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五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的三魂》
(3)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怜子如何不丈夫。——鲁汛《答客逍》
2、读拼音,写词语。
zhuàn xiě rǎo luàn piē xià kān chē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yì lì quán héng jiāo shuǐ xiá zhǎi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请给下面语句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1.漓江的水真静啊____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____漓江的水真清啊______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____
2.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___ 听着小鸟的鸣啭____歌唱____我婆娑起舞_____芳草为我鼓掌。
4、同学们,本学期的“快乐读书吧”,引导我们读讲述成长故事的小说,感受里面主人公酸甜苦辣的成长经历,展开成长的思考。
本学期的课外阅读,你读了几部作家讲述成长故事的小说,其中一部作品是《________》,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个情节是:________________(简要叙述)。
主人公是____________,他(她)具有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5、读句子,根据意思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四字词语。
(1)人体就像是一架________(使人摸不透,高深得无法揣测)的机器。
(2)在五台山众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著名,其他诸塔犹如________(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一样簇拥着它。
6、课内阅读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天净沙是_________,秋是__________。
【2】诗的开篇描绘了一副_______________图。
【3】文中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
A.曲牌名 词牌名 B.词牌名 曲牌名
C.词牌名 词题 D.曲牌名 曲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8、阅读下面的文字
倦 夜
杜 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1】从抒情方式看,前六句和后两句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体现“倦”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夏季的一个傍晚,天色很好,我出去散步,在一片空地上,看见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和一个妇女。那孩子正用一只做得很粗糙的弹弓打一只立在地上、离他有七八米远的玻璃瓶。
②那孩子有时能把弹丸打偏一米,而且忽高忽低。我便站在他身后不远,看他打那瓶子,因为我还没有见过打弹弓这么差的孩子。那位妇女坐在草地上,从一堆石子儿中捡起一颗,轻轻递到孩子手中,安详地微笑着。那孩子便把石子儿放在皮套里,打出去,然后再接过一颗。从那妇女的眼神中可以看出,她是那孩子的母亲。
③那孩子很认真,屏住气,瞄很久,才打出一弹,但我站在旁边都可以看出他这一弹一定打不中,可是他还是不停地打。我走上前去,对那母亲说:“让我教他怎样打好吗?”
④男孩停住了,但还是看着瓶子的方向。他母亲对我笑了一笑。“谢谢,不用了。”她顿了一下,望着那孩子,轻轻地说,“他看不见。”我怔住了。
⑤半晌,我喃喃地说:“噢……对不起!但为什么?”
⑥“别的孩子都这么玩儿。”
⑦“呃……”我说,“可是他……怎么能打中呢?”“我告诉他,总会打中的。”母亲平静地说,“关键是他做了没有。”我沉默了。
⑧过了很久,那男孩的频率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累了。他母亲并没有说什么,还是很安详地捡着石子儿,微笑着,只是递的节奏也慢了下来。我慢慢发现,这孩子打得很有规律,他打一弹,向一边移一点,打一弹,再转点,然后再慢慢移回来。他只知道大致方向啊!夜风轻轻袭来,蛐蛐在草丛中轻唱起来,天幕上已有了疏朗的星星。那由皮条发出的“噼啪”声和石子崩在地上的“砰砰”声仍在单调地重复着。对于那孩子来说,黑夜和白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⑨又过了很久,夜色笼罩下来,我已看不清那瓶子的轮廓了。“看来今天他打不中了。”我想。犹豫了一下,对他们说声“再见”,便转身向回走去。
⑩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声清脆的瓶的碎裂声。
【1】读选文,填一填。
(1)简单概括选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想教男孩打弹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选一选。
(1)第④自然段中“我怔住了”的原因是( )
A.打弹弓的小男孩儿是一个盲孩子 B.小男孩儿打了无数次却打不中
C.小男孩儿的母亲不同意让“我”教他打弹弓 D.小男孩儿瞄很久才打出一弹
(2)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小男孩是个盲童,母亲让他练习用弹弓打玻璃瓶的原因是( )和( )
A.为了陪伴孩子消磨时间 B.为了发展孩子的特长,让他有一技之长
C.让孩子能享受童年的快乐 D.让儿子明白,只要努力盲童做事也能成功
【3】找出第⑧段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这一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⑦段,“我沉默了”,在沉默中“我”会想些什么呢?联系短文内容,写一写“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推测一下故事中的小男孩以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延伸阅读——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则。
江西省黄沙岗镇的漆和山因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乱砍滥伐,逐渐成为杂草丛生的荒山。护林员来一个走一个,只有92岁的农民漆友朋一直坚守着,他用41年时间,植树50多万株,让2500亩荒山重新变绿。
【1】材料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
【2】“92”“41”“50”“2500”采用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表现__________。
【3】请你拟标题:__________
11、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记者胡喆、彭韵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
随着嫦娥五号返回器圆满完成月球“挖土”,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飞控现场旋即成为一片欢乐的海洋,大家纷纷欢呼、拥抱,互致祝贺。
探月工程总指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历经23天,嫦娥五号闯过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月面着陆、自动采样、月面起飞、月轨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多个难关,成功携带月球样品返回地球,完成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太空之旅。
“嫦娥五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嫦娥五号任务新闻发言人、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裴照宇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回”这一步的主任务,成功实现了月球表面采样返回。
探月工程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自立项以来,国家航天局组织全国2000多家单位、数十万名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集智攻关,高质量高效益完成六次探测任务,实现“六战六捷”。
揽月而归,踏梦而行。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我国首次月面采样与封装、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携带样品再入返回等多项重大突破,其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
材料二
11月24日嫦娥五号顺利升空,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从2004年月球探测工程启动以来,嫦娥家族在长征系列火箭的托举下,让奔月神话一步步成为现实。
有网友翻出15年前中国制定的探月计划。
2004年2月,国防科学工业技术委员会领导对外宣称: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将分“绕”“落”“回”三步。 绕 3年内,一颗屬于中国的卫星将开始绕月飞行,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 落 6年内,中国的月球车将在月面上软着陆,展开巡视探测。 回 2020年之前,中国研制的机器人将把月壤样品采回地球。 |
材料三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城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探月工程任务指挥部并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 诚挚)的祝贺和(热烈 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标志 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标志 实现)着中国航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将为深化人类对月球成因和太阳系演化历史的科学认知作出贡献。对你们的卓越功勋,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
习近平强调,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1】材料一是一则新闻,共有七个自然段。请你用“ ”画出中心段。
【2】“嫦娥五号”的太空之旅经历了哪几个难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嫦娥五号”带着月球“土特产”顺利回家。它带回来的“土特产”是______。
【4】请把材料三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画掉。
【5】“嫦娥五号”任务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如期完成。请结合材料内容写出“绕、落、回”具体指什么。
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材料三是习近平向“探月工程”指挥部和参加嫦娥五号任务的全体同志发的贺电。贺电内容可分为两部分,请用简短语言分别进行概括。
第一部分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主要讲:_____________________
【7】“嫦娥五号任务既是收官之作,更是奠基之作。”“收官”是围棋用语,表示到了最后阶段,已接近结束。“奠基”指奠定建筑物的基础。从三则材料中我知道了“嫦娥五号”是______的收官,又为______奠定了基础。
【8】习近平强调的“探月精神”是指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了这几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2.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指 D.表示否定
3.在下面试着画出“人”字形线路火车爬坡的示意图。
4.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对詹天佑说一句什么样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双长满老茧的手
①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手,已经平凡到让人不再常常感觉到它的存在了。
②然而,一天黄昏,当我乘公共汽车从城里回家的时候,一双长满了老茧的老妇人的手却强烈地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像吸铁石一般吸住了我的眼光。我不由得深深地陷入回忆中,几十年前的往事蓦地涌上心头。
③我当时只有五六岁,就喜欢帮助大人在豆子地里干活。在这时候,我的兴致是十分高的。我跟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捉到一只蚱蜢,要拿给她看一看;掐到一朵野花,也要拿给她看一看……总之,这一片豆子地就是我的乐园,我说话像百灵鸟,跑起来像羚羊,腿和嘴一刻也不停。总想用最高的速度摘下最多的绿豆荚来。但是,一检查成绩,却未免令人气短:母亲的筐子已满了,而自己的呢,连一半还不到哩。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关键就在母亲那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上。
④这一双手看起来很粗,由于多年劳动,上面长满了老茧,可是摘起豆荚来,却显得十分灵巧迅速。我注视着它,久久不愿意把眼光移开。从那以后,这一双长满老茧的手却在我的心里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⑤后来长大了几岁,我离开母亲,到了城里跟叔父去念书,代替母亲照顾我的生活的是王妈,她也是一位老人。
⑥每到夏末秋初,正当夜来香开花的时候,也是王妈搓麻线的时候。我转过身来,侧着身子躺在那里,借着从窗子里流出来的微弱的灯光,看着她搓。最令我吃惊的是她那一双手,上面长满了老茧。这一双手看上去拙笨得很,十个指头又短又粗,像是一些老干树的枝子。但是,在这时候,它却显得异常灵巧美丽。那些杂乱无章的麻在它的摆布下,服服帖帖,要长就长,要短就短,一点也不敢违抗。这使我感到十分有趣,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
⑦去年秋天,我随着学校里的一些同志到附近乡村里一个人民公社去参加劳动。一位老大娘就走上前来,热心地教我们:怎样抓玉米秆,怎样下刀砍。在这时候,我注意到,她也长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我虽然同她(形同陌路 素昧平生),但是她这一双手就生动地具体地说明了地的历史。我用不着再探询她的姓名身世,还有她现在在公社所担负的职务。我一看到这一双手,一想到母亲、王妈的同样的手,我对她的感情就(油然而生 汹涌而出),而且肃然起敬,再说什么别的话,似乎就是多余的了。
⑧就这样,在公共汽车行驶声中,我的回忆围绕着一双长满了老茧的手连成一条线,从几十年前,一直牵到现在,集中到坐在我眼前的这一位老妇人的手上。这回忆像是一团丝,愈抽愈多。它甜蜜而痛苦,错乱而清晰。在我一生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双长满老茧的手,现在似乎重叠起来化成一双手了。它在我眼前不停地晃动,体积愈来愈扩大,形象愈来愈清晰。
【1】给第⑦自然段选择词语,在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打“√”
(形同陌路 素昧平生)(油然而生 汹涌而出)
【2】在⑥和⑧自然段各找出两对反义词。
( )和( ) ( )和( )
( )和( ) ( )和( )
【3】文章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回忆了印象深刻的几段往事,具体描写了“我”当时内心的感受。请根据文章内容,找出相关词句,完成下表的填写:
往事 | 感受 | ||
母亲 | (用)长满老茧的手 | ____ | ____ |
____ | 灵巧地搓麻线。 | 吃惊、有趣 | |
____ | 热心地教我们砍玉米秆 | ____ |
【4】请找出文中一个描写手的比喻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短文后完成下面判断题,完全正确的打“√”,有错误的打“×”。
1.文章围绕“长满老茧的手”展开描写,“长满老茧的手”是文章的主线。( )
2.“有谁没有手呢?每个人都有两只手。”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
3.“这一双手左旋右转,只见它搓呀搓呀,一刻也不停,仿佛想把夜来香的香气也都搓进麻线里似的。”生动地写出了王妈手的灵巧和动作的娴熟。( )
【6】读文中划“ ”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写“我”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最后一头战象 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嗄羧开始上路。 我和波农丁悄悄地跟在嘎羧后面,想看个究竟。嘎羧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 ,来到打洛江畔。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探后,它 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 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 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 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起来了,二十六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嗄羧抬上岸的。”波农丁说。 原来嘎羧是要回到当年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震耳欲聋: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久久凝望”、“亲了又亲”,表现了战象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时此刻,嘎羧在你眼里,还仅仅是一头战象吗?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什么力量使嘎羧执著地选择这样的归宿?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反问句: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精心保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学们选举他。他当少先队员代表。(把两个句子合成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风吹绿了田野。 (改“把”字句和“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字句)
(3)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里去。(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那是何等惊心动魄的气概呀!(照样子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黄河飞旋而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一条忽明忽暗的长长的带子蜿蜒盘旋在茫茫的大地之上。(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这情景真让人惊叹。(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外面的噪声太大了,我只好关上门窗。(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1.同学们下了决心,非要登上山顶不可。(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众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21、作文:任选一题。
1.题目: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开头:在我心中藏着一个小小的秘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但憋在心里又很难受。我真想找一个人,只能一个人,谈谈我心中的秘密。于是,我想到了你,因为你是我信得过的好朋友。咱们是无话不说,你说是不是?结尾:我已把我心中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告诉了你,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请你告诉我好吗?
要求:(1)根据题目和文章的开头、结尾,续写中间一段。
(2)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
2.罗丹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发现美。”请你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如一朵花、一片景、一件事、一个人等),并把它记录下来,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题目自定。
3.培根说过:“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诉,你将被分掉一半的忧愁。”在你的生活中,有过哪些快乐和忧愁?你是怎样和别人分享的?选一两件事写下来,题目自定。
4.根据开头,自己命题,编一个童话故事。
路边,有一棵大树,它站在那儿很多年了,树皮在渐浙脱落,它的身边最近新栽了一棵小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