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下面选择与“死”近义的词语:( ) A投身; B殉职; C献身; D牺牲; E逝世
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恩惠 讯期 理所当然 眉开眼笑
B.完壁归赵 政通人合 安居乐业 举世文名
C.僵硬 照耀 一知半解 应接不暇
D.国秦民安 呕心历血 处心积虚 鬼计多端
3、用“√”给带重号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蒙(méng měng )古 好( hǎo hào )客 渲( xuān xuàn )染
既( jí jì )然 低吟(yīn yín ) 拘束(sù shù )
4、写近义词。
兴趣——(________) 起初——(________) 厌倦——(________)
快乐——(________) 思考——(________) 消遣——(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lái yì tànɡ xiào xī xī chénɡ jiā lì yè
( ) ( ) ( )
qiān zhēn wàn què zhèn tiān dònɡ dì
( ) ( )
6、我们的祖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请你写出以下诗句描写的季节。
(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 )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4)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 )
7、根据画线部分写成语。
1.我没完没了地说着(______)看病要注意的事项,儿子打断了我让我将其写下来。看着儿子独自出门,我为在孩子生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反而让他接连遭受灾难(______)而感到内疚。此时的我觉得真应该领着他一道去,让他有个印象,哪怕以后再按照规矩继续做事(______)。
2.放学回家,我急迫得不能等待(______)地想把奖状给父亲看,因为这次作文比赛我拿了一等奖,所以十分得意(______),期待着父亲的表扬。可父亲看到奖状,只是淡淡地说:“不错,希望你还是像从前一样(______)地努力。”
8、回忆所学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
(1)古典名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绚丽多彩的瑰宝。读古典名著,我们了解了《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___的人,相比之下,周瑜则是个____________的人;读了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我们还领略了武松的___________;见识了____________的石猴;从《红楼春趣》中,我们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的宝玉。
(2)前半学期,我们了解了古代不同的儿童生活,有描写儿童种瓜的诗句“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有描写儿童玩冰的诗句“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有描写儿童在牛背上吹笛的诗句“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_。
(3)《祖父的园子》的作者是________,课文选自《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忆读书(节选)
《红楼梦》是我在十二三岁时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所包含的一个家庭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1】“我”少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2】“我”中年时读《红楼梦》的感受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和中年读同一本书,为什么有不同的感受?( )(多选)
A.认识的字多了,读明白了意思。
B.理解能力提高了,对文章的体会深刻了。
C.阅历丰富了,对文章的体会深刻了。
D.读得认真了,感受更多了。
【4】对第2自然段内容概括最合适的是( )
A.读书让“我”快乐。
B.读书让“我”明白了道理。
C.读书让“我”明白了做人处世的道理,让“我”感到快乐。
10、阅读。
我生命中的那簇野菊花
①成长本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历经岁月的不断锤炼打磨,才能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怯弱走向勇敢。然而,有时候蜕变却会在瞬间完成,尤其是关键的那一步,就像作家或画家长久地苦思冥想,仍不得其法,而在某一境况下灵感顿生,一挥而就。
②我是母亲第四个孩子,出世没几天,便被送进医院。医生告知,孩子心脏发育不好,有肺炎、先天性气管炎,很难养活。而我的父母亲,始终不肯放弃,一天天的打针吃药,细心照管,使我终于 下来。
③我所能记起的是五六岁前后的事情。当别的孩子在村里像兔子一样欢快追逐时,我躲在医院的病床上;当一群孩子相约戏水时,我被关在家里;小伙伴们爬树、捉知了,我只能远远地看着。我常搬着小凳子,坐在家门口,看他们跳皮筋、打沙包,时常心生悲哀,我甚至自己一点也不喜欢自己。
④深秋的一天,我睡得迷迷糊糊的,感到嘴里干渴,嚷着要喝水。父亲过来习惯地摸我的额头,“这么烫,又发烧了。”他迅速地给我穿戴好,叮嘱了母亲几句,就去推自行车,领我去镇上的医院。当我坐在父亲自行车的后座的时候,才知道,此刻天刚蒙蒙亮,路上几乎没有人。深秋的早晨寒气袭人,父亲飞快地骑着自行车,我则昏昏沉沉地靠在他的背上。镇医院离家并不远,很快就到了,听诊、化验、取药、打针这一系列过程,小小的我已是非常熟悉了。出了医院已是9点多了,小镇上早已热闹起来,父亲带着我往家赶。晴朗的天,阳光是金色的,照在一张张兴奋的脸上,我无力地靠在父亲的背上,什么也不想说,也不想看,我只觉得自己与这充满活力的景象格格不入,我像是被快乐遗弃的孩子,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长大。我无声地哭泣着,泪水将父亲的外套弄湿了一大片。他感到了什么,车子骑到前面一个转弯处,忽然改变了方向,父亲对我说:“咱们抄近路能近点。”我从来不知道这条小路也能通向村子。说是一条小路,其实是灌溉渠的渠岸,这条水渠很深,也很宽,渠岩大约!米宽,并不是很平坦。我坐在后座上,觉得有点紧张,便坐直了身子,也没有了一丝困意。
⑤我的眼前忽然一亮,就在前方渠边斜坡上竟然有一大片一大片白色的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得那样鲜艳,那样精神。“爸爸,那是什么花?你放我下来吧。”父亲说:“这是白菊花,像是野生的。”我蹲在了路边兴奋地看着这些花,一丛丛,一簇簇,紧密地挨着,矮矮的,却精神抖擞,一些小虫在上面跳跃飞舞,花朵不大,可开得那样灿烂,没有一丝倦急之意,露水还没有散去,在花朵上面打转。我已无法准确地描绘那个时刻小小的我的心境,我只记得那一刻有一幅画面深深地刻印在我脑海里:清凉的风,湛蓝的天,金闪闪的阳光,一大片白色的野菊花明艳美丽,清香袭人,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看得痴迷,看得绽放了久违的笑颜。而就在那一刻,她坚定地告诉自己,她要生长得像这花一样美丽……
⑥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只有我知道,我饮下去的是希望,是力量,是渴望生命如花绽放的动力,那一刻,一个六岁的小女孩觉得自己长大了。
⑦多年以后,我终于摆脱了疾病,健康地长大,并没有留下一丝疾病侵扰的痕迹。如果说生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那么在我生命的这幅画卷中,那路边的野菊花就该是神来之笔吧!
【1】结合文章,给第②段横线上选择合适的词语,写上序号( )
A.侥幸
B.幸运
C.幸存
D.荣幸
【2】结合文章,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苦思冥想:___________ 精神抖擞:___________
【3】“那一天回家后,我破天荒头一回吃药没有让父母催促,那一大碗药,我第一次面无惧色,一饮而尽。”良药苦口,那个经常与药为伴的作者为什么这次却能“一饮而尽”?
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的“野菊花”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
【5】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请你结合这篇文章谈谈对生命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松鼠(节选)
①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树空心的缝隙里,塞得满满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们也常用爪子把雪扒开,在雪下面找榛子。
②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足够宽敞、足够坚实。这样,它们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下雨时雨水向四周流去,不会落在窝里。
③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光溜溜、干干净净的。
【1】第①自然段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这三方面介绍松鼠。
【2】第②自然段“___”“___”“___”等词语的使用,把松鼠搭窝的过程介绍得很有条理。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运用了作比较的方法,说明松鼠到了冬天也是要活动的。
B.松鼠的窝都是搭在树枝分杈的地方。
C.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到了冬天就换毛。
D.片段的语言平实,准确、清楚地写出了松鼠顽皮、忠诚的特点。
12、阅读下面这则笑话,完成练习。
马克·吐温的故事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到某地的旅店投宿。别人早就告诉过他此地的蚊子特别厉害。他在服务台登记的时候,一只蚊子正好飞过来。他对服务员说:“早听说此地的蚊子十分聪明,果不其然,它竟然会预先来看看我的房间号码,以便夜晚光临,饱餐一顿。”服务员听了不禁大笑。
结果这一夜他睡得非常好,因为服务员也记住了他的房间号码,认真地做好了所有该做的事。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 )
A.此地的蚊子果然十分聪明。
B.此地的蚊子十分厉害,竟然会预先看客人房间的号码。
C.提醒服务员要预先把房间里的蚊子驱除干净。
【2】从马克·吐温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巩固
有一次,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在他眼前掠过。“嗬!真漂亮!”他边叫边用小手扑过去,敏捷地捉住了它。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法布尔高兴极了。他把这个小宝贝( )蜗牛壳里,( )树叶,( )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 )。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
【1】这一段主要写了( )
A. 法布尔正在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
B. 法布尔喜欢蓝色的小甲虫。
C. 法布尔八九岁利用放鸭子的时间,认真观察周围的一切,并捉了自己喜欢的昆虫,捡了贝壳、石子等,装满了衣袋,准备回家好好欣赏。
【2】请给文段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动词( )。
A. 包上、装进、放进、欣赏 B. 放进、包上、装进、欣赏 C. 包上、放进、装进、欣赏
【3】你从选填进文段的这些法布尔动作表现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 ( )
A. 法布尔对小甲虫的极度珍爱之情。
B. 法布尔做事很有条理。
C. 小法布尔是一个做事很细心的孩子。
【4】“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这一句是从甲虫的________和________两方面,运用________手法,描写了这只甲虫的________。( )
A. 大小、颜色;对比;可爱 B. 形状、颜色;对比;小 C. 体积、颜色;比喻;可爱
【5】从“把两个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中的“鼓鼓囊囊”可以得知法布拣的贝壳和石子____________,也能从中体会到法布尔对昆虫世界是如此的__________。( )
A. 非常大;着迷 B. 非常重;着迷和喜爱 C. 数量之多;着迷和喜爱
14、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第二天,我们划着船到一个朋友的家乡去。那是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又经过那“鸟的天堂”。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应接不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是作者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我们”这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之所以这次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三自然段加点的两个“到处”突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句话中,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双引号,第二个没加双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月下春江美
下班回家,已是暮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着家人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由于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小块隐隐约约暗褐苍茫的晕。而这一小块的晕,映照在苍茫的河面上,随着荡起的水波呈现出圈圈美丽的倒影,竟有着雨后彩虹隐没前的轮廓。越着越像,越看越美,朦朦胧胧的不可言喻的美,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果真是的。天上一小块的光晕就让满河的水以船为界,西侧是晃晃的泛白的河水,东侧则阴阴暗暗、晦涩苍苍。
新月出来了,开始值班上岗。那如眉的新月是曾经照过白居易的九月的暮江月吗?如钩的新月之上只有一颗极亮的星,默默陪着他。不靠他太近,不离他太远,给他距离,给他支撑和美感。星和月的影子映入河中,忽而清晰,忽而恍惚,别有一番情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的疑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张若虚的困顿。其实,何必问“明月何时照古人”?月圆月缺,每时每刻的月都是不同的,照耀古人的月也只是古时的月,照耀我们的也只是我们同时代的月,日新月异,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今晚,这美丽春江上的月,因为我们游玩的心情愉悦,也是愉悦的。夜幕弥散,河面开始起风,不刺骨,却也陡然觉得冷。我们的船,只得往回返。水中的月,贴近船边的月和那颗越来越亮的星碎成点点闪闪的锦鳞帛片跳跃着,一路跟随我们。夜,越来越深。近岸的柳,黑乎乎的一片了,远处的更是如雾如梦一样混沌不清。
河面的一切都沉入梦境中了,那弯新月倒是越来越明朗,还有稀稀疏疏闪烁不定的星。
【1】文章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空间
B.事物的几个方面
C.时间
D.事情发展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不可言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新月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下春江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迷离朦胧的美
B.梦幻诗意的美
C.动静相宜的美
D.豪放磅礴的美
【4】欣赏着月下的春江美景,作者想到了古人的诗(词)句。你还想到了哪两句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下列句子,体会景物的动静之美。
(1)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池,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16、爸爸的教育
我的爸爸是个称职的行长,虽然工作很忙,不能辅导我的学习,但时时教育我应该怎样做人。
记得那是个星期天,我正在楼下做作业,妈妈在门外洗衣服,忽然爸爸在楼上叫我们都上楼去。我跑得最快,第一个跑上楼梯,只见爸爸房间的门口躺着几团废纸,旁边斜放着一把扫帚,我急匆匆地从纸团上跨过去,随着“啪”的一声,右脚碰倒了扫帚,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来到爸爸的跟前,问:“爸,有事吗?”他一句话也没说,妈妈也跟上来了,她发现纸团和扫帚,就俯下身子,捡起纸团,扔进纸箩里,还把扫帚放好……
这时,我看了看爸爸,爸爸也看了看我,我不由得低下了头,什么都明白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一天傍晚,爸爸带我逛街,我们一边走一边聊天,左前方几个人围在一起,头靠着头,嘴凑近耳朵小声说话,我拉着爸爸的手也凑上前去。原来地上半蹲着一个人,像有四十开外的年纪,穿着破烂,双腿残疾,正仰着头,右手高举着一只破旧的铁皮碗,向过路的人要钱。我笑着对爸爸说:“这人真有意思。”爸爸没有说话,脸色变得严肃,他很难过地对我说:“你觉得一个残疾人向人要钱是好笑的吗?你不觉得他可怜吗?同情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他一边说着一边摸着口袋,掏出了几元钱……我也默默地取出仅有的两元钱,轻轻地放进铁皮碗里。这时,我感觉到爸爸的目光里充满了鼓励和赞赏。
生活犹如海洋,爸爸的教育不正是生活海洋中的朵朵小浪花吗?就是这美丽的小浪花不停地拍击着我这块稚嫩的礁石,使我健康成长。
我爱我的爸爸。
1.将文中画“——”的部分换成恰当的成语。
2.把画“”的句子换种说法,使其意思不变。
3.用自己的话说说“我”是通过哪两件事来写爸爸对“我”的教育的?
17、课内阅读我最棒。
①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②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
③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④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段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第④段加点的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画出与第①段呼应的句子。
18、(题文)课内阅读
在那块( )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苍蝇的翅膀和蜘蛛的长腿,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我们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 )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根据原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 )
②用力支撑。 ( )
③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 )
(3)把文中最能说明这块琥珀特点的一两个句子用“——”画下来。
19、阅读理解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闪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暝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非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
【1】下列对雷声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雷声最高可以达到210分贝。
B.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人们可以承受,对身体没有损害。
C.正常人可以在100至120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没有任何问题。
D.人们通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
【2】判断题。用“√”“×”表示。
①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______
②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______
③因为雷电的速度快,所以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______
【3】在文章括号中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关联词造句。
【4】简述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雷声的成语呢?把它们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根据“收获”一词的含义写句子。
(1)取得成熟的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喻心得、战果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夏天的南京是我国的三大“火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病人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
(2)园中虽然有民族建筑,但还有西洋景观。(修改病句)
_________
23、习作。
五年的小学生活,你和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果让你把最好的一位朋友介绍给别人,你最想介绍谁?她(他)有什么特点?请你来写一写她(他)。
要求:(1)运用本学期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具体表现朋友的特点。
(2)要选取典型事例,表达真情实感。
(3)题目自拟,文中不要出现学校和朋友的真实姓名。
(4)书写整洁,不写错别字,正确运用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