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池州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1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3题,共 15分)
  •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隔(jiàn)       (jiān)

    B.皮(xiāo)       弱(xuē)

    C.丘(rèn)       务(răn)

    D.归(huà)       船(huá)

  •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       

    A.迫(qiáng)

    B.隔(jiān)

    C.丘(rén)

  • 3、“父亲告诉我们,花生(  )不好看,(  )很有用。”这个句子中应使用的关联词语是(  )

    A.不仅……还……

    B.因为……所以……

    C.虽然……但是……

    D.如果……就……

二、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4、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充音节。

    w_____   sh______   t_______ sh_____   h______

    偎   衰 泰 珊   瑚

  • 6、将句中画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选择合适词语填一填。

    民不聊生  理所当然  惊天动地  诡计多端  气急败坏  足智多谋

    (1)我们要努力学习,按道理应当这样____

    (2)一声炮响, 声音很大,震动了天地,我们赶紧握住自己的耳朵。____

    (3)小红看到这样鼻子都气歪了,一定又发生什么事了。______

    (4)黑暗的旧社会,政治腐败,老百姓无以为生,没有办法生活下去____

    (5)诸葛亮富有智慧,善于谋划,是三国时期杰出的的军事家。______它的贬义词成语是______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但悲不见九州同。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是_______时期_________的绝笔,诗中作者表达了对____________的无比渴望。

    (2)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中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达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

  • 8、日积月累。

    (1)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书有感》

    (2)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歌子》

    (3)非澹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

    (4)_____________________,只争朝夕。   ——毛泽东

三、现代文阅读 (共11题,共 55分)
  • 9、古人谈读书。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____________________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把选文补充完整。

    【2】这则短文告诉我们读书应该做到“三到”,其中“______________”最为重要,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朱熹的读书方法对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还在《观书有感》(其一)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来告诉我们要认真读书,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4】你还积累了哪些古人读书的名言?试着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台灯与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的,扔在桌上还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骄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它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明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放在墙角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光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做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地离开了人世间。

    【1】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炫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趾高气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用_______划一句表现台灯骄傲的句子,用~~~划一句表现蜡烛谦虚的句子。

    【3】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蜡烛的作用吗?

    【4】读了短文,你是赞同台灯的说法还是蜡烛的说法?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 11、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 )目不可计( )。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平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读选文第一自然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 ______的榕树。读第二自然段,我感受到这是一棵__________的榕树。这两个自然段都是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

    【3】作者笔下的榕树枝繁叶茂、翠色欲滴,这样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你能运用静态或动态描写来描写一处你身边的风景吗?试着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盘点。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 ,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 和各种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 进)入北京,(闯 驻)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 取)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消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1】按原文填空。文中画“﹏﹏﹏”的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选项上打“√”。

    【3】文段中的“凡是、统统、任意”这些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对侵略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轩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毫不费力地坐在荧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比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越来越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电影或动画片,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到的是细致、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还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电影和动画片,( )也给人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 )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 )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那电视前的观赏( )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滋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阅读书籍仍然是探求学问、进行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愿你我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读小说和看电影、看动画片有什么不同?在文中用“ ”画出来。

    【3】关于阅读书籍,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

    A.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

    B.阅读书籍是我们探求学问、进行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

    C.观赏电视方便快捷,更有利于孩子欣赏文学作品。

    D.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的孩子一定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4】“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会带来哪些不良影响?请快速默读短文,抓住关键词句,提取关键信息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说说你是否赞同作者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①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②我注意地看着,眼睛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xīng   xì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③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这几段话选自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3】用“﹏﹏﹏”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4】根据文中内容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__。“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话中,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这是对大榕树的称呼

    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 15、阅读短文。

    泥活

    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抹一抹。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以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背,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右手住大虫的耳朵,左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①这会儿,只见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着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片刻之后,②他重新拿起床上的竹刀,挑一点紫泥,朝着武松的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筋。于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他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来。

    孙子冯大刚正好赶集回来。这个胖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热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额上的汗,着嘴说:“爷爷,这酒这肉你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你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么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头问。

    ③“我刚把‘芮(ruì)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不是泥人冯,这么精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刚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来,反反复复看了又看,用指轻轻地摸了又摸,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摆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④“带去吧!”冯兰瑞嘴角起,“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刚忙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到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睛盯着孙子冯大刚,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向下压去。

    【1】给下列加点汉字选择正确的拼音。(用“√”勾出)

    住(jiū   qiū)        筋(zhā   qiú)        (guǐ   kuì)

    嘴(liě   liè)        (ɡuō   dūn)        (shèn zhàn)

    【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3】请概括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 ”线的3句话分别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来描写人物。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句①( )( )       句②( )     句③ ( )

    【5】根据文中的描述,冯兰瑞的年龄用哪个词形容比较合适(       

    A.而立

    B.不惑

    C.花甲

    D.弱冠

    【6】读句子,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1)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直视自己的这件作品,摇了摇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武松打虎”是冯兰瑞满意的作品,他为什么还要亲手毁掉?请写下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走在高速发展的路上,无数中华儿女为祖国繁荣富强fènɡ xiàn     )青春和热血。为寻找时代英雄,我通过查阅书报,了解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一共九位□分别是袁隆平□黄旭华□申纪兰□于敏□张富清□孙家栋□屠呦呦□李延年和钟南山。

    袁隆平爷爷不     )劳苦,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于敏爷爷夜以继日伏案演算,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空白;屠呦呦奶奶整日在实验室忙     ),从人们不稀罕的青蒿中研制出抗疟新药;钟南山爷爷……他们是国之脊梁,我们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续写huī huánɡ     )。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工整、规范地写出相应的字词。

    【2】在“□”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父亲糊的万花筒,在那个年代是稀罕的玩具,我十分珍惜。”加点词语与文段中“稀罕(xī han       xī hǎn)”一词意思(相同不同)。(在正确答案下面打“√”)

    【4】请把文中“夜以继日”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___________

    【5】李明想为“追寻时代真英雄,强国梦想我重温”这次活动设计一张海报,请你帮他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

  • 17、课内阅读

    西风胡杨

    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覆盖,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水草丰美,滋润出楼兰、龟兹等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

    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即便是入地即干,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怜悯——( ) 屹立——( )

    2.“龟兹这个词的正确读音是   ,这两个字都是多音字,“龟裂中读   。“龟兹   古国,这样的古国还有 ,这些古国的消失都是因为

    3.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是因为两千年前,西域被大片葱郁的胡杨 ,塔里木、罗布泊等水域得以长流不息。葱郁写出了胡杨生长的 ,还可以用 这个四字词语来替换这个词。

    4.对画横线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胡杨为自己没有得到充足的水分而伤心流泪

    B.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胡杨流下泪水,不是为自己流的,是为不能得到一点点水,为保护这片热土继续战斗而流的

  • 18、阅读乐园。

    儿时中秋夜

    随着年岁的增长,走过的地方多了,吃过的月饼也风味各异。但再贵再甜的月饼,都不如记忆中童年时代的月饼好吃。

    其实细细想来,童年的月饼做工很粗糙,材料就是面粉和糖,有的里面夹着花生,有的里面夹着肥肉,用一层油纸包着。尽管如此,我还是期盼中秋节的到来,期盼着中秋的月饼。

    那时每当中秋之夜来临,一家人聚在一起,晚饭后,母亲把月饼拿出来,我们兄弟两人一人一个,衣兜里还装着花生和糖果,撒欢着跑向村里的晒谷场。晒谷场上早已聚集了许多小伙伴,大家把各自的月饼拿出来,一小口一小口地往嘴巴里送。有的小伙伴眼馋别人家的,提出要“分享”,于是,你吃一小块我家的,我尝一小口你家的,滋味似乎真的不同。

    吃完了月饼,我们开始玩各种游戏。无须灯光,天上的那轮又大又圆的明月就是我们天然的灯光。晒谷场旁边的草垛是我们极好的藏身之处,大家闹啊,笑啊,整个晒谷场成了孩子们的“乐园”。

    而父辈们则聚在晒谷场旁边的老枫树下,聊天、喝茶、抽烟说古道今。母亲们和姑娘们也聚在一旁,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手里还在忙活着打毛线、钩白色衣领。

    夜色渐浓,父母们招呼着自家的孩子回家了。热闹的晒谷场顿时冷清下来,村庄也逐渐沉入静谧之中,只是偶尔传来几声狗吠,月辉一碧万顷,洒满整个山村。

    许多美好的事情都成了记忆中的往事。中秋还是那个中秋,月饼已不是那时的月饼。吃着现在时髦的月饼,却怎么也品尝不出儿时的味道。

    1. 给第五自然段的“”里加标点。

    2.请用“____”画出与文章第一自然段相对应的句子

    3.作者儿时的中秋之夜有哪些美好的回忆?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的月饼种类繁多,为什么作者却说品尝不出儿时的味道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啊,水攻啊,毒气攻啊,都用遍了。大家又想出了许多妙法来防备。洞口准备着土和沙,可以用来灭火。“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对付水攻的法子更妙了,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敌人放水的时候,水从洞口进来,就流到枯井暗沟里去了。任敌人想出什么毒辣的法子也不怕,因为各个村子的地道是相通的,大不了转移到旁的村子去。

    【1】选文中一共提到了____种对付敌人的方法。

    【2】敌人想方设法来破坏,大家想出许多妙法来防备,用一个成语来说就叫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3题,共 15分)
  • 20、句子乐园。

    1.人类的老师不就是自然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群逃难的人狼吞虎咽地吃香味俱佳的食物。(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的星星在眨眼睛。(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的教导使我终身受到教育和益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按要求写句子。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 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为一句)

     

    2.轻纱似的薄雾笼罩着黄山。(改成字句)

     

    3.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你能说它不重要吗?(改成陈述句)

     

    4.我喝着可口可乐和花生米,心里舒服极了。(修改病句)

     

  •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而是……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了下去。(改成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3、习作芳草地。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悄然变化着,我们的身边出现了许多新词,如“逆行者”“工具人”“网抑云”“破防了”……在生活中,你使用过哪些新词?你对身边使用新词的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你围绕这些内容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15
题数 2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