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
(2)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我的错误。 ( )
(3)我感到一点留恋。 ( )
2、词语填空。
(1)jīng yíng(写同音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呆头呆脑(ABAC式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斩钉截铁(含近义词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片地区的经济很发达。(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竹节人被老师收去了,( )我们并没有难受。(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3、积累运用。
1.《七律·长征》中的“_____________云崖暖,______________铁索寒。”让我们体会到中国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诵读刘禹锡的《浪淘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浪淘风簸自天涯。”能感受到黄河磅礴的气势;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中“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田园风光之美。
3.《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同是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孟浩然表现出了内心的_________;辛弃疾则表现了内心的_________。
4.成语有出处。“视死如归”这个成语就是出自曹植的《白马篇》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5.“钟子期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表现了伯牙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和不再弹琴的决绝态度。
4、把诗句补充完整。
1、好雨_______________,当春____________,_______潜入夜,_______细无声。
2、________沙如雪,________月似钩。何当___________,快走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4、不是花中偏爱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____________;志在流水,钟子期曰:________________。
5、把词语补充完整。
( )珑奇巧 横( )东西 雄伟壮( ) 烟雾( )绕
亭台楼( ) 井然有( ) 和( )统一 青松( )柏
6、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是一首________律诗,全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了夸张手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崖暖”中的“暖”写出了红军渡过金沙江的________________,“铁索寒”中的“寒”写出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赞美了红军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诗歌鉴赏,完成答题。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选自《宋词三百首》,中华书局,2009年版)
【1】这首词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2】下列哪一项暗喻自己身处山水之中?( )
A.百亩中庭。
B.门前白道。
C.小院回廊
D.山桃溪杏。
【3】这首词的下阕写出了王安石晩年怎样的境况?( )
A.孤独寂寞。
B.悠闲自在
C.穷困潦倒
D.淡泊宁静。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
A.“浣溪沙”是这首词的题目。
B.“百亩中庭”写出了王安石家的庭院十分宽敞,足足有一百亩。
C.“为谁零落为谁开”写出了王安石心中的困惑,他很想知道当中的答案。
D.“半是苔”说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来客,也表明主人心情不好,无心打扫。
8、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问客从何处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诗是贺知章__________时偶然写得的。
【3】本诗中通过诗人的“变 ”——“___________”和“不变”——“____________”之间的对比,以及儿童所问“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家乡草原的赞美和热爱。
B.通过用了“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使景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令人难忘。
C.“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景物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2】下面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C.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老师的笑容。
【3】读了这篇课文,你还联想到哪些与草或者离别有关的诗句?写一写。
(1)与草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离别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当你来到陌生的地方,需要路牌帮助你寻找方向,看图,完成练习。
【1】请观察两个路牌,图①的形式代表____________道路,图②的形式代表_______________。两个路牌的汉字下面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路牌,我们能获得以下哪些信息?( )(多选)
A.道路名称
B.方向信息
C.距离信息
D.气温信息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地名的拼音拼写规则:都是大写字母;有的拼音中间分开,有的连在一起。
B.对于特指某一地方的(即专名),如“顾榭、北凫”,要作为词语连写;对于一些通用的名称,如“山、河、湖、路、街”可以连在一起写。
C.姓名的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和名分写。其中,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
D.复姓或双字名,字间既不空格也不用半字连接线。如“阳立”写作“Yang Li”,“阳立明”写作“Yang Liming”,“欧阳立明”则写作“Ouyang Liming”。
【4】请用拼音正确拼写出地名“龙泉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短文阅读。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片断中第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首尾呼应
【2】文中加点的“一次又一次”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断中对五壮士的描写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请在文中用“﹏﹏﹏”画出“面”的描写,用“ ”画出“点”的描写。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好处:
12、阅读《金色的鱼钩》片段,完成下列各题。
挨了一天又一天,渐渐接近草地的边了,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我们就这样扶一段,搀一段,终于走到草地边上。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峰已经看得见了。这天上午,老班长快活地说:“ 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说罢,他就拿起鱼钩找水塘去了。我们的精神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但是过了好久,还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四面寻找,最后在一个水塘旁边找到了他,他已经昏迷不醒了。我们都慌了。过雪山的时候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战士用惊人的毅力支持着自己的生命,但是一倒下去就再也起不来了。要挽救老班长,最好的办法是让他赶快吃些东西。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
我蹲在水边,心里不停地念叨:“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可是,等了好久,还不见鱼上钩。好容易看到漂在水面的芦秆动了一下,赶紧扯起钓竿,还是空的……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老班长用粗糙的手无力地抚摸我的头。突然间,他的手垂了下去。
“老班长!老班长!”我们失声地叫着。但是老班长,还是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1】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奄奄一息:__________
【2】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的描写可以看出老班长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桑娜用毛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苍白,神情激动。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句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对桑娜的_________和______的描写,表现了桑娜____________的品质。
(3)选段中“_________”这个词最能概括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情。
【3】“嗯,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句话时,语气是( )
A.缓慢 B.激昂 C.短而有力
【4】划线句子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马戏团》,完成练习
马戏团
①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八个在12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起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②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说的那个样子。”
③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八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④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⑤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⑥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⑦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⑧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八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呢?
⑨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事实上,我们一点儿也不富有!),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⑩这人当然知道其中的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⑪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们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1】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
【2】第⑦自然段说“这人的钱显然不够”,“我”是从( )看出来的。
A.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八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B.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着光荣勋章的骑士。”
C.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D.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八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呢?
【3】第⑩自然段“这人当然知道其中的原因”,“其中的原因”指( )
A.这人的钱从口袋里掉出来了。
B.“我”父亲知道他们钱不够,故意把钱掉在地上,帮助他们。
C.“我”父亲的钱不小心从口袋里掉了出来。
D.他没有足够的钱带孩子们看马戏。
【4】第⑨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 )
A.插入句子
B.加以解释
C.修改内容
D.突出用意
【5】第⑪自然段中的“徒劳而返”指什么?我们没有看成马戏,为什么还说“没有徒劳而返”?
_____________
15、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1)狼牙山五壮士身上那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的田野就像金色的海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把下面句子改写成不用“说”表达的句子。
林林又遇到大麻烦了,这回母亲也不知道如何处理了,她无可奈何地说:“该怎么办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藏在你家中的宝藏,当然该由你自己最先发掘。(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要把王鼎钧先生的这段金言送给每个学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 )她写字的时候,我们( )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坚持梦想,( )能最终实现梦想。
③( )小明知道那样做是错的,他( )不会去做了。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最爱看的一个电视栏目是“人与自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0、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21、我写我心
世间的万物都会带给我们灵感,张开善于观察的眼睛,你会发现生活带给你的启示无处不在,一件事、一个自然现象、一处景物都会让你有灵感。请写一写你在生活中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