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推辞(cí) 答(dā)应 侮(wū)辱(rǔ)
B.抵御(yù) 渑(miǎn)池 击缶(fǒu)
C.上卿(qīnɡ) 召 (zhāo) 集 划(huà)归
D.削(xuē)弱 乘(chèng)机 蔺相(xiāng)如
2、下列关于读《西游记》的发现说法有误的一项( )
A.读《西游记》回目发现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B.《西游记》一回讲一个劫难,唐僧师徒共经历了八十二难,最后一难是经书被抛到河里,所以全书共八十二回。
C.《西游记》中有《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许多故事都是三次才取胜,说明故事要一波三折才吸引人。
D.《西游记》中有的回难读,我就在《西游记》的电视剧中找与这一回对应的内容看,看后再去读就觉得容易多了。
3、丁丁在学习上总是不懂装懂,所以成绩一直不佳。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规劝他,你会选择( )
A.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课内古诗默写填空。
1.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采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山河的壮阔、雄奇的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四时田园杂兴》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诗人描写了_______的情景。展现了___________的劳动场面,流露了诗人对_________的赞扬。
3.《稚子弄冰》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杨万里,诗人从小孩___________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的场景。
5、作者我知道。
1.杜甫,字________,________朝人。《房兵曹胡马》是他写的________言律诗。杜甫在我国________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他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被世人尊为“________”。
2.李贺,________诗人,字________。他作诗态度严谨,想象奇特,新颖浪漫。
6、看拼音,写词语。
(1)这件diāo sù( )lénɡ jiǎo( )分明,kān chēnɡ( )佳品。
(2)mǎ tí( )竟然踏在龙què( )身上。
(3)那件人物zào xínɡ( )xiāo shòu( )。
(4)jù shuō( ),是他带领大家打破yán jùn( )jú miàn( )的。
7、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负_____请_____ ②______兴中华 ③完_____归赵
④_____己_____人 ⑤百读不_____ ⑥失魂落_____
书就像朋友和家人,常读常新,________。作家梁晓声小时候因为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________,而这本书也让他深深感叹:慈母情深!书还带领我们认识了______的蔺相如、______的廉颇和_____的海力布。书还用一把火惊醒世人——艺术园林圆明园不复存在,激发了我们________的强烈使命感。生活就是一本书,而阅读则教会我们怎样更好地生活。
8、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每当yè mù_________降临,喜欢在qī hēi _________的夜里飞舞的yínɡ huǒ chónɡ____________,便一只两只地渐渐出现在花园zǒu lánɡ__________,这情景着实迷人。
9、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完成练习。
父亲的泥脚
①碎石路上,荆棘满地,父亲光着脚,健步如飞。我提着一双蓝色的鞋拼命地追赶却怎么也追不上。一丛树枝绊住,我跌倒了,父亲更远了。我声嘶力竭地喊,“爸爸,您的鞋……”然后是梦醒。每一次,母亲都告诉我,父亲是从不穿鞋的。
②是的,父亲是不穿鞋的。像许多农民那样,厚厚的脚板,粗糙的脚趾,踩着田埂春种秋收,沿着山径去伐薪砍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那沾满泥水的脚水远是那么灵巧自如。
③小时候,看着父亲不穿鞋的样子,觉得蛮洒脱自然。上街购物,父亲走在皮鞋、胶鞋的队伍中,步伐是那样稳健。带我上学,父亲那滴着泥水的双脚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湿湿的脚印。我跟着父亲那粗大的脚印走路,觉得又平稳又安全。
④也许在学校看多了穿鞋的人,也许是虚荣心作祟,渐渐地,我觉得赤脚又土又难看,甚至有些粗野,于是对父亲就有些不满,就拒绝他带我去学校。高中住校后,每隔一段时间,父亲总会来看我,每一次就因为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喜悦和想念都变为不快和烦恼。
⑤一个初春的黄昏,父亲又到学校来,还是双脚沾满污泥。我看到后又气又急,来不及呼唤,就对走来的父亲大声嚷道:“以后您不要光着脚来学校好吗?”
⑥父亲静默了一会儿,笑笑,从帆布袋里拿出一包花生,又从口袋里掏出四十元钱塞在我手里:“拿去,好好照顾自己,天晚了,我还得赶回去。”说完,转过身,挑起担走了。父亲的背已微驼,步履有些迟缓蹒跚……
⑦再次来看我时,父亲的脚上穿着一双崭新的蓝布鞋。“你看,这双鞋好不好看!”父亲喜悦的神情,掩不住的兴奋,竟不能使我惊喜,反倒有几分茫然,忧若失去了什么。后来,母亲告诉我,穿着鞋回家的父亲,脚跟与脚趾打起了泡,几天不能走路。我的心在滴血。
⑧去年,我上了大学。启程北上那天,父亲光着脚担着母亲陪嫁时的那只旧皮箱送我上县城搭车,依然如从前一样健步如飞—那一幕,我终生难忘。
⑨那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大学毕业典礼上,我走上台去领奖,向大家致谢。如雷的掌声四起,我泪眼模糊地望着台前的家长席,在西装革履的人群中有一双敦厚黝黑的泥脚,踏着鲜红的地毯向我走来……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上文,想想:文章以父亲的泥脚为线索,描写了那些场景?作者的感受有哪些变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高中住校后,我每一次看到父亲那带着泥土的脚会不快和烦恼的根本原因是( )
A.因为学校里的人都穿鞋。
B.因为不穿鞋又土又难看。
C.因为不穿鞋是粗野的。
D.因为虚荣心作祟
【3】读第⑥段,这里有对父亲神态、______、________和语言的描写。从“父亲静默了一会儿”这一细节,联系上下文,可以想象到父亲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批注是常用的一种读书方法。请给第⑦段画横线的句子写批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父亲的泥脚走在红毯上结束全文,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这段话主要说明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1、课外阅读。
一张纸条
上初中那年,我喜欢《格林童话》到了痴迷的地步。那时,父母工资微薄,除了维持生活以外,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一本( )不能吃,( )不能穿的书。
平时父母总是把钱放在写字台的抽屉里,而钥匙就放在写字台上。一次几经犹豫之后,我用钥匙打开了抽屉,从里面拿走了一张二元的纸币。第二天,我从书店里买回了那本梦寐以求的《格林童话》。几天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父母似乎并没有发现我拿钱的事。
不久,书店里又进了一批新书,其中《绿野仙踪》是我昐望已久的一本童话故事。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当我再一次打开写字台的抽屉时,发现里面多了一张纸条:“峰儿,你是个好孩子,爸爸妈妈相信你永远是个好孩子。”我很惭愧,取出纸条,悄悄地锁上了抽屉。
从那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一张纸条给了我一生的尊严。
【1】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一本______不能吃,______不能穿的书。
【2】写出文中两个表现我十分喜欢《格林童话》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3】“几天过去了,一切风平浪静……”“风平浪静”在短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
【4】禁不住“仙子”的诱惑,我如法炮制。“如法炮制”在短文中指的_____________。
【5】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类似的错误”在短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表示我知错就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6】你想对文中的父母和“我”说什么话,请写下来。
对父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篇短文表达的中心是( )
A.写我为了买书而做错了事,但后来改正了错误。
B.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得到同意,是不能私自拿家长的钱的。
C.告诉我们从小要做一个诚实的勇于改正错误的人。
12、课内阅读
“真的, 我们还不如坐在家里好。”尼尔斯咕哝着说,同时更加紧紧地抓住马丁的脖子。马丁好像被箭射中了一般,直向下坠。
幸亏他们的运气好,下面路上有一棵细长的柳树。马丁扑到树顶上,停在丫权中间。
他们就这样停在柳梢头。
(1)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嘀咕——( )幸好——( )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①“马丁好像被箭射中了一般,直向下坠。”是比喻句。 ( )
②“梢头”指的是树枝的顶端。( )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文段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中画“——”的句子,选择答案。(只填序号)
(1)这段话突出了榕树的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A.叶子多而密B.叶子颜色鲜明、富有生命力
(2)“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是作者的_________
A.比喻B.拟人C.联想
【3】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___,而是________。
14、阅读
捡砖头思维
郭永刚
新东方学校被人们称为“出国梦的制造者”,其创办者俞敏洪也被誉为中国最富有的老师。而俞敏洪成功与其小时候他父亲做的一件事不无关系。
俞敏洪在博客中说,父亲是个木工,常帮别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会把别人废弃不要的碎砖乱瓦捡回来。“久而久之,我家院子里多出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砖头碎瓦堆。我搞不清这一堆东西的用处。直到有一天,一间四四方方的小房子居然拔地而起。父亲把本来养在露天到处乱跑的猪和羊赶进小房子,再把院子打扫干净,我家就有了全村人都羡慕的院子和猪舍。”
父亲向俞敏洪阐释了做成一件事情的奥秘。此后做事时,俞敏洪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么,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么一样;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我生命中的三件事证明了这一思路的好处。”俞敏洪说,“第一件是我的高考,目标明确:要上大学。第一年第二年我都没考上,第三年我终于考进了北大;第二件是我背单词,目标明确:成为中国最好的英语词汇老师之一。于是我开始一个一个单词背,在背过的单词不断遗忘的痛苦中,父亲捡砖头的形象总能浮现在我眼前,最后我终于背下了两三万个单词;第三件事是我做新东方,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我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我没有放弃,到今天为止我还在努力着,并已经看到了新东方这座房子能够建好的希望。”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放弃——(_______) 希望——(_______) 乱七八糟——(_______)
【2】“第一、第二”是表示顺序的词语,还有哪些表示顺序的词语,在下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无关系”的意思是 ( )
A.没有关系 B.有关系
【4】父亲所阐释的做事情的奥秘是什么,请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新东方学校被人们称‘出国梦的制造者’”这个称号的意思是( )
A.它帮助你完成出国的梦想 B.它能让你产生出国梦想
C.它能培养出让人产生梦想的人
【6】这篇文章给你以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内选段,完成习题。
慈母情深(节选)
①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那个地方。
②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女人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旁。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女人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女人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使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③我呆呆地将那些女人扫视遍,却发现不了我的母亲。
④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
⑤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⑥“妈——”
⑦“妈——”
⑧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1】选段描绘的场景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__________。
【2】读选段,找出这一场景下的一组镜头。
七八十台( ) | 七八十个( ) | 七八十只( ) |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 |
场景中的这组镜头反复出现的词语是“______”,从中你体会到了______。
【3】选段中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________的描写,画“ ”的句子是对母亲______的描写,说明母亲______。
【4】下列对选段中第⑧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段话中“我的母亲”重复三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这段话中“我的母亲”应该放在句首,否则语序颠倒,会成为一个病句。
C.这段话写出“我”看到母亲转过身来时的惊讶、酸楚,蕴含“我”对母亲的感激。
D.这是一组倒装句,以慢镜头的方式描写母亲劳作中艰难转身的细节。
16、课内语段阅读。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 )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 )。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 )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 ),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按原文填空。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花生、_________、尝花生、_________这些内容,选文是在讲__________。我知道花生最可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3】“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好看”是指_______,“很有用”是指________。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写出了父亲对“我们”的希望,结合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这句话来写的。围绕着这句话,从来往船只多却操纵自如、____、____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2】从这一自然段中,你感受到作者笔下威尼斯的____态美。
【3】我积累的形容速度快的四字词语有____和____。
【4】有人说画线句子与船夫的驾驶技术没有关系,可以删去。你认为这样的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槐乡五月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中午,桌上就会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这时候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如果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摇摇晃晃地卧在花丛中。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做的,可好吃了。吃成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袋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地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照样子从文中摘抄ABB式的词语。
香喷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呢?( )
A. 孩子们可以采摘槐花换学费。
B. 槐花可以生吃,也可以做成好吃的槐花饭。
C. 女孩子还可以用槐花来装扮自己。
19、趣味故事:
太阳的话
打开你们的窗子吧
打开你们的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们的小屋里
我带着金黄的花束
我带着林间的香气
我带着亮光和温暖
我带着满身的露水
快起来,快起来
快从枕头里抬起头来
睁开你的被睫毛盖着的眼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让你们的心像小小的木板房
打开它们的关闭了很久的窗子
让我把花束,把香气,把亮光,
温暖和露水撒满你们心的空间。
(1)诗中的“你们”指____________,“我”指____________。
(2)诗的第二小节用________句式写出了太阳所给予人们的美好事物,这些都是人们生存必不可少的,其中________可以滋润万物,________和________能使人神清气爽,________能让人感受到光明,________可以为人驱除寒冷。
(3)用“____”画出诗中的比喻句。
(4)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上“√”。
①在这首诗中,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了太阳人的语言和思想。( )
②“让我进去,让我进去”是祈使句,要读出命令的语气。( )
③作者写这首诗,其实是借太阳之口,表达热爱光明、追求新生活的心声。
20、根据要求写句子。
(1)武松道:“我也要酒,也再切些肉来。”(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群非常专注。(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三句话合为一句话。
红军翻过了大雪山。
红军打败了敌人。
红军继续北上抗日。
22、缩句。
(1)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
(2)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3)微小的灰尘不断地向四周散射强烈的太阳光。
(4)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
(5)清光绪年间的学者王懿荣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23、习作。
请以“那一刻,我感到____________”为题,写一件事,表达真情实感。可以是“那一刻,我感到幸福”“那一刻,我感到惭愧”“那一刻,我感到温暖”等,要表达清楚这种感觉或情绪的原因,并把这种感受写具体、细腻。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