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照原文填空。
(1)金沙水拍( ),( )桥横( )。
(2)忽然,海面上( )了大风,( )了巨浪。
2、填上合适的数字,组成四字词语。
横(____)竖(_____) (____)水(_____)山 (____)上(____)下
(_____)颜(_____)色 (____)分(____)裂 成(____)上(____)
3、写近义词。
藐视(_____) 竣工(_____) 恶劣(_____) 回击(_____)
4、比一比,组成词。
褪(______) 腿(______) 鸥(______)欧(______) 迎(______) 抑(______)
寇(______)冠(______) 燥(______) 躁(______)
5、运用平时积累填空。
①.写出出自下列成语的人物。
闻鸡起舞——(_____) 纸上谈兵——(_____) 乐不思蜀——(_____)
负荆请罪——(_____) 破釜沉舟——(_____) 七步成诗——(_____)
②《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____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千百年来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部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______,这部作品是《_______》。
③________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
④今天放学回家,还没放下书包,就被妈妈教训了一顿,真叫我“_____________”。(填歇后语)
⑤王是个顽皮的孩子,六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诗句或格言劝勉他“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1】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驯服,完全忠实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的,习惯了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2】诗的结尾“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日积月累。(读古诗,回答问题)
回乡偶书
,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3】解释下面的词语。
乡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想一想,为什么“儿童相见不相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歌欣赏。
乡 愁(cóu chóu)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fén féng)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到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2.照样子写词。
例:窄窄 矮矮 浅浅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4.读读诗歌,完成填空。
(1)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________海峡。
5.选择正确的理解,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这首诗表达了_________
(1)作者对母亲、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2)作者难以排遣的乡愁。
(3)作者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9、阅读题。
材料一:家用机器人
圆盘,一个全身布满传感器的 “保姆”。能自动识别家居环境和计算行走路径,地板上的灰尘、毛发、碎屑,抑或平时难以打扫的角落和家具底部,都能搞定。当完成清扫任务时,小家伙还能自动返回充电插座给自己充电。这就是一种家用机器人。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2012年全球家用机器人销量超过600万台。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电、人机交互的网络服务以及医疗设备和信息产业中的普及,家用机器人有望成为继电脑、手机之后,大批量进入家庭的消费类电子产品。
材料二:“恐慌”:机器人要偷走我们的工作
亚马逊无人机替代快递。电商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快递行业兴起,不过亚马逊已经计划使用无人机来代替送货员了。在未来,亚马逊能够在30分钟内实现约16千米范围内的送货,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数据还有可能变得更高,显然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加快物流效率。
机器人保姆。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成为保姆,实现幼儿监护、照顾老人等应用。目前,已经有类似机器人可以被应用于儿童自闭症辅助治疗中,一些发达国家也在积极研究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可行性。
材料三:困惑:智能替代,人工何去何从?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大卫•奥特尔认为,无论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数字化如何革新,在灵活的工作面前,机器人始终做不到同人类一样有着基本思维常识与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与此同时,虽然智能化给制造业带来了一定影响,尤其在那些体力劳动以及简单事务的认知方面,人工智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从整体来看,部分人工操作仍暂时无法被取代。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了解一个制造过程,而机器不能。
“一些物品永远都无法被智能化的机器所取代,它会是人工制造,而且是手工制造。比如法拉利、保时捷、古驰包以及一些高质量的珠宝首饰工艺品,需要人们带着感性去创造,而机器永远不会具备这一能力。”伊利诺伊理工大学工业技术与管理教授威尔•莫勒说道。
如今,从家庭方面的小型扫地机器人、iPhone11到大型的智能监控系统,再到一些大型的工厂以及设备车间,从打印、焊接、装配、搬运等工作岗位,人们似乎已看到了人工智能化的魅力:它可以让人们解放双手,让智能设备打理得更多。但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技术、信息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人们该如何开发并使用智能化产品?明天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吗?
【1】在这篇文章中“圆盘,一个全身布满传感器的 “保姆”。”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
A.打比方
B.举例子
C.作诠释
D.下定义
【2】“人们该如何开发并使用智能化产品?明天的人工智能会对人类形成威胁吗?”这是一句( )
A.设问句
B.反问句
C.疑问句
D.双重反问句
【3】从上文来看,以下哪个职业最不容易被机器人替代( )
A.汽车司机
B.装修工人
C.画家
D.停车场收费人员
【4】以下关于本文的叙述和理解,错误的是( )
A.不久的未来,将会有大量家用机器人进入普通人的家庭。
B.亚马逊已经大规模使用无人机送货。
C.家用机器人有望大批量进入家庭。
D.作者对于未来人工智能对人类会不会构成威胁是保持疑问态度的。
【5】材料三引用了大卫•奥特尔和威尔•莫勒的话,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那是一个除却精神,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十二块四毛钱,全在这儿了。昏暗的灯光下,妈摊开自己的掌心,怎么数还差十块。可是明天——我们就要开学,姐妹仨的学费便成为母亲的负担,尤其大姐那笔不小的开支和她班主任对欠款学生鄙夷的面孔也更令全家焦虑万千。
全家人唯一能做的只有等待和希望。爸眉头紧锁,欲言又止,这微妙的举止难逃妈犀利的目光,她紧紧地逼视着爸:“有办法吗?”
爸终于下了很大的决心:“还记得年前借给陈家的十块钱吗?说好过完年就还,可是直到现在……”
妈呆愣了片刻,突然直立起身,咬咬牙说:“我带小三子去要!”陈家满目窘迫、凄凉。唯一值钱的恐怕就是那张摇摇欲坠的木板床,一位骨瘦如柴、眼窝深陷的女人头上扎根花布,病恹恹地斜躺在上面。看到我们,女人眼里掠过一阵恐惧,男人缩了缩身子,近似卑微,怯生生地嗫嚅着:“那十块钱早就该还了,可是她生下孩子后,病倒了,几口人吃饭,还要看病,实在还不出来,缓一缓行吗?”
妈深深地埋下头,犹豫片刻,还是很艰难地吐出:“我们如果有办法,也不要了,可三个娃明天要交学费,再穷不能穷孩子呀!”
女人眼里浮着招人怜悯的微光,溢满了忧伤和无助。他们太穷了,她也真够狠心的,简直是釜底抽薪,我对妈产生了一丝怨恨,甚至寒心:“妈——别要了……”
不知什么时候男人不在了。当那男人裹着一阵寒风进屋的时候,手里攥着不知如何弄来的十块钱。母亲和我坐了一阵冷板凳,终于捏着钱讪讪地走了。妈一路无言,临近家门时,她沉重地叹了口气。
日子一天天滑去,不知怎的,我有点挂念那家人,并深怀内疚,不知他们过得怎样了。一年后的一个傍晚,陈家男人突然亲自上门,并带来一包水果糖,憔悴的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男人刚坐下就从怀里掏出十块钱,妈直推搡,埋怨道:“不是说好送你们么,不用还。”“不,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况且孩子他妈已经好了,家里好过多了。”
妈双手颤抖着,无语凝噎。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
后来,妈轻轻地说出了我永生难忘的一段话:“我一个家庭妇女又有什么法子,我只有第二天替你们交了学费后再去想法子挣钱,把十块钱给他们送去。看他们那般困难,真不忍心,否则我一辈子也不安心。”
那一瞬间,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读懂了一颗熠熠生辉、美丽如金子般的心。
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她为我拉开了认识善良的帷幕,使我终生感念人性的美丽,并埋下一颗仁爱的种子。
【1】用“ ”画出具体表现“陈家满目窘迫、凄凉”的句子。
【2】对短文画“~~~~”部分理解正确的句子打“√”。
(1)母亲太狠心,这样做简直是要断了陈家的后路。( )
(2)母亲太绝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 )
【3】短文第七自然段写到母亲“沉重地叹了口气”,母亲叹气的原因是( )。
A. 陈家满目窘迫、凄凉,根本无力还债
B. 陈家女人病倒,家境艰难
C. 前去向陈家讨债,实属无奈之举
【4】短文第十自然段写道:“我拉了拉她的衣襟,脸上写满了疑问。”这“疑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熠熠生辉”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美丽如金子般的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6】为什么“那一瞬间,我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敬佩”?写写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为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11、课外阅读。
银杏
①银杏有非常古老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就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了。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只有少量的银杏侥幸生存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②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的时间。正如俗语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外号——“公孙树”。
③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能适应,一点儿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北坡的定林寺中,据说已有4000多岁了,直到今天还果实累累。
④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专家在研究中发现,一是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根系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二是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它完全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三是它的病虫害较少,因为银杏树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下列关于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银杏被称为“公孙树”跟“公孙”这个姓氏有关
B.银杏不受病虫害的侵袭
C.第三纪气候剧变,侥幸活下来的少量银杏成了植物界的稀世之物,因此它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D.所有银杏幼苗都要30-40年才能结果
【2】第3自然段画“——”的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这句话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1自然段画“——”的句子中的“大约”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李明想要了解银杏的历史,就要重点读第________自然段,因为这一自然段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明的同桌重点读了第4自然段, 你推测他阅读这一段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对文中画“ ”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家乡草原的赞美和热爱。
B.通过用了“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使景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令人难忘。
C.“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景物特点,令人印象深刻。
【2】下面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B.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
C.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老师的笑容。
【3】读了这篇课文,你还联想到哪些与草或者离别有关的诗句?写一写。
(1)与草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离别有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材料阅读。
枇杷酸·枇杷甜
入夏的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老汉卖完枇杷的时候,天竟哗哗下起了大雨,他赶紧在一家“凌氏修理店”门前避雨。狂风裹着豆大的雨点跟踪而来,老汉不得不挪进修理店内。
老汉试探地问正在修电视的师傅:“师傅姓凌吧?凌师傅抬起了头。
“我是三桥村的。”老汉怯怯地说,“您看,能不能借把伞给我,下次赶集我保证还您。”
“没问题。”凌师傅爽快地答道。
凌师傅的妻子听到谈话,急忙从里屋钻出来,①狠狠地瞪了凌师傅一眼。凌师傅没理会,径直钻进里屋。妻子也跟了进去,拽了男人一把衣角,一直低声埋怨。凌师傅甩脱妻子的手,②狠狠地瞪了她一眼,妻子窝了一肚子火不好发作。
凌师傅从里屋拿出一把自动伞递给了老汉。老汉撑起伞转身欲走,凌师傅说了一声“等等”。老汉以为凌师傅接受了妻子的暗示,反悔借伞,不由得打了一个寒战。凌师傅从里屋翻出了一件外套递给老汉,说:“看您冷得牙齿打战,快穿上,别冻着了。”老汉穿上外套,顿时全身都暖了。
老汉走后,妻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你学雷锋真是学到家了,借了伞还送衣服,我看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没见过哪个人像你这么傻!”凌师傅没跟妻子拌嘴,只扔下一句话:“女人就是小心眼。”又干活去了。
第三天,老汉上街来了。老汉将伞和衣服还给了凌师傅,还递上一袋金灿灿的枇杷。凌师傅推辞了几次,老汉就说:“那天多亏您借伞和衣服给我,要不然,我非害一场大病不可。要是害了大病,我那一山的枇杷就完了。与那一山枇杷相比,这袋枇杷算得了什么?”
凌师傅剥了一颗枇杷,扔进嘴里,立刻吐出一颗乌溜溜的细核来,直咂嘴道:“真甜!”又剥一颗塞进妻子的嘴里,她双眼眯成一线天:“好酸!”凌师傅抢过话:“是你的心酸了。”凌师傅的妻子向来爱吃枇杷,可这回老汉送来的那袋枇杷,她再没动过。
【1】对于老汉借伞,凌师傅和妻子的态度有什么不同?根据内容,选词填空,填序号
①主动借衣 ②一顿数落 ③爽快借伞 ④低声埋怨
凌师傅:( )——( )——(夸枇杷甜)
妻 子:( )——( )——(说枇杷酸)
【2】本文出现了两次“狠狠地瞪”,请联系上下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
第①处:妻子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处:凌师傅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短文,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凌师傅。
【4】本文着力刻画凌师傅的人物形象,对妻子的描写是为了( )
A.侧面烘托
B.点面结合
C.首尾呼应
D.动静结合
【5】面对老汉送来的枇杷,凌师傅吃了直夸“真甜”,妻子吃了却说“好酸”。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老汉信守承诺送回衣服和伞,枇杷的甜包含着互相信任的味道。
B.妻子觉得枇杷酸是因为生病没有胃口,不想吃。
C.凌师傅帮助别人得到了快乐,所以觉得枇杷很甜。
D.因为当时不信任老汉,妻子吃起枇杷心里别扭,觉得酸溜溜的。
【6】本文和我们读过的《桥》《穷人》都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下关于理解人物形象的方法不恰当的是( )
A.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理解人物形象。
B.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形象。
C.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理解人物形象。
D.小说中的人物特点都是单一的,只需抓住一个特点评价人物。
14、阅读下面的六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钟南山教授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连线媒体直播……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②医学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首先心理上不要恐慌,另外要尽量缩短病毒传播蔓延时间,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以及“生存之道”,不留死角,不心存侥幸。
③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④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壁垒。
⑤武汉快递小哥汪勇通过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合力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寻找合适的餐厅和便利店向支援团队提供用餐,解决“吃饭难”的问题;找专人购买羽绒服等保暖衣物,保障医护人员日常生活。汪勇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大家称赞他是“生命摆渡人”。
⑥针对治愈出院后“复阳”问题,钟南山回应,只要患者身体里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这些病人就不会再感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学忠也分析,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少量的存留。
【1】红星小学六(1)班同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小组制作主题为“了解新冠,战胜病毒”的手抄报,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第二小组开展题为“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的演讲活动,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第三小组以“你们是城市的卫士”为题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
【2】材料②的中心意思是( )
A.新冠病毒就是流感。
B.要尽量缩短病毒传播蔓延时间,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C.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
D.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15、按要求写句子。
小军对我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一起去河边钓鱼。”(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宝玉激动地说:“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火光微弱 这火光对于寻找突破口的部队来说已经够亮的了。
(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热爱祖国、英勇献身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诗句。
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
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植)
17、我能按要求写句子。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么冷的天,那个拉车的怎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缩成8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是人们一直探索的宇宙之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仿照《花之歌》的表达方式描写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母亲心疼地抱着小张,流着眼泪说:“不要再练了,我会一辈子陪着你。”(改为转述句)
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
蒙娜丽莎美丽动人。
(1)疑问句________?
(2)反问句________?
(3)双重否定句________。
20、邱少云牺牲自己。邱少云绝不暴露目标。(加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与表达。
为了让更多的人去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拟定一个题目,写一篇演讲稿。写演讲稿时观点要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来增强演讲的感染力。