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1)xiōnɡ yǒnɡ( )的洪水páo xiào( )着奔来,远处的堤坝早已dǐ yù( )不了洪水的侵袭,mù dǔ( )这一切的老书记眉头拧成了ɡē da( ),但他仍然告诫自己,一定要带着大家安全撤离。
(2)地球是生命的yáo lán( ),她kānɡ kǎi( )地给人类作出ɡònɡ xiàn( ),可是人类随意毁坏自然zī yuán( )和不顾后果地làn yònɡ( )化学品,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2、结合语境,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1)奶奶经常告诫我:“虽然咱家条件不好,但人穷志不短,你一定不能输给别人呀!”(_____)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____)
(3)据《新野县志》记载,汉桑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了。(_____)
(4)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有的人》一文中,作者是________。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_________ ”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_________”,让我们深刻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 ”的区别!
4、按课文内容填空。
①诗中有景:辛弃疾的“________________,听取蛙声一片”写出了稻花飘香的丰收之景;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写出了对江南春景的喜爱。
②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冲往前线,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正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有________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5、把成语补充完整。
生气( )( ) ( )高( )烈 ( )( )不堪 汗流( )背
气势( )( ) 大( )失( ) 长途( )( ) 暴( )如() )( )( )不阿 青( )皂( ) 犯( )直( ) ( )( )之众
( )思( )想 ( )笑( )开 ( )心( )意 ( )理( )言
( )然( )悟 ( )而( )得 忧心( )( ) ( )武( )威
( )云( )志 积( )成( ) ( )然长逝 ( )不可支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诗人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了长征波澜壮阔的场面。诗人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出红军不畏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再现长征宏大的场面,接着精心选择过五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岷山五个典型事例,表现红军翻越万水千山的艰难。
【2】画线的诗句是围绕“_______”字来写的。读了这两句诗,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越岷山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首诗歌的朗读,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红军不怕远征难”要读出红军“不怕难”的气概,语气要坚决,充满信心;“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要放缓慢,读出红军把长征中的困难当作平常事的平淡语气
B.读第三、四句时要突出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和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C.第五句要读出红军的欢快心情,读第六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以表达出对牺牲战士的缅怀之情
D.第七、八句应读出欢欣鼓舞的语气,因为红军历尽艰辛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当时喜悦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要重读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练习。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九曲黄河万里沙”写出了黄河的哪些特点?( )
A.曲曲折折 气势磅礴
B.历史悠久 风景优美
C.位置重要 水势平缓
D.古迹众多 旅游胜地
【2】本诗中引用的我国的民间故事是《______________》。
【3】对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从黄河的源远流长中,感受到母亲河的特点,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B.借助牛郎织女的故事,流露出诗人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感情。
C.表达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D.诗人梦想自己能够像牛郎织女那样,成为神仙,过着幸福的生活。
【4】与“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这句诗表达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妆浓淡抹总相宜。
【1】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水光##dot##潋滟 ______
A.形容水满。 B.形容水波流动
(2)晴方好 ______
A.正。 B.方向;方面。
(3)雨亦奇 ______
A.奇怪。 B.奇妙。
(4)总相宜 ______
A.合适。 B.应当。
【2】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对晴天、雨天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4】由“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能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下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消防栓的使用
你注意到了吗?无论是在商场、影剧院,还是在医院、候车室大厅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你都可以看到消防安全标识和图示。在关键时刻怎样根据标识和图示内容解决突发事件呢?
【1】遇到火灾时,应该拨打的电话号码是( )
A.110
B.112
C.114
D.119
【2】下列关于消防栓使用方法或管理规定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管理责任人每月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维护
B.消防栓在非紧急情况下不能私自使用
C.灭火时,对准火苗高处喷水
D.消防设施前面不能堆放物品
【3】下列关于消防栓的使用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箱门取水带→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消防水枪→开水闸→展水带→灭火
B.开箱门取水带→展水带→开水闸→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消防水枪→灭火
C.开箱门取水带→开水闸→展水带→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消防水枪→灭火
D.开箱门取水带→展水带→水带两端分别接消防栓接口和消防水枪→开水闸→灭火
10、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火车票面信息阅读
1. 根据这张车票填空。
乘车时间 __________,出发地 ________,目的地_________,车次 ___________。
材料二:留心观察的同学,也许你已经发现,在我们的身边,有不少的小学生都佩戴上了眼镜。请根据“光明小学二至六年级视力情况调查”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完成题目。
光明小学学生视力调查表(调查人数:2846人)
年级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近视率 | 15% | 21% | 36% | 43% | 49% |
2.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上表所揭示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领会——___________ 告别——___________
【2】选文主要写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联系全文来看,它起到了______________的作用。
【3】“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的是______________,事实上指老人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递进。
C.表示转折。
D.表示省略。
【5】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山上的树木一年四季常青,保持郁郁葱葱的生长态势。
B.老人执着、崇高的精神永远流传。
12、瞻仰英雄人物缅怀革命先烈
灯光(节选)
①半个小时以后,我刚回到团指挥所,战斗就打响了。三发绿色的信号弹升上天空,接着就是震天动地的炸药包爆炸声。守敌的围墙被炸开一个缺口,突击连马上冲了进去。没想到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炮火的猛烈阻去,在黑暗里找不到突破口,和突击连失去了联系、
②整个团指挥所的人都焦急地钻出了地堡,望着黑的围墙。突然,黑暗里出现一星火光,一闪,又一闪。这火光虽然微弱,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足够亮了,战士们靠着这微弱的火光冲进了围墙:围墙里响起了一片喊杀声。
③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④这一仗,我们消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这位年轻的战友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电灯底下学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自己却没有来得及见一见电灯。
⑤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1】根据节选文段内容填空。
璀璨的灯光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郝副营长的理想是让孩子们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结尾,“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既抒发了我对___________________,也抒发了我对革命战友的怀念之情。
【2】红色展馆想请越秀雏鹰中队拍摄一部微电影,歌颂郝副营长的英雄品质。请结合节选文段,根据提示完善以下拍摄脚本。
片名:黑暗中那一星火光 | ||
人物:郝副营长 | 年代:1947年秋 | |
抓拍关键动作 | 划着→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
突出精神品质(关键词) | 英勇顽强 ______________ | |
【3】请根据节选内容概括郝副营长的英勇事迹,作为微电影的旁白。
激烈的围歼战打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电影结尾,需要一句名言致敬所有英烈。请根据节选文段内容,从下列名言中挑选一句最合适的,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横线上。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②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③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④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关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1】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②③段,简要概括,完成填空。
(1)碎片化阅读的“美丽”指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碎片化阅读的“忧愁”指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短文中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如何进行课外阅读的?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生机勃勃的太阳花
一天清晨,太阳花开了,在一层碧绿的叶子下边,闪出三朵小花。一朵红,一朵黄,一朵淡紫。乍开的花儿,像彩霞那么艳丽,像宝石那么夺目。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三朵花是信号。信号一起,跟在后边的便迫不及待了。大朵、小朵,单瓣、复瓣,红、黄、紫、蓝、粉一齐开放。一块绿色的法兰绒,转眼间,变成五彩缤纷的锦缎。连那些最不爱花的人,也经不住这美的吸引,一得空暇,就围在花圃跟前欣赏起来。
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一幅锦缎,始终保持着鲜艳夺目的色彩。起初,我们以为,太阳花经久不衰,是因为太阳花喜爱阳光,特别能经受得住烈日的考验。不错,是这样的。在夏日强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艳丽,愈加旺盛。但看得多了,才注意到,一朵太阳花,其生命极为短暂。朝开夕谢,只有一日。因为开花的时间太短,这机会就显得格外宝贵。每天,都有一批新的花蕾在等待开放。日出前,它们包裹得严严实实,看不出一点要开的意思,可是一见到阳光,就即刻开放。花瓣像从熟睡中苏醒了似的,徐徐地向外伸张,开大了,开圆了……这样一个开花的全过程,可以在人的注视下,迅速完成。此后,它们便贪婪地享受阳光,尽情地开去。待到夕阳沉落时,花瓣儿收缩起来,这些花便不再开放。第二天,迎接朝阳的将完全是另一批新的花蕾。
这新陈交替多么活跃,多么生动!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太阳花在开放的时候,朵朵都是那样精神饱满,不遗余力。尽管一朵太阳花,生命那么短暂,但整体上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开完的太阳花并不消沉,在完成开花之后,它们就腾出空隙,把承受阳光的最佳方位,让给新的花蕾,自己则闪在一旁,聚集精华,孕育后代,把生命延续下去。待到秋霜肃杀时,它们已经把银粒一般的种子,悄悄地撒进泥土。第二年,冒出的将是不计其数的新芽。
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他们像哲学家那样,发出呼喊和感叹: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太阳花给予的启迪,无疑是有益的。(有删改)
【1】一天中,太阳花在不同时段有什么表现?根据文中的词句概括。
日出前——(__________)
日出时——(__________)
日落后——(__________)
【2】下列哪一项内容表现出太阳花的世界是一个科学的世界?( )
A.太阳花朝开夕谢,新陈交替。
B.每一朵太阳花都有开花的机会,都有一天的灿烂。
C.太阳花开放后,让位新蕾,自己则孕育后代。
D.太阳花能经受住烈日的考验。
【3】点明文章中心的句子是( )
A.在我们宁静的小院里,激起一阵惊喜,一片赞叹。
B.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C.太阳花的事业,原来是这样兴旺发达、繁荣昌盛啊!
D.太阳花的欣赏者们,似在这里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科学的、公平的、友爱的世界。
【4】概括文章第三自然段的段意,正确的一项是( )
A.太阳花从开放到凋谢的过程。
B.从初夏到深秋,花儿经久不衰。
C.一朵太阳花朝开夕谢,只有一日。
D.太阳花经久不衰,但一朵太阳花的生命却极为短暂。
【5】太阳花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是怎样把太阳花的特点写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乾隆皇帝的题字插在题诗与画之间,破坏了画面的完整。(改为“被字句”和“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应该尊敬普通人。(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生活在地球上。(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位壮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瑞恩说:“我将继续努力,我希望非洲每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所有人都承认她的介绍很棒。(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小明把老师布置的所有一切作业都全部完成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要造好十万支箭,这件事得请你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学校里只给每人发一张票,这真叫人为难。(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仿写句子)
例:老师说:“书声琅琅、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旅游者说:“鸟语花香、清风吹拂的西子湖就是美,一种自然的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2)总理站起来对我说:“我要去休息了。”
改为转述句:
(3)花儿开了。
扩写句子:
(4)我被派去采访前总统夫人,一个全世界都很有名的人物。(将划线的部分换成成语)( )
(5)许浩在作文中列举了一些生活在非洲大陆的动物名字。(缩句)
(6)音乐( )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能陶冶人的情操。(关联词)
18、老人对我说她的心已经感受到我的琴声了。(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以“我最 的人”为题目习作文。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自己有意义的事写,写出真情实感。
(3)字数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