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错别字更改有误的一项是( )
A.忘却 酬谢 辞退 后诲(诲→悔)
B.召集 坚侍 彩排 炭火(炭→碳)
C.领导 侵略 蒸茏 愈发(茏→笼)
D.讯期 警觉 压抑 篇章(讯→汛)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是一位出色的画家,每一幅作品真可谓是神气十足。
B.白鹭站在水田中央,不动声色地盯着一条小鱼。
C.郭沫若的《白鹭》 一文,生动地描绘出白鹭的美,全文充满了诗情画意。
D.台风“烟花”的到来,给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的损失。
3、《牛郎织女》一文记叙的顺序是(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事情发展的顺序
4、把下列短语补充完整。
______的萤火虫 ______的心情 ______的红晕
______的彩云 ______的大雁 ______的炭火
______的清晨 ______的月夜 ______的微光
5、根据学习积累和课文内容填空。
(1)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获取新知,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其一)所说:“______?______。”
(2)创新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培养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所说“______,______。”
(3)走进黄山,明月朗照,泉水淙淙,我不禁想起了王维的“______,______。”
(4)恰到好处就是美。增之一分则嫌长,______,______,黛之一忽则嫌黑。(《白鹭》)
(5)今年是袁隆平爷爷诞辰93周年,纪念袁老最好的方式就是传承他的精神,珍惜每一粒粮食,正如朱用纯所说:“一粥一饭,______;半丝半缕,______。”
6、读拼音,写汉字。
xián (_______)弃 镶qiàn (_______) 爱mù(_______)
ǎi (_______)小 xié(_______)调 (_______) nuò言
受zuì(_______) xiàn (_______)落 yán(_______)长 后huǐ(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诗词脍炙人口。
古人云:诗中有画。瞧,“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是一幅鹊桥相会图;“______,______,斜风细雨不须归”是一幅悠然垂钓图;而“____________,直把杭州作汴州”则是一幅苟且偷安图……
2.美景赏心悦目。
春天最美是______。东方一点儿一点儿______的天空,______微微的____,飘着______。白鹭实在是一幅画,一幅的______ 的画;白鹭实在是一首歌,一首______的歌;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______的散文诗。
3.哲理受益终生。
莎士比亚的“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论语》中“敏而好学,____________”写出了好问的重要性;朱用纯的“______,当思来处不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勤俭的重要性。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 亲密──(________) 温和──(________) 仿佛──(________)
(反) 高兴──(________) 秘密──(_______) 爱惜─—(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分一点阳光给你
每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总会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黑黑的皮肤,厚厚的嘴唇,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大约有十五六岁。他站在路边,和过往的每个行人打招呼,不停地叫着:“叔叔好,阿姨好。”同事告诉我这是个弱智的孩子。我平时匆匆忙忙,再加上知道他是个弱智,故而从不和他搭话。
一天中午,太阳出奇的好,因不用急着赶回去替女儿做饭,所以我心情轻松地走在初春的阳光下。
那个背着书包的小男孩仍然站在路边,伸着脖子叫叔叔阿姨好。我走过他跟前,在他叫阿姨好的时候,对他笑了笑,然后又慢慢往前走。没走几步,身后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阿姨,我能和你说话吗?”我用心地看了他一眼,就在这刹那间,我看到了那两只分得很开的眼睛里流露出来的渴望。我冲他点点头,那双没有神采的小眼晴里闪出了兴奋的光芒:“阿姨,你笑起来真好看。从来没有人对我笑,也没有人和我说话,我只和我家的狗狗说话,可是狗狗只吃肉,不爱听我说话。”
我笑笑问他:“你上几年级了?”“初中。要做化学实验,可是我不会,也没有人教我。”
沿着人行道,弱智男孩一边走一边不停地说着他的学校,他的老师,他的同学,他的小狗,他告诉我他最事欢的是劳动课,因为劳动课上同学都喊他帮忙,他觉得自己真了不起,会干很多别人不会干的活。说这话时,弱智男孩的脸上满是自豪,我的心却像被什么扎了一下,轻轻一哆嗦。
我和男孩慢慢走着,微笑着听他说着含糊不清的话。他的话语没有任何逻辑性,杂乱无章,有时根本无法听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但我一直微笑着听。走到拐弯处,我对他说:“阿姨要回家了,你也回家去好吗?”弱智男孩依依不舍地看着我,然后点点头:“阿姨再见!”我站在路口,看着他背着书包一蹦一跳地走远。我抬头看看天,天很远很蓝,阳光很灿烂。
想必小男孩的心灵深处,此时也是阳光灿烂吧。
我不知道小男孩心中的阳光是不是我给他的,但我知道,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我们的阳光不会减少。
【1】用“ ”画出与“抬头看看天,天很远很蓝,阳光很加烂”相照应的句子。
【2】没走几步,身后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阿姨,我能和你说话吗?”中“怯怯”的意思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必小男孩的心灵深处,此时也是阳光灿烂吧”中的“阳光灿烂”指的是_____;而“天很远很蓝,阳光很灿烂”中的“阳光很灿烂”指的是_______。
【4】细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认为弱智男孩心中的阳光是作者给的吗?为什么说“分一点阳光给最需要的人,我们的阳光不会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景观________ 仿照_______ 收藏_______
【2】选文是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
【3】读了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______建造的,三是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采用了_______的构段方式。画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5】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据说,有一次柳公权在写字,穆宗皇帝一边看着柳公权运笔写字,一边连连赞叹,还惊诧地问道:“你的字怎么写得这么好呢,能告诉我书法的秘诀吗?”柳公权毫不犹豫地回答:“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笔法出自内心,只有心地正直才能写出好字来!这确实是柳公权写字的“法”。但在此时此刻,他作为穆宗的“书法指导”,向穆宗说这样的话,显然是有弦外之音的。原来,柳公权是在告诉穆宗,写字和治理国家一样,都必须“心正”。难怪当时正沉溺酒色的穆宗半天没有说话,脸色都变了。这个劝告是真诚而大胆的。真诚在于柳公权以自己的书法心得来打动穆宗,希望穆宗能够律己清政;大胆则在于他毫不虚伪做作,直言答对。如此劝告,自然是对穆宗的一次不小的触动。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1)弦外之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劝告——( ) 真诚——( )
虚伪——( ) 触动——( )
【3】柳公权写字的“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公权的“弦外之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听了柳公权的劝谏,穆宗有什么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柳公权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组织了很多个课外兴趣小组。请根据下面的表格内容,完成练习。
A.游泳小组
B.围棋小组
C.足球小组
D.科技小组
【3】四(3)班的陈田同学只有周五有空,他能参加的兴趣小组是( )。
A.围棋小组
B.游泳小组
C.足球小组
D.科技小组
【4】小辰周二、周五有时间,但他没有下过围棋,他想参加围棋小组。请问他可以参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_______
①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有一天,他们来到一个地方,看见前面有一座大山,呼呼地燃着大火。
②孙悟空一打听,才知道这是火焰山。想过火焰山,得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对着火焰山扇三下,火焰就会熄灭。
③“师父,我借芭蕉扇去,你们在这儿等着。”孙悟空翻了一个跟头,来到了翠云山。他向铁扇公主行了个礼,说:“我们被火焰山挡住了去路,请你把芭蕉扇借我老孙一用。”
④铁扇公主哪里肯借,故意说:“你等着,你等着……”她从嘴里吐出一把树叶大的扇子,拿在手里一晃,就变得席子那么大了。铁扇公主举起芭蕉扇,朝孙悟空一扇,扇起一阵狂风,把孙悟空刮到天上去了。
⑤孙悟空像断了线的风筝,在天上飘呀,飘呀,飘了很久很久,掉在一座山上。这里住着好心的灵吉菩萨,他给孙悟空一颗定风丹,说:“你把它含在嘴里,铁扇公主就扇不动你了。”
⑥孙悟空把定风丹含在嘴里,又到翠云山去。铁扇公主看见孙悟空,觉得很奇怪:“咦,这猴子怎么又来了?这次我使劲扇,叫他再也回不来。”
⑦铁扇公主拿出芭蕉扇,扇了一下,孙悟空一动也不动。接连扇了几下,孙悟空还是一动不动。她吓坏了,赶快逃进山洞,砰的一声,把大门关得紧紧的。孙悟空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小飞虫,从门缝里飞了进去。看见铁扇公主正在喝茶,他就飞到她的茶杯里。铁扇公主没留神,咕噜咕噜把孙悟空也喝到肚子里去了。
⑧“铁扇公主,快把你的芭蕉扇借给我老孙!”
⑨铁扇公主还当孙悟空在大门外面叫唤呢,说:“不借,不借,就是不借!”
⑩孙悟空这就不客气,在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翻起跟头来,疼得铁扇公主在地上直打滚。
⑪“哎哟,哎哟,饶命呀!我把扇子借给你,你快出来吧!”孙悟空爬到铁扇公主的嘴里,把头伸到外面瞧了瞧,看见铁扇公主手里拿着芭蕉扇,这才呼的一下跳出来。他接过扇子,回火焰山去了。
⑫唐僧、猪八戒和沙和尚都等急了,看见孙悟空扛着芭蕉扇回来,高兴极了。
⑬孙悟空举起芭蕉扇,朝火焰山一扇。咦,火焰没有熄灭,反而直往上冒!他以为自己没使上劲,又狠狠地一扇。不好了,那火焰冒起几丈高,烧得更厉害了。孙悟空再一扇,不得了,那火焰冒起千丈高,把天空都烧红了。孙悟空赶快扔下扇子,转身往回跑。
⑭孙悟空挠挠头,摇身一变,变作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模样,重新来到翠云山。
⑮铁扇公主见了,还当他是真的牛魔王呢。这个假牛魔王说:“听说孙悟空来借芭蕉扇,我心里可着急了。你把扇子借给他了吗?”
⑯铁扇公主说:“我给他一把假芭蕉扇,这会儿呀,那猴子也许让火烧死了。”
⑰假牛魔王说:“真的芭蕉扇呢?拿来给我瞧瞧。”
⑱“在这儿呢。”铁扇公主说着,从嘴里吐出小扇子,晃了一晃,变作大扇子,递给假牛魔王。
⑲假牛魔王接过扇子,把脸一抹,变成孙悟空了。孙悟空背起扇子就走,铁扇公主气得话也说不出来。
⑳孙悟空拿了芭蕉扇,回到火焰山。他朝着火焰一扇,把火焰压下去了;又一扇,火焰熄灭了;再一扇,天空起了乌云,沙沙地下起雨来,好凉快哟!
㉑孙悟空把芭蕉扇还给铁扇公主。师徒四人过了火焰山,继续西行。
【1】给短文加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2】本文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小说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请再写两个小说中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故事写的时间是去西天取经路上的一天,地点是_________,人物是______________,事件的起因是____________,事件的经过是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这件事的结果是 ____________。
【4】短文中写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每次都是用什么办法借的?完成表格。
过程 | 办法 | 结果 |
第一次 | ______ | ______ |
第二次 | ______ | ______ |
第三次 | ______ | ______ |
【5】短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
14、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话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现了。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所有的人家。( )
(2)形容连夜奔波或早出晚归,十分辛苦。( )
(3)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
2.概括这个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桓景为什么要与瘟魔对战?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记忆曲线
【1】根据上图,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上图制订一个复习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快乐阅读。
我爱桂花
人,都爱美。有的爱美妙的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会使人陶醉;有的则爱花,花的婀娜多姿、芬芳香味,使人心旷神怡。像我,我爱桂花。
八月,许多花儿都已凋谢,而桂花却怒放了。打老远人们就闻到一股香气。但花儿在哪儿呢?——害羞的桂花躲在叶子后面哩!你看它,由五六个小瓣组成的小黄花,娇小玲珑,十分可爱,多么像藏在绿荫后面的害羞的姑娘啊!
桂花,没有牡丹的国色天香,没有玫瑰的浓艳重彩,没有菊花的千姿百态。但它花美而不刺眼,显得那样朴素大方;花香而不刺鼻,闻着使人清新舒畅。
桂花榨出的油经过加工,可以制成美味可口的桂花糖,吃起来有一股桂花的香气。当爸爸买糖给我时,我总爱对他说□□买桂花糖□买桂花糖□□桂花还可以熏香茶□喝了这种香茶□满口清香□据说桂花还可以制成化妆品□□它的用途真广啊□
我想,做一个人,也应该像桂花那样,不争名利,不哗众取宠,却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
朋友,你能不爱桂花吗?
【1】从文中摘录四个描写花的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第四自然段的“□”内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3】短文为了突出桂花的美与香,运用了________(对比 比喻)的手法;为了描写桂花怒放的样子,运用了________(对比 比喻)的手法。
【4】用自己的话概括第四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出你对下面的句子的理解。
我想,做一个人,也应该像桂花那样,不争名利,不哗众取宠,却有益于人民,有利于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秋之神韵
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奉献一生的落叶,我最爱它令人神往的神韵。
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逸、划过夜空的流星……
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采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敬佩(_________) 贡献(___________)
反义词:虚伪(_________) 冷漠(___________)
【2】把文中画“——”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眼中,春天的特点是_____ ,夏天的特点是_________,冬天的特点是________,秋天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把秋天分别比喻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中的“这”指的是_________。作者写作本文,表达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你最喜欢文中的哪句(段)话?请用“﹏﹏﹏”画出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18、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二十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他出身贫寒,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他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佩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哪!”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书痴
许多名人之所以出类拔萃,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苦读书
范仲淹读书是有计划的,每天读多少页,不完成计划决不休息。冬天的夜晚,屋子里没有生火。呼呼的西北风从门缝里直钻进来,把人的手脚都冻麻了,有钱人生了火炉,钻在柔软的被窝里还嫌不够舒服,而范仲淹却在这样的寒夜里,面对一盏孤灯,在那里刻苦用功。他坚持要读完当天要读的书以后才去休息。有时候,他冻得实在支持不住了,就用冷水洗一把脸,提提精神。每当他计划完成后去睡觉时,常常已经是后半夜了。可是,第二天清早,他却又赶紧起床,收拾好一切,又忙着读第二天的书。
(二)猜书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且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三)抄书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连的。
(四)吃书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好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认真阅读。他说:“这篇论文一共二十多页,我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地反复学习翻摸,洁白的书边上,留下了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爱人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呵,简直是吃书。”
【1】短文向我们介绍的书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摘记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类拔萃”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四位书痴的读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湖面上溅起了涟漪。(扩句)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为陈述句)
(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缩句)
(4)妈妈的手紧紧地抱着生病的孩子。(缩写句子)
(5)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修改病句)
(6)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写成打比方的句子)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师的教诲之恩,我不能忘记。(改为反问句)
跟我学: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要注意两点:①把句子改为相反的意思,即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否定句改为肯定句。②要把最后的“。”改为“?”,并加上“难道……吗”“怎么……呢”等表示反问的词语。
2.理解句子,并仿写。
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1)这句话把“ ”比作“ ”。
(2)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22、句子乐园。
1.鱼儿欢快。(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戴眼镜的老爷爷聚精会神地看报纸。(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天你在家吗 (给句子标上合适的标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妙笔生花。
题目:我 了
提示:生活就是一个五味瓶,你肯定有过陶醉,有过伤心,有过后悔,也有过成功……哪一种感触最深?哪一件事最刻骨铭心?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陶醉了”“我伤心了”“我后悔了”等。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把这件事写下来,特别要把自己当时的表现和心理活动写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