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成下面关于“月光”的练习。
(1)观察月光: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月光 ________的月光
(2)与“月光”有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补充下面与“月光”有关的比喻句。
①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________。
②月光似________,从夜空中泻下来。
2、课文概括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的大峡谷位于 国。告诉我们科罗拉多大峡谷形成的 ,风光的 和野生动物的 等。
3、读拼音,写字词。
qū sī jié sù ké sou
身(____)(____)破 枯(____) (____)料 (________)
lù bó bēi là hú lún
记(____) (____)杀 石(____) (____)烛 (______)吞枣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 )
2.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
3.形容表现得十分生动( )
4.相互依靠、相互跟随 ( )
5.极度兴奋 ( )
6.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
7.在激烈的战斗中奋勇杀敌,形容战斗激烈 ( )
5、拼一拼,写一写。
(1)奶奶把水hú(______)放在yáo(______)洞前的台jiē(______)上。
(2)在奔fù(______)lǚ(______)梁山的途中,我们看到了tāo tāo(______)的黄河水。
6、欧阳修追字
欧阳修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著作很多,创作态度严谨。每写完一篇文章,他总是反复推敲,一丝不苟。
宋朝的时候,每当亭台楼阁建成,总要请文坛有名望的人写文章记载。韩琦是欧阳修的朋友。他在相州任职时,曾建造了一座别墅,取名“画锦堂”。画锦堂即将竣工时,他写了一封信,派人送给欧阳修,请他写一篇文章。信中还特地言明,文章写成后,马上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时间,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写下了《画锦堂记》。写完就交给来人,来人立即骑马返回。
欧阳修有个习惯,就是每天晚上临睡前,总要把白天写的文章拿出来,逐字逐句诵读品味,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就及时修改。这天晚上,他重读《画锦堂记》,当读到“仕官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觉得这两句意思太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连贯。他用心推敲,在两句中各加上一个“而”字,变成“仕官而至将相,锦衣而归故乡”。这样,不但上下文连贯顺畅,意思也比原文深邃了。
欧阳修想到这里,马上牵出一匹快马,将家人从梦中叫醒,把添字的事向家人述说了一遍。家人急忙骑马向相州飞奔。第二天傍晚,终于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了。
从此以后,欧阳修快马追字的佳话不胫而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胫而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为什么让家人快马追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追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习了这篇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金沙水/拍/云/崖暖
B.大渡/桥横/铁索/寒
C.更喜/岷山/千里/雪
D.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
①攀(五岭)②越( )③渡( )④夺( )⑤翻( )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__________。
8、阅读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_______。
【2】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_______的意思;“泊”,这里有_______的含意。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面是点题,另一面也就为下文的_______作了准备。
【3】诗的第二句点出“客愁新”,三四句好似诗人怀着_______,在这广袤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孤月此刻和他是那么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诗也就戛然而止了。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有趣的“倒计时”
【材料一】“例计时”节目是奥运会开幕的重要一环。往届,不管采用什么形式,倒计时一般是从60、30或10开始的,北京冬奥会却是从24开始的。为什么是24呢?因为在中国文化中24有特殊的含义,它代表我国一种古老的关于岁月的算法——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读(二十四节气歌》, 重温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倒计时。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比如“白露”就是天气转凉,露水生发的时节。
二十四节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依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比如:什么时候插秧,什么时候收稻谷……二十四节气还和传统节日结合,包含许多民俗事象,比如清明要扫墓、踏青。大量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古诗词,更为中国传统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内涵。2016年,二十四节气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从24开始的原因是: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结合《二十四节气歌》补充图表括号里的节气。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3】阅读材料二,我们能在古诗里发现二十四节气丰富的内涵。请给下面的诗句找到对应的节气图片。
清明时节雨纷纷, 露从今夜白, 随风潜入夜,
路上行人欲断魂。 月是故乡明。 润物细无声。
( ) ( ) ( )
10、课外阅读轩。
庄重的乞讨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 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屏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已。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
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掷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挫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这一切几乎是悄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孩子的动作……”
这一句中“居然”的意思是 ,作者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这一切”是指 ______________。
【2】“我快步下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8分)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像浮萍一样随波逝去,也有的像树根一样牢牢地扎在人们的心里。每当我翻开纪念册,看到一张卡片上夹着的那一片绿叶时,我就深深地怀念起我的启蒙老师——叶老师。
我的童年是在一个使我梦萦魂绕的小山村里度过的。叶老师是我童年时最好的引路人。那时,叶老师才20多岁,平日文静寡言,但是却很喜欢和我说话。叶老师喜欢我,我很敬重叶老师。
叶老师喜欢绿叶,在她的书里常常可以看到绿叶制作的书签。一次我和叶老师在野外散步,我看见她低头捡起了一片宽大的树叶。“叶老师,您怎么这么喜欢绿叶?”我憋不住问。叶老师不置不否,却给我讲起一个很感人的故事:一位小姑娘患了重病,自己觉得马上就要死了,她望着窗外的常青藤,说:“常青藤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我就要离开人间了。”人们都为她伤心。这件事被一个年迈多病的画家知道了,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抱病握笔画了一片碧绿晶莹的叶子,把它牢牢地扎在常青藤上。此后不久,老画家安然长逝了,而那位小姑娘却从此坚强地活了下来。听着叶老师娓娓动听的讲述,我悟出了她喜欢绿叶的真正原因。
后来,我离乡来津。分手时,叶老师送我一束花,可我却说:“你还是送我一片绿叶吧。”叶老师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
去年教师节的时候,我特意去看望叶老师,她显得有些老了,但比以前健谈了,她见到我很高兴,我也真有点舍不得离开她。临别时,她送给我一张非常精致的卡片,上面镶嵌着一片绿叶,绿叶下整齐地抄着一段名言:花的事业是( )的,果实的事业是( )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 )的。
此后,我一直珍藏着这张卡片,像是珍藏着叶老师的一片心。
(1)给文章选择恰当的题目,在括号里打“√”。(1分)
绿叶的故事( )一片绿叶的回忆( )引路人( )
(2)选择文中恰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3分)
①不说喜欢,也不说不喜欢( )
②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 )
③没有顾虑,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
(3)请给第 ⑤自然段的一段名言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1分)
甜美 谦逊 尊贵
(4)阅读第③自然段,说说老画家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幅什么图,其寓意是什么?(1分)
(5)文章叙述了一个与绿叶有关的故事,读后你认为“一片绿叶”有什么象征意义?(2分)
12、为你,我说过多少颠三倒四的话
一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跟我说的好多话,听起来都是自相矛盾的。”
我愣了一下。是这样吗?怎么会是这样?
嗯,好好想一想,为你,我究竟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
——我说:“你要多吃一些啊!”我又说:“你可别吃得太多啊!”总企图让你吃遍世上珍馐,又担心你不懂得节制,吃坏了身形吃坏了胃。出差的时候,习惯带一些当地小吃回来,哪怕你在万里之外,哪怕你半年之后才能回家,那也要放在冰箱里,一等你回来吃;而当你父亲不断地往你碗里放红烧肉时,我竟会抢过来一些,怨责道:“别给他那么多!”
——我说:“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我又说:“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希望你永远不是那个在安静的教室外面嗫嚅地喊“报告——”的孩子,希望你无论与谁相约都为永远先他(她)一步到达。但是,一旦你消失在我的视野中,我就开始用种种可怕的虛拟场景惊吓自己,担心你遇到不长眼的车,担心你只顾匆匆赶路没注意到前面的一道沟坎。我派自己的心追踪你,告诉你说:“孩子,别急,慢慢走。”
——我说:“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我多么怕你把学习当成儿戏,我多么怕你成为一个不争气的孩子啊!面对着“抄写八遍课文”这样的作业,我想说:“别做了!”但话到嘴边却变成了“抄八遍就抄八遍吧”这样没心肝的句子。我好害怕你在抗议中滋长了对知识的轻慢不恭,所以,我宁愿选择暂时站在谬误的一边,看你平静地完成一份份作业。在大考将至的日子里,你埋头题海,懂事地克扣掉了自己的睡眠。你知道吗?当我说“孩子,睡吧”时,我心里却盼着你回答:“妈妈,我再学会儿。”
……
不曾被矛盾重重的想法折磨过的心,不是母亲的心。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才会昧,才会惑,才会颠三倒四,才会出尔反尔。孩子,你可知道?当你走得太快,我祈盼着用爱截住你;当你走得太慢,我祈盼着用爱赶上你。所以,无论我说过多少自相矛盾的话,无论这些话让你觉得多么无所适从,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嗫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颠三倒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用不同的与“说”有关的词语来表达“说”的意思。
①我说:“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
我_________:“你一定要做完了各科作业再睡!”
②我又说:“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
我__________:“别熬到太晚,早点休息吧。”
【3】选文中列举的“我”说话自相矛盾的具体事例有(_______)(多选)
A.儿子说“我”好多话自相矛盾,“我”却毫无察觉,感到十分惊讶。
B.让孩子快点走别迟到,又让孩子别走太快,担心孩子的安全。
C.让孩子多吃一些,又说可别吃得太多,担心孩子吃坏了身形吃坏了胃。
D.让孩子一定做完作业再睡觉,又让孩子别睡太晚。
【4】列举的一个事例中,妈妈刚说过“你要快点走啊,千万别迟到”这句话,为什么紧接着又说“别走太快,路上注意安全”?用“_____”在文中画出最能说明原因的一句话。仔细品读这句话,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都希望你懂得我说这些话的出发点与归宿”中的“出发点与归宿”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还会觉得妈妈自相矛盾的话让你无所适从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要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⑧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自《中国青年报》1985年8月刊,作者:莫怀戚,有改动)
【1】散步的时候,“我”与“母亲”的决定截然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1】句和【2】句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1】句和【2】句在景色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烘托出一家人的美满、和谐。____
(2)【1】句和【2】句都是为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____
(3)【1】句和【2】句的描写目的相同,都是为了表现散步途中的风光美景。____
(4)【1】句从侧面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熬过严寒的欣喜;【2】句中暗含了母亲对孙子的疼爱。____
【3】文末“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4】文章是围绕___________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请你结合本文的中心意思,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个新的题目:《___________》,拟写的理由是。___________
【5】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请根据下面的阅读要求,完成填写。
(1)为了学会如何化解家庭中的分歧,你会重点关注本文的第___________自然段和第___________。
(2)作者一家三代外出散步的分歧最终得到了圆满解决,从中我们可以借鉴的做法是______
A.当家人有不同意见时,应该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第一选择
B.当家人有不同意见时,应该以一家之主的意见为主
C.尽量兼顾每个人的想法;无法兼顾时,优先考虑老人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柳信
宗璞(pú)
这园中原有许多花木。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yuè)虫豸(zhì)之灾,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chá)的树。还有这棵杨柳,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也染透了心头。曾在中学作文里写过这样几句:嫩绿的春天又来了/看那陌头的杨柳色/世界上的生命都聚集在那儿了/不是么?/那年青的眼睛般的鲜亮呵——
老师在这最后一句旁边打了密密的圈。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
时光流去了近四十年,我已经历了好多次的死别,到1977年,连我的母亲也撒手别去了。我们家里,最不能想象的就是没有我们的母亲了。母亲病重时,父亲说过一句话:“没有你娘,这房子太空。”这房子里怎能没有母亲料理家务来去的身影,怎能没有母亲照顾每一个人、关怀每一个人的呵叱和提醒,那充满乡土风味的话音呢!然而母亲毕竟去了,抛下了年迈的父亲。
两个多月过去,时届深秋。园中衰草凄迷,落叶堆积。我从外面回来,走过藏在衰草落叶中的小径——这小径,我曾在深夜里走过多少次啊。请医生,灌氧气;到医院送汤送药,但终于抵挡不住人生大限的到来。我茫然地打量着这园子,这时,侄儿迎上来说,家里的大猫——狮子死了,是让人用鸟枪打死的,已经埋了。
我没有问埋在哪里,无非是在这一派清冷荒凉之中罢了。我却格外清楚地知道,再没有母亲来安慰我了,再没有母亲许诺我要的一切了。
深秋将落叶吹得团团转,枯草像是久未梳理的乱发,竖起来又倒下去。我的心直在往下沉,往下沉——。忽然,我看见几缕绿色在冷风中瑟瑟地抖颤,原来是那株柳树。在冬日的萧索中,柳色有些黯淡,但在一片枯黄之间,它是在绿着。“这容易生长的、到处都有的、普通的柳树,并不怕冷。”我想着,觉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
清明时节,我们将柳枝插在母亲骨灰盒旁的花瓶里,柳枝并不想跻身松柏等岁寒之友中,它只是努力尽自己的本分,尽量绿得长一些,就像一个普通正常的母亲,平凡清白的人一样。
柳枝在绿着,衬托着万紫千红。这些丝丝垂柳,是会织出大好春光的。(有删改)
【1】这篇文章围绕杨柳写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______),第二件事是(______),第三件事是(______)。
A.家里的大猫死去
B.少年时描写杨柳的作文受到老师的赞扬
C.清明时节将柳枝插在母亲骨灰盒旁的花瓶里,寄托哀思
【2】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题目“柳信”的内涵是柳树报告春的信息,给“我”以欢愉。 (______)
(2)“我便想,应该圈点的,不是这段文字,而是那碧玉妆成、绿丝绦般的杨柳。”这句话中“圈点”的意思是“肯定,赞美”。老师圈点“我”的文字,是对“我”的文字的一种肯定;但在“我”看来,值得赞美的不是“我”的文字而是柳树。 (______)
(3)“这容易生长的、到处都有的、普通的柳树,并不怕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柳树傲雪凌霜、坚韧不拔的品质。(______)
【3】文章的结尾与开头_________,表达了对柳树的__________之情, 抒发了作者对______的坚定信心。
15、按要求完成练习。
(1)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2)梅兰芳高兴地向大家宣布:“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瞧您,衣服还不会穿吧,怎么谈得上伟大呢?(改为陈述句)
(2)他一边低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用加点词造句)
(3)做客 打算 我 到 你 我那里 请( 连词成句)
(4)小女孩儿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改为“被”字句)
17、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19、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观看这鲜艳的国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情景,在横线上填入表示“说”的词语或短语。
大街上,一群人围在一起__________:“小姑娘真是善良啊!”
21、习作
人生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我们的学习、生活常常充满乐趣,请你以“乐趣”为题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