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人物的特点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顾全大局)
B.海力布(背信弃义)
C.织女(向往自由)
D.廉颇(知错就改)
2、下列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千篇一律 囫囵吞枣 惹是生非
B.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 学而不厌
C.诡计多端 持之以恒 举世闻名
D.同心协力 呕心沥血 临危不惧
3、下列句子的写作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这个院子只有巴掌大
B.他心爱的本子居然比我的还小
C.相比华贵的牡丹、艳丽的玫瑰,我心爱之物是清雅的茉莉
D.我心爱的猫十分调皮,不像小明家的猫那么乖巧
4、读拼音写词语。
dào qiè xián yí ān rán wú yàng zào yīn fèi shuǐ
( ) ( ) ( ) ( ) ( )
5、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
(1)这句话中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等,写出了_____的过程。
(2) 请你连用三个动词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一项家务劳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1)作者把白鹭和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说明了白鹭_____的特点。
(2)请你运用这一写法写一写秋天的原野。
提示:根据自己的观察,把秋天的原野与其他三个季节进行比较,突出秋天原野的丰收或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孙”指____,诗句的意思是_____,表达了诗人____的情感。
7、借助语境看拼音写词语,做到正确、工整。
1.老师把任务刚一 fēn fu________完毕﹐大家就开始行动起来。
2.虽然两地jiàn gé________万里﹐但网络却把我们连在了一起。
3.háng zhōu_______西湖令人流连忘返。
4.爸爸替人办事﹐从来不希望别人chóu xiè________。
5.牡丹是我们的国花,是财富和欣欣向荣的xiàng zhēng________。
8、读拼音,写词语。
(1)天色已经暗了,远处飘来炒菜的香味,小海音却顾不上这些,她正在津津有味地qiè dú(______)呢!虽然她很饥饿,也很jù pà(______)被老板发现,但她仍然坚持读下去,因为书中的内容太精彩了。
(2)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都像这梅花一样,无论受到怎样的mó nàn(_____),受到怎样的qī líng(_____)从来都是不肯低头折节的。
(3)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cāo zòng(_____)地鱼竿,钓到了一条鲈鱼,可是父亲却让我放掉 ,我觉得jǔ sàng(______) 万分。
9、阅读。
我的盲母亲
①我是在村那头的坡顶上捡来的,是巷口卖冰棍的双目失明的姨娘给了我一个家,从此我便成了她的女儿。
②开始的时候,我很满足于自己那由肮脏的板壁、黝黑的炭炉、简单的饭菜构成的生活,妈妈虽然每天很辛苦,但总是因为我努力学习感到很自豪。
③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我渐渐感到了自卑,甚至开始想逃离这个家。当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时,我做了一件很过分的事;我竟然对我的盲母亲说:“妈,我会住在学校里。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
④“为什么?”母亲的目光黯淡了。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靠着竹棒的指引默默地走出去。一会儿,母亲回来了,为我拿来了一条裙子,那是母亲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用挤下来的钱买的。
⑤我穿着这条裙子住到县城的学校里。一段时间中,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没有来学校找我,我竟然有些欣喜。不过每个月,都会有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
⑥直到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50元钱塞给我时,她拉起我的手摇着头说:“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你妈妈眼睛看不见,含辛菇苦地供你在县城读书,受了多少罪!这三年,我哪能这么有空儿月月回乡?三年了,每个月都是你妈妈央求别人把她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⑦老婆婆哽咽得说不下去了,她告诉我,妈妈就在学校外,却因为怕我看见她来不高兴,所以不敢进来。
⑧我听了,直冲出校门,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我的母亲——那个把我捡来,抚养我大的盲母亲!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她的眼睛深深地凹陷进去,枯竹似的双手布满青筋,拄着那根唯一忠诚地陪伴在身旁的又光又亮的竹棒。我的视线模糊了,心如刀绞。“妈妈!”我奔过去,紧紧地拥抱住母亲。
【1】选择表示心情的词语,将“我”的感情变化补充完整,填写序号。
A.欣喜 B.自卑
自豪——( )——( )——感动
【2】第③自然段中“我做了一件很过分的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第④自然段加点的词语中让我感受到了( )
A.母亲的双目失明
B.母亲的痛心坚忍
C.母亲的不善言辞
【4】“我”在县城读书每月都会得到营养品和生活费的原因是( )
A.老婆婆每个月都回乡,因此能帮我捎来。
B.老婆婆心地善良,愿意资助我完成学业。
C.母亲送到县城,托老婆婆帮忙捎来给我。
【5】阅读第⑧自然段,思考:作者细致刻画母亲外貌的用意是( )
A.突出母亲苍老憔悴,衬托出我对母亲不守承诺的抱怨。
B.突出母亲苍老憔悴,衬托出母亲对女儿那份深深的爱。
C.突出母亲苍老憔悴,体现出母亲对我没有良心的不满。
【6】“我”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在线。
无 名 花
我的故乡是一个山清水秀、绿树成荫的小村庄。在故乡的小山坡上,小溪旁,盛开着一簇簇火一样红、雪一样白的小野花,村里的孩子们都叫它“无名花”。
春天,我来到山坡上,那些无名花在春风里频频点头,好像向我传递春天的信息;夏天,我来到小溪旁,那些无名花舒展腰肢向我招手,仿佛对我倾诉大自然芳香的话语。每当我看到它,就从心底涌出一股无比欢畅的爱意。我喜欢无名花,我尊敬无名花。
清晨,阵阵幽香把我吸引到无名花的身旁,只见晶莹发亮的露水像一颗颗珍珠在无名花的花叶上滚动。远远看去,那一片片无名花好像一片片彩云铺在山坡上,把大地打扮得非常美丽。傍晚,我站在村口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无名花,分不清哪儿是晚霞哪儿是无名花。朴实无华的无名花啊!色彩缤纷、万紫千红的花圃里没有它的身影,它不与各种名贵的花卉争奇斗艳,只愿与茫茫的野草做伴。它不要人们的照料,只要在泥土里、雨水中吸取一点点养料和水分,来维持自己并不太长的生命。它完完全全地把自己的一切献给了人们:它的花美化环境,它的叶、茎是牲畜的好饲料,当它的生命结束时,又把自己的身躯化作肥料滋养大地……
无名花是坚强的。人们从它的身上踩过,牲畜在它的身上践踏,它不委屈、不叫苦,仍然昂首挺胸地站在那里,为绿色的山坡增添色彩,为人们的生活编织锦绣……
啊!朴实无华的无名花,我喜欢你,我尊敬你,因为你是无私、坚强的花。
1.文章第3、4自然段末尾都用了省略号,它们的作用都是( )。
A.表示内容的省略
B.表示断断续续的语气
C.表示话没说完
2.短文第3自然段写无名花是 的,第4自然段写无名花是 的。
3.用“ ”画出描写无名花无私的语句,用“ ”画出描写无名花坚强的语句。
4.短文第2、3自然段分别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5.在文中找出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句话。
6.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 。
11、借助资料,完成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_________。________,矞矞皇皇。
资料一
在《<少年中国说>(节选)》的第2部分,梁启超先生选取了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运用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
资料二
震惶:害怕惊慌。隼:一种凶猛的鸟。矞矞皇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1】补全这句话。
【2】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象征着少年中国的________。鹰隼展翅试飞,_________,象征着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奇花刚开始孕育蓓蕾,________,象征着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竹子赞
竹子是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竹子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纸的原料;竹皮可以编织竹器;竹沥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竹子是伟大的,它具有顽强不屈的品格。自古至今,它和松、梅被人类誉为“岁寒三友”,历来竞相为诗人所题咏,画家所描绘,艺人所雕塑,游人所向往。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萌芽了。春风一过,它就像一把利剑,穿过顽石,刺破硬土,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酷暑它不怕,秋风吹不落。秋去冬来,迎风斗寒,经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作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在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坚强________ 品质________ 不畏________
【2】“历四时而常茂”,“四时”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用途写出了竹子全身是宝。
【4】这篇短文写了竹子的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作者写竹子的目的是借歌颂竹子的品格,歌颂______________精神。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亮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啊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鲜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剌一声,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还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都有。月光下,在坡头上那片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是啊,旁边就是它浇灌过的田地。在这片地里,我们种过油菜,种过蚕豆。我在豆田里找过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飞得好高。收了豆,栽上水稻,看,沉甸甸地,稻穗低垂着头。现在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中秋节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讲古老的传说;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的走着,走着。阿妈温暖的手拉着我,我嗅得见阿妈身上的气息。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美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______次,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 ( )
A. 4;作者写文章喜欢重复同样的话语。
B. 3次;这样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
C. 4;因为我和阿妈每到一个地方,都感觉到那里的景色太美了,都感觉到很愉快,所以反复的说,“我和阿妈走月亮”,这样使情感的表达更加充沛,文章更有感染力。
【2】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是因为( )
A. 这是作者心里很愉快时产生的美好的联想。
B. 这里用了暗喻的手法,把阿妈比作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也就是我)在天上走着,形象生动,写出阿妈对我的种种启示和引导。
C. 这是作者看到的真实的景象。
【3】联系课文内容对“走月亮”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在月亮下行走,散步。 B. 跟着月亮一起走。 C. 带着月亮走。
【4】作者描写了月光下的哪些景物? ( ) (多选)
A. 水塘、溪水、鹅卵石 B. 果园、田地 C. 秋虫、夜鸟、鱼儿
【5】写出你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
A. 因为我和阿妈走月亮,所以感觉夜晚很美。
B. 我和阿妈在明媚的月光下散步,月光下大自然的景色很美。
14、阅读下面的两段话,按要求去做。
我趁小山不注意,从他家的大鱼缸里捞了一条鱼,装进兜里。谁知还没走到家,便碰上了妈妈,她见我捂着湿了的衣兜,就问:“你的兜怎么湿了?”我还没开口,小鱼一下子跳了出来。妈妈脸色立刻变了,“这鱼是哪儿来的?赶快给人送回去!……”听了妈妈的教导,我感到很羞愧,赶快把鱼送回去了。
写出本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
15、阅读《野百合也有春天》,完成下列各题。
野百合也有春天
这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就连最无私的太阳也不屑施舍一些阳光在这儿。寂寞是这唯一的主题。
可就是在这令人室息的寂寞中,一株百合,哦,确切地说是一株野百合倔强地生长着,固执而充满了活力与希望。
它的花晶莹纯洁,没有尘埃,它的叶舒展得像是可以包容下所有纷扰。美丽是不甘寂寞的,因为这个只能孤芳自赏的地方,它诅咒过。这不怪它,它也是一朵花,是花,就希望得到艳羡的目光,就希望春天中有自己的美丽。可也就是因为它是一朵花,它没有办法去选择环境,只有被风儿随机地放生。于是,它来到这个注定冷清的山谷,一切都没有,只有身旁那条小溪里自己的影子。
它看到了自己:原来是充满独特的气质,波光粼粼中闪着银色的光,那花瓣的影子在水中漾着,像一颗颗蠢蠢欲动的心,渴望着阳光和欢乐。虽然没有玫瑰鲜艳,但是绝对纯洁、清澈;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有耐力,绝对个性。
于是,它释然了。它也用美丽开始了一个同自然的耐力赛。
没人知道,那是一个多么长的时间。物换星移,海枯石烂,昔日的高地变成平原,那野百合一觉醒后,发现自己站在一座山的顶上,坚韧和恒心终于使它等到离太阳很近的这一天。
在人们抬头仰视它美丽的刹那,春天的第一缕阳光照在了它盛开的笑脸上,人们因强光而眯起了眼睛。
野百合,有纯净的心,有包容一切纷扰的胸怀,有超常的耐性和坚毅的品格,更有属于自己的阳光和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娇艳的水仙,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
【1】下列表示经历时间极长的词语是( )(多选)
A.物换星移
B.波光粼粼
C.蠢蠢欲动
D.海枯石烂
【2】从文中可以看出野百合有( )的品质。
A.坚强不屈,富有耐心
B.一丝不苟,认真细致
C.兢兢业业,坚守岗位
D.吃苦耐劳,待人平等
【3】如果用野百合来比喻人,最恰当的是下面哪个群体的人?( )
A.有权势的人
B.有钱财的人
C.普通人
D.弱势群体
【4】野百合原本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后来它的生长环境又有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百合也有不“释然”的时候,是什么使它不“释然”?后来又是什么使它“释然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四季之美》,回答问题。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扫兴。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
(1)文中写了“黎明”“夜晚”“黄昏”“早晨”四个时间段,选材视角独特。______
(2)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用静态描写春天,用动态描写夏天。______
(3)写秋天的黄昏,作者用“夕阳斜照”“夕阳西沉”“夜幕降临”,形象地写出了太阳落山的动态过程。______
(4)作者喜欢冬天的早晨,是因为能看到雪落或遍地铺满白霜的美景。______
【2】试举一例,说说你从文中哪里体会到作者感受很细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在怎样的景致中有过心旷神怡的感受?把这个景致生动地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与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 chŭ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 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 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 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正确读音下面画“√”。
【2】联系上下文,体会“应接不暇”的意思: 。用“ ”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作者“应接不暇”的句子,这个词语还可以用 来代替。
【3】选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有_________,表示形状的词有__________,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___。这段话流露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海是深绿色的,排了队的小浪头在正步走,数不清有多少“一——二——一”的口令,朝喇叭口的海塘涌来了。挤到沙滩边,啵嘶!——队伍解散,喷着愤怒的白沫。后一排又赶着扑上来了。
三五只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1)“正、数、朝、散、喷”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依次是( )、( )、( )、( )、( )。
(2)画线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声音的停顿
(3)作者由海浪涌上海岸联想到什么?(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菌儿自传(节选)
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汤所用的蘑菇草蕈(xùn)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啊!勿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啊。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晴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被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我,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病菌,对不对?那只是给我加上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出身,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注:本文作者高士其,选文有删改)
【1】本文采用自述口吻,运用 的修辞方法,把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①浅显易懂 ②抽象生硬 ③生动有趣 ④单调无味)。(用“√”选择正确选项)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菌______和______的特点。
【3】“我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中的一类”,这句话中的加点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懂短文的内容,判断下面几个观点的对错。
(1)菌在几千万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了。( )
(2)菌又可以称做微生虫。( )
(3)菌是植物中的一类,是最小的寄生植物。( )
20、用词语“勉强”的不同含义分别造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扩句
①这是声音! ②山上响起了口号声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等到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把鲈鱼放回湖去。(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小练笔。
花生会让我们想到那些默默无闻作贡献的人。看到蜜蜂、竹子、路灯时,你会想到哪些人?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