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理所当然 不计其数 金壁辉煌 无穷无尽
B.千真万确 众星拱月 奇珍异宝 诗情画意
C.天南海北 振天动地 一知半解 应接不暇
D.难以致信 真情实感 夜幕降临 津津有味
2、班级要组织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活动,本次活动以“读古典名著,品百味人生”为主题,你认为下面名言最适合用于本次主题的一项是( )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C.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跳水》一文是按照“猴子取走孩子的帽子——水手拿猴子取乐——孩子追猴子——船长瞄准孩子——孩子跳入水中”的顺序来写的。
B.学了《清贫》一课,我认为“清贫”就是穷困潦倒,一无所有。
C.严监生伸出一根手指,让挑去一茎灯草。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了他吝啬鬼的形象特点。
D.《田忌赛马》一文中,孙膑为田忌安排的是分别用下、上、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上、中、下等马。
4、请把下面的字词语补充完整。
晕__________向 __________自得
绿__________ 光__________
金__________ 醉__________
5、结合语句巧填歇后语。
1.审讯一开始,警察“________——单刀直入”,这些匪徒根本找不到狡辩的机会。
2.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的思路如开“_______——开动(冻)了”,不一会几就把这道题做出来了。
3.这么久不见你的脾气还是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
6、成语填空
短( )精( )平( )直( )有( )有( ) 言( )无( )
黯( )失( ) 迥( )不( ) 恍( )大( ) 跃( )纸( )
7、看拼音,写词语。
sānɡ shù qīnɡ tínɡ mà zhà shuǐ piáo hú dié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quán tou guǐ jì nián línɡ zhǎn xīn cí xiáng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8、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镇定自( ) ( )( )有序 闻名( )( )
面面( )( ) ( )不( )防 ( )虎( )山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少年中国说(节选)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朗读本节选文段应读出( )的感情基调。
A.悲伤抑郁 B.委婉含蓄 C.豪迈激昂 D.浪漫抒情
【2】将下列文句和其象征意义用直线连起来。
(1)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A.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2)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B.少年中国顶天立地
(3)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C.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4)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D.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3】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月下春江美
下班回家,已是暮色时分。顾不得一天的疲惫,孩子似的跟着家人乘船去河上玩。
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而船,又像是一只巨大的铲,从中豁开,慢慢地细心地豁开、划开,生怕由于不小心或者偏心分得不均匀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泡,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船后的水流“汩汩”冒个不停,像是煮沸了一样。
夕阳,只在西天留下一小块隐隐约约暗褐苍茫的晕。而这一小块的晕,映照在苍茫的河面上,随着荡起的水波呈现出圈圈美丽的倒影,竟有着雨后彩虹隐没前的轮廓。越着越像,越看越美,朦朦胧胧的不可言喻的美,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诗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果真是的。天上一小块的光晕就让满河的水以船为界,西侧是晃晃的泛白的河水,东侧则阴阴暗暗、晦涩苍苍。
新月出来了,开始值班上岗。那如眉的新月是曾经照过白居易的九月的暮江月吗?如钩的新月之上只有一颗极亮的星,默默陪着他。不靠他太近,不离他太远,给他距离,给他支撑和美感。星和月的影子映入河中,忽而清晰,忽而恍惚,别有一番情韵。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的疑惑;“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则是张若虚的困顿。其实,何必问“明月何时照古人”?月圆月缺,每时每刻的月都是不同的,照耀古人的月也只是古时的月,照耀我们的也只是我们同时代的月,日新月异,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
今晚,这美丽春江上的月,因为我们游玩的心情愉悦,也是愉悦的。夜幕弥散,河面开始起风,不刺骨,却也陡然觉得冷。我们的船,只得往回返。水中的月,贴近船边的月和那颗越来越亮的星碎成点点闪闪的锦鳞帛片跳跃着,一路跟随我们。夜,越来越深。近岸的柳,黑乎乎的一片了,远处的更是如雾如梦一样混沌不清。
河面的一切都沉入梦境中了,那弯新月倒是越来越明朗,还有稀稀疏疏闪烁不定的星。
【1】文章是按照( )顺序来写的。
A.空间
B.事物的几个方面
C.时间
D.事情发展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不可言喻: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新月异: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下春江是一种怎样的美呢?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迷离朦胧的美
B.梦幻诗意的美
C.动静相宜的美
D.豪放磅礴的美
【4】欣赏着月下的春江美景,作者想到了古人的诗(词)句。你还想到了哪两句诗呢?
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下列句子,体会景物的动静之美。
(1)暮色中,东西走向的河水更像是一匹平静平滑暗蓝的布。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
(2)而行船两侧冒起的嘟嘟串串如葡萄大小的水池,真的像一只只争论不休的小嘴,七嘴八舌地争执着什么。
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微风翻卷着荷叶,又把qīng香吹得四处飘散。几支尚未zhàn开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几支硕大的毛笔,黑黑地竖着。桑桑能够感觉到;它们正在一点一点地开放。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下面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翻卷juàn 飘散sàn
B.翻卷juàn 飘散sǎn
C.翻卷juǎn 飘散sǎn
D.翻卷juǎn 飘散sàn
【2】根据文中的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青 绽
B.清 绽
C.青 淀
D.清 淀
【3】“开放”中“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发出
B.扩展
C.点燃
D.任意,随便
【4】文中“黑”字第六笔正确的一项是( )
A.丨
B.一
C.丶
D.?
12、 铅笔小史
①铅笔问世不到两百年。在这以前,中国人长期使用毛笔,而欧洲则自公元六世纪以来直把鹅毛管削尖了当笔使。
②1564年,一场暴风雨把英国坎伯兰郡博罗戴尔附近一棵大树吹倒了,在树根下露出了一种黑矿石,当地的牧羊人把这种矿石叫黑铅(纯石墨),用它在羊群身上打记号,不久精明的城里人把矿石切割成一条一条,在伦敦街头兜售.商人们用这种黑铅条在货物的包装上打记号,他们把黑铅条叫做“打印石”
③当时的石墨条有两大缺点一是易断
二是污染使用者的手
于是有人在石墨条外面捆上绳索
用完一段解开一段。
④1761年,巴伐利亚工匠、业余化学家卡斯帕尔法比尔把石墨粉硫锑和树脂搅拌在一起,压成条形晒干后使用,效果比纯石墨好得多。
⑤1790年,在拿破仑发动侵欧战争期间,英国停止向法国供应石墨笔,拿破公命令法国化学家雅克·贡戴制造石墨笔。但是法国的石墨矿蕴藏量小,质量又差,贡戴只能在石墨里掺上泥放在窑里烧,结果却意想不到的好。黑铅的硬度和深浅可以随掺的泥的多少而变化。
⑥1812年,由于战争,美国无法从英国得到石墨,而美国的石墨质量极为低劣,不管掺做出来的“黑墨”都是一碰就断,细木工威廉·门罗制作了七英寸长厚薄一样的小木条,木条中间刻上一道同石墨一样粗细的槽,把石墨条放在槽里,把两根木条粘合在一起第一支真正的铅笔就这样诞生了,它一问世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西方用了一千多年的鹅毛笔从此进入了博物馆,
⑦目前全世界生产三百多种具有各种性能的铅笔。
【1】给文中的方框内加上合适的标点。
【2】本文说明的对象是________;说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1564年,人们使用___________:②1761年,斯帕尔法比尔把石墨粉、硫、锑和树脂_____________在一起,压成条形___________后使用:③1790年,贡戴在石墨里___________放在窑里___________④1812年,威廉·门罗把石墨条放在刻有一道同石墨条同样粗细的______里,制作了第一支真正的铅笔。
【4】威廉·门罗为什么会想到改进工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是( )。
A. 总—分 B. 分一总 C. 并列 D. 总—分—总
13、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_____________________。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潜龙腾渊,_____________________。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_______。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_______。奇花初胎,_____________________。干将发硎,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2】这里用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少年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象征少年中国发展的潜力不可限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象征少年中国英姿勃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里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前景,歌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勇于担当。
14、课内阅读。
少年中国说(节选)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请你用“ ”画出选文中一处排比句。
【2】选文中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有什么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选文谈谈,你作为祖国新一代少年,应该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大象
远看大象,身躯是那样威武,那样高大,简直就像一堵厚实的墙,那四条圆滚粗壮的腿就像四根柱子,两只心形的大耳朵就像两把大芭蕉扇。最有趣的是它那又大又长的鼻子,伸过来卷过去,我们的胳膊和手兴许还不如它灵活呢!
在象吃草的时候,用鼻子把草一卷,使劲甩几甩,大概是怕草不干净,看来大象还挺讲卫生呢!
大象看起来很笨,可它居然能用鼻子演奏口琴,还可以随着音乐,扭上几扭,那舞姿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更不可思议的是,大象有高超的吸水本领。它用鼻子吸入水,然后再把水均匀地喷出来,喷出的水柱成了喷泉,散出细小的水花,成了一颗颗细小的珍珠。我很担心,这大象吸水,万一吸到肺管里去了怎么办?一位饲养员伯伯告诉我:“大象鼻腔后面食道上方有块软骨,吸水的时候,马上把气管盖上,水就不会从鼻腔进入肺管了。”
大象怎样睡觉呢?我从来没见过,但我常看见大象一动也不动地站在草地上,眼睛闭着。
不知那是它正在睡觉呢,还是在回忆往事?
大象是热带动物 很凶狠 据说连兽中之王老虎也惧怕它三分呢 不过 大象从不随意伤害别人 它持重 善良 温和
【1】给文章最后一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大象身躯的特点是 ,四肢的特点是 ,耳朵的特点是 ,鼻子的特点是 ,吃草的特点是 ,睡觉的特点是 。
【3】作者描写大象的顺序是 → → → ,重点写的是 ,第一段作者是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描写的,依次写了 → → → 。
【4】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象的吸水本领高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象的性格有哪些特点?你喜欢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横有八荒。前途似海, 。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1】按原文填空。
【2】“干将发硎,有作其芒。”中“芒”的意思是( )
A.光芒
B.锋芒
C.茫茫
【3】“乳虎啸谷,百兽震惶”象征( )
A.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B.中国的巨大声威
C.祖国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
D.中国的美好生活
【4】“河出伏流,一泻汪洋”象征( )
A.中国的进步不可限量
B.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C.中国的巨大前程
D.中国的巨大进步
17、麻雀
①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常被有些人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②麻雀素有“家雀”之誉。它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群居,乐于与人类为伴。麻雀的巢如同半个皮球那么大,通常筑在房顶、瓦头檐槽之间的空缝里,也有的筑在灌木或草丛旁。栖息在乡村和公园的麻雀,很少飞离老家三里之外。
③人们常用“自投罗网”形容麻雀的愚蠢。一位研究麻雀的科学家认为,麻雀在鸟类中是比较聪明的。在一次试验中,只有3%的麻雀一次被捉。有的麻雀甚至在一旁等待那些敏捷的小山雀在罗网里把饵叼出来,然后“半路打劫”。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波尔特,通过对麻雀的迷津测验,发现它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④麻崔虽然在播种时或农作物成熟时糟蹋粮食,但在其他季节及城市里,则是消灭害虫和杂草的能手。特别是在育雏期,麻雀更是大量捕捉害虫哺养幼雀。这里有两个例子很能说明麻雀的功过:十八世纪,普鲁士国王曾因麻雀啄食他所喜欢吃的桃子,悬赏在全国消灭麻雀。由于麻雀被捕灭得所剩无几,结果毛虫泛滥成灾。十九世纪时,美国波士顿的毛虫给庄稼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为消灭毛虫,从欧洲引进麻雀专门对付毛虫,使庄稼得以摆脱虫患。为此,人们在当地建起了一座“麻雀纪念碑”。我国现在的问题是某些地方甚至听不到麻雀叽叽喳喳的声音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1】文中画线部分是为了说明( )。
A.麻雀的生活习性
B.麻雀比较聪明
C.麻雀是灭虫能手
D.麻雀是除草能手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麻雀是一种很愚蠢的小动物。( )
②麻雀适应力强,能飞善跳,喜爱独居,远离人类栖息。( )
③我国现在某些地方已经听不到麻雀的声音了,这是有益无害的。( )
④麻雀有很强的记忆能力,可以和猴子相比拟。( )
【3】反复默读下面一句话,回答问题。
无论是乡村或城镇,几乎到处都有麻雀的踪迹,麻雀常常被有些人认为是害鸟,甚至被骂为“老家贼”,其实,这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①上面这句话里的“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请从本句另找一个跟“几乎”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词语
1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祥。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洞里曾藏有我国古代的各种经卷、文书、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由于清王朝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仅存的部分经卷,现在陈列于北京故宫等处。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1】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气势强,语言对称,读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
B.形象地写出了壁画内容的丰富和精美。
C.采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D.形象地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形态。
【2】“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这里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延长
B.表示语意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3】本文是按( )的结构方式来介绍莫高窟的。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空间顺序
【4】为什么说“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敦煌研究院在国内文博界率先开展文物数字化工作,通过在网络上“数字重建”莫高窟,让宝贵的艺术财富获得了新的生命。关于保护莫高窟,你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霉菌的功与过
①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是梅雨季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北京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也会进入“三伏炎蒸,汗流如雨”的“桑拿天”。这些日子闷热、潮湿、气压变低,为霉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②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常见的有曲霉、根霉、毛霉和青霉等。
③人们透过显微镜对霉菌繁衍的过程了解得十分清楚。开始长出的白绒毛是霉菌的菌丝体,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它用来分解食物,吸收营养。随着菌丝的蔓延,颜色逐渐加深,有黑、绿、灰、棕和土黄色的粉末状细粒出现,这就是传宗接代的孢子。这些孢子有的像绒毯,有的像棉絮,还有的像蜘蛛网。多达几千亿的孢子成熟后,随处散播,当它们到了潮湿、阴暗、温暖、有氧气的环境里,只需要很少的养分就可以再繁殖出新的霉菌。
④霉菌是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的一类微生物。古人从黄曲霉中提取黄色液体,为皇家染制黄色衣服。腐乳的历史早在北魏时期的古书上就有记载,其中在豆腐上接种蛋白酶活力很强的根霉或毛霉是一道重要的工序。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后来,他与英国病理学家弗劳雷、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进一步研究制取,终于为人类找到了一种具有强大杀菌作用的药物,结束了传染病几乎无法治疗的时代。1945年,他们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⑤虽然霉菌对人类的贡献无法磨灭,但是它的危害也有目共睹。
⑥科学家证实,目前地球上被人类认识的霉菌病毒有60000多种。仅从一般建筑物中,能检测出并被认定的霉菌病毒就有57种。它们繁衍的主要原因是建筑物外墙长期受到阳光照射和雨水的浸入,室内墙壁又被化工装饰材料乳胶漆、壁纸等密封起来,这就导致了墙体内过多的湿气难以释放,为霉菌的生长提供了最佳条件。霉菌病毒有可能会影响居住者的健康。
⑦霉菌对于动物的危害也是致命的。1960年,在英格兰一个养殖场里,十万多只火鸡突然倒地,不几天就全部死光。人们经过一年的仔细调查,发现罪魁祸首竟是火鸡饲料中掺杂着的发霉的花生粉。研究人员从发霉的花生粉中找到了具有强致癌性的毒性物质黄曲霉毒素。
【1】本文主要介绍了霉菌滋生的时间和条件、____、____、霉菌最早被人类认识和利用以及______。
【2】短文中画“____”的内容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
【3】短文第⑤自然段画“ ”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
A. 引人入胜 B. 首尾呼应 C. 承上启下
【4】用波浪线在第⑥自然段中画出一般建筑物中繁衍霉菌病毒的主要原因。
【5】短文第⑥自然段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发霉的花生粉中有黄曲霉毒素。(____)
(2)长绿毛的橘子上繁殖了霉菌。(____)
(3)腐乳在制作中没接种根霉或毛霉。(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我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上关联词,将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本组的学习,使我了解到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不同的精彩。(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1、将下面的句子改为比喻句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
22、照样子,写句子。(6分)
例:碾台又吱吱扭扭地转了起来。
①小雨又( )地下了起来。
例:电文稿写着大字。 放在枕头上的电文稿写着一行醒目的大字。
②花儿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部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会有一些让我们身心愉悦、沉迷其中的事或景,比如:玩溜溜球、读书、旅游等,又比如一次日出、一次下雨、一处风景……它可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插曲,也有可能对你的影响非常大,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选择一个内容写具体,要求中心突出,条理清楚,情感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