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焦作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童话故事带给我们心灵的启迪:《________》引导我们把目光投向穷苦的劳动人民《________》让我们擦亮眼睛来关注社会;《刺猬汉斯》告诉我们做人要________,因为________;《尼尔斯骑鹅历险记》让我们在收获快乐的同时认识了一个________的男孩儿。

    2.《卖火柴的小女孩儿》中,小女孩儿________次擦燃了火柴,分别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相矛盾》中别人用“________”使那个人的谎言不攻自破,从而告诉我们________的道理。

  • 2、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词。

    1.黑云翻墨未遮山 __________________

    2.把酒话桑麻   __________________

    3.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

    4.乡音无改鬓毛   __________________

    5.胜日寻芳泗水   __________________

    6.天低树   __________________

  • 3、积累园地。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两句诗对仗十分工整。而对仗正是格律诗的一大特色,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俯拾即是,如毛主席《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________________”,《宿建德江》中的“________________”,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________________”。

    2.杜牧《江南春》的前两句,除了绿树红花和水村山郭之外,作者还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特色景物,使笔下的江南春景有声有色,动静皆宜。

    3.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________,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4.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________,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5.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

    6.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

    7.________,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4、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写景成语专练

    ______ ___红柳__________

    波光_______________ 姹紫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

    【材料一】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__________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材料二】寒食①孟云卿

    二月②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③,不独明朝④为子推。

    (注释)①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因介子推是被火烧死的,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②二月:寒食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若冬至在十一月上旬,或是冬至到来年二月间有闰月,则寒食就在二月。③无烟火:寒食节禁火,但穷人常常断炊,不禁也无火。④明朝( zhao ):明天。

    【1】补充【材料一】中空白处的诗句。

    【2】【材料一】中《寒食》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一点。

    【3】【材料二】结合注释写出“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的意思。3分

    ___________

    【4】传统节日寄托着人们的感情,请写出与这个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标明出处。

    诗句:_______            诗题:________

    诗句:_______            诗题:________

    【5】试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

  •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_____》,古诗(二)的题目是《______》。

    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

    ①郭:______   ②坐:______   ③红于:______

    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____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____

    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___

  • 8、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并答题。

    冬天过去了

    坎坷中的记忆最难忘却。那年冬天,弟弟患了急性肾炎。于是,父亲东拼西凑弄了些钱,每日背着弟弟去乡卫生院治疗。数九寒天,风雪交加,空着手走路尚且艰难,更何况父亲要背着十来岁的弟弟翻山越岭走上二十余里路。有几次,一不小心陷进雪坑,父亲是背着弟弟慢慢爬上来的;寒风袭来,怕弟弟冻着,父亲又脱下自己的棉祆,裹在弟弟身上。我跟在父亲后面当帮手。回来时,父亲放下背上的弟弟,坐在路边的石头上歇息,望着积雪逐渐消融而变得花白了的山野,他喃喃地说:冬天快过去了。

    已经懂事的我,此时,仿佛忽然走进了父亲的内心。是的,冰雪遍地的冬天对于贫弱的家庭是严酷的,孩子御寒的冬衣、屋内取暖的柴火、全家人充饥的饭食,哪一样都操碎了父母的心。这个季节,他们就把自己像柴火一样点燃,让我们围着取暖。我多渴望冬天快过去啊。望着疲惫地坐在冰凉的山石上的父亲,正值中年的他已经生出了许多白发。此情此景永久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还是一个冬季。有天早上,我磨蹭着没去上学。饭票前天就用完了,家里无米让我背到学校换饭票;借给我饭票的同学家里同样拮据。因此,今天去学校,不仅自己肚皮打发不了,也无法面对帮助过我的同学。父亲得知,喉头蠕动一下,手抚在我的头上,说:你先去上学,我不会让你挨饿的。

    果然,中午时父亲扛着一袋米赶到学校来了。他脚步沉重地走在冬天的残雪里,老远就听到他的喘息声。我跟在他后面,几次要帮他一把,都被他拒绝了: “不用不用,你人还小,扛不动。望着父亲被压得弯弯的腰,我鼻子突然一阵发酸。后来知道,这袋米是父亲向好几个亲戚家借来的,他天蒙蒙亮就出门了。到食堂称过米,父亲把换得的饭票交给我:快去买饭吃吧,别饿坏了。我要父亲一起吃,他无论怎样都不同意,说要赶回去,到家三十里的路呢。走几步,他又回过头来,伸出手将我松开的一粒纽扣扣好,对我说:熬一熬,冬天快过去了。我看到,父亲帮我扣纽扣的手在微微发抖,我的鼻子一酸,不知该说什么,朝他点点头。目送着父亲朝校门口走去,我忽然看到,他肩上有一片白渍渍的印迹, 那是刚才扛米袋子时留下的灰。我张张嘴想喊住他,帮他拍掉,他已走远了……

    父亲不是个文化人,说不出什么思想深刻的话语,但那句冬天快过去了的喃喃自语,胜过我读过的任何诗句,给我以鼓舞,教我对未来充满期望。

    去年春节期间回故乡,又逢大雪。中午,屋檐在阳光下滴答落水。父亲望着屋外,对绕滕的膝的满堂孙辈吆喝着:出太阳啦,出去玩吧。冬天过去了。父亲的话使我一下子生出万千感慨。今天的生活已经彻底告别了冬天,与年少时相比,即使用四季如春来形容也不过分,但父亲教给我们的熬过冬天的体验使我终生难忘。有了这样的体验,其实就是拥有了一种力量啊。感谢你,父亲。

    1全文详细写了哪两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选文第56自然段中找出一处概括父亲对影响至深的句子,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中表现的矛盾心情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文中摘录令你感悟最深的词语或句子并简要赏析。

    摘录:_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依照下面的句式仿写句子。

    父爱如山,造就我一种坚韧刚毅的性格;

    父爱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爱如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理解。

    ①我家住在北达科他州莫特市的一个草原小镇上,爸爸在那里开了一个小商店。

    ②父亲给我上的一堂课永远铭记我心。那是在圣诞节前不久,当时我在上八年级,只在晚上帮爸爸干活,替爸爸管理玩具部。一天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走进店里。他身上穿着一件棕褐色的旧衣服,袖口又脏又破。他的头发乱七八糟,还有一绺直直地立在前额上。他的鞋子磨损得非常厉害,有一只鞋子的鞋带还是断的。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非常穷,穷得根本买不起任何东西。他在玩具部左看右看,不时地拿起一两件玩具,然后又仔细地把它们放回原来的位置。

    ③爸爸下了楼,走到男孩身边,他微笑着,脸颊上深陷出两个漂亮的酒窝。他问小男孩想买什么。小男孩说他想为他的兄弟买一件圣诞礼物。爸爸对待他的态度就像接待成年人一样,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爸爸告诉他随便看、随便挑,小男孩确实这样做了。

    ④大约20分钟后,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架玩具飞机,走到我爸爸面前问:“先生,这个多少钱?”

    ⑤“你有多少钱?”爸爸问。

    ⑥小男孩握着的拳头松开了。他的手掌因为紧握着钱而留下一道又湿又脏的折痕。手掌展开后,我看到里面有两枚一角的硬币,一枚五分镍币和两便士,共计27美分。而他选中的玩具飞机价值3.98美元。

    ⑦“你的钱正好够。”爸爸说着,接过他手中的钱。爸爸的回答至今仍在我耳畔回响。在为小男孩包装礼物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当小男孩走出商店的时候,我没有再去注意他身。上那件又脏又旧的衣服和他那乱蓬蓬的头发,以及那根断了的鞋带。我只看见一个怀抱珍宝的容光焕发的男孩。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铭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容光焕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②自然段对小男孩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用“    ”画出其中一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5】有句话说得好:“言为心声。”外在表现往往能反映心理状态。短文第⑦自然段中,爸爸接过那个男孩手中的钱时说:你的钱正好够。”请你想象一下,此时文中的爸爸会想些什么呢?请以第一人称表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中的爸爸也给我们上了一堂课,让我们受益匪浅。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仿写词语。

    默默地               

    2.画横线字“屈”的正确解释是(  )

    A.理亏      B.使弯曲

    C.低头,使屈服

    D.委屈

    3.对于“我”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描述最恰当的是(  )

    A.它不屈于误解,寂寞地生存

    B.“我”感到自己的无知

    C.它补过天,在天上发热闪光

    D.它曾给人类光明、向往、憧憬

  • 12、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火是风儿吹开的花

    工作很多年了,每当我遭遇打击或失败时,总会想起母亲灶台底下熊熊燃烧的柴火。

    上小学四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我便写了篇题目为《我的理想》的作文,转天悄悄寄了出去。

    在稿子寄出好长时间里我一直都(chén   jìn)在忐忑中然而一切似乎并没有改变。太阳依然东升西落,每天依然是上学、放学。

    一天,当我来到教室时,看到好多同学围在一起狂笑不已。看到我进来,他们用手指着我大声说:“咱班的大作家来了!”听了他们的话,我心里正疑惑时,李明走到我跟前说:“作家同志,我们班因你而骄傲!”他的话刚收完,笑声再次轰然而起。“怎,怎么了?”“怎么了?你的文章发表了!”“!”我无法(yǎn   shì)心中的狂喜,一下子跳了起来。“真的吗?真的吗?教室里再一次响起哄笑声。“真的!”李明说着,把一封已经开口的信扔到我的身上。我匆匆打开,里面是我的那篇文章,只是第一页多了几个字: “退回,继续努力!”

    时间顿时凝固了,我的心一下子跌倒深渊,难过得真想大哭一场。你的理想不是当作家吗,我看你干脆当家作得了,在家里坐着!李明的话又引来同学们的一片哄笑。

    回到家,母亲正坐在灶台边做饭。看见母亲,我不觉委屈地哭起来。母亲慌了,忙问发生了什么,我抽泣着把事情经过告诉了她。她听后什么也没说,只是拿出一盒火柴, 抽出一根轻轻一划,顿时一个如豆的火苗燃烧起来。她说:孩子,吹灭它!我不明白母亲要干什么,只是对着火苗轻轻一吹,火苗熄灭了,剩下一缕袅袅升起的青烟和一截烧焦的木棍儿。母亲又用火棍儿挑起锅底正在燃烧的柴火,对我说:对这里吹。我使劲吸了一口气,然后对着锅底狠狠地吹了过去,那火如浇了油似的,熊熊燃烧起来,还有一团火苗发怒了一般挤出了灶膛。母亲随手又往锅底加了把柴火,对我说:继续吹,吹灭它。我摇了摇头说:火太大了,吹不灭!

    母亲微笑着,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背说:火柴一口气就吹灭了,而锅底下的柴火却越吹越旺。孩子,你愿意做火柴还是柴火呢?”“我要做柴火!我兴奋得涨红了脸。

    升入六年级后,我终于在一家小学生读物上。继而,第二篇、第三篇也纷至沓来, 我成了班级和学校名副其实的作家。面对同学钦羡的目光,我终于明白,之前之所以受到讽刺,是因为我不够优秀。

    如今,无论做什么,每当我听到别人对我的讽刺打击,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想停下脚步的时候,我都会想起母亲锅底下的那堆柴火,它如一朵无比美丽的花朵迎风怒放,催我上进

    1为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表示)

    (1)( hōng   hòng)   (2)(cuō   cuò)

    2根据文中所给的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词语

    (1) ( chén   jìn)_____   (2)(yǎn shì)_____

    3根据下面提示,从文中找出表现心情变化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志忑→(   )一狂喜→(   )  →(   ) →兴奋

    4文中与第⑨段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5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描写了母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她对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的既全面又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第一次投稿被拒,很伤心。母亲让吹灭燃烧的火柴和柴火,使懂得了应该努力使自己更优秀。

    B. 母亲得知第一次投稿失败,让吹灭燃烧的火柴和柴火,使明白了面对讽刺打击困难挫折,应该努力使自己更优秀和坚强。

    C. 第一次投稿被拒,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很伤心。母亲让吹灭燃烧的火柴和柴火,使明白了面对讽刺打击困难挫折,应该努力使自己更优秀和坚强。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填序号)

    A. 文章采用倒叙的手法,记叙了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

    B. 第④段通过对李明和同学们的侧面描写,烘托出面对嘲笑的坚定态度。

    C. 第⑥段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将火柴和柴火对风的不同反应呈现在我们眼前,为后文做了铺垫。

  • 13、第五组同学马上要过本命年了,他们想以“本命年的回想”一文展开探究,走进春节习俗,协助他们完成本次任务。

    本命年的回想(节选)

    ①我小的时候,家乡的大年从腊月初一就开始预热。一天比一天增温,一天比一天红火

    ②腊月初一晚上,家家炒花生、炒瓜子、炒玉米花儿;炒完一锅又一锅,土炕烫得能烙饼。玉米粒儿在拌着热沙子的铁锅里毕剥毕剥响;我奶奶手拿着锅铲,孩子大人不得病。”花生、瓜子、玉米花儿炒熟了,装在簸箕里,然后端进屋来,一家人团团围坐,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盛在碗里令人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是吃起来却又没有个够,不愿放下筷子。喝过腊八粥,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还有肩扛着谷草把子卖绒花的,走街串巷,大姑娘小媳妇,一片杀猪宰羊的哀鸣。家家都忙着蒸馒头和年糕,穷门小户也要蒸出几天的豆馅团子。天井的缸盖和筛子上冻豆腐,还要渍酸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香烛纸马送灶王爷上天。最好玩的是把灶王爷的神像揭下来,从糖瓜上抠下几块糖粘儿,抹在灶王爷的嘴唇上,下界才能保平安。灶王爷走了,门神爷也换岗了,悬挂着一盏灯笼和在寒风中哗啦啦响的秫秸棒儿,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邪魔鬼祟就不敢登门骚扰了。腊月三十的除夕之夜,谁吃到包着制钱的饺子最有福,一年走红运。院子里铺着芝麻秸儿,小小子儿虽然允许走动,却不能在外边大小便,也不许睡觉,大人给孩子们说笑话,讲故事,这叫守岁。等到打更的人敲起梆子,院子里放鞭炮,门框上贴对联,纷纷给老人们磕辞岁头,老人要赏压岁钱,踩着芝麻秸到亲支近脉的本家各户,压岁钱装满了荷包。天麻麻亮,恭喜!”“同喜,同喜!”我平时串百家门,走东家串西家,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我又长了一岁。

    ③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

    ——作者:刘绍棠(文章有删改)

    (1)结合短文内容,请你解释“赏心悦目”和“骚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2)作家刘绍棠按照顺序,津津有味地回忆了运河家乡几十年前过春节时的独特景象。家乡人们在春节前都忙了哪些事呢?请你借助思维导图完善作者的行文思路。

    (3)刘绍棠先生用他的神来之笔,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京郊大地春节民俗的美丽画卷。

    ①文中“送灶王爷上天”的习俗包含着人们怎样的期盼?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家过年时有什么习俗?你又从中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绍棠先生在文章结尾时写道:“今年岁逢丙子,是我的本命年,六十‘高龄’回忆往事

    A.体现作者纯真、质朴,充满童心、童趣。

    B.表达对家乡淳朴、充满人性温情的快乐生活的深深眷恋。

    C.感叹岁月飞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D.说明作家对未来美好生活也充满无限憧憬。

  • 14、阅读。

    云雀

    ①云雀是最典型的田野里的鸟类;是庄稼人的珍禽,总是殷勤地伴随着他们,在艰辛的犁沟中间,到处都有她的足迹,她为他们鼓劲,为他们歌唱希望。希望,这是我们高卢人的古老名言,正因为如此,大家把这种平凡的鸟儿尊为“国鸟”。她的羽毛并不美丽,然而天性勇敢,充满欢乐。

    ②大自然似乎有些亏待云雀。她的脚爪长得使她不适宜在林间栖息,她只好就地筑巢,与野兔为邻,田沟是她的穹庐。当她孵化幼雏时要度过多少动荡不宁、布满风险的生活啊!无数的烦扰,无数的忐忑不安!一片浅浅的草皮怎么能替这位母亲掩藏起她的小宝贝儿,抵挡住狗、鸢(yuān)和鹰隼(sǔn)的窥伺(kuī sì)呢。她匆忙地把小鸟孵化出来,又匆忙地把颤颤抖抖的幼雏抚育成长。谁能不想到这不幸的鸟儿和她那忧郁的野兔邻居有着同样的悲怆(chuàng)呢!

    ③然而由于她生性愉快,善忘,或者你愿意,也可以说她轻率( ),总之是洋溢着法兰西式的乐天精神,于是相反的情况发生了:一旦脱离险境,国鸟又重新获得静谧(),她又像从前那样歌唱,显示出无法抑制的喜悦。更令人惊奇的是:她的灾祸,动荡的生活,那无数残酷的苦难并没有使她的心变得僵硬无情( );她仍然那样快活善良、合群,满怀信心,她具有这些稀有的优秀品质,堪称鸟类中友爱的模范;云雀像燕子一样,必要时还会哺育自己的小姐妹们呢。

    ④两样东西支持着并鼓舞着她﹐那就是阳光和爱情。一年之中有半年她都在恋爱。每年有两三回,她得承担起做母亲的、多灾多难的幸福,忍受无数风险去尽那份哺育的辛劳。在没有爱情的时候,她拥有阳光,阳光令她兴奋。只要有一丝太阳出现,她就会引吭歌唱。

    ⑤她是白天的女儿。每当晨曦降临,茜红微微染上天边,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她就像箭一样从田沟里直冲出去,在天空中高唱起欢悦的颂歌。这是一首神圣的诗,像黎明一样清新,像童心一样纯净、快乐!这嘹亮而有力的声音正是收获的信号。“走吧,”父亲说,“你们没听见云雀在召唤吗?”云雀跟随着人,不停地给他们以鼓励;到了炎热的正午,为他们驱赶虫蚋(ruì),连连催他们进入梦乡。她把流泉般的柔和曲调倾泻在少女朦胧欲睡的侧过的头上。

    (法国 米什莱)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动荡不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括号里填上一个与加点字相近的词语。

    【3】文中画线的句子把_______比作_______,从中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雀为什么被称为“国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云雀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用恰当的关联词把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写成一句话。

    (1)我们坚持植树造林。   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

     

    (2)晴天雨天。 老人每天来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 16、句子大变身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巍峨的长城犹如一条盘旋在柴山峻岭之间的巨龙。(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作为华夏儿女,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成转述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人们都夸耀拥有高尚医德和医术的医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楼建筑结构比较简单。主楼十分宽敞,别致美观。(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空的繁星,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成比喻句)

  • 18、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你们应该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样,善待我们的河水。(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 20、那位黑大哥就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题目一: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童年像一首天真烂漫的诗。请你有条理地记叙一件童年亲身经历过的事。题目自拟。

    题目二:在长辈、老师、同学、父母……的陪伴下,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着。请选一位你身边熟悉的人,以“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材真实,详略得当,表达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00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