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这张经典的纪念邮票,描绘的是《西游记》中( )的情节。
A.三打白骨精
B.孙悟空大战哪吒三太子
C.大闹天宫
D.大战红孩儿
2、对“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设问句,目的是引发人们的思考,去想象白鹭在做什么。
B.这句话隐含了作者对人们意见的否定。
C.作者这样写是在表现白鹭的悠闲、安宁,作者并不认为它是在望哨。
3、下列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艰持 示弱 陆地 搭乘
B.唯独 称赞 俯视 允偌
C.联结 拒绝 游击 冠军
D.领导 迷惑 解诀 典礼
4、说明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____)
2.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爪子刚好被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____)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面对hào hàn________的大海,我们许下nuò yán________:一定要tónɡ xīn xié lì________,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明天。
(2)山雀欣赏着bái hè________在湖水中的倒影,ài mù________不已。
(3)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xiàn chū________了宝贵的生命,在英雄的壮举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颗chì zǐ________忠心。
6、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场馆旁边栽种了国槐(_____)石榴(_____)皂角(_____)杏树等乡土树种(_____)展示地方植物特色(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
2.描写牧童横坐牛背,信口吹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诗中藏着四部小说的名字,分别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从课文里认识不少形象鲜明的人物: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甘于清贫、克己奉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石猴,还有_____________的“军神”刘伯承。
8、课文整体梳理。
圆明园由_____、____、____三座园子组成,因此又称为_____。这座园子于_____(时间)被________焚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9、石 桥(11分)
这座石桥横(hénɡ hènɡ)卧在村子旁边的一条小河上,是村民走出村子惟一的通道。石桥没有(豪华 华丽)的外表,是村民以派工的形式从山上挖来大石块垒堆成的,还明显带着石块苍老的颜色。石桥的青褐色里夹杂着霉变的绿色,并有几株(顽强 坚强)的生命从桥的缝隙里探出头颅。
童年时代的夏天,石桥是我们小孩子的乐园。酷暑难耐的中午,我们吃完饭后,便会很准时地在石桥上集合,然后剥光衣服一个个跳到小河里洗澡。在水里打水仗、抓小鱼、学鸭子戏闹。感觉凉意后,我们一一钻出水面,爬到石桥上模仿飞夺泸定桥的红军过桥。待尽兴后,我们穿上溅湿的短裤,光着膀子学着小兵张嘎的步伐仰起头,挺起胸从石桥上走回各自的家。这种感觉跟来时的感觉截然不同,像在烈日下获得了一块绿阴,像在干渴后痛饮了泉水,我们的脸上都漾着笑意,一路把爽朗的笑声遗落在桥上。
繁忙的白天过后,是石桥清静的时刻。月的银辉洒落在桥上,与鳞光闪闪的河水相互映衬,显出一份舒心的默契(qì qiè)。夏日的夜晚,我喜欢坐在桥上,让双脚下垂,然后摆动双腿,沐浴凉风,聆听蛙鼓,享受这种诗化的意境。
(1)在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词语,在下面画“____”。(2分)
(2)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2分)
近义词:忙碌——( ) 安静——( )
反义词:模糊——( ) 讨厌——( )
(3)为什么说石桥是小孩子的乐园?(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石桥的夜晚是美丽迷人的,让我们想起了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你知道是哪首词吗?你能默写出来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基础阅读训练。
父亲的画面
刘墉
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但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却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仍仿佛在眼前。
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刚进门,父亲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没有一条西装裤不被磨得起毛。
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他看过的武侠小说里随手摘出来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父亲不擅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站在我的身后……
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亲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1】短文中第3自然段画“ ”的句子里,引号的作用是( )
A.特殊含义 B.着重强调 C.讽刺嘲笑 D.特定称谓
【2】“要不是你爸爸去世的早,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什么样子!”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气候”的意思是( )
A.时令,节气 B.动向或情势
C.结果或成就 D.一段时间内概括性的气象情况
【3】短文一共描述了五个与父亲有关的画面,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个画面表现了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爱,这个画面表达了母亲对父亲的思念。
【4】关于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所起的作用,下列说法中最准确最全面的是( )
A.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前后照应,突出父亲对“我”的无私关爱
B.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点明中心,表达“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C.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强调慈祥的父亲给了“我”无私的爱,同时表达“我”对父亲的怀念
D.重现父亲打蚊子的细节,以时间词照应开头,以父亲打死蚊子后的画面照应题目,不但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而且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进一步突出了父亲对“我”的无私的爱和“我”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5】结合短文说一说父亲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常常不同于母亲。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梦想成真
人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吗?过去,人们都认为这只是个梦想,可是有些人( )梦想着能飞上青天,( )努力地去实现这个梦想。
实现梦想,首先要计划周详。五百年前,意大利人达·芬奇为了实现飞行的梦想,仔细地观察鸟类翅膀的构造和作用,设计了一个像鸟翅膀的飞行器。虽然他没有真的试飞,但是已经给后来的飞行家很好的启发,在人类的飞行史上跨出了重要的一步。
要是只有梦想而不去实践,那么计划再美好也没有用,因此还得要有实践的勇气。两百年前,日本人浮田造了一对大翅膀,把它们绑在自己的双臂上,看见的人都说他是个妖怪。浮田不理会别人的嘲笑,仍然继续实验,终于成功地从屋顶滑翔到地面上。以后试飞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除此之外,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怎会试一次就成功呢?1896年,德国的利安德鲁兄弟成功地使飞机飞了三十米高、二百米远,这项记录震惊了全世界,在飞行史上写下了新的一页。这是由于他们的运气特别好吗?绝对不是!这项成功是两千多次失败的经验汇集而成的结果啊!
要想成功,还要有坚定不移的信心。20世纪,美国莱特兄弟为了试验飞行,把钱都用光了。一个马戏团班主想聘请他们巡回表演飞行特技,但莱特兄弟为了要造一架飞得快而且安全的飞机,拒绝了这个难得的发财机会。要不是莱特兄弟有这么坚定不移的信心,人类恐怕还要过好多年才飞得起来呢!
回想起来,不禁令人感慨万分,从梦想飞上青天,到现在的征服宇宙;从鸟儿的翅膀,到现在的太空穿梭机,人类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第1自然段中有3个“梦想”,它们的意思有细微的差别,联系上下文,写一写它们各自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回想人类发明飞机的历史,联系上下文,把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梦想成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母亲(节选)
梁晓声
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30多本小人书。
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我还经常去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嚎啕大哭。我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要我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沿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话说了许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①“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利”也出来了一次:“还坐这儿?”
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④天渐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②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一一“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③我不能够那样说……
终于“葛列高利”又走出来了。“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葛列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嘟哝道:“哟呵,还跟我来这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1】文章主要描写了哪四个场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其他三个场景。
①“我”嚎啕大哭 ②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读第①处画线的句子,“我”是真的不想要书吗?“我”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②、③处语句,为什么“我”觉得不能够再对母亲说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④处语句,说说这个场景描写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圆明园的园林建筑分为哪三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著名近代史研究员李瑚在《访圆明园遗址》中写道:“绝代豪华,名同萃,瞬成灰砾。空怅望,蓬丘草径.断阶残甓……愿生民,共建好河山,成殊绩。”昔日辉煌的圆明园,如今已是断壁残垣。结合选文和资料,谈谈作为中国少年,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诗句与选文的描述相吻合的是( )
A.百年成毁何匆促,四海荒残如在目。
B.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
14、阅读。
材料一:目前,由于升学压力,写字课在不少中小学已被其他课程占据。此外,尽管城市里有一些书法特色学校,但它们往往只关注特长生的培养与竞赛,未必能让全体学生受益。所以中小学生写不好字、写不出字、写错字、认不得繁体字已经变得十分普遍。
材料二:在日本,中小学普遍将书法列为必修课。而韩国,正准备申报“书艺”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用这个名称取代“中国书法”和“日本书道”。全国政协委员、作家赵丽宏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建议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案,得到了不少代表委员的响应。
材料三:书法包含笔墨线条、结构、布局等审美形式,书写者必须做到心、眼、手协调统一,没有意志力的参与,是很难将书法练习坚持下去的。因此,练习书法有益于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完善。此外,写毛笔字对大脑皮层有激活或觉醒作用,具有益智功能。
(摘自《当今书法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
【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写字课在我国中小学很受重视。( )
(2)与我国相比,日本更重视书法的教育和传承。( )
(3)练习书法有益于提高智力、完善人格。( )
【2】以上三则材料,主要是想说明( )
A.日本和韩国的书法教育值得我们学习。
B.应该向联合国申报中国书法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C.我国书法教育现状堪忧,应当敲响警钟。
15、美文冲浪岛。
奇丑无比的裸鼹(yǎn)鼠
在日本RIKEN脑研究所“动物交流”实验室里,我见到一种罕见的裸鼹鼠。在一个透明的玻璃缸中,一堆畸(jī)形可怕的怪物挤在一起,它们浑身上下几乎没有毛发,皮肤有点泛粉红,乍看像刚出生不久的小鼠。仔细一看,奇丑无比。最显眼的是它们的门牙,上下各两颗,尖尖地、明晃晃地龇在嘴外——( )这样的牙齿在海象那里看起来就很可爱,( )在裸鼹鼠这儿挺吓人。它们懒散地拥挤着,彼此践踏着,活像一堆死去的剥皮鱼。
日本学生告诉我,它们都是瞎子。我很诧异,仔细一看,果然,它们的眼睛只是两道睁不开的狭缝。女学生向我解释,裸鼹鼠生活在炎热的非洲,由于终年地处黑暗的地下,靠打洞寻找植物的块根块茎为生,它们的眼睛退化了,视觉几乎为零。又由于生活的环境气温很高,所以毛发也不需要,就以裸为生了。别看它们这般模样,适应力却极强,寿命可达30年以上呢。
这样一群看起来邪恶得像幽灵一般丑陋不堪的小动物,却是科学家的宝贝。为什么呢?因为裸鼹鼠会“讲话”。它们不能够看,就依靠发声来彼此联络。由此进化了发达而独特的联络方式。它们能够发出18种不同的声音。最常见的是温柔的“唧唧”声,轮回婉转,在个体之间亲密接触时,使用最多。
目前,裸鼹鼠已成为美国一些动物园的座上客。( )它们在“进化和适应”上表现得异常出色,( )备受游客的青睐,被人们爱称为“热狗式的小老鼠”。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横线①”画出描写裸鼹鼠外形的句子。
【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裸鼹鼠的食物是植物的块根块茎,它们的寿命可达20年以上,能发出18种声音。
B. “为什么呢?因为裸鼹鼠会‘讲话’。”这句话是设问句,起着引起下文的作用。
C. 裸鼹鼠用眼睛互看来彼此联络。
D. 裸鼹鼠长得很漂亮,所以备受游客青睐。
【4】裸鼹鼠为什么都是瞎子?用“横线②”在文中画出来。它们为什么以裸为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短文主要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裸鼹鼠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外语段,回答问题。
点亮心灯
①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男青年,没家没业,游手好(hǎo hào)闲,赌博打牌样样精通。他是那样坏,坏到家人都以他为耻。他没钱赌博,向人家借钱时谎称家里人得了绝症。因为他撒谎,家里人从老到小都“死”过几百回了。后来,所有亲友都不再相信他,见了他如避瘟神。他落魄之极,到处混吃混喝,更加惹人厌恶(è wù)。
②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省城还有一个亲戚,而且很有钱,于是他跑到那里去,说家里人得了重病,需要借三万元应急。
③一般情况下,他借几万块钱,人家只借几千或几百,但这个亲戚二话没说就把三万块钱拿了出来。
④“给,”她说,“快拿去治病! ”
⑤那只是一个远房亲戚,与他家联系甚少,这样的信任对于他而言简直是奇迹。况且,从进了门,她就递上水果与热茶,并且说,累了吧,要不要洗个澡?许久以来,他如一块破布,被人扔来扔去,这忽然到来的关怀让他受宠若惊。
⑥临走时,亲戚说,他们都说你说谎,说你借钱从来不还,我一直相信自己的眼光,不信你是那样的人……
⑦亲戚还要说下去,他的眼泪已经下来了,原来亲戚什么都知道,可她对他这样信赖,还是借三万块钱给他! 她明明知道这三万块有打水漂的危险啊。他没有拿钱。
⑧下了楼,他用身上所有的钱买了张车票,来到南方。他从一个搬运工做起,最苦最累的活都做遍了。几年后,他成了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他有了自己的车子房子妻子孩子。曾经,他以为这一生没有什么指望了——三十多岁了还能做什么呢?但是他就是从三十多岁才开始自己的 ,他终于明白,只要有希望,人生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而这希望,就来自一次信任。
⑨那年春节,他专程去了趟省城,带着一份厚礼,拜访那位亲戚。“谢谢你,点亮了我心中已经熄灭的灯,那灯,照亮了我的人生!”他说。
【1】用“√”标出文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
【2】“宠”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音节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再查______画。
【3】读短文,填空。
通过读文中画“ ”的句子,我知道了“受宠若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这个男青年靠着__________________变成了一个有作为的人。
【4】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想法?请写出两条。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写句子。
信任是一盏灯,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信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
信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
17、吾母吾师
母亲是60多年前从中国移民泰国的。我年幼的时候,母亲说泰语很别扭,常常被本地人取笑。
我上四年级之后,有一天,母亲翻出我的旧笔记本、旧书本,开始学习泰文。那时候,我不但没有以她的学习精神为荣,反而觉得这是我有生以来最可恼的日子。我被迫做了母亲的教师。当时她36岁,我还未满10岁,而她对字母、发音、语法、字义等等无所不问。有些难字我要不是没学过,就是还不能理解。
通常晚饭之后我做功课,母亲则学泰文。我们坐在饭桌两边,桌下蚊香的毒烟把人熏得昏头昏脑。母亲拿着我的旧课本来读,碰到不懂的字就大声拼出来给我听。有时她拼错了,我就得站起来,看看究竟是什么字。我说出读音、字义,母亲就用简单泰文或中文记下来,不久,我那些旧课本都密密麻麻满是她草草写下的笔记了。
她在求学的路上进步之速令人难以置信。不过5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小说、史书或报纸。泰语娴熟了之后,她又学英语。
母亲现在还做了我几个孩子的教师。这又是个奇迹。我得工作,没有太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母亲于是毫不犹豫给我代劳,把孩子照顾得妥妥贴贴。她把自己过去的艰苦经历归纳成为宝贵经验,传给外孙。她会告诉他们,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qiè)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一天。
母亲发奋求学,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和母亲一样,我36岁才开始修学一些从前没机会学的科目。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1】作者的母亲从___________ 时开始学习泰文,那时我才______,便做了__________ 的教师。
每当晚饭之后,________ 做功课,___________则学泰文。不过______年她就什么都可以读了,不论是 _______、_________或报纸、泰语娴熟之后,她又学________ 。现在她又做了______________ 的教师。
【2】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
(1)形容坚持不懈。(____________)
(2)心里怎样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记忆纯熟,心手相应,运用自如。(___________)
【3】从下面的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无论做什么事,最初看来总是困难的,你尽了力还是觉得似乎永远不可能成功;但是只要锲而不舍,总会有得心应手的那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求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求学需要的只是努力和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母亲奋发求学这件事,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活实践题:你的母亲有什么值得你学习,请简单地写出几点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感悟。
草 船 借 箭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本文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 ) 妒忌——( )
推却——( ) 惩罚——( )
【4】周瑜给诸葛亮造箭的时间是“十天”,为什么诸葛亮只要“三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文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主要表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看不见的爱(选自 沪教版语文,有改动)
①夏天的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到小男孩和一位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那孩子有时能把弹弓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打得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他还在不停地打。
④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⑤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
⑥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她停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
⑦我怔住了。半晌,我才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⑧“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⑨“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
⑩“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
⑪我沉默了。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
⑫他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⑬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移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
⑭他只知道大致方位啊!
⑮夜风轻轻袭来,蟋蟀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皮条发出的“啪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⑯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
⑰“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我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往回走去。
⑱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
(1)边读边想象短文中的场景,按要求填写表格,再连起来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 __________ |
地点 | _________ |
人物的活动 | 一个男孩:________ 他的母亲:________ “我”:_________ |
主要内容:__________
(2)这份“看不见的爱”藏在作者对母亲的细节描写中,读下面的句子连起来想象画面,写出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①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
②母亲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
___________
(3)联系《父爱之舟》的学习经验,推断短文中“我”内心的情感或想法,理解短文为什么以“看不见的爱”为题?在合理的选项后打“√”,不合理的选项后打“×”。
①母爱是看不见的,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_____
②文中的孩子是一个盲孩子,无法看到母亲的爱。 _____
③母亲让盲孩子玩打弹弓的游戏,“我”对这样的行为不理解,感受不到母爱。 _____
④短文没有直接写母爱,而是透过母亲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中表现出母爱。 _____
(4)联系生活实际和读过的有关爱的文章,说说你对第六单元的主题“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20、读下面的句子,回想自己成长中类似的“第一次”,用一段话写下来。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温暖的风轻柔地抚摸五颜六色的花朵。(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自定题目,写自己身边的一个人,要通过具体事例写出这个人的特点,重点部分写具体。字体工整,语句通顺,书面整洁,可以在原文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