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本文通过对梦境中_________的描绘,反映了鲁迅在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________”,实现充满“_________”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鲁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读一读,写词语。
1.春节期间,孩子们一听到鞭炮声便瞬间fèi téng( )起来,整个村子张灯结彩,红红火火,fèn wài( )热闹。
2.鲁滨逊的船在没有人居住的荒岛边qīng fù( ),但所幸没有野兽的qīn xí( ),还有航海类的shū jí( )可以消磨时间。
3.我把甜腻腻的zhōu( )大chí( )地往嘴里塞灌。晚饭后,我从shuǐ gāng( )中舀水,将脏wǎn kuài( )清洗干净。
3、比一比,再组词。
裳(_______) 稍(_______) 崖(_______) 渡(_______)
棠(_______) 俏(_______) 涯(_______) 度(_______)
蝉(_______) 裁(_______) 燥(_______) 距(_______)
弹(_______) 栽(_______) 澡(_______) 拒(_______)
4、读拼音,写词语。
岸上的人们jīng huáng( )地看着因dǐ kàng( )不住台风的qīn xí( )而qīng fù( )的轮船,救援人员一刻也不敢dān gē( ),终于让落水的船员们都脱离了kùn jìng( )。
5、比一比,再组词。
崖(________) 瀑(________) 租(________) 袖(________) 篮(________)
涯(________) 曝(________) 沮(________) 轴(________) 滥(________)
6、阅读理解。
梅 花
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1】结合首联、颔联的内容,简要分析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水/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8、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中作者用“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反衬出乡村夏夜的宁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描写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场景。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这两句话巧妙运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
D.作者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个角度描写乡村夏夜风光,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故事。
③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鸩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竞有些不可捉摸了。“咕——咕——”,我沐着淡烟疏雨,恬然入梦。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⑦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呼朋唤友:___________
(2)缥缈:__________
【2】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鸟的鸣叫声?分别有什么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背黄纹鸟,叫声缠绵重复。
B.山雀,短促而嘹亮的鸣声。
C.鹧鸪,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鸣声缥缈,不可捉摸。
D.麻雀,叽叽喳喳,热闹欢畅。
【3】运用联想表达方式表达独特感受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在文中找出一处来,说说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
【4】找出与文中第一句话相照应的句子。联系全文,说说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父爱有多坚硬
①这些年来,他很少和父亲说话,始终如陌生人一样保持距离。
②5岁时,他闹着做鸡毛毽子,追得满院子鸡飞狗跳的。父亲见了,在他的屁股上落下了大红指印;上小学时,他偷偷地在教桌里放老鼠,吓得老师花容失色。回家后,他的屁股上多了几道鞭痕;中学时,父亲教训他的话,他一脸不屑地顶回去。父亲急了,扬起手,却怔了怔,没落下来。那时的他已高出父亲一个头。
③高二的暑假,他宅在家里,整日沉迷于游戏中。一天,母亲说:你爸腰疼病犯了,你和他一起出工吧,搭把手。他不情愿地答应了。父亲是维修工,只要有人打电话,他便立即出门。那天,是6楼的露台排水口被垃圾堵死了,物业提出要扩建排水口,父亲满口应承下来。
④正值盛夏,太阳火辣辣的。穿着白色T恤、运动短裤的他像是出行的游者,磨磨蹭蹭地跟在父亲身后上了露台。露台上毫无遮掩,阳光白花花一片。父亲躬身半跪,一只手做支撑,另一只手艰难地伸进排水口掏垃圾。恶臭一阵阵袭来,他不由皱了皱眉,退后了一步。而父亲仍然半跪在那里清理着,发白的灰色汗衫被汗水浸透,紧贴在后背。他看不见父亲的脸,只看见父亲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发出刺目的白光,扎得他的眼生疼。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高大威猛的,健步如飞,声如洪钟。可是眼前的父亲却黝黑瘦削,如霜后的茄子迅速地蔫了。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起来。忙碌半晌,终于清理干净了。父亲跌坐一旁,喘粗气。看到不远处站立的儿子,愣了一下,努力地站了起来,腰却如弓似的牵扯着生疼,怎么也站不直。太阳已经爬上半空,热浪一阵阵袭来,逼得他不敢抬头。
⑤父亲躬着腰拿起电钻开始扩大排水口,电钻声尖锐地响起,火花四射,砂石飞溅,有的贴着父亲的面颊飞过。一股无形的力量驱使着他猛地上前一步,夺过父亲手里的电钻。这时,他才知道这是个不好驯服的家伙,震动起来如一匹剽悍的野马,随时准备脱缰而去。没多久,他的掌心便磨出了水泡,钻心地疼。父亲又将电钻夺了过去,只是安排他用铲子清理碎裂的砂石。阳光火焰般包围了他,有液体顺着他的脸颊滑过,涩涩的,咸咸的。
⑥当晚,他辗转难眠,起身去卫生间时,听到父母房里有细碎的说话声。他贴耳过去。“以后不要儿子陪我出工了啊,他是拿笔杆子的料,哪做得来粗活。他小时候我管得严,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看来是我错了啊。能将他供上大学,也算是了了我的心愿。”那是父亲的声音,低沉而苍老,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扼住了他的咽喉。他想起了 5 岁时,父亲将他顶在肩头去看露天电影。人群密密匝匝挡住了父亲的视线,而他看得兴起;小学考试,他得了双百,父亲竟喝得满面通红;为了给他筹借高中的学费,一向不求人的父亲却陪笑脸跟人说尽了好话这些画面在他脑子里一一闪过,让他喉头发涩。
⑦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虽然父亲给他的爱粗糙坚硬,却真挚朴实,无声地融入了他的生命里,让他也慢慢变成了如父亲一样坚硬的男子。
【1】阅读③-⑦段,并填写情节。
(1)他不情愿地答应陪父亲去扩建排水口;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他在父爱的浸润下,慢慢成为坚硬的男子。
【2】第⑤段画波浪线句中的“液体”一词换为“汗水”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分析“那一天,他一下子长大了”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枕下的零食
①在我幼年的时候,每天晚上临睡之前,父亲必在床前陪我们,讲故事给我们听,讲到我们睡意蒙昽的时候,我们就说:“爸,我们要睡了,给我们留一点好吃的东西,明天早晨吃。”
②父亲总是微笑着点头答应。于是我们便抱着希望入睡。
③到了第二天早晨,醒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伸手向枕下摸。我们所摸到的多半是干果类的小零食——包括花生、核桃、杏干、柿饼、山楂片、脆枣等。虽然为数不多,但每天必定可以摸到。当我们摸到了父亲为我们放在枕下的这些零食时,心里立刻就充满了快乐,觉得生活是如此的轻快、顺利,又如此光明、惬意。于是,我们嘻嘻哈哈地从床上跃起,又迅速地跑去洗漱,好赶快来享受这些小小的零食。
④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想,世上可能很少有人这样做。父母疼爱子女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宠惯子女也各有不同的程度,但像父亲这样,用如此有趣的方式来宠我们,却是少见的。
⑤那时,我们住在小镇上,那里不像现在的都市这样繁荣,只在离家四五百米处,有家小小的店铺,名叫“海家店”,那里是专卖零食的。除此之外,每到深夜,有来叫卖清水萝卜和糖葫芦的,有时也有卖兔子肉或五香花生的,这就是父亲给我们留在枕下的零食的来源了。当然,由于清水萝卜和糖葫芦不适合放在枕下,所以如果我们在枕下摸不到零食的话,大概会在离床头不远的橱柜上发现这两件漂亮而可口的食物。假如遇到冬天刮风下雪的坏天气,小贩们多半不会出来,那时父亲就必须跑到“海家店”去买了。
⑥北方的冬天很冷,特别是到了夜晩,经常刮着强风。那风呼啸着,发出哨子般的声音,所以我们叫它“哨子风”。有时下大雪,风雪交加,院中积雪盈尺,即使在这样的天气,父亲也仍不忽略我们的零食。我可以想象出他等我们睡了之后,穿起皮袍,戴上风帽,提着风灯,冒寒出去为我们买零食的样子。由于我们的零食很有变化,并非天天相同,所以我知道父亲常常是特地为我们出去买的。
⑦我猜想父亲这样做,可能不只是单纯为了疼爱我们,最主要是为了让我们自幼养成乐观的心情与面对世界的信心。因为父亲经常逗我们说:“你许一个愿,试试看,只要你心诚,明天它就成为真的。”然后他就问我们要许什么愿,小孩子会许什么愿呢?无非是吃的或玩的。
⑧在我们的童年里,一直觉得这世界是可爱的,人间是温暖的,亲情是可以信赖的而希望是一定会达成的。父亲当年很守信用地逐天为我们准备一些可爱的小收获,为我们的生命中织入了光明积极的人生观,父亲的这些行动实在远胜过多少枯燥的家训与空洞的格言。
⑨我从不奢望做力所不及的大事,我相信最贴近我的小事。当我心情沮丧而患得患失时,我便开始动手做一件易于成功的小事。那小事的成功,总会很有效地重新鼓舞我的活力与勇气,使我的生活拨云见日而重现光明。
⑩当我们企望过多或太远时,当然会烦恼而无所适从。假如我们关心重视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并勤于拾掇别人视为不值一提的小收获时,必会感到自己每走一步都有步的意义,每过一天都有一天的目的,每过一时都有一时的快乐。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为什么要买零食放在枕下,让我们早晨高兴地享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在我们生命中织入的光明积极的人生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人生应树立远大目标,本文作者则认为我们应更加“重视那些近在身旁的小希望”,这两者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实践。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鞋跟高的,鞋跟矮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选中的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读书时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着什么,有时,还会心地微笑一下,此时的她已顾不得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铰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本文紧扣课题,主要写了哪三个小镜头?
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
【2】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主要通过描写人的发型和鞋子的类型,表现_________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主要通过描写________和________,表现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的人都很渴望看书,很爱书。语言极具新鲜感,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
【3】同是写读书,第三自然和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种写法叫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第三四两个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四自然段中有两处画线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描写、_________描写。
(3)“贪婪”的意思是不知道满足,是个贬义词,在这里用来写姑娘读书,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章,完成单项选择题。
鱼为什么活了
①1936年夏天,法国旅行家雷普在海上翻了船,被海浪卷到千岛的伊都鲁普岛上。他肚子饿极了。忽然间,他在小河里发现了几条肚子朝天的“死鱼”,急忙把它们捞上来,架起锅来烧煮。煮了一会儿,他揭开锅盖一看,啊!奇迹发生了:死鱼变成活鱼啦!它们在锅里游来游去哩!
②他估计,这时候的鱼汤的温度至少在50℃以上,死了的鱼怎么会在热水里复活呢?这个谜一样的问题,真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③后来,科学家揭开了这谜底。原来,这个岛是个火山岛,火山口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湖泊。当火山再爆发时;成了热水湖,水温达到63℃,别的鱼都烫死了,唯独这种鱼耐热的本领特别大,活了下来。它们在热水里住惯了,一旦游到冷水的环境里,反而会冻僵,活不下去了;放在锅里一煮,温度提高后,又复活了。
④热水鱼是非常罕见的,可是世界上的确也发现过几种热水鱼。居民们在俄罗斯贝加尔湖附近的一个47℃的温泉里,发现过一种叫鲫鱼的热水鱼;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52℃的温泉里,也发现过一种“鲁卡尼亚”的热水鱼,他们在热泉中,生活得挺自在哩!
【1】与“百思不得其解”的“解”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难解难分
B.获得解放
C.解释清楚
【2】解开“死鱼复活”之谜的人是( )
A.法国旅行家雷普
B.科学家
C.居民们
【3】正确回答“鱼为什么活了”这个问题的一个自然段是( )
A.第二自然段
B.第三自然段
C.第四自然段
【4】能正确概括前两个自然段大意的一项是( )
A.流落荒岛,死鱼复活,百思不解
B.流落荒岛,死鱼复活,探索奥秘
C.流落荒岛,探索奥秘,解开谜团
【5】以下对文中词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自然段中的“奇迹”一词指的是死鱼竟然在海里变成活鱼了。
B.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是个反问句。
C.第四自然段中运用“罕见”一词表现了“热水鱼”是很少见的。
【6】能正确写出第三自然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列数字 作比较
B.举例子 打比方
C.列数字 打比方
【7】以下不是第四自然段列举的事例的一项是( )
A.在贝加尔湖附近的的温泉里,发现过一种热水鱼
B.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个温泉里,发现过一种热水鱼
C.在法国的伊都鲁普岛上,发现过一种热水鱼
14、阅读。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1】这段文字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
【2】选文各段各介绍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对龙的描写有十次之多?
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
___________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
【6】在《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中,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
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了一下缶。(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你写一个“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天空中的星星一闪一闪的。
改为拟人句。
(2)下了一夜大雪,到处都变白了。
改为排比句。
18、仿照例句改写句子,使句子更生动。
例句:秋天到了,大豆成熟了。
秋天到了,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哗啦啦的笑声。
下课了,同学们玩起了陀螺,许多陀螺在地面上飞转。
19、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用带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21、习作。
发现身边的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以“发现身边的美”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