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一比,再组词
溜(______) 愧(______) 锯(______) 沮(______)
榴(______) 槐(______) 据(______) 咀(______)
2、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出词语,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横线上的内容。
读书就是在读风景:赏píng zǎo( )游鱼,xuán yá( )飞瀑。读书就是在读艺术:听弦音流转,yú yīn rào liáng( )。读书就是在读生活,或风平浪静,或bō tāo xiōng yǒng( )。读书就是在读人生态度:有人计较太多,有人kāng kǎi( )无私。我想,读书就是在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回顾。
1.“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是全文的_______句。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香结》一文从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了丁香花,表达了作者____的生活态度。
3.《宿建德江》中“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中的“___”以及“____”“___”这几处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上了船。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___创作的一首吟咏___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___、___、___、___、___。
6.请把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补充完整。
故人具鸡黍,_______。_______,____。
开轩面场圃,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所学填空。
(1)《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题目中“书”的意思是______。诗的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2)什么是美德?美德是《草原》中“蒙汉情深何忍别,_____________”的深情;美德是狼牙山五壮士弹尽粮绝时英勇__________的壮举;美德是老支书面对洪水时镇定自若、_____________的品质。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__________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__________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伯牙鼓琴》中写道:“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李白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锤期久已没,_______________。”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_________,诗中描写雨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作者描绘了_________(季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________________之情。
3.《宿建德江》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日暮客愁新。诗句中的“客”指的是__________。
4.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赏析古诗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悲伤的是什么?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要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首先要把诗歌读懂,然后抓住诗句的关键词进行体会,如本诗我们可以抓住“悲”“九州同”进行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古诗鉴赏。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歌中的“咬”字,把竹拟人化,充分表达了竹子的刚毅性格。
B.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深山里的竹子。(石头缝)
C.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
D.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的赞美。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与理解。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_____”上补充诗句。
【2】仿照例句的标示,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A. 金沙水/拍/云/崖暖 B. 大渡/桥横/铁索/寒
C. 更喜/岷山/千里/雪 D. 三军/过后/尽/开颜
【3】这首诗是围绕“____”两句展开叙事抒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请你仿照例子加以概括:①攀(五岭)②越(___)③渡(____)④夺(____)⑤翻(____)
【4】在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中,诗人采用了____和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时感到十分饥饿,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乞求给他一口水喝。
这位女子看到他很饥饿的样子,就拿了一满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 我应该付多少钱 年轻女子回答道 一分钱也不用付 妈妈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这时,他不仅感到自己浑身是劲儿,而且还看到上帝正朝他点头微笑,那种男子汉的豪气像山洪一样迸发了出来。
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与了医治方案的制订。当他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人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了床上躺着的病人就是那位曾帮助过他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地关照这位病人。经过艰辛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因为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一满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知恩图报,施恩不图回报。”但是善良又往往是很容易得到回报的,帮助别人实际上就是在帮助自己。
【1】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给第2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请给最后一个自然段画“ ”的句子做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杯牛奶”对小男孩起了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美好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那位女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凯利医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一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
节日的大街,呈现出一片祥和喜气的盛况。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欢声雷动。商场里更是人山人海,小贩的叫卖声,顾客的讨价还价声,人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热闹极了。有一家新开张的超市,门口摆放着两个高大的花篮,地上铺着红地毯,开业大酬宾,里面的商品琳琅满目,还有很多优惠活动,人们纷纷拥上去抢购呢!我们也去凑个热闹,可是店里早已挤得水泄不通。
【1】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写的。
【2】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作者用“张灯结彩、欢声雷动”写出了节日大街的__________________,用“人山人海”以及“叫卖声,讨价声,欢笑声”写出了节日大街的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在描写节日大街的场面时,运用了的__________________表达方法,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
【3】作者写新开张的超市的情况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
青 蛙
一只青蛙正在草丛中慢慢地爬着。当你稍一走近,它就猛地一跳,跳到那漂着浮萍的池塘里。这一跳,足足有它体长的二十倍距离呢!然后,它以最标准的蛙泳姿势,向对岸游过去。啊!青蛙真是跳远健将,游泳的专家。
岂止知此,青蛙喜欢唱歌,又是歌唱家。每到黄昏,住在池塘边的青蛙们,有一只老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然后用震音发出一声短鸣,接着满池塘的青蛙,都亮开了嗓门,跟着唱起来,形成美妙而神秘的大合唱。
青蛙,不仅是歌唱家,还是捕捉害虫的能手,保护农作物的卫士。据统计,一只青蛙每年捕食的害虫约有一万多只。青蛙是有益的动物,怪不得人们对它另眼相看呢。
【1】文章已用“∥”分成三段,用“___”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2】填空。
青蛙是______,______,又是______,还是______的能手,______的卫士。
【3】人们为什么对青蛙另眼相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biàn pián)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huǎnɡ huànɡ)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fú fó)面前许下心愿,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xiū xiōu),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给文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好容易”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3】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我”急切地想见到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从这些外貌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
。
【5】用“ ”画出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的句子。
13、课外阅读。
一只皮鞋
①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往路口张望,希望能从夕阳的余晖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
②又是一个傍晚,一个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个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啊……A.对呀。”“要付你多少钱?”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军人把两块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大个子怎么没来?”“他……B.上前线了。”说完,军人转身要走。
③“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军人止住了脚步,用_____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的医院里……C.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略一沉思”中的“略”的意思是___
A.简要的叙述
B.省去,简化
C.简单,不详细,跟“详”相对
(2)“沉思”中的“沉”的意思是___
A.没入水中,跟“浮”相对
B.重,分量大
C.深入,程度深
【2】根据对短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1)本文开头“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一句,在文中烘托了小鞋匠_______的心情。
(2)文中与“夕阳的余晖”一词相呼应的词语是_______。
【3】文中有三处用了省略号,其中只有一处表示省略,它是_____处,省略的内容是_______,省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词语应填入第③自然段的横线上的是( )
A.轻快
B.高亢
C.亲切
D.低沉
【5】这篇文章歌颂的对象是____,文中最能体现他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的语句是:“______”
【6】《桥》一文中作者在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一只皮鞋》在结尾才点明大个子军人一直没来取鞋的原因,请你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
14、说明文阅读。
故宫为何不积水
2016年7月19日凌晨至20日夜间,北京迎来了一场最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212.6毫米,城区平均降雨274.0毫米,这一场特大暴雨过程,为多年所罕见。雨后,媒体争相传播一组故宫雨景照片,展示了难得一见的“千龙出水”场景,特别是大暴雨时故宫博物院内地面未出现明显积水,更显示出故宫完善的排水系统的强大排水能力。
紫禁城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紫禁城内的排水沟渠全部通向内金水河。内金水河又与紫禁城城墙外侧52米宽的护城河相连,之后同周边的外金水河、中南海等水系相通,这些水系同时兼有排水功能。相对整个北京城区排水体系来说,紫禁城排水系统是第一级的,这是昔日皇家地位的体现。
此外,紫禁城整个排水系统经过统筹规划。紫禁城排水系统分为三类,分别是建筑排水、地表径流、地下暗沟。降雨时,一部分雨水落到建筑上,沿着建筑屋顶琉璃瓦落到地面,之后雨水会顺着明沟流到地下暗沟沟口,还有一部分雨水直接形成地表径流,顺地面坡度流入院落和房基四周的石槽明沟,汇入暗沟。
故宫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均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分为三层。在台基四周栏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柱下还有一个雕琢精美的石龙头,其口内为凿通的圆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三层共有龙头1142个。雨水逐层下落,使得台面无积水。值得一提的是,台基底部的石龙头多镌刻成龙首形,具有很好的装饰作用。雨水从石龙头孔中流出,小雨时如冰柱,大雨时如白练,暴雨时则会呈现“千龙出水”景象,蔚为壮观。雨水逐层向下流,院内地面留有泛水坡度,北高南低,绕四周散水都有石槽明沟,在台阶下有石券涵洞接通干沟,使流水顺利通过,最后排入内金水河。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A. 故宫的前三殿 B. 故宫的地下沟渠 C. 故宫的排水系统
【2】故宫不积水的原因不包括( )
A. 建造之初,宫殿柱子上都雕琢着精美的龙头,龙是皇帝的化身。
B. 建造之初,对整个庞大的人工排水网络系统进行了科学的统筹规划。
C. 建造之初,对排水系统进行了精准测量、精密设计和精细施工。
【3】本文第四自然段画“____”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主要的”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中,与短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 台基底部的石龙头不仅有很好的装饰作用,还具有排水功能。
B. 每当下雨时北京故宫都会呈现蔚为壮观的“千龙出水”景象。
C. 为了宣传故宫的雄伟壮观,各媒体争相传播“千龙出水”的雨景照片。
【5】你认为本文的标题起得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书装进书包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和伯父把那个拉车人扶上车了。(改成“被”字句)
2.车夫被玻璃片扎伤了脚。(改成“把”字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尼尔斯使劲地把马丁拖到湖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逃不出我的手掌!(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里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其中一定有你最拿手的,把你的拿手好戏写下来吧!可以写写它独特的地方,可以写写你是怎样练成的,还可以写写有哪些想
要分享的故事。
要求: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把重点内容写具体,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