书写工整,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不少于350字。(注意:文中不要出现自己真实的学校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